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切口感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观察组发生1例(2.56%)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3例(7.69%)切口感染,经过积极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优于唇龈沟切口进路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NV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NV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接受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B组接受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和面部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组切口疼痛程度、面部肿胀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面部麻木、切口感染等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部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电动切割揭盖术治疗NVC,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与面部肿胀,促进康复,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杜光远 《黑龙江医学》2022,46(4):410-412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每组各64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唇龈沟切口进路囊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囊肿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18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唇龈沟径路切除术组(n=92例)和揭盖术组(n=9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面部肿胀程度、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随访情况。结果:揭盖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唇龈沟径路切除术组(P<0.05);揭盖术组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及切口疼痛程度较唇龈沟径路切除术组明显减轻(P<0.05);揭盖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唇龈沟径路切除术组(P<0.05)。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痛苦轻、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52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照组26例采用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愈合、术后复发、患者满意度等方面2种手术方式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是(15.0±5.3)min、(30.0±4.2)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4.0±0.6)d、(8.0±0.8)d,术中出血分别是(5.0±5.6)mL、(35.0±4.4)mL,术后并发症分别是3例、26例,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6.2%、78.7%,术后复发分别是0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菌药物术后使用分别是口服5 d、静脉输液7 d,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均Ⅱ/甲愈合.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及降低抗菌药物用量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昝虹羽  张学华  吴同样  石柱 《吉林医学》2011,32(25):5290-5290
目的:探讨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前鼻镜下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结果:57例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前鼻镜下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与传统的唇龈沟进路手术比较,具有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患者痛苦轻等特点,该手术门诊即可完成,患者花费低,且复发率低,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可作首选。  相似文献   

7.
鼻前庭囊肿为鼻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经唇龈沟进路行手术切除,但存在损伤相对较大,术中囊壁易破裂致术后易复发,术后反应重,切口侧面部肿胀,牙、面部麻木,患者痛苦大且需住院治疗等缺点,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1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桂林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鼻前庭囊肿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5例,A组患者给予唇龈沟路径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前庭囊肿切除术,C组患者给予鼻内镜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其次为C组,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最长,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显著优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A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最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面部麻木发生率、半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鼻前庭囊肿进行治疗时,鼻内镜下前庭囊肿切除术和鼻内镜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方便,而且微创,鼻内镜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不良反应和疾病复发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非牙源性囊肿,传统以唇龈沟进路囊肿摘除术为主,2005年3月~2007年7月采用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1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4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为例,患者均以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40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鼻前庭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3.2±2.0)min、术中出血量(6.3±2.0)ml、术后疼痛当天疼痛评分为(2.0±1.1)分,住院时间为(3.0±0.2)d,切口愈合时间为(4.0±1.0)d,术后中位回访13.3个月,无一例患者的复发.结论:对鼻前庭囊肿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升  黄晓蓉 《广东医学》2006,27(8):1243-1243
鼻前庭囊肿传统手术方法为经唇龈沟切口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摘除术,术中囊壁残留,术后导致复发和瘘管形成时有发生。近期我们在鼻内镜直视下行鼻前庭囊肿造袋术1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鼻内镜下行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治疗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无复发,没有并发症发生,一段时间后,面部隆起消退,囊肿成为鼻腔一部分。结论:鼻内镜下行囊肿揭盖术操作很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无并发症,反应较轻,伤口感染几率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可以作为目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34-835
目的: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鼻前庭囊肿84例,A组26例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B组28例采用微波治疗,C组30例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结果:A组治疗(7.50±0.25)min,出血量(2.0±0.25)ml,囊肿消失,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手术(8.0±0.4)min,出血量(3.8±0.2)ml。有3例复发。C组均获成功,无复发,手术(17.5±0.2)min,出血量(13.0±0.3)ml。术后仅有2例感染,无其他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时间A、B两组显著短于C组,出血量A组显著少于B、C两组。结论:鼻前庭囊肿采用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微波治疗、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微波治疗术后易复发,适合小囊肿,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适合于大囊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78-8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找出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方法将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揭盖术和传统唇龈沟径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切口疼痛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揭盖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面部肿胀程度以及切口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传统唇龈沟径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唇龈沟径路,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快、术后患者痛苦更小等优点,复发率相当,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5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鼻前庭进入行囊肿顶上部切开并扩大开口,使囊腔与鼻腔合二为一,完整保留剩余底壁囊壁,术后以明胶海绵和抗生素油纱条稍加压填塞处理.结果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去除囊肿顶壁,剩余囊壁与鼻前庭皮肤黏膜相对生长融合,加快创缘愈合,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囊肿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囊肿上壁,实施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伤口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唇龈沟入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感染率为参考指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均得到治愈,囊壁和鼻底黏膜自然愈合,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2.0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应用于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整个手术时间段,缓解患者痛苦,保证患者正常生活秩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8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结果28例均获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对36例患者在鼻内镜下辅以鼻吸切器切除鼻前庭囊肿顶壁,使囊腔与鼻腔相融合.结果:36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无囊肿复发及相关并发症,均治愈.结论:鼻内镜下使用鼻吸切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21-25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切除囊肿顶盖,吸切器充分扩大囊腔,保留囊肿底壁。结果30例患者全部痊愈,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感染。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国跃  唐兵华 《西部医学》2012,24(7):1318-13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4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4例均获治愈。无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精确、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