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论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土医学文献包括涉医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敦煌西域医学卷子、黑水城医学册叶等。这些文献具有时间跨度长,载体种类多,内容涉及广,学术价值大,阅读研究难等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可探寻传世古医籍源头,梳理中医经典脉络;发掘古代医学的成就,充实、改写中国医学史;可据以校勘传世古医籍,匡正千年之讹,破释千古之谜。这项工作应成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出土医学文献整理研究历史、现状及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中医与傣医时间医学之异同,揭示了祖国医学与傣医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药物采收、应用,诊疗用药方面均融入了丰富的时间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指出相对中医时间医学而言,傣医时间医学的系统完整的文献整理研究尚未开展,其它深层次的研究更是尚未涉入,明确提出对于傣医时间医学的深入研究,在促进傣医理论系统性,完整性以及指导傣医临床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域医学,有着"行政医学区域"和"地理医学区域"的不同属性。旴江医学,1988年由杨卓寅教授提出,他指出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于"旴江流域",应属于"地理医学区域"。经调查和考证,旴江的干支流涉及流域内的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江西古代10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认为,开展地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至流域全境的各县市探寻其医学史,促进旴江全流域医家、医籍、遗迹等诸方面的发掘、整理、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清代道光十年(1830)纂修的《武强县新志》卷10《杂稽志》下《附急救方》中,用大量篇幅收录了中医急救方法,共计13000余字,分列14个条目。在每个条目下,先抄录宋代《洗冤集录》中的急救内容,接着补充了很多具体急救方法。这些方法总结了宋代以来的中医急救技术和经验,集清代中国北方地区急救疗法之大成,代表了当时中医急救医学的真实水平。在一部县志中全篇收录中医急救方法实属罕见,对《洗冤集录》的版本沿革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著名医家与医著甚多,且各具特色。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系统而全面地整理新安医家的医学著作,对继承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刊从今年起,开辟“新安医学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6.
从学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简述宋代文化的特点 ,结合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探讨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从中医书籍的征集、校勘、研究等方面概述宋代医籍整理的成就 ,并结合宋代文化的特点探析宋代的医籍整理与文化高度繁荣的关系 ;最后根据宋代医籍整理的概况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阐述宋代医籍整理的特点以及对宋代医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医急症医学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在历代医籍方书中包含了大量急症医学内容,它们是指导中医急症实践的基础,对于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悄然兴起,中医急症医学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医工作者,应当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积极推动中医急症医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等为依据,对宋金元时期的江苏针灸作一全面梳理,考证出见于著录的针灸医籍5部,涉及医家4人。通过对医家医籍的整理研究,概括总结当时江苏针灸发展的特点,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江苏针灸医学的发展历史,提高针灸文献研究水平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傣医学与中医学在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体质与年龄、肤色等方面认识的对比研究,提出傣医学中蕴涵着与中医体质相似的体质理论,然而目前其理论还不够系统和完整,傣医学中体质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还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发掘、整理和研究,以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徐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62-563
人口老龄化在当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各国对此十分关注。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现在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多发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把探索衰老机理和延缓衰老药物以及常见老年病的防治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选题。中医老年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应当努力发掘,深入研究。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老年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整理如下。1现状近年来,各地围绕老年医学临床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1中医老年医学文献的整理希望通过古代文献的整理,为临床中医老年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建立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养模式的意义,介绍中西医急救医学培养模式的基本建设情况。结果证明中西医急救医学培养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医学生综合运用中西医急救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辩证施治,有助于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试验对象:该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83例脑出血患者。患者分组方法:掷硬币法。83例患者分为传统急救组和微创急救组两个组别。传统急救组给予急诊内科开颅急救措施;微创急救组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观察指标:①抢救成功率;②急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抢救成功率95.24%更高,传统急救组仅为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对照组有4例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3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1.95%;观察组有1例肺部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方医学著作《救急选方》收录了当时及历代众多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中国古代医籍中的急救措施及验方,总结了采用针法、灸法等治疗诸多急发病证的治法,辨证清晰,内容全面。通过对《救急选方》中有关针灸急救术文献进行整理,从辨明病证,辨证施治;重视灸疗,运用广泛;补泻施针,多用放血;针灸相合,针药并用;就地取材,简便廉验五方面总结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价值,探析其学术成就,为针灸在急救中的应用提供例证和文献参考,拓宽当代针灸临床治疗思路,丰富针灸急救术的文献研究内容,为古代中国医学急救方法与学术思想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峰  李明华 《中国医院》2011,15(3):55-57
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是其成为一名合格急救医生的桥梁和入口。尽管目前全国院前急救医师上岗前均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内容、形式和要求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笔者长期从事院前急救医生的岗前培训工作,认为目前全国院前急救医师岗前培训存在缺乏专用教材、缺少培训师资准入标准、培训项目时间不统一、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各院前急救机构要从思想上重视急救医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统一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建立包括师资认证、教材统一、严格考核等专业内容在内的医疗系列标准化的专业培训规范,同时强调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是岗前培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3年急诊医学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中的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急诊医学理论课教学理念,注重急救意识的培养,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教学改革方法。自2007-2009学年度教学改革以来,凸显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军队医院机动卫勤保障力量及训练特点,分析当前医院机动卫勤紧急救护能力的不足,结合新彤势下机动卫勤保障需求和急诊医学发展趋势,探讨提高军队医院机动卫勤救治能力,研究加强急诊医学队伍的建设,思考建立以急诊医学科为主体的平战结合的机动卫勤保障机制,对提高紧急医疗救治水平和医院平战时的卫勤保障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咏梅 《当代医学》2014,(21):77-78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2例最后治疗痊愈出院,3例仍留有一定的后遗症,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深入了解与掌握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措施及相关症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察觉病情,并为患者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进而防止医护人员因盲目抢救而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该学科教学的策略:即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加强学生临床实习与病案讨论;注重教学效果反馈,促进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宋飞 《中外医疗》2013,32(5):19-19,21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1—6月门诊处方513001张,总结中药注射液的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取的门诊处方中57534张使用了中药注射液,占抽取处方的11.22%,急诊内科室使用中药注射液百分率最高占40.10%。中药注射液使用频度排序前3位依此为舒血宁、炎琥宁、蟾酥其中舒血宁占首位。结论该院门诊中药注射液的使用基本合理,临床医生应该知道中药注射液应用现状,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