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不同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超声弹性成像的资料,比较急性组,亚急性组,慢性组的DVT的超声弹性图特征及评分,比较分析三组DVT弹性应变比值。结果:急性组多显示红色,亚急性组多显示绿色,慢性组多显示蓝色。图像评分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组和急性组(P<0.05),亚急性组应变比值高于急性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期具有积极应用价值,能够评价不同时期静脉血栓的硬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弹性变化。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DVT的49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症状开始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组。观察不同时期血栓的超声弹性图像特点,计算不同阶段血栓的应变比值(静脉周围肌肉组织/血栓)并进行比较。结果(1)超声弹性成像显示,急性期血栓主要表现为红色,亚急性期血栓主要表现为绿色,慢性期血栓主要显示为蓝色。(2)慢性血栓组及亚急性血栓组的应变比值高于急性血栓组(P<0.001,P<0.05),慢性血栓组应变比值高于亚急性血栓组(P<0.05)。结论不同阶段血栓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血栓与周围肌肉组织的应变比值不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不同阶段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硬度变化,对于血栓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深静脉血栓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67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声幅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分析该技术分期结果同深静脉血栓组织病理学分期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分期组患者的切波弹性成像指标。结果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和手术病理检查对血栓患者的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弹力成像图多数呈灰色,亚急性的成像图多数呈绿色,慢性期的成像图多数呈红色;急性组、亚急性组以及慢性组三组患者的HM百分值与SW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组和亚急性组患者的HM百分值与SWV均比急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能有效地鉴别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分期,且能提供各期患者的组织硬化程度,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春梅  钟毓东  陈琴  张乃平 《西部医学》2010,22(10):1913-1914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DFI诊断的62例下肢DVT患者在不同病变期的声像图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血管的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频谱多普勒均有差异显著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做为首选检查方法,并可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可逆中间环节,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及改善预后极为重要。目的 通过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指数(APRI)、综合评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为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其中F1期38例(F1期组)、F2期53例(F2期组)、F3期38例(F3期组)、F4期29例(F4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8例为对照组,检测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PLT等血清学指标,记录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评分(ES),根据公式计算APRI及综合评分。分析APRI及综合评分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综合评分截断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对照组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组患者AST、ALT、GGT、总胆红素及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1期组、F2期组、F3期组、F4期组患者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检测感兴趣区(ROI)的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区域(AREA)、复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RI、ES、综合评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s=0.646,P<0.001|rs=0.739,P<0.001;s=0.830,P<0.001)。APRI诊断≥F2期、≥F3期和≥F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88、0.89|综合评分诊断≥F2期、≥F3期和≥F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95、0.92。综合评分截断值为100分时,诊断≥F2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8.2%|综合评分截断值为100分时,诊断≥F3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1.5%、特异度为81.3%|综合评分截断值为114分时,诊断≥F4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48.2%、特异度为100.0%。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可较好地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并且结合血清学指标的综合评分能够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7月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急性期24例,亚急性期11例,慢性期7例,均表现出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征象。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快捷、重复性好等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MRl分型与介入溶栓疗效相关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惠者分别进行了MRI和DSA检查,MRA采用直接血栓成像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MRV,确定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血栓分期,并尽量于48小时内进行DSA髂静脉的腔内接触性介入溶栓治疗。然后对MRI与DSA图像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以DSA为标准:14例MRI诊断为急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再通率为l00%:11例MRI诊断为亚急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63.6%:5例MRI诊断为慢性期血栓,介入溶栓完全复通率为12.5%。结论MR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期与介入溶栓疗效有正相关性关系,可指导临床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作为溶栓量化的指标之一,能最大限度消除溶栓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王志琼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46-254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1月-2012年2月的41例DVT患者的血栓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观察血栓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将血栓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结果:左下肢血栓25例,右下肢血栓10例,双下肢血栓6例,其中30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为深浅静脉均有,并且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于右侧。不同时期的血栓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演变规律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TI图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面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比较病例组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FA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患者不同梗死部位与对照组平均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在超急性期梗死部位FA值与对照组相应部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逐渐降低,2组患者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的ADC图表现为低信号,FA图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低、等信号;FA图为混杂或低信号;慢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高信号,FA图为低信号。结论DTI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模型大鼠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推拿五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通过不完全结扎法制作DVT模型。造模第2天后开始进行推拿手法干预(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3、10、28 d后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同时计算血栓的应变率比值,并将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超声弹性评分结果显示:干预3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弹性评分显著降低(P0.01),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应变率比值结果显示:干预3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牵拉法组应变率比值明显降低(P0.05),推法组应变率比值显著降低(P0.01),拨法组、揉法组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应变率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栓形成急性期推拿手法的运用有加重血栓形成的风险,急性期后推拿手法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栓的硬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史明确、资料完整、确诊为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者63例行超声检查,比较其回声特点、管径大小,并与健侧静脉比较.结果 下肢静脉血栓周围型21例占33.3%,中央型12例占19.0%,混合型30例占47.6%.急性期血拴为低回声(29例占100%),亚急性血栓以中回声为主(23例占67.6%).急性、亚急性DVT患者胭静脉、股静脉管径比健侧大(P<0.01),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与亚急性下肢DVT在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和范围上有各自的特点,低回声为主的周围型或中央型血栓,急性DVT可能性大;而血栓范围广泛、以中回声表现的混合型血栓,则亚急性可能性大.超声对急性、亚急DVT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表现。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并提示客观的超声诊断。结果:急性血栓29例(63.04%),亚急性血栓9例(19.56%),慢性血栓机化8例(17.39%);急性血栓回声呈均匀无回声或低回声,亚急性血栓回声稍增强,慢性血栓机化血栓回声更强,可见侧支循环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能很好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且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尽量提高该病的准确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67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声特点、范围、栓塞程度、急慢性特点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63例,占94.03%,漏诊4例;左下肢49例,右下肢17例,双下肢1例;急性血栓22例,亚急性、慢性血栓45例,可作出急慢性血栓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安全、准确、简便、迅速、无创性、无禁忌症,可重复,易于定位等优点,还可提供急慢性血栓的鉴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的彩色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及其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有症状的下肢DVT患者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其中68例血栓累及股静脉的患者同时逆行扫查髂静脉及下腔静脉.结果 85例下肢DVT患者急性期51例,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4例,管腔内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被压瘪或消失,CDFI示血流充盈缺损或消失,PW未引出血流频谱或频谱波形不正常是DVT的特征性表现.腹部大血管扫查发现髂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内的血检、瘤栓形成、左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静脉炎性粘连等是导致下肢DVT的病因.结论 彩色超声对下肢DVT的诊断明确,联合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扫查可提高DVT病因的检出率,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8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二维及彩色血流显像(CDFI)观察,以明确血栓的类型、部位、栓塞程度及侧支循环等情况。结果血栓发生在左下肢53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12例;急性血栓45例,亚急性血栓27例,慢性血栓11例;血栓发生在髂静脉4例,股静脉24例,腘静脉13例,小腿深静脉20例,整个下肢深静脉22例;急性期完全性栓塞32例,部分性栓塞或经治疗后再通6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伤、无禁忌证、可重复性,能及时准确诊断血栓形成,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骨折内固定术后未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组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造影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收集观察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两者符合率,并统计是否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同时,对比2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相关血流显像值(POV、SFV、CFV).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彩超检查显示28 例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出率为93. 33% (28/30).与下肢深静脉造影相比,超声诊断完全相符者为27例,误诊1例,漏诊2例.超声诊断与下肢深静脉造影相比,符合率为90. 00% (27/30),误诊率为3. 33% (1/30),漏诊者为6. 67% (2/30).观察组血流显像值为:POV(8. 03 ± 1. 69)cm/s、SFV(5. 13 ± 1. 02)cm/s、CFV(7. 96 ± 0. 96) cm/s;对照组血流显像值为:POV(10. 38 ± 1. 44) cm/s、SFV(11. 03 ± 2. 13) cm/s、CFV(23. 17 ± 1. 69)cm/s;观察组POV、SFV、CFV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 361,p=0. 024;t=14. 528,p=0. 023;t=12. 369,p=0. 021).结论:超声检查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出率高,诊断准确性高,同时可结合患者的血流显像值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该检查方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84 例CLT 合并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节112 个,经病理证实合并良性结节41 个,合并恶性结节患者71 个。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 2 种检查方式对CLT 合并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4.65%,特异性为63.41%,准 确率为70.54% ;采用超声弹性评分法诊断敏感性为87.32%,特异性为85.37%,准确率为86.61% ;常规超声联 合超声弹性评分诊断敏感性为94.37%,特异性为97.56%,准确率为95.54%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敏感性 为83.10%、特异性为90.24%、准确率为85.71%。采用ROC 曲线分析超声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比值对良 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超声弹性评分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72,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曲线下面积为 0.922。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可反映甲状腺结节硬度,其中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比值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 实际工作中可联合运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检查,以提高CLT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腭部肿瘤的CT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特点等,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1例,均行MPR技术作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多方位、多窗位观察分析病变。结果 7例腭部良性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边界清楚,3例伴有邻近骨质压迫吸收;11例腭部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6例伴有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邻近结构受侵,5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显示病变,对腭部肿瘤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仕军  孙青 《西部医学》2013,25(7):1065-1066,106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下肢DVT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47例患者中,超声检出DVT左侧31例,右侧14例,双侧2例。急性血栓26例,亚急性及慢性血栓21例,47例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全部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下肢DVT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宁  陈方红  汤贞彦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95-97,F0003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腿肌间深静脉丛血栓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选择住ICU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观察患者小腿肌间深静脉丛血管管腔、血流情况,根据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再根据长期卧床、急性创伤和外科手术每组分为三个亚组,比较不同亚族血栓患病率及小腿肌间深静脉丛最大管径。结果12例患者查出小腿肌间深静脉丛血栓形成为病例组,107例患者未见异常为对照组。12例患者均为急性血栓,二维超声见血管内低回声,部分阻塞患者血管呈充盈缺损,彩色多普勒显示完全阻塞的患者血管无血流信号。长期卧床、手术后及急性创伤患者之间小腿肌间深静脉丛血栓发生率及小腿肌间深静脉丛最大管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抗凝治疗1周~1个月进行复查,8条血管完全通畅,24条血管内的血栓回声增强、血栓变小,部分再通;2例血栓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94.1%。结论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CU重症患者小腿肌间静脉进行探查.能够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