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距下关节制动术在成人平足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的成人Ⅱ期平足患者24例,共33足。其中男性1例共1足,女性23例共32足,平均年龄48.70±13.27岁(21~65岁)。随访观察距下关节制动器的治疗效果,统计取出距下关节制动器的比率,并分析影响距下关节制动器取出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对距下关节制动术的满意度。结果 24例病人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12~26个月)。手术前后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从14.20°±1.64°改善为3.08°±1.50°(P0.01)。手术前后距舟覆盖角从21.16°±4.56°,改善为6.91°±3.90°(P0.01)。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从54.30±6.64分改善为83.95±4.51分(P0.01)。共有6足取出距下制动器,平均取出时间为术后10.3个月(9~12个月),总体取出率为18.18%。无论距下关节制动器大小、患者年龄、是否同时行腓肠肌松解术均对制动器的取出都没有明确影响。患者对手术(33足均单独评估)总体满意率为72.7%。结论对于成人Ⅱ期平足患者中应用距下关节制动器,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部分患者耐受性差,如有明显局部疼痛,可以将制动器取出,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共124例,158侧膝关节的临床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膝关节存在中度以上疼痛犤视觉模拟评分(VAS)法≥4分犦,经正规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症状控制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2.5~4.8年,平均随访3.5年。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以及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随访时疼痛,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者的满意率达67.3%。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76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患者年龄为52-79岁,其中男25例,女51例;左膝38例,右膝42例,双膝4例。根据手术前后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KSS)观察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2年随访,76例患者KSS临床评分平均92分,功能评分除1例外均可达90分,优良率高达100%;术后3-4年随访,36例患者KSS临床评分平均86分,功能评分平均81分,优良率为94.4%。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KOA患者应根据临床症状及术中所见清除关节内存在的机械性磨损因素,同时术后配合口服及关节内给药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确诊率及疗效。方法选择17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及滑膜切除术,术后常规服用降血尿酸药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复发的病例。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法,术前患者功能评分平均43.2分;术后6个月复查评分平均87.4分,;术前和术后6个月Lyshol评分分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对痛风性关节炎,尤其对于那些以膝、踝等大关节首发、血尿酸不高的非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及滑膜切除术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见效快、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98例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住院患者共126膝,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保守治疗62膝,其中早中期组40膝、晚期组22膝;手术治疗64膝,其中早中期组46膝、晚期组18膝。比较关节清理和保守治疗早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本组中135膝,其中126膝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3.3%,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随访98例患者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随访,其中保守治疗早中期组患者与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两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晚期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尤其在随访12个月时效果显著下降,与手术治疗患者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早中期组、晚期组手术治疗患者疗效均满意,但评分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不同分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达到满意效果,早中期组患者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与保守疗法两种方式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2月~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45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应用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8、12周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6个月(6.0~26.0个月).治疗组改善率达90.5%,对照组75.0%,两组治疗后Constant-Mudev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8.5±16.3)与(64.5±14.7)分,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肩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对于保守治疗而言,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共124例,158侧膝关节的临床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膝关节存在中度以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4分],经正规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症状控制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2.5~4.8年,平均随访3.5年。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rsholm评分,以及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随访时疼痛,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患的满意率达67.3%。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30例肩峰撞击征患者予以肩关节镜下减压术,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13.5个月(6~18个月)。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患肩主动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和体侧内旋均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1);ASES评分由术前66.5分提高到93.6分(P<0.01),Constant评分由63.4提高到94.2分(P<0.01),26例患者无疼痛残留,4例残留轻度的疼痛,所有患者均表示对手术满意。结论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85例(294膝)关节镜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与其疗效分析。方法:28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并在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进行。结果:术后经过平均(31.3±14.8)个月的随访,285例患者中37例(38膝)失访,余248例(256膝)患者Lysholm总分与手术前比较显著提高(84.8±5.0、54.6±6.4,P<0.001);Lysholm中的疼痛单项评分与手术前比较亦显著提高(19.7±4.7、6.7±3.0,P<0.001)。结论:关节镜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创伤小、疗效佳,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正常软骨,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应用关节镜清理术和关节镜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两者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12月共采用单纯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加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两种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共558例,其中单纯行关节镜清理术251例,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30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随访6-70个月,平均36.5个月,单纯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优良率为79.2%,而关节清理术加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后的优良率高达93.6%;按Lequence标准膝关节评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是关节清理术加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24个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清理术(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清理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系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患者60例。选择术后能够坚持来我院进行系统锻炼的患者为康复组,仅进行出院或门诊指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30例,根据国际认可康复流程进行指导。使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7周、3个月和6个月时的主动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ASES及UCLA评分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变(P<0.05),且两项评分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7周、3个月和6个月时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以有效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和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肩关节的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29例颈源性肘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肘外侧疼痛与椎孔外颈神经根(5~7)卡压的关系。方法:对29例肘外侧疼痛同时伴有同侧颈部疼痛或压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及分析:(1)24例接受了同侧颈部固定压痛点局封,封闭点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深达颈椎横突。(2)5例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 Syndrom,TOS)同时伴有同侧肘外侧疼痛的病人,进行臂丛神经松解加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并观察肘外侧疼痛缓解的效果。以上病例随访6~24个月。结果:24例患者经颈部压痛点阻滞后,13例疼痛及压痛完全消失,6例压痛明显减轻,2例略有缓解,3例无缓解。5例TOS患者,术后4例完全缓解,1例仍有轻度疼痛及压痛。结论:部分肘外侧疼痛可能是因椎孔外颈神经根(5~7)卡压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实行RLPN治疗的小肾癌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28~75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6例,右肾52例,直径0.8~4.5 cm,平均3.1 cm。87例(A组)小肾癌采用标准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7例(B组)外突性生长的小肾癌采用术中游离肾动脉,套橡皮条备用,试行不阻断肾动脉零缺血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4例(C组)影像学检查提示内生性小肾癌,采用腔内超声术中精确探查定位肾动脉阻断下实施肾部分切除。从术中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等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结果 A组87例中2例转开放手术,1例切缘阳性,改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93 ml,手术时间70~245 min,平均127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0~42 min,平均26 min。B组7例外突性生长的肾癌,6例未阻断肾动脉,1例出血明显,切除肿瘤过程中,再阻断肾动脉15 min,完成肾部分切除术,出血量160~380 ml,平均220 ml,手术时间85~215 min,平均143 min。C组4例中内生性小肾癌全部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35~250 ml,平均85 ml,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75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5~40 min,平均28 min。随访6~48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1例(肾门处3.0 cm透明细胞癌)术后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及肺部转移,予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结论 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但尚需增加例数和长期随访观察明确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0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有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2例行侧副韧带修复。 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10~29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为平均93分(70~100分);肘关节屈曲平均120°(100~145°),伸直平均3°(0~10°),旋前平均50°(30~80°),旋后平均60°(40~85°);本组:优1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肌力稍较弱,对功能无影响,仅1例遗留肘部轻度疼痛。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探讨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例PCL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予以复位固定。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9.2个月,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48.6±3.4)分增加到(93.8±3.2)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36.6±2.2)分增加到(93.6±2.3)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网球肘的综合康复疗效。方法对50例网球肘患者行局部封闭、理疗、按摩、运动疗法及小针刀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治疗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8.0%、16、0%、12.0%、96.0%。结论局部封闭、理疗、运动疗法及小针刀等综合治疗是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12月行关节镜下同期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60岁,平均(40.1±12.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侧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明确多发韧带损伤。手术均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同时修补内侧副韧带16例,外侧副韧带2例。2例合并下肢骨折,先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1和3个月行关节镜手术韧带重建修补。手术前后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及Tegner膝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行关节镜下同期重建修补。随访5~48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85.10±6.40)和(21.60±7.90)分,t=34.80,P=0.000];IKDC评分及Tegne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79.99±5.12)和(20.64±8.35)分,t=28.41,P=0.000;(3.77±1.15)和(0.45±0.51)分,t=12.36,P=0.000];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5±0.60)和(6.73±1.32)分,t=-20.37,P=0.000]。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同期关节镜下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及侧副韧带修补,能有效恢复关节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臭氧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术前椎间盘经造影显示为阳性,随机分别用臭氧射频消融术(A组)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术(B组)治疗,其中A组95例:男47例,女48例,平均年龄35.5(17~55)岁,病程7~118个月;B...  相似文献   

19.
李凯  岑瑛 《华西医学》2007,22(2):242-243
目的探讨前胸壁多发性慢性窦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2003年9月-2005年9月采用单一或复合肌瓣移植治疗外科换药无法治愈的前胸壁多发性慢性窦道10例,发病原因均为DVR心瓣膜置换术、纵隔肿瘤切除术等心胸疾病外科治疗后。结果9例一次移植Ⅰ期愈合,1例二次移植术后Ⅱ期愈合,随访12个月以上无一例窦道再发。结论单一或复合肌瓣移植是治疗前胸壁多发性慢性窦道的可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年采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断裂14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左侧5例,右侧9例,病程10 d~1个月,平均15.7 d,致伤原因:运动扭伤9例,摔伤2例,车祸3例,磁共振成像(MRI)示:PCL完全撕裂直接征象14例,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撕裂直接征象2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其中1例车祸伤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0~55分,平均(40.0±8.1)分。治疗在关节镜下完成,PCL的胫骨止点、隧道用定位器完成;股骨止点、隧道在C臂X线机下完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伤口均为I甲愈合,术后无慢性滑膜炎、韧带断裂、韧带松动、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0.5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4~93分,平均(88.1±3.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PCL近中期疗效好,有效恢复了膝关节稳定性,避免了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取材的并发症,也避免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材料的排斥及传染疾病的并发症,其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