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体外周血造血于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患者外周静脉血中采集造血干/祖细胞进行移植的方法。近年来APBSCT发展极为迅速,大有代替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的趋势。APBSCT与ABMT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迅速,减少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移植相关死亡率,同时也缩短了治疗时间,节减了移植费用;(2)外周血中混人肿瘤细胞的机会较骨髓移植少;(3)采集造血干细胞方法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AML患者27例,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AML患者13例,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治疗AML患者25例。结果:(1)APBSCT组造血重建校其他两组显著加快;(2)APBSC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复发率(RR)分别为51.%和42.2%,与ABMT组的46.2%、46.7%相当,但与净化ABMT组的72.9%、23.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三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APBSCT治疗CR1期AML,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ABMT,其疗效与ABMT相当,而显著低于PABMT。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GVHD比骨髓移植更严重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阅了近2~3年来有关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文献报告,了解到:①在国外自体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某些癌症病人的常规治疗措施,在欧洲造血干细胞移植7888例中,自体血干细胞移植占82%,而自体骨髓移植仅为18%。②异基因外周血于细胞移植迅速兴起,尽管移植中混入了比骨髓移植多10倍以上的T淋巴细胞,但急性GVHD(Ⅱ~Ⅳ°)发生率为35%(91/258例),不高于骨髓移植的48%(186/382例);其中Ⅲ~Ⅳ°AGVHD二者之比为10%(27/258)对26%(53/201)。③资料提示,造血生长因子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将是受欢迎的干细胞来源。本文还对Allo-PBSCT中A-C-GVHD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多疗程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方法: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骨髓移植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有4例在诱导和巩固治疗中采用中大剂量Ara—C2疗程或2疗程以上,观察不同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及造血重建情况,并监测患者的疗效。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数和中位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中大剂量Ar〉C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和中位CD34^+细胞数与未使用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较骨髓移植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患者在复发状态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中位生存期9.5个月,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后中位生存期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OS)84个月,中位无白血病生存期(DFS)81个月,患者3年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8.25±11.23)%。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自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快;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中大剂量Ara-C治疗的患者仍能采集到足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OS和DFS。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血症检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评估巨细胞病毒(CMV)pp65白细胞抗原血症在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活动性CMV感染早期诊断和CMV 病的预测、指导CMV亚临床期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1999年9月-2000年4月共收集 210份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6例。移植前用ELISA法检测患者CMV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移植后3周起采用CMV Brite试验盒每周检测1次CMV pp65抗原血症,并计数抗原 阳性细胞,直到移植后100d或治疗后抗原阴转、死亡或出院。移植后患者第1次检测到bp65抗原阳性细胞即开始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36例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患者于移植前CMV特异性抗体IgG均阳性,IgM均阴性;移植后16例出现CMV pp65抗原血症,其中15例 出现有症状的CMV感染或CMV病,14例接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12例治疗后抗原血症阴转、症状消失、死亡2例(病死率14.2%),未经抗病毒治疗者2例均死亡(P<0.01)。16例pp65抗原阳性患者中,仅2例CMV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0名健康对照组的CMV特异性抗体IgG均阳性,IgM均阴性;pp65抗原血症 检测均阴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人CMV pp65白细胞抗原血症检测可作为骨髓移植后CMV病的预测指标,指导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开展和疗效评价。pp65白细胞抗原症出现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显著进展,预后大为改观。α干扰素(IFN-α)、IFN-α联合化疗、异基因骨髓移植等明显地使CML患者生存期延长。自体骨髓移植通过方法的改进,采取各种净化手段和移植前后的生物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药物如高三尖杉酯碱,新的疗法如反意寡聚核苷酸、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的研究将为CML的治疗开辟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包括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于细胞移植(PBSCT),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同基因SCT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而没有移植物抗肿瘤作用(GVC),故复发率较异基因SCT移植明显为高。我们1995年始在同基因SCT治疗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中加用了环掴菌素A(CSA),以进行诱导自身***D的研究。三材料与方法l.1病A4例均为住院男性,年龄29.3113.1岁(12~4O岁),其中:红白血病(M。)1例,恶性淋巴瘤(ML)3例(并骨髓浸润2例);自身供髓3例,同卵李兄(经PCR检测DNA指纹图确认为…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并分化成为成熟血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能力的细胞。根据干细胞的特性,现正日益广泛地用于各种肿瘤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由于造血干细胞可从骨髓、外周血、脐血、胎肝获得,因此临床上出现了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及胎肝移植。80年代末前重点为骨髓移植,但由于对造血干细胞的深人研究,自80年代末尤以90年代开始,一致认为外周血干细胞经动员后不论在CD、CFU-GM均优于骨髓中的CD、CFU-GM含量,故自体及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逐渐取代自体及异体骨髓移植之势.而对脐血移植从研究中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离骨髓干细胞后CD133+细胞含量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病例39例,其中CD133+细胞含量不足2%的22例,CD133+细胞含量超过2%(含2%)的17例。分析上述病例术后2~4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在CD133+细胞含量不足2%的病例中,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和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在CD133+细胞含量超过2%的病例中,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的提升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本组病例中CD133+细胞含量的不同并未明显影响术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恢复水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影响胆汁的排泌。  相似文献   

10.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11.
rIL2/LAK细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诱生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刘启发,刘晓力,周淑芸,伍柏松,陈琪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白血病主要不足是复发率高,其原因与微小残留白血病(MRD)和缺乏移植抗白血病(GvL)效应有关。我们对4例行ABMT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Sun Y  Zhang FS  Zhang Z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18-1021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14例SLE患者和15例健康人骨髓中分离MSCs,同时用免疫磁珠(MACS)分离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将SLE患者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或CD4^+CD25^+T细胞与自体、异体MSCs共培养,观察MSCs对淋巴细胞及CD4^+CD未T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测CD4^+CD25^+T细胞分泌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结果自体与异体MSCs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分别为56.32%、65.46%。MSCs以数量依赖性方式促进纯化CD4^+CD25^+T细胞增殖,分泌IL-10、TGFβ水平升高。结论MSCs可纠正SLE活动时CD4+CD25^+T细胞免疫缺陷,并抑制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在自身免疫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间质干细胞共移植或MSCs单独移植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杀伤抑制性受体重建的规律。方法2004—04~2004—12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用流式细胞仪对应用该所GIAC方案(即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强免疫抑制+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外周血与骨髓联合)进行HLA单倍体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例患者(移植前、移植后+30、+60、+90、+120、+180d)及其供者外周血NK细胞及T细胞上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KIR),包括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11t3DL1)和Lectin样受体(CD94/NKG2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根据移植后NK细胞上受体重建规律不同可以分为两组:第1组在移植后+30d,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病人受体表达明显升高(CD94,P=0.013;CD94:NKG2A,P〈0.0001;CD158e,P=0.063),随后逐渐下降,至+180d时重建为供者水平(CD158e、CD94)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P=0.001);第2组在移植后+30d,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病人受体表达明显降低(CD158a,P=0.016;CD158b,P〈0.003),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供者水平。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的表达规律与NK细胞第1组相近,在+30和(或)60d时,所有KIR及CD94:NKG2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供者水平,其后逐渐下降,+180d时降至正常供者水平(CD158a、CD158a/CD158b及CD158e)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CD158b)。结论移植后NK细胞上KIR受体的低表达及CD94:NKG2A的高表达可能是移植后早期NK细胞杀伤功能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移植后T细胞上KIR及CD94:NKG2A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分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微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24h、48h,1、3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hs—CRP),术前,术后1、3和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检查。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后24h、48h,1、3和6个月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细胞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在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早期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移植后7、14、21、28d采取21例allo-HSCT受者外周血,加入佛波醇酯、伊能霉素、莫能霉素体外培养4h。3色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结果:发生aGVHD组Ⅰ型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aGVHD组。发生aGVHD时Th1、Tc1和CD4^+IL-2^+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发生前和治疗后。与轻度相比,中、重度aGVHD发生时Tc1、Tc2和CD8^+IL-2^+T细胞比例更加升高,Th2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移植早期CD3^+干扰素-γ(INF-γ)^+T细胞比例≥8%者aGVHD的发生率增加。移植后第7天Th1细胞比例〉5.5%者发生中、重度aGVHD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aGVHD腹泻者Th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GVHD腹泻者(P〈0.05)。结论:Th1和Tc1细胞比例在aGVHD发生时明显升高,因此移植早期动态检测T细胞亚群的Ⅰ型细胞比例有助于aGVHD的诊治。  相似文献   

16.
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应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了82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96条下肢。主要方式为股动脉-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31条(32.3%),胭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22条(22.9%),髂动脉支架+股动脉-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12条(12.5%),股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10条(10.4%)。结果82例中,3例全麻手术病人(4条下肢)于术后死亡,病死率为3.7%;手术成功率为96.3%,总有效率为93.7%;救肢成功率为98.9%;足部创面愈合率37.3%。76例患者(96.2%)被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移植血管通畅率为92.2%;死亡率为3.9%;总有效率为87.6%;截肢率为4.5%,保肢率为95.5%。93.8%(30/32)下肢创面分别于出院2~10个月(平均6个月)后愈合。结论糖尿病下肢缺血行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S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采集自体骨髓移植CD34^+造血干细胞,预处理用环磷酰胺(CTX)60mg/kg连续2天静滴,马法兰140mg/m^2分次口服,用格拉诺赛特(G-CSF)刺激粒细胞的恢复,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放免法测抗DNA抗体、流式细胞仪测淋巴细胞亚群,观察ABMSCT前后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BMS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方法评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MSC)移植术的疗效。方法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2例,其中20例为试验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自体MSC移植术;拒行自体MSC移植术治疗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通过心肌血流灌注改善程度评价自体MSC移植术疗效。结果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目试验组为2.66+0.94和2.52±0.82,较对照组的5.64±1.56和5.51±1.45明显减少(£=2.43,2.65,P均〈0.05)。与自体MSC移植术治疗前(5.72±1.54)相比,试验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心肌放射性缺损节段数目(2.66±0.94,2.52±0.82)均明显减少(t=2.37,2.58,P均〈0.05)。与自体MSC移植术治疗前160m相比,试验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6min步行试验距离(368rn和466m)均明显增加(t=2.55,2.48,P均〈0.05)。结论^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评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自体MSC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8年12月至1997年3月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7例。其中自体骨髓移植(ABMT)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o-PBSCT)2例。17例患者中合并感染8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  相似文献   

20.
何深  匡霞  汪玉兰 《山东医药》2007,47(27):146-148
对5例急性白血病及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白体干细胞移植,其中3例为白体骨髓移植(ABMT),3例为白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所有患者均在+7d开始应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静滴,300彬d,中性粒细胞(AnC)〉1.0×10^9/L时停用。本组ANC〉0.5×10^9/L的平均时间15.2d,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20.7d。动员后所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达到移植需要,移植过程顺利,造血功能重建良好。提示国产rhG-CSF疗效可靠,费用低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