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垂体腺瘤临床资料,其中泌乳素型36例,生长激素型29例。根据手术切除程度分为全切组和未全切组,对手术前后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术前比较,腺瘤全切组病人术后1、7、14 d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全切组病人术后1、7、14 d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激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垂体腺瘤病人术前高激素水平,手术切除程度将决定术后内分泌改善水平,术后泌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可作为判断泌乳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程度和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肢端肥大症的垂体腺瘤病人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发与未继发糖尿病的84例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病人在发病年龄、性别、时间、瘤体大小、术前血生长激素(GH)及激素免疫组化方面的不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病人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未继发糖尿病比较,继发糖尿病的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病人的发病时间更短,术前血GH更高,促甲状腺激素(TSH)免疫反应阳性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发病时间、术前血GH水平及TSH免疫阳性率的Exp (B)值分别为0.212、1.160、93.392 (P <0.05).结论 发病时间、术前血GH及TSH免疫阳性是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TSH免疫阳性是主要因素;肿瘤分泌的TSH可能参与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继发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初步了解差异表达miRNA在精神分裂症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外泌体miRNA的表达水平,构建miRNA差异表达谱。预测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的靶基因,再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确定差异表达miR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外泌体共筛选出353个miRNA显著异常表达,其中157个表达上调,196个表达下调。通过GO富集和KEGG分析,上述差异表达的miRNAs主要涉及神经元细胞体、谷氨酸能突触、神经元间突触、突触前和突触膜等细胞组成,并主要参与轴突新生、化学突触传递调节、跨突触信号调节等生物过程,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PI3K 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及Hippo等信号通路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论:经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外泌体中miRNAs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表达,miRNA-206、miR-1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窝上口形态学特点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垂体腺瘤病人作为垂体腺瘤组,正常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人。运用CT扫描观察正常人垂体窝上口与垂体腺瘤病人蝶鞍的解剖特点,并分析垂体窝上口形态学特点对垂体腺瘤生长方式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垂体窝上口倾斜角为(0.79°±11.69°),垂体腺瘤组为(-1.73°±12.42°)。该夹角在正常人可分为前倾型、水平型、后仰型。肿瘤最长径与垂体窝上口之间的夹角为(91.18°±10.24°)。垂体腺瘤根据蝶鞍形态学分型,囊袋型41例,炒锅型24例,直筒型13例,筛型22例。结论垂体腺瘤基本垂直于垂体窝上口生长,垂体窝上口倾斜角决定垂体腺瘤往鞍上生长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混合腺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 84例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单纯泌乳素腺瘤85例,混合腺瘤99例,其中生长激素-泌乳素混合腺瘤79例(79.8%)。统计分析单纯泌乳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混合腺瘤与单纯泌乳素腺瘤病人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临床表现、手术前后泌乳素水平、肿瘤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腺瘤蝶窦或鞍旁生长的比例更高(P0.05),随访完全缓解比例更低(P0.05)。混合腺瘤与单纯泌乳素腺瘤的全切除、K i-67指数、症状改善、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泌乳素混合腺瘤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内分泌激素检查及术后病理。与单纯泌乳素腺瘤相比,混合腺瘤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手术全切比例、术后复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后激素水平和肿瘤体积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32例泌乳素瘤和33例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的激素水平和肿瘤体积并统计分析。结果泌乳素瘤和生长激素腺瘤病人术后1个月激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P 0.05)。泌乳素瘤和生长激素腺瘤病人中,激素差百分比和肿瘤体积差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980,P 0.05;r=0.973,P 0.05)。结论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后激素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肿瘤体积的变化程度,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影像学判断肿瘤残余程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影响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资料完整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椐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侵袭性、肿瘤病理类型等进行分类。按肢端肥大症的治愈标准.采用术后激素水平结合影像学复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总缓解率为66.1%,微腺瘤、大微腺、巨大腺瘤术后缓解率分别为87.5%、71.8%和40.0%.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腺瘤则为36.8%和79.7%。微腺瘤与巨大腺瘤(P〈0.05)、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腺瘤术后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微腺瘤和非侵袭性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治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垂体腺瘤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27例以垂体腺瘤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对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原则等进行了讨论以便取得较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总结了27例以垂体腺瘤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除1例PRL腺瘤病人服用溴陷亭治疗外均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死亡。  相似文献   

9.
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资料完整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椐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侵袭性、肿瘤病理类型等进行分类,根据术后激素水平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总缓解率为46.3%;微腺瘤、大微腺、巨腺瘤术后缓解率分别为76.1%、44.3%和13.5%: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腺瘤的缓解率则为37.0%和58.6%。手术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及肿瘤的侵袭性相关。结论微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采用经蝶手术治愈率较低,术后常需药物治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相关转录因子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手术切除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151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5个垂体相关转录因子(Pit-1、SF-1、GATA2、Tpit、ERα)的表达。结果 5个转录因子均阴性36例,Pit-1阳性91例,SF-1阳性11例,GATA2阳性9例,ERα阳性4例;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53例,多激素细胞腺瘤42例,零细胞腺瘤36例,促性腺激素(GnH)细胞腺瘤11例,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腺瘤9例,各类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的年龄和Ki-67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TSH细胞腺瘤体积最小、侵袭性比例最低(P<0.05),多激素细胞腺瘤、GnH细胞腺瘤和零细胞腺瘤体积较大(P<0.05),零细胞腺瘤P53阳性率最低(P<0.05)。5个转录因子阳性表达以40~59岁病人多见(P<0.05);Tpit阳性表达以男性多见(P<0.05),其余4个转录因子以女性多见(P<0.05)。Pit-1阳性病人血清GH、TSH水平明显增高(P<0.01),ERa阳性病人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GATA2阳性病人血清TSH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5个转录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垂体相关转录因子可以为临床诊断无功能垂体腺瘤提供新依据,而且其阳性表达与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s(miRNAs)及其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两者的调控关系。方法利用miRDB、miRwalk、Targetscan7.2及starbase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靶基因进行GO、KEGG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PPI)分析,随后筛选出有意义的核心靶基因,取核心靶基因和数据库的mRNAs测序结果进行对比,构建可视化的miRNAs-靶基因调控关系网。结果以蛋白相互作用程度≥20为标准,本研究得到113个上调的miRNAs核心靶基因和128个下调的miRNAs核心靶基因,进一步取交集得到13个目的核心靶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的通路为泛素介导蛋白水解通路,其相对应的调控miRNAs为miR-15b、miR-365、miR-32-3p、miR-486-5p。结论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构建了与GH细胞腺瘤密切相关的miRNAs-核心靶基因相互调控网,发掘了一些可能与GH细胞腺瘤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有关的蛋白和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ath e ro s cl e ro s i s,AS)及大动脉粥样硬化(l arge arte ry atherosclerotic,LAA)性卒中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苷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差异表达谱。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3年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名AS患者(AS组)、 LAA性卒中患者(LAA组)和对照者(control组)的空腹前臂静脉血血浆标本,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 技术检测每组血浆标本mi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采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高通量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3组间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miRNA有miR-let-7a-5p、miR-146b-5p、miR-26a-5p、 miR-23a-3p等26个;在AS组与LAA组表达一致,较对照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的miRNA有miR-10b-5p、 miR-126-5p、miR-143-3p、miR-192-5p等41个。本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miRNAs调控的靶基 因主要与细胞黏附、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6b-5p、miR-23a-3p、 miR-10b-5p,结果与高通量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AS患者及LAA性卒中患者血浆miRNAs表达谱既有差别又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对比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MG)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预测对AchR-MG发病可能产生影响的通路,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了AchR-MG特异性表达的miRNA。利用TargetScan、miRanda进行靶基因交叉预测,利用基因条目(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差异性miRNA 28种,其中上调17种,下调11种。差异最显著的前5个为:mmu-miR-3968、miR-4785、miR-210-3p、miR-664a-3p、miR-2277-5p。miR-4785预测到METTL22、TMEM38A、ZNF324、ITGB4、CDC34等395种靶基因。最终识别了319条GO term(P 0.01),获得了119个的风险通路(P0.05)。结论 AchR-MG特异性表达miR-4785、miR-210-3p、miR-664a-3p、miR-2277-5p等28种miRNA。以Wnt信号通路为代表的多种通路可能参与AchR-MG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miR-26a与Smad1的关系以及对垂体腺瘤细胞生长以及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垂体腺瘤细胞(AtT-20),转染miR-26a抑制剂(miR-26a inhibitor),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Smad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mad1蛋白的表达,双层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基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果抑制miR-26a后在垂体腺瘤中Smad1基因转录的mRNA没有明显变化,Smad1翻译的蛋白量增多,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停留在S期的细胞比例增多,ACTH分泌量下降。结论 Smad1是miR-26a的靶基因,miR-26a通过干扰Smad1 mRNA的翻译调控Smad1。miR-26a在ACTH型垂体腺瘤的生长以及激素分泌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质生长因子(G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对垂体瘤生长的生化机制作进一步探讨,并对术后生长作预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GGF、PCNA在147例垂体瘤中的表达,分析GGF、PCNA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用GGF干预垂体瘤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GGF、PCNA在多数侵袭性垂体瘤阳性表达,侵袭性垂体腺瘤中GGF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复发组GGF、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结论:GGF可以明显促进垂体瘤细胞生长,与其侵袭性有重要作用。GGF、PCNA能够部分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与颅脑损伤(TBI)严重程度和Rotterdam CT评分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TBI共76例,另选择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8例为对照。提取血浆外泌体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2、miR-132表达水平。结果 76例TBI中,轻型19例,中型35例,重型22例。TBI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轻型TBI比较,中、重型TBI组血浆外泌体miR-13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型TBI比较,重型TBI血浆外泌体miR-212、miR-132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外泌体miR-212((r=0.396)、miR-132(r=0.716)水平与入院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01)。血浆外泌体miR-212水平(r=-0.375)和miR-132水平(r=-0.613)与入院Rotterdam C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BI病人血浆外泌体miR-132、miR-212水平明显下降,并且随着TBI损伤程度加重和入院Rotterdam CT评分增加而明显降低。这提示血浆miR-132、miR-212可能是TBI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本研究对比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MG)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预测对AchR-MG发病可能产生影响的通路,为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筛选了AchR-MG特异性表达的miRNA。利用TargetScan、miRanda进行靶基因交叉预测,利用基因条目(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性miRNA 28种,其中上调17种,下调11种。差异最显著的前5个为:mmu-miR-3968、miR-4785、miR-210-3p、miR-664a-3p、miR-2277-5p。miR-4785预测到METTL22、TMEM38A、ZNF324、ITGB4、CDC34等395种靶基因。最终识别了319条GO term(P<0.01),获得了119个的风险通路(P<0.05)。结论 AchR-MG特异性表达miR-4785、miR-210-3p、miR-664a-3p、miR-2277-5p等28种miRNA。以Wnt信号通路为代表的多种通路可能参与AchR-MG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