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脑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化生神机总统众神,调控一身之活动,窍闭乃非意识障碍神经病产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通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假性球麻痹、视神经脊髓炎、混合神经性耳聋、脑外伤后嗅觉味觉障碍、颈椎病舌体感觉异常5个医案,以脑窍理论为基础,认为治疗此类疾病需从病因病机出发,以通为用,开郁宣闭,调神导气,虚实分治,形神窍脏同治,同时配合调治奇经,目的在于恢复脑窍玄府开阖常度,从而使脏腑、形体、官窍、神明调和,神机得使。  相似文献   

2.
徐鑫梓  邵卫  沈汉 《中医学报》2022,37(4):718-722
痴呆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肝肾,以肾精不足为本,常母病及子,肝肾同病,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痴呆伴发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多样,若肝肾阴血亏耗,疏泄失司,气机怫郁,扰乱神明,则表现为情志抑郁,或烦躁、夜不能寐等症状;若气结郁滞,肾水不行,湿聚痰凝,蒙蔽神窍,则表现为喃喃自语、闭门独居,或歌哭嗔笑、言语错乱等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属于中医"黄疸""臌胀""积聚""胁痛"等范畴。依据"肝衰胆灭"理论,认为该病病初,患者可因感受内外之邪,或因情志失调而致肝气不畅,疏泄失常,胆汁分泌失调;病中,肝失疏泄、胆失藏泌之病理变化加重,而致脾胃功能失常;病进,肝病及肾,肝病及脾,肝脾同病,日久入肾;病终,肝衰胆灭,脏腑同病,神明受害。治疗从疏肝利胆着眼,结合脏腑,分论虚实,明辨气血。病初治以疏肝利胆、理气行血;病中治以疏肝健脾、顺气和血;病进治以补益肝肾、调气和血;病终治以通调脏腑、开窍醒神。  相似文献   

4.
有精神病性症状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症状特点和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的防范。方法对8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33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伴有的症状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治疗大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病药。结论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护理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神"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神"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被赋予诸多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特征,成为中医学观念世界里的客观存在。"神"的含义中人的生命机能和外在表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两方面在中医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凡脑功能失调或/和脑实质损伤引起的疾病皆可称之为脑病。陈宝贵教授认为脑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脑部的具体表现,其病位在脑,但发病与五脏俱有关系,五脏"神"的病变则是脑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故从五神藏的理论来研究脑病,才能真正认识到其本质。陈宝贵教授将人体的生命活动理解为神机,正常的生理活动为神用,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病理状态恢复为正常功能为神使,高度概括了五神藏理论指导下的"脑病从神论治"的临床思路。"调畅神机,促进神使,达到神用"是"脑病从神论治"的核心内容。中医药的发展必须结合所在时代的科技发展,应"与时俱进",在重视"心藏神"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脑为元神之府,脑舍神"的观点,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当前临床中脑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浅析石学敏教授运用“调神”思想辨治脑病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随石学敏教授门诊及病房查房,总结并分析石学敏教授“调神”思想的形成,“调神”法的机理、应用及配穴,并选取石学敏教授运用“调神”思想辨治帕金森病、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合并抑郁状态医案3则,结合历代名家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选穴处方等方面对医案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调神”思想。[结果] 石学敏教授认为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脑主神明,调神以使昏聩的思维意识恢复到清醒状态,以保证大脑正常的运动、感觉等生理功能。以调神醒脑、开窍启闭为治疗大法,临床上可用于窍闭神妄,阳缓阴急之颤证;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之中风;神气郁逆,使道闭塞之中风后抑郁等,疗效可观。[结论] 石学敏教授临证运用“调神”思想辨证针刺治疗脑病,突出了脑与神的密切联系,调神思想应用的广泛性,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7.
周德安教授提出"治病先治神"的学术观点,建立了镇静安神法、补益安神法、重镇安神法、开四关法等一系列针灸治神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医脑病以及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的各科疾病。不寐病分虚实辨治,主要概括为肝郁气滞和久病及虚证,将不同的治神方法相互结合,辨证使用,配合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1释义 心脑病证是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养等引起心脑功能失常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心具有主神明,主血脉之功能,《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脑为髓海,称精明之府,李时珍曰“元神之府”。故而,心脑病证的特征为血脉运行障碍和意识精神活动异常,具体表现为心悸、胸痹心痛、眩晕、中风、失眠、痴呆、痫病、癫病、狂病等病。  相似文献   

9.
玄府概念诠释(六)--玄府为神机运转之道路门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神机,即是神志、神明或精神,统称为神.神的含义有3: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神自生命诞生之时就产生了,所谓"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10.
脑科复杂性疾病多为危重病、慢性病、疑难病等,临床上需要长期的多重用药。针对复杂性疾病的特点,根据脑病病种的具体病机,和法论治,诸法并施,方药相宜,个体化用药,是比较好的临床应对策略。通过肝胆管癌骨髓转移并脑转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并病毒性脑膜炎继发性癫痫、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交通性脑积水、遗传性代谢病、舌根鳞癌切除术后迷走神经性呕吐6个医案,阐述了脑科复杂性疾病的和法论治用药特点:脑与奇恒互藏同治,脑与多脏燮理同治,多虚多实与多种亚治法复方以治,气血水火升降出入失调与承制调衡同治,神机轴、经隧、髓系等神经通路疏导平调同治,虚不受补与变通以治。  相似文献   

11.
<正>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由于肝性脑病患者会出现类似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较多。因此,预防肝性脑病患者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发生后做好相应有效的护理尤其重要。1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1.1患者迷路、走失、出现定向障碍在没有发现患者已出现肝性脑病时或肝性脑病患者趁护士或家属不注意的时候走出病房或病区,由于患者的理解力及定向力都减退,对人  相似文献   

12.
仝小林院士在传统"三焦"理论的基础上,将颅腔和脊髓腔定义为"顶焦"并将其增补进三焦系统,突出中医对神经及精神系统的认识与思考."神系"作为顶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神明,司神志的生理功能,神机逆乱或神机失用是其主要发病特征.仝小林院士提出"神系"疾病临证时需以刚柔辨证为总纲,刚则泻之,柔则补之,临床验证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神经及精神性疾病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百会穴与脑功能关系密切,是治疗脑源性疾病要穴。陈华德教授擅用百会穴长留针法治疗一些顽固性脑病,临床每获良效,特附验案三则。案例1为治眩晕案,其病机为脑部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治以益气养血,安神定眩。案例2为治嗜睡案,其病机为阴阳失调,阴盛阳衰,治以振奋阳气,调节阴阳。案例3为治帕金森病,其病机为脑络不通,脑神失养,治以通调脑络,滋养脑神。所述三则案例属不同疾病,临床表现各异,均给予百会穴长留针法,取得良好疗效。此法操作简易方便,安全无痛苦,受到患者认可与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同一疾病在不同病变阶段或病变程度不同时,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本文根据精神萎靡状态的发展变化将其病机进行分层讨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虚、气郁、气结,演化病机为痰湿蒙蔽、心神失用,瘀血阻络、蒙蔽心神,阴火内生、扰动心神,血虚津亏、精神不养,气机下陷、神机孤立,肾精亏虚、神明不济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同一疾病在不同病变阶段或病变程度不同时,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本文根据精神萎靡状态的发展变化将其病机进行分层讨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虚、气郁、气结,演化病机为痰湿蒙蔽、心神失用,瘀血阻络、蒙蔽心神,阴火内生、扰动心神,血虚津亏、精神不养,气机下陷、神机孤立,肾精亏虚、神明不济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颅脑痰瘀证治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这个病机关键,追根溯源地分析了其病机形成的生理病理基础,认为津血同源,津聚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同源,互为恶患。诊察脑病要“见痰及瘀”、“见瘀及痰”,并归纳出颅脑痰瘀交结证实的证候有“神明失主,神机失用,九窍失司,七情失常”等表现,治疗要痰瘀同治,双管齐下,并强调要根据证情的寒热虚实变化适宜配合温清消补褚法予以遣方用药,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7.
衰老以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随老龄化加剧,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认为精为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提出衰老所致认知障碍的关键病机及相应治法,肾精虚衰,脑髓失充为根本,元气亏虚,脑络失通为关键,脑神失养、神机失用为表现,治以补肾填精充脑髓,温扶元气通脑络,充养脑神运神机,以期对延缓和防治衰老所致认知障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西医学的认知,脑具有感觉、思维、记忆、调控躯体及内脏活动等功能,为人体神机之主。然而《黄帝内经》却明确提出"心主神明",现学界多认为其为哲学模式思维推演下的结果。本团队通过梳理相关内容,发现《黄帝内经》对脑的解剖位置、组织特征以及主司神明的功能已有清晰的认识,而部分篇章之所以将神归属于心,是源于古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气血的充盈及通畅与否对脑功能影响较大,基于解剖学心主血脉的认识,即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对气血是否通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将神配属于心,心主血脉为心主神明的理论基础。客观阐释"心主神明"的临床内涵,对于治疗"神"的病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09例老年期抑郁症首发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分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A组)15例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B组)94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B组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度为3.53。妄想内容以罪恶妄想40.0%、被害妄想13.3%、疑病妄想6.7%为多见,其中伴有幻听40.0%;A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20.0%,高于B组的2.1%(P=0.018)。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老年期抑郁症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在自杀行为、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例18岁,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白天嗜睡,后出现幻觉、妄想、异常言行等精神病性症状。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提示平均睡眠潜伏期为2 min,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为90.56 pg/mL。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发作性睡病。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及行为治疗后患者幻觉、异常言行消失,妄想及白天嗜睡明显减少。1型发作性睡病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存在重叠,临床上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治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