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3月,共治疗17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48岁,平均41岁.脊柱显微镜配合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置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并固定缝合.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8(9~24)个月,优16例,良1例,差0例;ODI评分由术前的(45.4±9.4)分,降低至(11.9±4.3)分;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3±2.5)分,降低至(1.5±0.4)分;无硬膜撕裂腩脊液漏、术后感染、棘突骨折、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复发、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DD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6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5例:其中巨大椎间盘患者5例;节段性腰椎失稳致下腰痛患者3例;腰椎管非硬性狭窄患者4例;既往节段融合后出现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患者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情况(ODI).[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经随访,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中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掌握好适应证,Wallis系统能为DDD患者的阶梯治疗环节上增加一种有益的过渡性甚至是终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0例,其中40例行髓核摘除+Wallis棘突间固定(Wallis 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单纯组).观察两组患者病变节段术前术后椎间盘平均高度(disc height,DH)及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随访9~34个月,平均(18.24±5.15)个月.[结果]Wallis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显著增高,且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18.2个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而单纯组术后1周DH值较术前无显著变化,术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减小.Wallis组术后ROM值比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单纯组则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Wallis组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Wallis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满意的近期影像学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方法]分析31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记录Walli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有无Wallis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前1 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9±2.0、2.6±1.2和1.7±0.8,术后末次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 .[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简便安全,初期随访疗效良好,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非融合技术(Wallis)治疗伴有Modie Ⅰ型改变的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观察腰背痛缓解程度及终板变化情况.[方法]2008年1月~2008年8月,共治疗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e Ⅰ型改变的患者,均为L4,5间隙.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例均行椎间盛突出髓核摘除+Wallis动态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MRI T2加权像终板变化,同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平均随访24.2(20~29)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及未次随访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3个月时椎问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椎间盘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高度呈卜降趋势.获得随访的20例MRI表现仅有2例手术节段终板退变为Modic Ⅱ型.[结论]棘突间撑开装置Wallis作为一种颅防及治疗腰椎早期退变疾病的非融合技术,能有效缓解腰腿痛,一定程度上延缓病变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同时能较好的维持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及椎间孔高度,远期疗效尚需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43-1948
[目的]评价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共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0~59岁,平均42.5岁。25例均行腰椎开窗髓核摘除并置入Wallis系统。连续性随访获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ODI评分。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病变节段及相邻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的变化。随访有无Wallis系统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行MRI检查分析Wallis置入节段椎间盘影像学变化。[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0~45个月,平均38个月。影像学显示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或断裂,椎板或棘突无骨折。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P0.01)。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均减小(P0.05),其中手术节段明显减小(P0.001)。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减小(P0.05),而邻近节段较术前未有明显变化(P0.05)。MRI检查未发现椎间盘退变加速、部分患者可见椎间盘水化。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单纯腰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但不能降低手术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加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方法]分析自2008~2011年65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有无Wallis动态固定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前l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改善明显,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置物移位、邻近节段退变加重.[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固定融合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简便安全,初期随访疗效良好,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0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接受传统钉棒系统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下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椎间活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钉棒系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且不会加速邻近节段椎体退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24例伴有腰椎退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置入Wallis系统,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在术前术后进行VAS评分.结果 Wallis系统置入手术有操作简单、用时短、组织损伤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髓核摘除术结合Wallis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髓核摘除术结合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以同期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为观察点,采用下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来评估2组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12 ~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有明显下降,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5),Wallis组术后12个月的下腰痛VAS评分及Oswestry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 <0.05),而腿痛的VA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74 >0.05).[结论]Wallis系统置入简单,创伤小,结合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优势,观察其延缓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作用。方法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对照组30例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VAS和JOA评分方面,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3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管面积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术后3年观察组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则有显著退化(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手术破坏性较小,术中出血量少,对邻近椎体退行性变可起到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鹍鹏  张斌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骨伤》2019,32(11):991-996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_(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3.3岁;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所采用的棘突间固定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Wallis组(33例)和Coflex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痛和下肢痛进行评分;根据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60.4个月。术后48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5),而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较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节段在术后1~3年复发,其中Wallis组3例,Coflex组1例,平均年龄35.2岁。结论:Wallis和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相同中期疗效,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不能阻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Wallis、Coflex两种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早期腰椎退变的临床学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共治疗54例轻度至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为L1、5间隙.其中Coflex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岁,Wallis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人均行腰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减压+棘突间撑开系统植入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拍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活动范围,同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及VAS评分.Coflex 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Wallis组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术后3个月椎间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高度有所丢失.椎间盘前缘高度术后各个随访点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早期退变疾病的非融合技术,都能取得良好疗效,不因内置物的不同而影响疗效,都能够较好的维持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及椎间孔高度,最大程度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平均8.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本科应用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术前、术后4年及末次随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统计椎间盘再突出、内固定失败等相关远期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中51例获得连续性随访6.3~9.3年,平均(8.14±1.12)年。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JOA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4年和末次随访时,中立位和过屈位测量的手术节段、头端和尾端邻近节段的Cobb角、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在过伸位,手术节段Cobb角和ROM减小,而邻近节段Cobb角和ROM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末次随访时Pfirrmann.s分级显示手术节段总的改善率为33.33%,无明显改变率为56.86%,退变加重率为9.81%;而头尾端邻近节段椎间盘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椎间盘突出复发,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8.1年随访效果良好,具有潜在的椎间盘保护作用,对邻近节段干扰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Wallis棘突间动态固定防治腰椎退变的短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治疗36例(37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2-3 1例,L3-4并L4-5 1例,其余均为L4-5间隙.男23例,女13例;年龄38~55岁,平均43岁.手术保留椎间盘突出节段棘突,以脊柱显微镜配合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置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并固定缝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脊髓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平均随访13.5(3~17)个月,手术前及随访期间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MRI,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例中,其余35例疗效评估均为优;JOA评分15~17分,平均16.3分;VAS 0~2分,平均0.6分.MRI显示:Wallis系统置入节段脊髓受压表现消失,椎间盘信号有改善,相邻节段椎间盘无退变加重表现.36例患者无脑脊液漏、感染、残留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再突出及置人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南  朱海波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120-1122
目的观察Wallis系统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52岁,平均46岁。距首次手术时间为2~6年,平均3.2年。首次手术均行患侧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二次手术根据症状行同侧椎板扩大开窗或对侧椎板开窗,棘突间Wallis系统固定术。L2~3间隙2例,L3~4间隙7例,L4~5间隙6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进行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4周的VAS评分(2.31±1.12)分和JOA评分(18.36±1.85)分,与术前1 d VAS评分(7.53±1.56)分和JOA评分(9.2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0.91±0.68)分和JOA评分(22.36±2.03)分,与术前1 d VAS评分(7.53±1.56)分和JOA评分(9.25±2.31)分、术后4周VAS评分(2.31±1.12)分和JOA评分(18.36±1.8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系统可以防止脊柱过度活动,减轻相应节段椎间盘的负荷,有利于椎间盘组织的自我修复和防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同时Wallis系统作为脊柱后柱支撑,可以扩大椎管容积和增加椎间孔直径,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将其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3例,对5例实施侧后路经皮(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手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89±0.80,术后1 d VAS评分为0.90±0.79,术后3d为1.20±0.85,术后1周为(1.02±0.78);术后3、12、18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都在0~2范围;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 - stop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期效果.[方法]分析10例单独采用X- stop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开窗椎间盘摘除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记录X- sto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有无X - stop系统相关并发症及疗效.[结果]X- stop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前1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2.6±1.2和1.7±0.8,术后末次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25%.[结论]X - stop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结合椎间开窗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简便安全,初期随访疗效良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术前、术后1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置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弓根间距离,腰椎活动度.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 (15.5±2.5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下降(P>0.05),术后1d椎间隙后缘高度、术后各时间点椎弓根间距离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活动度由术前的(9.78±1.85)°减小到末次随访的(5.55±1.89)°.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2±1.88)、(20.58±18.30)分]均明显低于术前[(6.82±1.68)、(72.76±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及脱落.[结论]椎间孔镜联合In-Space经皮置入棘突间撑开系统在完成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活动度及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继发腰椎不稳的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间盘减压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及疗效.[方法]用体外椎间盘减压系统(美国保健学会研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评价法评价疗效.[结果]118例随访1年零7个月,治疗后VAS评分平均下降(8.2±1.1)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93%,无并发症.[结论]体外椎间盘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无创伤、疗效优良、无并发症等优点,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