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卒中单元是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卒中单元是目前脑卒中治疗的最有效措施,应该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建立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模式.  相似文献   

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狭义的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由神经专科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医师、语言康复师和社区全科医师组成的有机整体,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是能改善住院脑卒中患者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广义的卒中单元是把患者的管理延续到出院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健,形成卒中管理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3.
“腹背八卦”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背八卦"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腹背八卦"针灸,n=30)和对照组(盐酸氟西汀口服,n=30),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腹背八卦"针灸疗法在抗抑郁及神经康复能力上明显强于盐酸氟西汀组(P〈0.01),两组治疗后HAMD、BI、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背八卦"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急性脑卒中一般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辅助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清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及1年内患者脑卒中复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1年内治疗组复发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13.6%(P0.05);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FM、WHOQOL-BREF评分升高,神经缺损水平、FAQ水平及血清BNP、CRP、NSE水平降低(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卒中后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一般药物加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营养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的预后,而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治疗在卒中康复过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脑卒中患者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悦 《中医药学刊》2004,22(1):187-188
把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非常有利康复理论。首先,完整描述了中枢性瘫与周围性瘫的本质区别,即中枢性瘫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周围性瘫是肌力量的改变。现代康复医学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将这种理论体系补充到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治疗的盲目性,而且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可信度高。目的:探讨现代康复理论对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影响。脑卒中的中枢性瘫痪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针灸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现代康复理论阐述了脑卒中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功能评定能客观反映运动模式的改变,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对脑卒中的治疗有良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与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周。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NIHSS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改善,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颖  袁艳  饶旺福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19-120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和治疗手段都在不断提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PSD预防治疗,尤其是卒中急性期预防治疗。现就对卒中急性期预防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趋势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欣 《河南中医》2006,26(6):70-71
新趋势针灸产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英国医学人员Souvannakitti Chotewuttakorn等[1~5]提出,是指将中国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康复的运动疗法相结合的疗法,最初并非专门针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但是随着康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对象上的重叠,自然而然的使两种疗法在治疗技术和方式上产生相互结合,因而新趋势针灸逐渐被运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流行病学调研资料显示,国内脑卒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大脑功…  相似文献   

10.
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168例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王爱国  王振华 《中国针灸》1997,17(9):537-538
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168例康复疗效分析王爱国,王振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偏瘫/针灸疗法,康复早期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关键。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有良好疗效,但一般多在发病1周或脑水肿消退后,患者进人恢复...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