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刘馨  刘敏 《中原医刊》2011,(2):95-9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耗盐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耗盐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耗盐综合征患者中,脑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梗死2例,均在发病后3~9d出现,经及时诊断及补盐治疗后,均在3周内恢复。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低钠血症,根据血钠、尿钠、血浆渗透压的结果,及时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急性脑损害低钠血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65例急性脑损害症状性低钠血症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态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将患者分为三组:低血容量低钠组(CVP≤4cmH2O),等血容量低钠组(CVP4~12cmH2O),高血容量低钠组(CVP≥12cmH2O)。低血容量低钠组补充血容量的同时,3%氯化钠补钠,等血容量低钠组和高血容量低钠组严格限制液体入量。结果:865例患者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6例(36.5%),低血容量低钠组253例(80%);鞍区病变术后287例(33.2%),等血容量低钠组259例(90.2%);自发性脑内血肿101例(11.7%),等血容量低钠组92例(91.1%);颅脑脊髓损伤85例(9.8%),等血容量低钠组68例(80.0%);颅内感染36例(4.2%),等血容量低钠组31例(86.1%)。颅内其他肿瘤术后30例(3.5%),等血容量低钠组20例(66.7%)。格林巴利综合征10例(1.2%),等血容量低钠组9例(90%)。经过治疗,没有一例出现低钠性脑病。结论:急性脑损害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鞍区病变手术最容易出现低钠血症。根据中心静脉压监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低钠血症主要由脑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引起,而其他脑损害低钠血症主要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 SIADH)引起,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准确的鉴别两者,进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护理。方法分析18例颅脑创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及中心静脉压(CVP),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例患者血清钠〈130 mmol/L,尿钠〉80 mmol/24 h,血浆渗透压〈270 mOsm/L,CVP〈6 cm H2O。经补钠补水治疗后,患者监测指标均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对意识状态的观察和血清钠、尿量、尿钠、CVP等指标的监测,及早给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脑性盐耗综合征进一步加重对脑组织的损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积水的防治性措施。方法: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性期进行动脉瘤夹闭手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8例。均分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间断腰椎穿刺,观察组术后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定期测定患者脑脊液中的溶血磷脂酸了解其与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的关系与临床效果。结果:发病后的7d与14d,对照组溶血磷脂酸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脑积水病发例数并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并发亚急性与慢性脑积水的概率要高于观察组,即对照组病发脑积水例数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患者发病14d的时候,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的溶血磷脂含量显著高于未并发脑积水的动脉瘤性患者,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积水的产生,应早期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该预防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脊液溶血磷脂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重症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ICU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2例重症颅脑损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血清纳<130mmol/L,血浆渗透压<272mOsm/kg,尿钠>80mmol/24h,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不高。经补纳、补水治疗,患者均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和对尿量、尿钠、血浆渗透压、尿浆渗透压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协助CSW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对患者饮食和气道等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分别进行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脑积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并评估头痛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15例、好转9例,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后的脑血管痉挛、三脑室宽度、哈氏值、头痛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容易并发脑积水,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腰大池引流,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价值,寻找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及其严重程度的简易方法.方法 动态监测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TCD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随病情及脑血管痉挛加重而增高,与TCD检查结果表现出一定相关性.结论 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可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脑性盐耗综合征病因和临床分析,提高颅脑疾病的综合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科治疗的10例脑性盐耗综合征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发病以多发性脑挫裂伤和鞍区手术后常见, 全部病例血清钠均低于130mmol/L,24h尿钠均大于8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70mOsm/(kg·H2O)。结论 临 床脑性盐耗综合征以持续尿钠增高和低钠血症为特征,及时和持久的补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殷晓明  肖柯  蒋峰  戴炯  李善泉 《现代医学》2007,35(4):320-32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11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例,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特重型脑外伤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病人血钠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时间为3~14 d,平均(7.22±2.16)d。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水化和补盐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低钠血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低钠血症(H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原发性SAH并发H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有8例于发病4~15 d出现昏迷,经补钠治疗,4例好转,4例死亡;5例有继发性脑梗死致单侧或双侧瘫痪,35例血钠恢复正常。结论SAH后HN发生率高,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其病因为脑耗盐综合征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应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六一  胡豇 《四川医学》2008,29(7):857-859
目的 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急性颈脊髓损伤31例中15例出现低钠血症并多尿.4例轻度缺钠(血钠130-134mmol/L),未做特殊处理;3例中度缺钠(血钠125-129mmol/L),补充等渗盐水和高盐饮食;8例重度缺钠(血钠<125mmol/L):静脉补钠,其中3例血浆渗透压低、中心静脉压高的患者限水治疗;5例血浆渗透压改变不明显而中心静脉压低的患者补充容量.结果 轻中度患者血钠和尿量很快恢复正常;6例重度患者血钠和尿量恢复正常,最短恢复时间18d,最长时间39d.2例好转,血钠和尿量到出院时仍未达正常水平.结论 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可能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或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有关.重度缺钠较顽固.治疗时应鉴别是高容量型(SIADH)或容量不足(CSWS).高容量型限水治疗,严重缺钠应静脉补钠;容量不足以容量替代和保持正盐平衡为主.  相似文献   

12.
林艳梅  罗东 《吉林医学》2014,(8):1664-1665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脑出血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20例,其中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8例,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12例,20例患者血钠均≤135 mmol/L,尿钠≥260 mmol/d,均根据血钠水平予以相应治疗。结果:本组死亡4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19例患者血钠恢复正常时间在5~14 d,平均10.5 d。结论:脑出血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主要特征是低血钠、高尿钠,血容量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助于明确病因,及时准确地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总结我院重型颅脑外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68例,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39例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29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分别给予补液补盐或限液补盐等相应治疗.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时间为伤后2~16d,平均(5.24±2.38)d;低钠血症持续时间3~14d,平均(4.74±1.65)d.CSWS组与SIADH组CVP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准确鉴别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类型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例,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于脑损伤的不可逆损害外,其余12例均治愈出院。治疗时间3—14d,平均7.22±2.16d。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水化和补盐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是在颅内疾病的过程中肾不能保存钠而导致进行性尿钠自尿中大量流失,并带走过多的水分,从而导致低钠血症和细胞外液容量的下降。现将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CSWS的流行病学CSWS是颅脑疾病的并发症。CSWS可见于颅脑损伤[1]、鞍区肿瘤术后[2],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高血压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脑血流动力学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全脑血管造影的方法,对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d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动态观察.通过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采集大脑全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基底节区所选感兴趣区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35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确诊后给予高渗盐水静脉滴注。结果所选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根据化验结果进行静脉补充钠盐治疗,补钠时间5-28 d。经过对症治疗,患者的血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性盐耗综合征,要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进行鉴别。给予静脉补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因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并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48例患者中29例动脉瘤完全闭阻;24例患者出现动脉瘤破裂性出血(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3手术后15d行脑彩超检测,其中24例患者显示重度血管痉挛,8例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靠性依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疗与护理结果表明,治愈41例,有效好转12例,死亡2例,其他7例。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瘤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再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疗与护理结果表明,治愈41例,有效好转12例,死亡2例,其他7例。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瘤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再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