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右耳下生一2cm×3cm×2cm包块半年,质硬、较固定,无痛,无其他自觉症状。曾就诊按淋巴结炎用抗菌素无效,经针吸肿物细胞学检查,初步诊断为腺样囊性癌。术后病理诊断:腮腺腺样囊性癌。2讨论腺样囊性癌-旧名称圆柱瘤,临床上较少见。腮腺囊性腺样癌属诞腺肿瘤之一,更是临床上罕见的。其肿瘤生长缓慢,侵袭性强,男女发病无大差别,发病年龄在30~50岁之间,病程平均4年左右。曾在《实用肿瘤学》杂志中有如此记载,腮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率占整个腮腺肿瘤的2.4%。腺样囊性癌不仅少见,并且其细胞学图象也特殊…  相似文献   

2.
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较少见的肿瘤,大涎腺样囊性癌以腮腺、颌下腺多见,小黏液腺腺样囊性癌以腭部多见,上颌窦、气管较少见,咽鼓管口腺样囊性癌更为少见,未曾见报道。我院于2005年4月1日收住咽鼓管口腺样囊性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结果 3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和63.2%,Survivin表达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VEGF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涎腺腺样囊性癌中Survivin 和VEGF表达存在相关关系(r=0.667,P<0.05).结论 Survivin、VEGF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 和VEGF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旨在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应的临床资料总结与HE组织学观察.结果 36例患者中,大涎腺发病者多于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占涎腺癌的28.1%,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0.9%,其中筛状型28例,管状型4例,实性型4例,Ⅱ级28例,Ⅰ级和Ⅲ级分别4例.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浸润性极强,手术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术后复发、转移率均较高,这与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有无神经侵袭等均有关.  相似文献   

5.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erbB-2、erbB-3表达水平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的研究,初步探讨erbB-2、erbB-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erbB-2、erbB-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神经侵袭的相关性。结果 erbB-2在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erbB-3阳性率为32.4%,erbB-2/erbB-3双阳性率为29.4%。erbB-3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P=0.026),erbB-2表达与erbB-3表达相关;而erbB-2、erbB-3、erbB-2/erbB-3阳性表达与腺样囊性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神经侵袭无相关性。结论 erbB-3和erbB-2可能均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erbB-3阳性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行为、患者预后相关,其有可能成为患者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lysosome?associated protein transmembrane?4 beta,LAPTM4B)?35蛋白在正常涎腺及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以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PTM4B?35在正常涎腺组织、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APTM4B?35表达水平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APTM4B?35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不同细胞中呈差异性表达:在腺泡细胞中表达为阴性,在导管和闰管细胞中表达很弱,在纹状管细胞中表达中等。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48.00%的高级别涎腺腺样囊性癌LAPTM4B?35表达增高,显著高于低级别涎腺腺样囊性癌。此外,LAPTM4B?35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晚亦呈显著相关。结论:LAPTM4B?35蛋白在正常涎腺组织细胞中呈差异性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42例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探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科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42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TNM临床分类方法 ,对其进行临床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方法进行病理分类。结果腺样囊性癌多发于腮腺及颌下腺,平均年龄51岁,男女比例4∶3,发生于腭部及小涎腺的SACC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于腮腺。临床3期和4期较1期和2期复发率高。病理实性型较病理腺样-管状型复发率和转移率高。神经侵犯者较非神经侵犯者复发率和转移率高。结论 SACC是涎腺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SACC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较高,与肿瘤的发病部位、临床TNM分期、病理学分型及有无神经侵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金善恩  赏金标  王可敬 《浙江医学》2010,32(4):471-472,47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RT(NGFR/p75NRTJ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GFR/p75NRT的表达情况。结果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GFR/p75NRT阳性表达率为653%(32/49oNGFR/p75NR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原发灶分期及病理分型无相关性。未见神经侵犯现象16例,有神经侵犯现象33例,两者间NGFR/p75NRT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袭性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原发灶分期、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43.7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37: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腭部小涎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降低,腺样囊性癌位居病理类型的首位,腮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两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81岁,平均(67.1±9.76)岁,肿块最大径2.2~5 cm,中位最大径3 cm。显微镜下观察,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结构多样,可见筛状、管状、实性结构,6例以筛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结构为主。肿瘤性肌上皮/基底细胞样细胞构成了肿瘤的主要成份,肿瘤性腺上皮数量少但一定存在。免疫组化示肌上皮/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 CK、CK5/6、Vimentin、P63、calponin。腺管上皮表达 CK、CEA、EMA 和CD117。 Ki67指数5%~20%,中位数为10%。 ER在7例均为阴性,6例PR阴性,1例阳性,HER2均为阴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属于基底细胞样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本院2009-2014年诊治的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有疼痛的乳腺单发肿块。该肿瘤在组织结构上可以分为小梁-小管状、筛状及实体状三种类型,并需与一系列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如胶原小体病、浸润性筛状癌、小管癌等。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宋琦  谢文扬  雷劲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995-998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 MVD)、层粘连蛋白 ( LN)、层粘连蛋白受体 ( L N- R)在正常涎腺组织和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和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1 0例正常涎腺组织、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L N、LN- R、的表达 ,用 CD34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 ,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和腺样囊性癌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1L N、L N- R在正常涎腺组织中仅表达于导管上皮细胞 ,而在肌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上反应均呈阴性 ;2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L N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 ,但与肿瘤的分期、肿瘤大小无关 ( P>0 .0 5 ) ;LN- 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 P>0 .0 5 ) ,但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 ( P>0 .0 5 ) ;3MVD和 L N- R的表达程度与腺样囊性癌的分期、病理分型 ( LN- R除外 )、淋巴结转移有关 ( P<0 .0 5 ) ,但与肿瘤的大小无关 ( P>0 .0 5 ) ;4L N、L N- R的表达与 MVD有关 ( P<0 .0 5 )。结论 :1 MVD和L N、LN- R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侵袭、转移有关 ;2 LN、LN- R可通过促进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 ,影响腺样囊性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癌,常发生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黏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的腺样囊性癌临床较为少见,武汉市颐和医院2005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为起源于大、小涎腺或上呼吸道黏液腺的恶性肿瘤,喉部涎腺分布十分稀少,因此原发性腺样囊性痛较为少见,占喉部恶性肿瘤的0.7~1%[1],常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喉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宇  郑虹 《四川医学》2004,25(5):588-588
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粘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的腺样囊性癌临床较为少见,据stell报道发生于外耳道者仅点腺样囊性癌的1.5%。2001年至2002年4月我院收治了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a,SACC)中的表达,并探讨与SACC的临床特点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30例SACC中nm23的表达,分析nm23基因表达变化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特点及其转移的关系。结果12例nm23基因阴性表达病例中11例发生转移,肿瘤转移率91.7%,而18例nm23基因阳性表达病例中5例发生转移,阳性表达者肿瘤转移率仅为38.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检验等出nm23基因阴性表达者与腺样囊性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即nm23基因阴性表达者易发生转移,而阳性表达时不易发生转移。并发现nm23基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大小等无关。结论nm23在口腔腺样囊性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为49~86岁;肿块均位于左侧乳房,肿块界清,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呈分叶状或囊性;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有筛状和管状-梁状和突体型构型。肿瘤实质由腺上皮细胞、基底样细胞和皮脂腺分化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R、PR和Cerb B-2均阴性,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基底样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特征,表达CK5/6和P63。4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均无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随访3~6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情况发生。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璐  柴松岭 《中外医疗》2009,28(16):72-73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86~200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病理确诊的108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97,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颌下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8.15%;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别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低,腺样囊性癌占首位,腮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