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武猛  王燊  白琳 《黑龙江医学》2012,(11):818-819
目的观察研究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对腹腔内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感染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治疗病人40例,分为两组,其中晶体组20例应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胶体组20例应用6%羟乙基淀粉(万汶)复苏,每组又按6 h内复苏液体量,细分为20 ml/kg以内组和20 ml/kg以上组。分别监测复苏前、复苏6 h后腹腔内压,比较腹内压力变化。结果应用晶体液液体复苏后,腹内压升高的程度与胶体液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尤其在20 ml/kg以上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从对腹内压升高的影响来看,胶体液优于晶体液。  相似文献   

2.
了解和掌握小儿体液及体液平衡的特点对于正确实施液体疗法是非常重要的。1 小儿体液及其代谢的特点小儿体液的总量、分布、代谢及平衡的调解都与成人有着较大的差别。1.1小儿体液总量比成人相对多 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2~14岁体液占体重的65%,而婴儿占体重的70%,新生儿占体重的80%。也就是说,年龄愈小,含体液量相对愈多,体液占体重的比例愈大。因此,小儿液体供给不足易发生脱水。1.2体液分布不同,小儿细胞外液占比例较大 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主要存在于肌肉和内脏器官中。成人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45%,而小儿由于肌…  相似文献   

3.
谢郁华 《医学综述》2012,18(16):2631-2633
围术期液体治疗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围术期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晶体液和胶体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于改善微循环灌注,恢复组织器官功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的诞生,每搏量变异度等监测指标的应用,围术期液体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临床输液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麻醉后仰卧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现象。方法随机将60例剖宫产患者按ASAⅠ~Ⅱ级分为3组。每组20例进行观察,选用不同种类液体观察病人发生低血压的例数,以BD公司Y型留置针,选上肢桡静脉穿刺麻醉前开放液体。A组为晶体液300ml,B组为晶体液500ml,C组为胶体液(血定安)300ml。常规氧气吸入3L,并监测HR、SBP、RR、SPO2。结果输入胶体液和晶体注对血压回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在结直肠快通道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作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液体超负荷危害的认识加深,以往的标准补液方法受到挑战,限制性补液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中,液体限制和目标导向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但这一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支持。与补液量一样,液体种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晶体液与胶体液的争论仍在继续。目前,快通道外科中的液体治疗策略更倾向于晶胶合用、各尽其能、速度适宜、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慢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在围术期,输入晶体液、胶体液代替血液或血制品对机体生命活动和脏器功能的影响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47例贫血患者,对围术期输入液体的种类、剂量和速度进行分析。结果:所选47例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输全血或成分输血,手术野无异常渗血,住院7~15d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贫血妇科患者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面罩高浓度持续吸氧下,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能顺利安全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和血小板微颗粒(PMP)检测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快速输入不同种类液体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孕36~40周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组3组,分别快速输入相应的液体:①平衡液;②琥珀酰明胶(血定安);③羟基淀粉。3组病人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切皮之前和术毕后30 min内,进行TEG和PMP检测。结果平衡液组R值和K值术后比术前显著减小(P<0.05),Angle值术后比术前显著增加(P<0.01),CI指数明显增加(P<0.05);血定安组MA(mm)术中和术后分别明显减少(P<0.05);羟基淀粉组K值比平衡液组增加(P<0.05);血定安组(mm)Angle(°)比平衡液组减小(P<0.05);羟基淀粉组Angle(°)值比平衡液组明显减小(P<0.01);血定安组(mm)CI值比平衡液组减小(P<0.05);羟基淀粉组CI值比平衡液组明显减小(P<0.01)。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微颗粒检验结果显示3组血小板微颗粒均无显著变化(P>0.05),3组血小板均比术前减少(P<0.05)。结论术前不同种类液体快速扩容,两组胶体液对产妇的高凝状态有一定稀释作用,对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的作用,而平衡液无此作用。3组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指标仍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除血液外,人体中还存在许多其它体液,如浆膜腔积液、胰液、尿液、脑脊液、精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通过对这些液体或灌洗液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测定,可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或鉴别诊断,尤其是对  相似文献   

9.
除血液外,人体中还存在许多其它体液,如浆膜腔积液、胰液、尿液、脑脊液、精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通过对这些液体或灌洗液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测定,可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或鉴别诊断,尤其是对恶性肿瘤性疾病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七氟醚在常用的晶体液、胶体液以及血液中的分配系数。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测定七氟醚在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聚明胶肽、25%甘露醇和血液中的分配系数。结果七氟醚在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聚明胶肽、25%甘露醇和血液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44±0.01、0.46±0.01、0.37±0.01、0.44±0.01、0.47±0.01、0.47±0.02、0.41±0.02、0.34±0.01和0.56±0.02,七氟醚在几种晶体液、胶体液中的分配系数与在血液中的分配系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在晶体液、胶体液内的分配系数与在血液中的分配系数接近,临床上应用两类液体后不会影响七氟醚在血液中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继发性腹膜炎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病人的治愈率。方法 对 6 9例继发性腹膜炎并SIRS病人早期阶段 (入院至负平衡后 2 4小时 )以等渗晶体液为主进行持续液体复苏 ,使每小时尿量≥ 10 0ml。记录出入液量 ,观察负平衡出现时间和入院时、 2 4小时、 1周后红细胞比积 (HCT)值的变化 ,探讨早期液体复苏与继发性腹膜炎并SIRS病人程度的关系。结果  6 9例中符合SIRS指标 2项的 37例、 3项 2 5例、 4项 7例 ,随着指标数的增多其第一、二个 2 4小时输液总量、第一个 2 4小时正平衡液量及负平衡出现时间均明显增加 (P <0 0 1) ;全部病例液体复苏后 2 4小时HCT值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P <0 0 1) ,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对继发性腹膜炎并SIRS病人早期阶段以等渗晶体液为主进行持续复苏 ,在不使用利尿剂和白蛋白等胶体液的情况下 ,根据每小时尿量调整输液速度 ,每小时尿量≥ 10 0ml是合适及安全的 ,显著降低 2 4小时HCT值可以作为复苏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水成像 (MRHydrography)是目前发展起来的一项MR新技术 ,其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越来越被人们认识。本文介绍了磁共振水成像的成像原理 ,叙述了胰胆管、尿路、内耳淋巴、涎管、椎管等结构磁共振水成像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1 成像原理人体内绝大多数解剖结构中的液体 (如脑脊液、胆汁、尿液、滑膜液和囊液等 )实际上是静态的 ,在成像过程中受干扰最小 ,具有相对单一的较长的横向TR ,约是体内任何固态软组织TR的 2 0倍[1] 。因此通过重或最大T2 加权技术可使静态液体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异 (即所谓水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晶体液、胶体液快速扩容和胶体液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素输注对预防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成年患者80例,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于诱导前20min开始,以10mL/kg·h^-1输入乳酸钠林格液;B、C组于诱导前20min内分别输入10mL/kg^-1乳酸钠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诱导开始即刻两组继续以上述液体10mL·kg^-1于20min内输入。D组于诱导前以6mL·kg^-1乳酸钠林格液在20min内输入,诱导开始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液500mL+麻黄素5mg在20~30min快速静脉输入。结果:麻醉诱导后,A、B、C组患者收缩压显著降低(P〈0.01),其中A组显著低于B、C组(P〈0.01),D组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P〉0.05),且显著高于A、B、C组(P〈0.01)。结论:晶体液、胶体液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素持续输注预防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输液扩容。  相似文献   

14.
武猛 《黑龙江医学》2014,(7):836-837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不同输液量晶体液复苏对腹内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科2013-03~2014-03间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患者37例,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应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以24 h内复苏液体量的不同,分为A组(60 mL/kg以下)、B组(60~70 mL/kg)、C组(70~80 mL/kg)、D组(80~90 mL/kg)、E组(90 mL/kg以上),分别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腹腔内压,比较腹内压力变化。结果5组腹内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复苏后腹内压均值分别为A组:10.3 mmHg;B组:10.6 mmHg;C组:12.4 mmHg;D组:15.8 mmHg;E组:18.8 mmHg。D组和E组与A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液体复苏时,腹内压升高程度与输入液体量有关,24 h晶体液输入量70 mL/kg以上会引起腹腔高压,若超过80 mL/kg有导致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5.
1 体液平衡(1)水平衡。正常成人每日水进出量大约为 2 5 0 0ml。液体出量组成 :①每日通过皮肤蒸发和肺呼出 (称“不显性失水”)约 90 0ml②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 82 0 0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 ,只有 10 0ml左右从粪排出消化液中 ,胃液为酸性 ;其余为碱性 ;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 3~ 5倍。③每日尿量约为 15 0 0ml。每日尿量至少为 5 0 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 35~ 4 0 g ,每 15ml尿能排出 1g固体废物。(2 )电解质平衡钠离子 (Na+ ) :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血清钠正常为 14 2mmol/L…  相似文献   

16.
术中液体治疗是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核心内容,液体治疗的种类和输入量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随着近年来对于不同种类液体生化性质和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和容量监测方法的改进,术中液体治疗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就术中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存过去的几十年里,围术期补液的重点已历经多次重大改变。60年代中后期液体治疗的主要策略是限制,70年代补液的重点则集中在晶体液与胶体液的选择。二十多年以来,对胶体液和晶体液的选择一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液分布及其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8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8名作为对照组,进行人体测量[身高(H)、体重(Wt)等]、血生化检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全身总液体量(TBF)、细胞外液(ECF)、细胞内液(ICF),计算ICF/Wt、ICF/TBF、ICF/H2、ECF/ Wt、ECF/TBF、ECF/ H2、ICF/ECF,采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3组间的体液分布,并分析体液分布与血生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MHD患者75%存在营养不良,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28例(35%),重度营养不良32例(40%)。MHD营养不良患者ICF/TBF、ICF/H2、ICF/ECF低于营养正常组和对照组(F=5.81、3.222、4.876,均P<0.05),而ECF/Wt、ECF/TBF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和对照组(F=4.037、6.173,均P<0.05),均以重度营养不良组尤为显著。MHD患者ICF/ECF比值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r=-0.452,P<0.05),而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血钾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451、0.617、0.357、0.330、0.688,均P<0.05)。结论:MHD患者体液分布异常,体内水分潴留大多存在于细胞外液及一些细胞内液。其与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相关,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细胞内外液分布异常情况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时使用胶体液或晶体液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肠道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20例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 HES)130/0.4溶液组( A组)和平衡盐液( RL)组(B组)2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6% HES130/0.4溶液或RL溶液实施AHH。然后取患者吻合口环切部分组织在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在电镜下,A组样本可见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胞之间有结构完好的紧密连接,细胞内部可见结构正常而且发达的线粒体、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B组样本可见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排列略显稀疏,但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尚存,细胞内部可见的线粒体嵴轻度疏松变、滑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结论:行肠道手术实施AHH时,相对于晶体液,胶体液对肠道微观结构的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0.
测定54例正常单胎足月妊娠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及其中27例母肘静脉血的pH,PCO2,PO2,HCO3^-,BE及Sat.O2值,探讨输注葡萄液对上述各血气值的影响。结果:母亲输注葡萄糖液可使新生儿血pH值和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时可致新生儿酸中毒。脐静脉血血氧饱和度与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呈正相关。母肘静脉血与新生儿脐静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之间呈正的直线相关。结果表明:分娩期输注葡萄糖液对母肘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