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一种分析口服药物后血中移行成分的方法。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得到大量学者认可并被广泛应用。本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选择实验动物、设计给药方案、采集血清、制备血清样品等关键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具体应用和方法拓展进行多方面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研究领域中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通过对实验动物口服给药后的含药血清进行分析,对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制进行快速筛选的一项新型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炮制研究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不断的发展创新,将其与血清药理学、药动学等学科相互融合,为中药及复方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手段。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主要技术手段、应用研究及其与一些学科的联合使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而血清药物化学为进一步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方法支持,已成为近年来研究中药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发展迅速的方法之一。本文对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综述近年来其在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血清药物化学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颖  李翔  韩燕全  高家荣 《中国药房》2014,(11):1055-1056
目的:了解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的文献,对其在中药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中药药动学方面都有应用,已取得显著成绩。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协同中药化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药动学一起推动着中药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向着明确化、清晰化方向发展,故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28):4000-4003
目的:为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中药""中药发展""药效物质基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is of efficacy"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后,简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并探讨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的重要意义。结果与结论:检索到相关文献94条,其中有效文献41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细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是筛选活性化合物群的重要手段。多种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交叉应用于中药药效基础研究,有利于筛选活性化合物群;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有利于实现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25):3575-3578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诃子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诃子""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理""Rheumatoid arthritis""Terminalia chebul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自建库起至2017年5月1日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RA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西药和中药治疗RA的现状、诃子抗RA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1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RA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愈药。化学药与生物制剂的治疗目标为使疾病缓解或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中药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酚酸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是诃子发挥抗RA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诃子具有镇痛抗炎、调节免疫、诱导细胞凋亡和保护软骨等多方面的抗RA药理作用,既可改善RA症状也可控制RA病程发展。目前关于诃子抗RA的药效物质还缺乏系统性基础研究,主要集中于酚酸类成分,且大多属于药效学的观察研究,缺乏较为深入的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苗苗  方芸 《中国药房》2010,(7):659-661
<正>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中之重,其本质是寻找一种可以发挥综合药理作用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如今,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如膜分离、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药动学、生物膜色谱、Caco-2细胞、指纹图谱、计算机学和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菝葜抗炎活性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菝葜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建立菝葜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通过HPLC图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菝葜提取物的成分的差异,确定菝葜提取物大鼠灌胃后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菝葜提取物含药血清中发现了45种入血成分,其中25种为原型成分,20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45种入血成分可能是菝葜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菝葜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6):846-850
目的:了解小柴胡汤与化学药联合应用及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况,为其临床用药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小柴胡汤""化学药""药-药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药动学""药效学""Xiaochaihu decoction""Xiaochaihu Tang""Sho-saiko-to""Chemical drugs""Herb-drug interactions""Drug-metabolizing enzymes""Cytochrome""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8年7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小柴胡汤联合化学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相关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用药情况及其对联用化学药吸收及代谢的影响进行论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 337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其中,关于小柴胡汤与化学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较多,且小柴胡汤分别与雷贝拉唑、单硝酸异山梨酯、恩替卡韦等化学药联用在消化、心脑血管、免疫等系统疾病中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有关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则较为有限,只有少量文献报道小柴胡汤可通过影响联用化学药的吸收与代谢等体内过程而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结论:临床上小柴胡汤与化学药联用广泛,大多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化学药的单用,两药联用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今后可以从小柴胡汤对肝药酶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加强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细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筛选确定细毡毛忍冬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建立细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及大鼠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比较细毡毛忍冬乙醇提取物、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指纹图谱,确定其血清移行成分。结果:在含药血清中发现了8个移行成分,其中2个为原型成分,6个是代谢产物。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成为细毡毛忍冬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8,(2):283-288
目的:为更好地促进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合相色谱""UPC""中药""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2012年1月-2017年6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315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SFC技术实现分离主要原理是根据待测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继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先后洗脱。SFC技术在手性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化学药手性成分拆分和中药手性成分拆分两个方面;在非手性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天然产物分离及制备、代谢组学研究、维生素分离及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环保等优点的SFC及其联用技术给药物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石菖蒲药材中筛选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mma aminobutyric acid-transaminase,GABA-T)的活性成分,拓展虚拟筛选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文献中收集石菖蒲药材已知的化学成分群,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筛选石菖蒲药材的化学成分群以辨识GABA-T抑制剂。结果以阳性对照药氨己烯酸的打分函数值为阈值,筛选出化学成分群中9种与GABA-T结合较好的化学成分。结论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可快速筛选石菖蒲药材中GABA-T抑制活性成分,研究结果为石菖蒲抗癫痫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进而阻遏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科学融合进程。指纹图谱技术正是契合了中药现代化这一需求而适时出现。近年来,随着众多学者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的关注,中药血清指纹图谱技术正逐步形成,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着中药药效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发展。本文在对这一领域近年新进展作以综述的基础上,展望了中药血清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4):543-546
目的:介绍分子印迹技术(MIT)在中药化学成分富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靶向性富集分离提供借鉴。方法:以"分子印迹技术""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Molecularly imprinting""Chinese medicine""Flavon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6年2月在Pub Med、Special Sci、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原理和分类、制备方法及MIT在中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0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MIPs由交联剂、引发剂将特异性结合的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聚合,得到空白聚合物,其在空间和功能上与模板分子互补,能从复杂的成分中选择性地分离出目标分子。MIPs的制备主要包括共价聚合、半共价聚合和非共价聚合等;聚合物制备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表面印迹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等。MIPs可对目标化合物(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达到富集和分离目标化合物的目的。MIT应用在化合物分离、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等较为广泛,具有目标性强、性质稳定、溶剂消耗小等优点。利用MIT靶向性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将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药效差示血清色谱法研究红花的药效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药效差示血清色谱法探索红花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红花提取物及红花阴性提取物最大药效时刻、最小药效时刻的含药血清色谱图,探索红花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红花提取物中出现了一个与药效强弱有关的物质峰,红花阴性提取物中既无药效也无此物质峰。结论:HSYA是红花的药效物质基础;药效差示血清色谱法是一种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9,(4):556-559
目的:为藏药三果汤散药效物质的确定、二次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三果汤散""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Sanguo Tang San""Triphala""Chemical constituents""Quality control""Pharmacological activit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7年-2018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三果汤散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22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该方由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3味药材组成,主要含有酚酸类、鞣质类、三萜类和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降糖、降脂、抗辐射、保护肝肾损伤等药理作用。目前三果汤散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较少,现大多学者以没食子酸或采用对照药材对三果汤散及其单味药进行质量控制,而多成分同时测定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中多成分同时测定时选用的特征成分不统一,故专属性差,难以实现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此外,三果汤散已有的相关文献多为基础研究,缺乏临床试验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故仍需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药血清药理方法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中药复方以及不明成分的药物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清,用此含药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学。本文就该方法学在动物选择、给药方案、含药血清的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了血清药理学在中药药效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驱虫斑鸠菊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对维药驱虫斑鸠菊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在建立驱虫斑鸠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驱虫斑鸠菊水提取物、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确定驱虫斑鸠菊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驱虫斑鸠菊含药血清中发现了9种入血成分,其中5种为原型成分,其余4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9种入血成分可能是驱虫斑鸠菊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驱虫斑鸠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及对待中药复方药研究的两种倾向,并对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物动力学,药效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彤 《黑龙江医药》2004,17(6):430-433
目的:本文就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中血清供体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及采血时间、含药血清的灭活与保存、血清的添加量和对照组的设立等几个常见问题加以讨论,为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实验条件进行理论研究。结果与讨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应与现代医药理论相结合,才能推动中药药理学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