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1955年,Robinson和Smitht[1]率先报道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认为颈椎融合能限制颈椎的活动,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7年以后Robinson等[2]报道了4例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骨不连并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提出骨不连是颈椎融合术后的一种潜在的、可造成手术失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颈椎椎间植入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脊柱外科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前柱的重建和稳定是技术关键之一。其中融合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融合的疗效。现对临床上用于颈椎前路融合的植入材料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自体骨自体骨被认为是移植骨的金标准。因为它具有理想的移植物性能,包括骨生成、骨诱导、骨传递和结构上的支撑。应用最多、最常规的自体骨是髂骨。近年来也有报道采自其他供区的自体骨,Sawin等报道应用肋骨进行颈椎融合术[1] 。Tanak等首次报道颅盖骨应用于颈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此种膜质骨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和较少的骨吸收,特别在小儿颈椎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植骨材料的选择、内固定的作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并发症及保留终板的作用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颈椎疾患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使用钢板同定可以提高椎间融合率,但是对于单节段前路融合来说,应用前路钢板同定的必要性存在争议。The Spine Joumal上2004年10月刊登了Samartzis等人的文章,作者比较分析了69例颈椎前路单节段融合术的临床和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块作为植骨材料,其中38例未行内固定,31例采用钢板系统前路坚强同定。  相似文献   

5.
颈椎椎体融合器的临床应用(附13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比较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的固定及融合效果。方法:采用BAK、CHTF和InterFix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35例,其中BAK 65例,CHTF42例,InterFix技术28例。术后颈椎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8-31月,施术节段稳定,3种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固定融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替代传统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优势.为克服自体植骨的不足,骨替代材料不断出现,骨形态发生蛋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腰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环锯切除骨原位直立移植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虬  王沛  邰杰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1):656-658
目的 探讨环锯减压切除骨可否替代髂骨进行颈椎前路单一节段减压融合术中的自体骨移植融合操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0例单一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采用经颈椎前路环锯减压、骨原位直立移植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平均随访 4.75年,按 JOA评分及 Hirabayashi等恢复率评定手术效果,颈椎正、侧位及屈、伸侧位 X线检查判定融合效果。结果 随访时,手术效果优 15例 (50% )、良 11例 (36.7% )、可 3例 (10% )、差 1例 (3.3% ),优良率达 86.7%。经 X线检查证实融合率为 100%,植骨块无移位、脱落,颈椎曲度仅有部分丧失。结论 颈椎前路环锯减压切除骨可替代其他方式的自体骨进行移植融合术。此术式操作简便,融合率高,术后颈椎曲度虽有部分丧失,但不影响手术效果,随访时手术效果无减退。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行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组),4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二组),4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IFC)(三组).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一组融合率为82.69%,二组融合率为92.86%,三组融合率为95.24%.终访时,一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二组和三组则无明显性差异.一组与二、三组之间中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二组与三组之间中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时带锁钢板固定和界面固定均可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骨性融合率,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效果,与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目的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50例颈椎疾患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 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 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26个月。 45例获得牢固骨性融合,融合率为 97.8%;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内置物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原则,内置物并发症一般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及颈椎间盘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自1996年4月,我们在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制的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allograftthreadedfusioncage,ATFC)填充环钻减压时取出的松质骨来替代髂骨植骨,取得满意的效果[1]。与自体髂骨植骨(autologousiliaccrestgraft,AICG)比较,作者认为ATFC加自体松质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临床资料 自体髂骨植骨组(AICG组):1995年3月~1996年3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颈椎间盘疾病21例(25节段),年龄4…  相似文献   

13.
颈椎不稳致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于泽生  刘忠军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282-284,T001
目的 探讨交感型颈型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了1989-1998年应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产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4例患者术前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11例有效;于不稳定节段行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术后有效率为88.9%,结论 颈椎不稳定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颈前路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颈椎退变性等疾病的标准术式,但术后仍存在颈前柱失高和生理曲度丢失的问题,不管采用内固定与否。而恢复颈前柱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是临床判定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标准之一。颈前路术后前柱失高的原因很多,与植骨块的吸收压缩、椎体终板的处理、植入物及骨移植材料、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的采用与否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因果关系。方法:对237例患者行前路椎间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87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09例),椎间节段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41例)。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13年,平均6.8年;发生相邻节段明显退变的120例(50.6%),头侧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尾侧邻近节段(P<0.05),其中27例(22.2%)需2次翻修手术。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可导致颈椎相邻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三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三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和钛网融合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骨性融合率,且能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和脊髓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3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行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0min,出血量200ml,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年,植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6.7分,改善率92%.结论 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风险小、减压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植骨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成熟而标准化的前路手术.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和不稳定,导致手术远期疗效差、满意度低.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有关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03-2015-04收治入院的37例病例资料,分析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的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03-2015-04收治收治入院的行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的72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5例行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治疗,纳入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退变性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现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上世纪 5 0年代Smith、Robinson[1]和Cloward[2 ] 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 ,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由此经典的手术方法而得益 ,但随全球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的增加 ,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 ] ,一般认为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不足在于 :融合材料的来源问题 ,取自体髂骨被认为是经典而理想的植骨来源 ,但髂骨供骨区的并发症至今仍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4] ,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存在融合率不足的弊端[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