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光动力治疗是正在兴起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关键。目前,纳米TiO2光敏剂光动力抗肿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敏剂光动力抗肿瘤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为纳米TiO2光敏剂光动力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使用简单的溶剂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锰簇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纳米载体(nMn-MOF),并对其体外增效光动力治疗的能力进行了考察。通过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纳米载体进行表征,采用氧探针、ICG荧光染料考察其催化过氧化氢产生氧气和光照下产生单线态氧(1O2)的能力。在细胞水平上,采用CCK-8法检测纳米载体的暗毒性和光毒性,通过荧光染色观察纳米载体改善肿瘤细胞乏氧和产生活性氧的能力。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级的锰簇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纳米载体具有过氧化氢特异性产氧和产生高水平单线态氧的能力,改善肿瘤乏氧,从而增效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3.
乏氧是多数实体肿瘤的特征之一,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抗肿瘤药产生耐药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高压氧或是血液代用品递送O2至肿瘤部位或是设计能催化肿瘤内源性H2O2分解产生O2的治疗方法,提高肿瘤组织中的含氧量,改善肿瘤乏氧环境,有助于肿瘤治疗。此外,基于肿瘤乏氧微环境设计乏氧应激释药型纳米递送体系,提高靶点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其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缓解肿瘤乏氧微环境以及肿瘤乏氧微环境响应型纳米靶向递药体系进行详细综述,为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肿瘤药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模式。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展现出有效的抗肿瘤能力,但复杂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使其临床运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人体后,会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无法实现精准的病灶靶向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极大阻碍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能够将免疫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靶组织或特定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以肿瘤免疫调控策略为角度,对近几年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阐述,并对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肿瘤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对恶性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并获得临床批准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该疗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光敏剂,传递能量给氧气进而产生活性氧,造成肿瘤细胞死亡、微血管损伤以及诱导局部免疫等反应。本文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存在的3个主要瓶颈——光动力光源的穿透深度较弱、光敏剂非特异性靶向导致的皮肤毒性以及肿瘤部位乏氧导致的光动力降低,对肿瘤光动力治疗的前沿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药物治疗肿瘤淋巴转移的局限在于药物在淋巴转移灶的浓度低导致疗效不佳。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了淋巴系统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列举了现有的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手段及局限性,重点阐述被动、主动以及抗原递呈细胞介导的淋巴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抗肿瘤转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水溶性极低及毒副作用严重已成为其临床应用的一大障碍。同时,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提高,单一的药物治疗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联合用药,即同时给≥2种药物以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首要选择。不仅可产生协同作用,也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加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药物共递送系统,依靠药物载体将两种药物同时递送到肿瘤组织或细胞中,不仅可克服药物水溶性低的缺点、大大提高药物的细胞摄取,且抗肿瘤效果较单一药物递送系统用药为优。同时,随着基因治疗的快速发展,药物与基因的共递送系统也成为当代药学及材料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就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基因共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肿瘤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在多种机制的介导下,失去对传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导致化疗疗效降低。研究认为,包括细胞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肿瘤组织中特殊的微环境、细胞DNA自我修复及抗凋亡、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均可能是导致MDR形成的原因。细胞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是指由于肿瘤细胞膜表面ATP结合盒转运蛋白表达上调,导致经由该通道“泵出”细胞外的抗肿瘤药物量增加,降低细胞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形成细胞耐药。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由细胞膜转运蛋白过表达引起的药物外泵可能是逆转MDR的关键。多功能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药物递送系统,已经在抗肿瘤治疗中呈现出诸多优势。此外,经合理设计的纳米粒子还可以结合多种策略协同化疗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本文详细综述运用多功能纳米给药系统结合不同MDR逆转策略,如药物共递送、外界响应及靶点修饰等干预细胞膜转运蛋白外排作用的相关研究,为纳米给药系统下一步的开发以及逆转手段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藻作为一种自然界中丰富的天然生物材料之一,品种繁多,极易获取,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微藻富含天然荧光素,可作为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造影剂应用于医学成像;微藻活性表面可有效吸附功能分子、金属元素等,在药物递送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氧来提高局部氧气浓度,改善局部乏氧状态,以提高乏氧肿瘤疗效并促进伤口愈合。此外,微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转化价值。本文将从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乏氧肿瘤治疗和伤口愈合等方面介绍微藻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肿瘤组织供氧与耗氧的不平衡引起.缺氧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会引发化学治疗耐药、放射治疗抵抗等,因此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肿瘤微环境内独有的缺氧的特点使得缺氧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纳米技术具有靶向性高、组织相容性好等特性,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18):3338-3341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是简便且可靠的辅助措施,它能够迅速地反映机体氧供需平衡的瞬间变化,优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组织缺氧、指导目标导向治疗、评估危重病患者病死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vO2的降低是氧输送不能满足组织需氧而引起的,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心排血量改变的重要诊断指标.通过监测ScvO2、及早纠正氧输送与氧消耗的失衡、降低组织缺氧程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氧气对地球的生命至关重要。人类通过呼吸所获得的氧气在线粒体内被消耗,主要用于氧化磷酸化产生能 量。氧气过少或过多都容易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氧气过少时,可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出现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 死亡;氧气过多时,机体不能消耗多余的氧气,使细胞处于高氧状态,导致大量的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产生,进 一步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氧化损伤导致氧毒性。虽然人体有多种氧感应机制防止器官和细胞遭受低氧和高氧诱导的 氧化应激,但在给氧治疗中,尤其是老年人吸氧过程中,连续实时的个体化监测与指导仍尤为重要,应尽量在避免或减少 氧毒性的同时纠正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4.
以八臂聚乙二醇为载体、cRGD为靶头制备用于脑癌靶向光疗的纳米结合物,探讨其抗肿瘤作用与机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合成的纳米结合物进行表征,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纳米结合物的细胞摄取行为进行观察,采用Alamar Blue法与Calcein AM/PI染色考察细胞毒作用,借助肿瘤球生长曲线评估肿瘤抑制效果,通过观察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细胞凋亡与肿瘤球穿透性探讨纳米结合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RGD-8PEG-IR700能够被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U87MG细胞高效摄取,而整合素受体不表达的NIH/3T3细胞对其几乎无摄取。在考察浓度范围内,仅cRGD-8PEG-IR700光照组的U87MG细胞呈现明显毒性作用;在3D细胞模型上仅cRGD-8PEG-IR700光照组的肿瘤球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这是由于光照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并引起细胞凋亡和靶向纳米结合物较强的肿瘤穿透性能。因此,该聚乙二醇纳米结合物具有肿瘤靶向性,有望为肿瘤的光疗提供一个有前景的药物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氧幼猪应用硝苯吡啶后氧动力学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硝苯吡啶(nifedipine,NF)对急性缺氧幼猪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对快速进入高原急性缺氧幼猪应用NF后氧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应用NF后,急性缺氧幼猪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显著降低(其中mPAP:P<0.01,PVR:P<0.001);心输出量(CO)、SaO2、Pa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O2Ext)显著提高(CO:P<0.01,SaO2、PaO2、DO2、VO2、O2Ext:P<0.001).结论 NF能降低急性缺氧幼猪的PVR,通过改变CO而提高组织的DO2、VO2,改善组织因缺氧引起的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6.
贫血是极早产儿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输血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尚缺乏最佳的极早产儿输血指征。通过对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和血压的监测,探讨贫血及输血对极早产儿组织氧供应及血压的影响,为极早产儿贫血合理输血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8~31+6周极早产儿55 例,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用近红外脑氧饱和度监测仪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脑和肠道的氧饱和度和患儿的血压。结果输血前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及肠道氧饱和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贫血组之间比较,脑组织氧饱和度在中度与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度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在轻度与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中度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过程中,中度及重度组脑及肠道氧饱和度逐渐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后,脑氧饱和度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肠道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血压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输血过程中肠道氧饱和度比脑氧饱和度波动大,恢复快。输血后两者达到一个高值后趋于稳定。结论不同程度的贫血均可导致极早产儿脑组织及肠道组织供氧减少,随着贫血程度加重组织供氧明显减少,输血可以很快缓解组织缺氧的情况,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输血过程中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7.
韩扬  谢荭 《医学综述》2011,17(18):2779-2781
断指再植的术后处理至关重要。积极、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能通过迅速提高断指及手术区域的氧分压、氧含量,有效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伤指肿胀等机制,促进断指术后的微循环重建和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程,进一步降低断指失活风险。高压氧治疗应作为断指再植手术后的常规治疗措施之一。尤其是多指离断再植及一指多段离断再植高压氧治疗应更加积极地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