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120只615系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肺转移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转移瘤依肺内位置分为中央、周围及混合三类,均为较大血管型肺转移。与皮下移植瘤相比,肺转移瘤内低分化瘤的比例增加。同一小鼠肺转移灶间、甚或同一转移灶的不同区域间,肿瘤分化程度和细胞形态并不是同质性的。实验结果提示,移植部位瘤细胞团向血管内形成乳头状突起并大块脱落,是造成小鼠乳腺癌较大血管型肺转移的原因,并因之导致肺转移瘤组织形态的不一致;易发生转移的是亲代肿瘤中分化较差的部分;肿瘤转移灶形成过程中瘤组织似存在着失分化和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软骨多糖对615系小鼠乳腺癌Ca761的抑瘤和抗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检测经软骨多糖和生理盐水处理过的615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的瘤重、肺转移发生率,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瘤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含量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软骨多糖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达到44%;治疗组肺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瘤组织中MMP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骨多糖可抑制小鼠乳腺癌Ca761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小鼠TNF-α和MMPs分泌有关,为开发新的抑癌药物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我室建立的另一个615系小鼠乳腺癌株Ca763,它来自一只经产雌鼠的自发A型乳腺癌。在同系成年615系小鼠中保种传代,现已传至224代,其移植成功率均为100%,无自然缓解。平均存活期为17±2.1天。Ca763生长迅速,其移植成功率、瘤重、瘤系数与615小鼠的鼠龄、性别无关。Ca763在建株和不断传代过程中其病理组织学较早地发生明显的改变,移植瘤已不复具有A型乳腺癌的典型特征,分化降低,但很少转移。 Ca763对临床常用各类抗癌药10种中,对其中6种有不同程度敏感性并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A549人肺腺癌细胞/615-SCID小鼠模型,评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615-SCID小鼠在建立人类肺癌转移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7A549细胞接种到615-SCID及SCID小鼠右上肢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发生.结果两品系小鼠接种后的成瘤率均为100%,615-SCID小鼠移植瘤潜伏期较长、生长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转移.结论 615-SCID小鼠比SCID小鼠更易于构建人类肺腺癌转移模型,对于肺癌转移特性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Ca761是将615系小鼠的一自发A型乳腺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一个新的小鼠乳腺癌模型。经11年190多代的移植,生长特性已基本稳定:它是615系小鼠的一个同基因型瘤株,在615系小鼠中移植成功率为100%,无自然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17.6±4.6天;基本不受615系小鼠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无论是用埋块法或悬液法接种,或经液氮冷冻,复苏,其生长特性均保持稳定。 Ca761有明显的转移倾向;并已建成其腹水型及体外细胞系;它对所试12种常用抗癌药中的7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这与乳癌的临床化疗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故Ca761对肿瘤和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模型用本组发现的615小鼠自发乳癌作瘤原,用本组饲养之同原雌鼠作宿主,连续皮下移植传代,目前已到28代。原发乳癌1986年12月发生在本组14月龄经产雌鼠右侧第五乳腺处。移植第三代即出现自发肺转移。肺转移比数,4代为3/4:11代为30/40。原发乳癌病理形态为乳头状腺癌。属Dunn,(1958)分型之B型。肺脏转移灶通常保持原发癌之形态特征。广泛肺转移时,肺组织大部分为转移结节所占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615系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Ca763和Ca761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两瘤株细胞均呈片状或散在分布,未形成原始腺腔样结构。细胞大小不一,多形性,由发育不良的紧密连接相连,间质极少,几无淋巴细胞浸润。Ca761、Ca763原代癌属A型腺泡癌,多代移植使瘤组织类型发生了变异,腺泡型去分化为实性型,瘤组织中也未见B型病毒样颗粒,而A型颗粒则存在于Ca761、Ca763各代粗面内质网内。Ca761胞质内可见大量成团排列的胞质细丝,但未见致密小体及胞质微饮小泡。Ca763少部分瘤细胞内亦可见与质膜平行排列的胞质细丝,有时可见半桥粒和不连续的基板,少数细胞可见直接从中心粒长出的纤毛突向细胞间隙。  相似文献   

8.
用抗615纯系小鼠的正常肝细胞抗体处理的H_(615)瘤细胞免疫BALB/c系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ELISA两种方法检测,建立两株分泌抗H_(61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8A58和12C_6。两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与正常615系小鼠的肝、脾、肺、肾、脑、心肌、横纹肌、胸腺组织细胞以及小鼠肿瘤细胞、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均无交叉反应。证明两种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两种单克隆抗体均属IgG_1。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部伽玛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利用其治疗的病种也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一组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体会 ,供大家参考。1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我科 2 0 0 0 - 0 8~ 2 0 0 1 - 1 2收治的各部位转移瘤 1 4例 ,随访 3~ 1 6mo。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5例 ;年龄 48~ 70岁。原发肿瘤有喉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1例 ,直肠癌 3例 ,纤维肉瘤和横纹肌肉瘤各 1例 ,肾透明细胞癌 1例 ,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2例 ,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2例 ,肝癌 1例 ,结肠癌 1例 ,乳腺癌 1例。转移部位包括 :肺转移瘤 7例 ,多发性转移 5例 ,转移瘤灶 2~ 31个不等 ,总共…  相似文献   

10.
Ca761/L是将615系小鼠实体型乳腺癌株(Ca761/S)在体外培养而建成的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它是一个生长迅速而稳定的悬浮培养的瘤细胞系,迄今已在体外培养二年,传至150余代。其细胞形态以中圆形为主,多为单核,电镜下显示恶性细胞的征象并可见到A型病毒样颗粒。细胞化学(DNA、RNA、SDH、5′AMPase、ACP等)的观察结果与电镜所见相符。培养至第5天细胞可增长27.4倍。分裂指数以第3天最高达18‰。瘤细胞核型为45或43,-2X,tri12±tri17,+M1~5。≥7μg/ml ConA就产生凝集反应,甚至不加ConA也可能出现自发凝集。将5×10~6浓度细胞经不同途径接种于615系小鼠,成瘤率达100%。无一例自发缓解且保存其转移特性。支原体检测阴性。因此,Ca761/L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预防治疗SARS-CoV病毒感染恒河猴的作用。[方法]10只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为试验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和对照组(空白干扰素)。分别在攻毒前19h和1h,攻毒后7h、23h、31h、47h、55h、71h、95h和119h不同时间经鼻吸入受试物,0.4ml/只。按计划定时取咽拭子做real-time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取静脉血做病毒分离检测、中和抗体、IgG、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凝指标。[结果]1.SARS感染对照组:全部动物咽拭子标本经real-timePCR均检出SARS-CoV病毒,持续时间从攻毒后2天至8天。攻毒后2天3只、5天1只、7天2只,其咽拭子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进一步证实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攻毒后,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和中和抗体,证实病毒感染。大体解剖全部动物肺脏为灰白色,有大面积出血,其中2只动物肺脏与胸壁有粘连,组织病理称典型SARS肺炎性病变。2.干扰素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同时间取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很弱。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凝指标结果表明干扰素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大体解剖动物肺脏为灰粉色,4只动物肺脏有少量出血,其中1只动物肺脏与胸壁有粘连,组织病理未见典型SARS肺炎性病变。因而认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SARS-CoV病毒对恒河猴的感染;;为预防人类感染SAR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患者经病理确诊脑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全部脑转移性肿瘤病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13例为脑转移癌。全部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诊断及分型。结果 13例脑转移癌病例,年龄26~62岁,男女比例9∶4,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部分伴恶心、呕吐。4例既往有肿瘤病史,9例既往无肿瘤病史,其中7例发现脑占位同时发现其他脏器占位。10例能查到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11例有原发灶(8例原发灶为肺,4例为腺癌,3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鳞癌;1例为肾盂、尿路上皮癌;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子宫绒毛膜癌);2例原发灶不明(1例为小细胞癌,1例为腺癌)。结论 西藏地区脑转移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病例无既往肿瘤史,以脑转移病灶为首发部位,最多见的原发部位为肺,个别病例原发灶不明。脑转移癌以多灶常见,其中大脑半球受累最多见。对于年龄较大的多发性脑占位患者需警惕转移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解毒方(由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小檗碱组成)对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腹腔注射给药20 d后观察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及瘤组织中E-钙黏附素、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结果益气活血解毒方能减少肺转移灶数,给药组转移灶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并能促进肿瘤细胞E-钙黏附素的表达而抑制CD44的表达,降低肿瘤组织MMP-2/TIMP-2的比值。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自发性肺转移;其机制可能是调节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避免瘤细胞从原发灶的脱落,并抑制肿瘤细胞与基质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自发性乳腺癌在不同接种途径下、不同性别、不同品系大鼠体内的生长与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制备瘤细胞悬液,首先以不同瘤细胞数在大鼠右腋皮下接种,通过成瘤率及存活天数确定最佳细胞数;以2×106个瘤细胞从右腋皮下、腹腔、后肢肌肉和尾静脉分别接种CHN大鼠,以2×106个瘤细胞分别从右腋皮下接种雌性和雄性CHN大鼠,以2×106个瘤细胞从右腋皮下分别接种不同品系大鼠,分别观察大鼠成瘤率及存活天数;分别取肿瘤、浸润与转移肿瘤组织,做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大鼠自发性乳腺癌在动物体内接种不同瘤细胞数与不同途径接种肿瘤成活率均为100%,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与转移特性,但带瘤宿主存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性别大鼠移植瘤细胞后宿主存活时间、瘤重和瘤系数在雌雄大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大鼠自发性乳腺癌属于非激素依赖性瘤株;不同品系大鼠接种瘤细胞悬液后肿瘤仅在CHN和CHN×LOU/M F1代大鼠体内生长,表明大鼠自发性乳腺癌是CHN大鼠的一种同基因型瘤株。结论:大鼠自发性乳腺癌无论用哪种方法在CHN大鼠体内接种成活率均为100%,都具有浸润性生长与转移特性,是CHN大鼠的一种同基因型和非激素依赖性新瘤株,对研究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S Jian 《中华医学杂志》1991,71(10):551-4, 38
Enzymolytic product (EP) of normal human plasma (NHP), was prepared through combined digestion of alpha-chymotrypsin and pepsin. This product was studied with MGc 80-3 cells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and FC cells (615-murine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The adhesive rate of NHP to MGc 80-3 cells may reach 90%, while the capacity of NHP-EP to inhibit adhesion reached over 90%, being specific and non-cytotoxic. Intravenous coinjection of NHP-EP with FC murine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remarkabl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lung tubercles in 615-mice, with an inhibitory rate of 83.3% and a median survival time prolonged 35 days, which was only 19 days in the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HP-EP can inhibit experimental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through interfering the adhesion of tumor cells to extracellular stroma. We believe that NHP-EP may have practical value in preventing, seeding of metastatic cells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a primary tum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IA—A,B,C)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抗HIA—A,B,C单克隆抗体W6/32,,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肺癌和23例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HIA—A,B,C抗原的表达。结果:6例小细胞肺癌,27例鳞癌和34例腺癌中HIA—A,B,C抗原表达下降率分别为100%,66.6%和38.2%,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肿瘤分化程度下降,HIA—A,B,C抗原缺失率将增加(P<0.05),而与病人的TN分期无关;转移灶中HIA—A,B,C抗原的表达与其原发灶中相比普遍减低(P<0.05)。结论:HIA—A,B,C抗原在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且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小细胞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显示为3种不同分化的细胞区域,小细胞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核仁不明显,分裂相活跃,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合并鳞癌及腺癌分化。免疫组化:小细胞癌CK、NSE和Syn(+),CgA和LCA(-);腺癌CEA(+)。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应与宫颈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淋巴瘤、肺转移性小细胞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宫内膜间质肉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mRNA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的表达,从mRNA水平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20点阵石蜡组织芯片中TTF-1 mRNA的表达.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试TTF-1 mRNA表达强度.结果 胚胎肺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小于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小于胚胎肺和正常成人肺(P=0.000);肺腺癌和小细胞癌TTF-1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肺鳞癌和大细胞癌(P=0.000);肺腺癌与小细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基本相同(P=0.068);肺鳞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大细胞癌(P=0.018);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均大于其原发灶(P=0.003,P=0.000,P=0.019);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其原发灶(P=0.078);有淋巴结转移组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6);TNM分期Ⅱ-Ⅳ期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大于TNM Ⅰ期(P=0.010);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强度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TF-1 mRNA的表达强度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中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TTF-1 mRNA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腺癌和小细胞癌相对较高,鳞癌和大细胞癌极少;TTF-1 mRNA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 mRNA高表达的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为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