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评价正脊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门诊诊治的210例肠易激综合征正在发病的病人,随机分为正脊手法研究组和药物得舒特口服对照组各105例。研究组由专人施行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2周后采用BSS症状尺度表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应用改善率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正脊手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胸腰椎椎间盘移位很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真正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指压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从中发现致病原理和治疗规律.方法:选取2010至2011年门诊诊治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正在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指压组(指压组)和药物得舒特口服组(药物组)各30例.指压组由专人施行指压夹脊穴治疗,IBS患者腹痛的部位主要为下腹痛,治疗部位主要为第11胸椎、第12胸椎和第1腰椎夹脊穴;药物组采用得舒特(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应用改善率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指压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指压组BSS积分改善优良率90.0%(27/30),明显优于药物组的50.0%(15/30,P<0.01).结论:夹脊穴指压治疗法可以平衡脊柱阴阳,迅速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胸腰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B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B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是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髌骨软化症的发病原因。方法:选取2013~2014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门诊诊治的18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脊柱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每次200mg,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15d后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用ISOA改善率判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膝关节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用脊柱手法从腰部着手治疗髌骨软化症是一种简便而且疗效满意的方法。上腰段椎间盘移位可能是导致髌骨软化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固肠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老年D-IBS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研究组给予固肠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便频率、Bristol评分、胃肠道症状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生存质量表(IBS-QO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大便频率评分、Bristol评分和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96.43%,对照组有效率74.0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BS-QOL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固肠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调神法结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HAMA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两组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不适症状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改善肠易激症状和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七方胃痛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七方胃痛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服用七方胃痛胶囊和洛哌丁胺4周 ,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及疗效比较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率为84 4% ,洛哌丁胺组为60 0 % ,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两组治疗后在腹痛频率、腹痛程度、腹泻程度、大便性状方面积分和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 05或P<0 01) ,且观察组在改善腹痛频率、腹痛程度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 05)。结论 :七方胃痛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8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方,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水平和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IP、NT水平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方可显著改善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就诊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组,对照组予三伏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予联合三伏穴位敷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改善率、临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证候积分、心理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病情和缩短疗程,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对病情的改善发挥良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对照单盲法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中药疏肝健脾汤剂和思密达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及疗效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60.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在腹痛频率、腹痛程度、腹泻程度、大便性状积分和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腹痛频率、腹痛程度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40例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隔药灸,对照组采用隔淀粉灸,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脾虚泄泻症状评分在治疗期和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隔药灸脐较隔淀粉灸脐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泄泻症状。结论脐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泄泻症状,隔药灸脐优于隔淀粉灸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推拿产生类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方法:门诊选取30名有不同程度感冒症状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推拿组及服药组,每组10人。实验前抽取2mL静脉血,受试者平卧休息15min;推拿组接受推拿治疗15min;服药组服用阿司匹林1片(0.5g)后休息15min,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继续休息15min。在推拿,服药,休息结束后,再次抽取2mL静脉血。结果:干预后,推拿组、西药组、对照组患者头痛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0%、70%、0%,肌肉酸痛缓解率分别为100%、80%、0%,颈项强直症状缓解率分别为100%、50%、0%;推拿组、西药组、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从干预前24.33×109/L下降至18.12×109/L、21.91×109/L下降至14.38×109/L、19.72×109/L下降至19.67×109/L,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从干预前0.53×109/L上升至0.69×109/L、0.48×109/L上升至0.53×109/L、0.42×109/L下降至0.40×109/L,红细胞计数从干预前6.12×1012/L下降至7.32×1012/L、6.11×1012/L下降至6.01×1012/L、5.51×1012/L上升至5.58×1012/L;推拿组、西药组、对照组患者体温从38.57℃上升至38.61℃、38.33℃下降至37.84℃、38.12℃下降至38.03℃。结论:推拿具备了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消炎、预防血栓形成等主要作用,而且作用原理也有相似之处,这提示了推拿可能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类似于阿司匹林的物质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A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7.50%,观察组有效率9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BASFI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扩胸度、改良Schober、枕墙距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AS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组口服气滞胃痛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5)。治疗组症状评分:腹痛、腹胀(0.8±0.5)分,腹泻(0.9±0.4)分,便秘(0.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2±0.3)分、(1.5±0.7)分、(1.3±0.6)分,治疗组单项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治疗IBS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分为2组,治疗组32例行手法加中药治疗,对照组32例行颈椎牵引、电脑中频治疗,治疗16天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佃贵  赵玉斌 《中草药》2006,37(11):1681-168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 将4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BS模型组、药物治疗A组、针刺组、药物治疗A+针刺组、药物治疗A+B组、药物治疗A+B+针刺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大鼠均用三硝基苯磺酸进行结肠灌注,制备IBS模型,进行2周建模。对照组和IBS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药物治疗A组采用蒙脱石散灌胃,针刺组用电针内关、天枢和太冲穴,药物治疗A+B组用蒙脱石散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灌胃,药物治疗A+B+针刺组使用蒙脱石散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灌胃,同时,使用电针辅助治疗,每组都连续治疗2周。建模以及治疗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学特征;治疗结束后,采集各组大鼠的结肠组织,进行结肠溃疡和炎症肉眼评分、腹部回撤反射评分(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生化检测结肠组织中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大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和马松染色法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在建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他模型组均出现了体重的降低(P < 0.05)。而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BS模型组体重增长率低(P < 0.05);药物治疗A组、针刺组、药物治疗A+针刺组、药物治疗A+B组体重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但比IBS模型组要高(P < 0.05);药物治疗A+B+针刺组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IBS模型组的结肠溃疡和炎症肉眼评分、AWR评分、结肠组织中的5-HT和MPO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药物治疗A组、针刺组、药物治疗A+针刺组、药物治疗A+B组高于空白对照组,但显著低于IBS模型组;药物治疗A+B+针刺组的结肠溃疡和炎症肉眼评分、AWR评分和结肠组织中的5-HT与MPO含量则显著低于IBS模型组(P < 0.05)。HE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BS模型组的结肠组织中有明显的致密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在治疗后炎性细胞明显减少,IBS模型组及其余各组的结肠组织粘膜下层和平滑肌中有大量胶原蛋白。结论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症状有较好的效果,提示针刺可能对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启发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供临床医生用药参考。方法:将105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6例治疗组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共4周,疗程结束后随诊4周。50例对照组只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西药联合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IBS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得舒特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6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药1组(以腹泻为主)29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方药治疗,中药2组(以便秘为主)21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润肠通便方药治疗,西药对照组18例,予得舒特治疗。3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中药1组和中药2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前后中药1组和中药2组患者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中药1组和中药2组对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中药1组和中药2组治疗前后患者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活力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单一西药治疗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