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1),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复发率及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与传统开胸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因非小细胞肺癌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开胸手术组与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392例,开胸手术组214例,占54.59%,胸腔镜组1,78例,占45.41%。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患者[(231.4±41.9)mlvs(165.3±31.2)ml,P〈0.05],术后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640.0±69.0)mlvs(846.0±71.0)ml,P〈0.05];胸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8.1±2.1)vs(12.5±2.8)d,P〈0.05],术后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开胸手术组[(3.1±0.3)vs(4.4±0.5)d,P〈0.05]。结论: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胸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手术时间与传统开胸手术并无显著性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秋生 《海南医学》2014,(13):1980-1982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组)30例和对照组(开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对比两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病灶直径小于5cm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申文明  岑浩锋  袁小冬  毛勇  吴彪  钟海 《浙江医学》2014,(13):1165-116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09-01-2013-10住院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简称胸腔镜组)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胸腔镜组患者中无一例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及阳性淋巴结数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胸腔镜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对淋巴组织的清扫彻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宗亮 《当代医学》2010,16(26):107-108
目的观察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开胸手术治疗组)各6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开胸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8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75例(VATS 组),传统开胸肺癌手术患者83例(传统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总数,并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个数。结果VATS 组患者清扫淋巴结为1257枚,阳性淋巴结数136枚;传统开胸组患者清扫淋巴结1499枚,阳性淋巴结数169枚,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右肺癌各区域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可以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民彪 《重庆医学》2015,(5):662-664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在肺癌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68例。胸腔镜组患者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开胸组患者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与淋巴结转移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胸组患者相比,胸腔镜组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2 h疼痛评分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小切口开胸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伟 《中外医疗》2013,(28):99-100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全胸腔镜的手术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参数。结果两组胸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χ2=3.844、3.906、3.9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生产率分别为95%和92.5%,χ2=1.8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手术疗效显著好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疗效及其对肺癌症状量表(LCSS),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21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160例)和开胸组(54例),腔镜组予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胸组予以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和治疗前后LCSS评分,TNF-α,PCT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两组TNF-α、PCT和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LC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TNF-α、PCT、hs-CRP水平及LCSS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6/160),开胸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 (3/54),两组并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能降低机体TNF-α,PCT和hs-CR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癌的疗效,并与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术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2例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组32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PT、APTT、PLT、DD的变化。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前PT、APTT、PLT、DD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7d检测发现,两组PT均延长,APTT缩短,PLT明显降低,而D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PT、APTT、PLT、DD变化较胸腔镜组更为显著(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比传统开胸术损伤小,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在肺癌手术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志强 《医学综述》2014,(1):170-171
目的研究和探讨胸腔镜辅助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朐县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84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3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1例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清除数、累计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的开胸手术在手术用时为(114.3±21.6)min,低于研究组的(175.7±24.1)min;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18.5±65.7)mL vs(492.2±45.9)mL];研究组的引流时间为(3.4±1.1)d、住院时间为(9.5±3.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2±2.5)d、(14.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扫淋巴结数、累计生存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肺癌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可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等疗效,且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与传统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NSCL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VATS组和S组,VATS进行胸腔镜手术,S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分析两组5年生存期.结果 VATS较S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留置胸管时间短、术后止痛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围手术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存在情况,并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对围手术期CTCs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3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VATS组(n=33)和传统开胸组(n=30),分别于术前第3日、术中及术后第3日采集8 mL外周血标本,经CD326(EpCAM)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富集CTCs后,再行CK-PE、CD45-FITC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CTCs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10例肺良性疾病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63例NSCLC患者术前CTCs检测37例(58.73%)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NSCLC患者术中CTCs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又高于术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VATS组与传统开胸组患者术前及术中的外周血CTC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TS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TCs水平显著低于传统开胸组,且VATS组术前至术后时段CTCs水平增幅显著小于传统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VATS肺叶切除术后CTCs水平增高幅度更小,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早期外周血中因手术播散的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中国人群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奠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中国人群CAP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1,P<0.01,OR =2.91,95% CI 2.07.4.07);2组细菌学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4.91,P<0.01,OR=2.97,95% CI 1.92~4.5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P=0.48,OR=0.86,95%CI0.56~1.31).Begg&#39;s检验和Egger&#39;s检验显示无发表性偏倚.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中国人群CAP的疗效要高于左氧氟沙星,但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4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肺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胸膜腔粘连是否为中转开胸的指征及术中处理办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组施行胸腔镜手术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1.4±16.4)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肺癌22例,肺良性占位22例,气胸17例,纵隔肿瘤7例,心脏疾病7例。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常规胸腔镜切口完成,特殊情况下转为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伴随胸膜腔粘连患者,根据其粘连形状及严重程度,予相应处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全组手术时间30~235 min,平均(88.4±16.0)min,术中出血10~600 ml。术中发现胸膜腔粘连33例(44.0%),其中肺良性占位患者伴胸膜腔粘连15例(68.2%),恶性肺肿瘤伴胸膜腔粘连10例(45.5%)。全胸腔镜完成手术66例(88.0%),中转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切口9例,中转开胸率12.0%。中转开胸原因:病变复杂累计其他脏器2例,淋巴结干扰2例,出血1例,患者过于肥胖腔镜无法完成1例,胸膜腔广泛致密粘连、呈闭锁状态3例(占胸膜腔粘连患者9.1%)。结论胸膜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中常见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手术中转开胸的指征。需术中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