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及超重、肥胖和矮小的患病情况。方法:抽取了天津市城区5 374名学龄儿童,收集身高、体重及计算体重指数;以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的标准,计算超重、肥胖、矮小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相同,男生体重均高于同年龄组女生。(2)6.5~8.5岁组、9.5~10.5岁组、11.5~12岁组男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6.5~9.5岁组、10.5~11.5岁组女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男生和女生体重均高于全国水平。(3)超重的总检出率为12.11%,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7.66%,其中男生分别为11.91%和19.67%,女生分别为12.30%和15.49%;男生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4)矮小的总检出率为1.99%,男生矮小的检出率为1.96%,女生矮小的检出率为2.02%。结论:肥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该调查中超过1/4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矮小发病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儿童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回族6-17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发育资料,在回族居住较集中的宁夏同心县调查了回族学生5937人,并与1978年当地同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资料进行动向对比。结果,19年身高男生平均增长4.9cm,女生增长3.3cm;体重男生平均增长5.80kg,女生平均增长4.46kg;发育曲线第一交叉与1978年同时出现,第二次交叉提前1年出现。提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族儿童少年体格发育有了明显的增长,速度接近于我国城市7-18岁各年龄组10年增长的幅度,均值达到了国内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1985~2005年中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0年间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 方法:选择1985、1995和200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身高和体重为指标,应用LMS方法绘制我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的第5、第50、第95百分位曲线,并进行比较。 结果:1985~199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1、3.5、2.2和2.8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2、1.9、2.0和1.3 kg;1995~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2.0、2.3、1.3和1.7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1、1.9、1.7和1.2 kg。20年间, 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增长的主要表现为:(1)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增长;(2)身高和体重的第9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0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3)乡村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平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4)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小于各年龄组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5)1995~2005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明显小于1985~1995年,但1995~2005年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大于1985~1995年。 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呈快速生长趋势,发育较好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温州市小学儿童身高、体质量发育状况及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做好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温州市小学儿童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以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以超重、肥胖发生率作为指标.结果 温州市6~12岁小学儿童身高每年增加5 cm,12岁以后增长速度变缓;男生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女生,城区学生身高、体质量略高于农村学生,温州市6~13岁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2%和6.4%,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9%和7.9%;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2%和4.6%.除13岁组男生超重率外,其余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均P< 0.01);随着年龄增加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降低(均P<0.01).结论 温州市小学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温州市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预防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身高增长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并探索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筛查超重、肥胖标准和《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分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筛选体重正常7~18岁儿童青少年,整理身高及饮食行为指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儿童青少年不同生长期,构建多水平模型分析饮食行为在不同生长期对身高的影响。结果:基于身高增长将男、女生生长期均划为4期,男生为突增前期(7~10岁)、突增期(11~12岁)、突增后期(13~14岁)和稳定期(15~18岁);女生为快速增长期(7~10岁)、增长期(11~12岁)、增长后期(13~15岁)和稳定期(16~18岁)。男女生各生长期城市学生身高均高于农村学生(P<0.01),且城乡差异随生长期呈抛物线趋势,在男生突增期和女生增长期差异最为突出分别为3.31 cm和3.15 cm;在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早餐对身高生长有促进作用(增长系数分别为0.40 cm和0.57 cm,P<0.01);在男、女生各生长期(除女生稳定期)牛奶对身高均有促进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男生突增前期和女生快速增长期促进作用最强分别为0.91 cm和0.94 cm;在男、女生生长早、中期鸡蛋均有利于身高的生长(P<0.01),且随生长期有增强趋势;早餐、牛奶和鸡蛋对身高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1),且随生长期呈下降趋势。结论:早餐、牛奶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早期更有利于促进其身高生长,鸡蛋对身高促进作用随生长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血压身高比(BPHR)筛查吉林省延吉市青少年高血压的最佳截断值,为了解吉林省延吉市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9—10月选取吉林省延吉市城镇23所中学和高中,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2~17岁学生共18 244人(男生9 567人,女生8 677人),测量其血压(BP)、身高和体质量,计算收缩压身高比(SBPHR)和舒张压身高比(DBPH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BPHR预测青少年高血压的最佳截断值,并评估该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结果:12~17岁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男生分别为12.8%和13.0%,女生分别为5.9%和6.2%;不同性别的2个民族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χ2=0.295,P>0.05);总高血压患病率男生为12.9%,女生为6.1%,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72,P<0.01)。男生在15岁时高血压患病率达到高峰,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变化的曲线呈突增突降趋势;随着年龄增长,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较小。在12~17岁时,各年龄段男生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生(P<0.05)。男生的年龄与SBPHR呈负相关关系(r=-0.085,P<0.01),女生的年龄与SBPHR无相关关系(r=-0.018,P>0.05)。男生的年龄与DBPHR呈负相关关系(r=-0.080,P<0.01),女生的年龄与DBPHR无相关关系(r=-0.017,P>0.05),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1,判定为无关联。在12~17岁时,采用SBPHR筛查SBP的阈值,男生为0.73mmHg·cm-1(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88.9%,PPV为52.6%,NPV为98.8%),女生为0.75 mmHg·cm-1(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89.5%,PPV为33.6%,NPV为99.6%);采用DBPHR筛查DBP的阈值,男生为0.49 mmHg·cm-1(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93.9%,PPV为35.3%,NPV为99.6%),女生为0.51 mmHg·cm-1(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94.3%,PPV为26.7%,NPV为99.8%)。结论:吉林省延吉市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PHR可作为筛查吉林省延吉市12~17岁青少年高血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哈萨克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分布状况,为哈萨克族(哈族)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在阿勒泰市及其所属乡镇的中小学里,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所学校(共49个班级).采集了7~18岁中小学生共2 493人(男生1 161例、女生1 332例)性别、出生年月资料;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操作方法测量身高. 结果 7~18岁哈族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49.65±19.17) cm,身高增长了50.28 cm.哈族女生平均身高为(146.63±15.60) cm,增长了37.92 cm.与7~18岁维、汉族中小学生比较,哈族学生身高均值高于维族学生身高均值,在14岁之前低于汉族学生,之后哈族学生身高生长速度加快,接近汉族学生身高.哈、维、汉族男生生长突增分别发生在13~15、12~14、12~14岁.女生突增均发生在11~13岁.三个民族男女生生长曲线的交叉现象,哈族在10~11岁之间第一次交叉,12~13岁之间第二次交叉.汉族、维族男女生生长曲线在9~10岁之间第一次交叉,11~12岁之间第二次交叉.结论 生长突增期和男女生长曲线的交叉哈族学生都比维、汉中小学生晚一年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特征,探究儿童青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纵向追踪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发育情况,了解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规律。方法: 基于广东省中山市2005—2016年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库,筛选其中持续追踪6次以上的个体作为研究样本,使用SITAR模型对样本人群身高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其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9 579人,其中男生26 524人,城市学生26 008人,男、女生中位随访年龄分别为7.74和7.72岁,男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为(12.72±0.89)岁,晚于女生的(10.98±0.95)岁(t=207.639,P<0.001),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速度为(10.12±1.49) cm/年,高于女生的(8.35±1.12) cm/年(t=150.826,P<0.001)。城市、乡村学生中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和身高突增高峰速度的性别差异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城市男生的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男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小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身高突增高峰年龄早于乡村女生,身高突增高峰速度大于乡村女生。结论: 广东省中山市中小学生青春期女生突增高峰年龄早于男生,但突增高峰速度低于男生,城市学生突增高峰年龄较乡村学生早,但是城市男生突增高峰速度低于乡村男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小学生肺活量、与体重、身高等体格指标的相互关系,为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2478名7~12岁小学生肺活量、年龄、身高、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P<0.05);男生肺活量均值大于女生肺活量均值,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P<0.01);肺活量与年龄、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思茅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现状.方法 :整群抽取普洱市思茅区9所中学和16所小学19196名学生,检测身高、体重等指标,并进行城乡间和与2010年全省数据的比较.结果 :思茅区6~18岁城市男女生身高、体重均值大于农村男女生.其中7、11、12岁城市男生和7、9~13岁城市女生身高均值高于2010年全省同龄学生;而绝大部分农村男女生身高低于全省水平.体重方面,绝大部分城市男女生及部分农村男女生体重均值高于全省同龄学生.思茅区城乡男生消瘦、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8.5%、10.0%和7.2%,女生分别为5.6%、8.7%和4.6%.男生各项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 :思茅区6~18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尚可,但城乡差距较大.超重检出率出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百色市城乡1886名7~10岁儿童现时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儿童营养不良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5)。城乡之间营养不良乡村儿童明显高于城市儿童(P<0.05)。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无论男女儿童,均是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景德镇市小学生矮小症发生率及其发生原因以及矮小症患病率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景德镇市10所小学的6~12岁小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选择10436名小学生的身高.分析小学生的身高年龄分布的特点并分析矮小症儿童的患病率.结果 所有参与调查的人群平均年龄(9.12±3.21)岁,10436名学生中女性平均身高(145.77±13.55)cm,男性平均身高(133.38±25.20)cm.城市学生身高普遍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中共有194名小学生患矮小症,总患病率为1.86%,其中城市患病率为1.75%(118/6733),农村患病率为2.05%(76/3703),所有调查者中男生患病率为1.73%(91/5267),女生患病率为1.99%(103/5169),城、村小学生矮小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和女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近年来景德镇的儿童身高均呈显著增长的现象,但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还是存在较大问题,应该缩小分化和差距,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3~18岁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方法  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4盟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15 199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以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为参考标准,计算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  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3~18岁男、女儿童均有2个身高增长高峰段,男童为3~4岁和11岁阶段;女童为4~5岁和10~11岁阶段;随年龄的增长体重增长无明显规律,青春期前后出现增幅单高峰,男、女儿童分别出现在15岁、10岁。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2005中国九市标准(均P<0.001),其中6岁男童、13岁女童身高超过全国标准最明显;7岁男童、10岁女童体重高于全国标准最明显。超重的总检出率为12.31%,肥胖的总检出率为20.27%,其中男、女童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55%、13.10%(P=0.132);男童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分别为22.67%、17.76%(P<0.001)。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3~18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但超重、肥胖检出率高。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儿童的体格发育,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了解和掌握徐州市部分地区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 根据徐州市泉山区小学生体格发育测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 9岁间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高于 1 995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身高P50 百分位数 ,男生在 1 0~ 1 1岁与该标准基本一致 ,女生在 1 1岁则显著低于该标准 ;男、女生平均体重在各年龄段均高于 1 995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体重P50 百分位数。结论 该地区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正常 ,情况良好 ,并有发育提前的趋势 ,尤其体重比身高更为明显。建议 :在物质丰富、营养条件良好的今天不可忽视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珠海市 7~ 18岁在校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率 ,为制定中小学生的膳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珠海市 7~ 18岁在校学生 170 5人 ,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并根据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珠海市 7~ 18岁在校学生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2 4 0 8% ,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 ;女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 30 0 8% )明显高于男生 ( 18 2 9% ) ;各年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大致相似 ,小学年龄阶段 ( 7~ 12岁 )、初中年龄阶段 ( 13~ 15岁 )和高中年龄阶段 ( 16~ 18岁 )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营养不良问题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管理 ,降低营养不良患病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江市中小学生贫血现状,为防治贫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9~、12~、14~、17~岁5个年龄组1 315名学生,测定其血红蛋白水平,判定是否贫血,并分析贫血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内江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40%,最低为城市9~岁组男生,患病率为2.60%;最高为农村12~岁组女生,患病率为37.74%;农村贫血率高于城市,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结论内江市中小学生贫血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女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青春期肥胖儿童身体发育情况,我们于1987年12月对郑州郊区卧龙中学的12~17岁61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体格检查。检查项目有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等。结果为:304名男生中,肥胖者8人,肥胖发生率为2.6%;306名女生中,肥胖者16人,肥胖发生率5.2%。女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血压:收缩压未见异常,但肥胖女生的舒张压有31%  相似文献   

18.
五指山、三亚黎族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五指山与三亚地区的 1~ 7岁黎族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方法 按 1995年中国九市 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测量身高、体重 ,并经t检验与 1995年不同地区郊区男、女童的相应指标比较。 结果 三亚 18月组黎族男童、12月组黎族女童身高与全国比较 ,12月、2岁、5 5岁组黎族男童身高 ,2 1月组黎族女童身高 ,五指山 2岁组黎族男童体重、5 5岁组黎族女童体重与南片比较 ,15~ 2 1月组黎族女童体重与全国、南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0~ 5 0岁年龄组黎族男、女童身高、体重与全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五指山与三亚黎族儿童相应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分别与全国及南片郊区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市属幼儿园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体格生长和肥胖发生率的情况以及有否青春期发育提前.方法:对广州地区市属三所一级幼儿园1788名3~7岁儿童进行身高、体质量和性征发育检查.结果:男、女童身高、体质量较1985年全国9市城区正常男女童的平均水平明显增高,较1995年稍高.肥胖儿童检出率为3.4%,5岁半起肥胖儿童明显增多,以轻度肥胖为主,男女童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女孩乳房发育发生率为1.5%,男孩无1例出现性征发育.结论:广州地区幼儿身高体质量略高于8年前,明显高于18年前全国九市城区正常男女童的平均水平.肥胖儿童检出率较高,应尽早干预.青春期发育无明显提前,性早熟的诊断标准仍适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皮肤过敏原试验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Zhao J  Ma Y  Chen YZ  Han ZR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879-188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与郊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的情况。方法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期间 ,采用“国际间儿童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对比研究”的调查方案及标准问卷 ,在北京朝阳区 (城区 )及通州区 (郊区 )按随机整群抽样法 ,共调查了 2 1所中学以 13~ 14岁为主的初一及初二年级的全部学生 70 77名 (城区 35 31名 ,郊区 35 4 6名 ) ;并在参加调查的学生中 ,再随机整群抽样 ,对城区和郊区各 10 0 0名左右的儿童进行 13种常见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城区儿童既往喘息发病率为 12 4 %、近 12个月喘息发病率为 7 2 %、近 12个月运动后喘息发病率为 2 5 6 %、近 12个月夜间干咳发病率为 19 3% ;而郊区儿童此 4项调查结果分别为4 5 %、4 3%、12 5 %及 8 3%。城区儿童既往未感冒或着凉时即有打喷嚏、流鼻涕或鼻塞等过敏性鼻炎表现的占 4 6 1% ,近 12个月发生过的占 35 6 % ,有鼻子不适同时伴眼痒流泪的为 10 3% ;郊区学生有这些症状的比例分别是 2 1 3%、12 3%和 3 3%。 13~ 14岁城市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达 8 4 %。以上各种情况患病率北京城区均明显高于郊区 (P <0 0 5 )。城区儿童 13种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郊区儿童 (P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