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0例均为女性,年龄9例41~51岁,1例15岁,平均年龄43岁,临床均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临床及穿刺细胞学大部分均误诊,病理切片诊断良性6例(其中1例良性叶状肿瘤第一次病理切片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交界性3例,恶性1例,其中1例复发,1例死于肺转移。镜下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组织学上需与纤维腺瘤、癌肉瘤、间质肉瘤、化生性癌等鉴别。该肿瘤易复发,对良性叶状肿瘤行扩大切除术,交界性及恶性者宜作乳腺切除。  相似文献   

2.
乳腺叶状囊肉瘤 (Cystsarcoma ,phyllodes ,CP)又称乳腺叶状肿瘤 (PT)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临床少见 ,发病约占同期乳腺肿瘤的 1% [1] 。 1989年 9月~ 2 0 0 0年 9月 ,我院共收治乳腺叶状囊肉瘤 9例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均为己婚女性。年龄 2 3~ 70岁 ,平均 4 7.5岁。病程为 1个月~ 11年。平均 4 .5年。 9例均表现为乳房肿块 ,发生于左乳 6例 ,右乳 3例。位于外上象限7例 ,内上象限 1例 ,乳晕区 1例。肿块直径 4~ 19cm ,平均7cm ,其中并发乳房胀痛或压痛 3例 ,无明显症状 5例 ,1例并发…  相似文献   

3.
报告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2例,年龄14-44岁,恶性在40岁以上,未婚6例,肿瘤直径最小4×5cm。最大10×10cm。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3例;乳腺全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随访5年生存5例,并对诊断与手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戴观荣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2003,24(7):700-700
乳腺巨纤维腺瘤在临床上少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房的无痛性肿块 ,瘤体常较大 ,直径≥ 7cm ,呈圆形或椭圆型 ,同侧淋巴结多无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及绝经前期女性 ,易与乳癌、乳腺叶状囊肉瘤等疾病混淆[1 ] 。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juvenilefibroadenomaofthebreast)发生于青春期的乳腺肿瘤 ,一般在 3个月至 1年内迅速生长 ,较少见。我院在 2 0 0 2年间先后收治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4例 ,均为青年女性 ,年龄最大 1 9岁 ,最小 1 1岁 ,平均年龄 1 4 3岁 ;其中 2例乳房未发育…  相似文献   

5.
乳腺叶状囊肉瘤 (BreastPhylloidesCystosarcoma ,BPCS)是由纤维和上皮两种成分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 ,临床少见。国内有报道BPCS占乳腺肿瘤的 1.1% [1] 。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1998~ 2 0 0 1年BPCS标本 6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9~ 5 6岁 ,平均年龄 39岁。肿块位于左乳 4例 ,右乳 2例。肿瘤最大直径 3~12cm。病程 1个月至 10年 ,平均 2 .2年。肿块均有短期增大史。术前诊断乳腺间质肉瘤 1例 ,乳腺纤维腺瘤 3例 ,乳腺囊肿 1例 ,乳腺肿块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及探讨乳腺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诊断为乳腺肉瘤的24例病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3.3岁。其中叶状囊肉瘤13例,癌肉瘤5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2例,脂肪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共24例。单纯手术治疗10例,术后放疗或化疗14例。随访2个月至15年。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5年生存率70.8%(17/24)。结论对于短期内迅速增大且影像学提示有良性倾向的乳腺肿块应考虑乳腺肉瘤可能。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率高。全乳切除术即有良好效果,术后放化疗未见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7.
刘清华  吴秋良  林素暇 《广东医学》2001,22(12):1130-1130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ghoma,NHL)十分少见,临床上常易误诊为乳腺癌或其他乳腺肉瘤。为了提高本病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和改善预后,现将1985-2000年来收治的16例NHL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乳腺NHL材料中,11例来自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例来自梅州市人民医院。1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6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38.3岁。从发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6个月,均因发现乳腺肿块且生长快来就诊。其中2例有疼痛,2例有低…  相似文献   

8.
乳腺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儿童乳腺叶状囊肉瘤临床上罕见。庆阳地区人民医院 1983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3例 ,均为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该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例均为女性 ,年龄 9岁 1例 ,13岁 2例 ;右侧乳房 2例 ,左侧乳房 1例 ;病程 40 d1例 ,3个月 2例。1.2 临床表现  3例均有无痛性肿块 ,并有不适 ,肿块为半球状 ,有弹性及囊性感 ,皮肤变薄、发亮 ,可见表皮静脉怒张 ,肿块最大 10 cm× 9cm× 4cm ,最小 6cm× 4cm× 4cm ,活动度好 ,界限清楚 ,乳头不内陷 ,无分泌物 ,腋下淋巴结无转移。1.3 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乳腺结核又称结核性乳腺炎,临床上以肿块为主,酷似乳腺癌,有时还有乳头内陷,乳头溢液,橘皮样皮肤改变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我科1983~1996年共收治19例占同期乳腺肿瘤住院病人465例的4.09%,现就其诊断问题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l.1一般倩况:本组19例均为女性,年龄32~45岁,平均28岁,均为已婚生育期妇女,有肺结核病史2例均痊愈。病程最短者15d最长者3年。1.2临床表现:本组均以乳房肿块就诊,无全身及结核中毒症状。其中左乳肿块11例,右乳肿块8例,肿块为单发,直径2~scm7例,6~10cm12例。病变部位多为乳腺上方,共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病理形态依据。方法:对10例乳腺叶状囊肉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发病年龄12~48岁,平均27.3岁,病程6天~5年,多数起病隐袭,后期骤然增大。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分叶状有小囊腔,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间质恶笥间叶性肉瘤混合组成。获访7例均健在,1例术后5年复发。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生物学行为变化无常,预后较,好,需与乳腺癌肉瘤、乳腺肉瘤及巨纤维腺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42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成  包家林 《上海医学》2006,29(2):120-121
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少见,其形态多样,至今其命名、分类尚未完全统一。乳腺分叶状肿瘤是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以往因其切面具有囊状、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得名叶状囊肉瘤。目前根据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乳腺疾病分类标准,将叶状囊肉瘤更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42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以下就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42例均为女性,年龄26~67岁,平均47岁;病程为2个月至15年,平均20个月。42例早期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组织学构成。方法 从1953~1999年间11所医院70多万份外检资料中,筛选出62例,进行详细的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发病年龄13~68岁(平均38岁),病程1周~20年(平均42个月)。此类肿瘤的恶性间叶成分的病理组织分化呈多样性,其中纤维肉瘤样33例、黏液肉瘤样10例、平滑肌肉瘤样4例、恶纤组样6例、横纹肌肉瘤样2例、骨肉瘤样2例、圆细胞肉瘤样1例、脂肪肉瘤样1例,无法确认分化方向3例。结论 全部肿瘤镜下均无包膜,肿瘤的恶性间叶成分对于瘤内和瘤外正常乳腺腺上皮成分呈特殊的浸润方式。并对此瘤的命名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良 性 乳 腺 叶 状 肿 瘤 的 诊 治 体 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叶状肿瘤约占全部乳腺肿瘤的 0.3%~ 0.5% [1],组织类型与临床表现不统一,预后难测 [1~ 3]。下面就 9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浅谈我们的体会。 1临床资料   1994年至 1998年收治 9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 18岁~ 56岁,平均 38岁。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大小 3cm~ 15cm,平均 7cm。 4例彩超检查,显示实质性肿物中有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全部病例未行术前穿刺检查,仅 2例术前疑为叶状肿瘤,余者误诊为纤维腺瘤或乳腺癌。 7例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在病理诊断后其中 1例行补救性扩大肿物切除术, 1例行…  相似文献   

14.
乳腺肿瘤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CT诊断文献报道不多 ,本文回顾分析经CT检查并有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5 2例 ,对其CT表现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5 2例均为 1 995~ 2 0 0 0年患者 ,其中乳腺癌 2 8例 ,年龄 3 2~67岁 ,平均 5 1岁。乳腺纤维瘤 2 4例 ,年龄 1 7~ 46岁 ,平均 2 7岁 ,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证实。CT检查 ,患者取俯卧位 ,垫高上胸部 ,使双乳自然下垂 ,个别体质弱者取患侧朝下侧卧位 ,平静呼吸 ,吸气末屏气扫描 ,层厚及层距为 5mm、1 0mm ,全部病例均平扫同时增强扫描。2 结  果乳腺癌 2 8例 ,右侧 1 6例 ,左侧…  相似文献   

15.
报告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2例。年龄14~44岁,恶性者在40岁以上.未婚者6例。肿瘤直径最小4×5cm,最大10×10cm。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3例;乳腺全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随访5年生存5例。并对诊断与手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乳腺纤维腺瘤常发生于 2 0~ 2 5岁的青年女性 ,其发病原因与体内雌激素分泌有密切关系 ,很少发生于月经来潮前及绝经后〔1,2〕;其中瘤体直径超过 7cm称巨大纤维瘤〔2〕;发生在月经来潮前后的通常被称为青春型。本院曾收治 6例青春型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12~ 18岁 ,平均 15 0岁。其中 2例为月经来潮前发病 ,短期内肿物迅速增大 ;3例为月经来潮后发病 ,初潮后数月内肿物迅速增大 ;1例为月经初潮后 1年内发病、 3年之间渐增大而就诊。本组肿瘤均为单发 ,左、右乳腺各 3例 ,内、外上象限各 2例、内…  相似文献   

17.
叶状囊肉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1] 。我院自 1991- 0 3~ 2 0 0 1- 0 3共收治 31例 ,均为病理证实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2 4岁~ 6 7岁 ,平均 4 3.2岁。单侧发病 30例 ,双侧发病 1例 ,肿块位于左侧乳房 18例 ,右侧 14例。 2 4例无任何感觉 ,7例有胀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8例乳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0个月~32年,其中6例死亡,7例复发。5年生存率为80.3%,10年生存率为71%。结论该病的诊断最终需病理证实。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肿块较小、无淋巴结转移者可行单纯乳房切除;对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需行根治术。对局部复发的患者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方威  汪露祥  张帆 《安徽医学》2017,38(6):762-765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6年8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乳腺SPC患者,并对7例乳腺SP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7例乳腺SPC患者均为女性,平均64.9岁,其中4例因发现乳头溢液就诊.7例均见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病变,7例细胞核为低、中核级,5例伴细胞内、外黏液分泌,2例伴神经内分泌癌(NEC).7例患者的ER、PR均为阳性,HER-2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3%~20%.6例患者Syn呈弥漫阳性,1例患者部分阳性;4例患者CgA呈弥漫阳性,2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3例患者CD56弥漫阳性,3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p63、SMA、CD10、S-100蛋白显示5例肿瘤导管腔周缘及纤维血管轴心存在不连续的肌上皮,2例伴NEC的实性乳头状结节周围肌上皮标记阴性.7例患者随访3~96个月(平均24.1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乳腺SPC是一种少见、好发老年女性的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多项病理参数及随访均提示SPC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 10年共收治 18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 ,均予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中 ,男 6例 ,女 12例。年龄 4 2~ 72岁 ,平均 5 6岁。其中平滑肌瘤(简称肌瘤 ) 7例 ,病程最长 4 0年 ,最短 1个月 ;平滑肌肉瘤 (简称肉瘤 ) 10例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2个月 ;平滑肌母细胞瘤 (简称母细胞瘤 ) 1例 ,病程半个月。1.2 临床表现  7例肌瘤主要临床征象为上腹不适和解黑便。 10例肉瘤及 1例母细胞瘤为上腹不规则隐痛、饱胀感、进行性消瘦、贫血 ,5例有黑便史 ,Hb36g/L ,6例上腹部扪及包块。1.3 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