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Epo、EpoRmRNA含量,用免疫组化PV-6000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Epo、EpoR蛋白表达,并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结果Epo、EpoRmRNA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83、173.73,q=4.83、10.86,P〈0.05)。Epo、EpoR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各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78、15.88,P〈0.05),Epo、EpoR蛋白表达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明显增加;EpoR蛋白表达与Epo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Epo/EpoR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肠癌GST-π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mRNA在胃癌、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确GST-π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自主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34例大肠癌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中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GST-π mRNA在胃癌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8.1%和41.2%,明显高于其相邻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GST-π mRNA表达与胃肠癌发生、发展及内在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制首乌总多糖 (PPS) 对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贫血小鼠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EpoR) 及转录因子 GATA-1 mRNA 表达的影响,探讨 PPS 补血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骨髓抑制贫血小鼠模型,提取 PPS,经 ip 给药,观察其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及脾脏 EpoR 和 GATA-1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 PPS 能促进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象恢复,并明显上调脾脏 EpoR 和 GATA-1 mRNA 的表达。结论 PPS 能通过促进 EpoR 和 GATA-1 mRNA 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27与Mad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42例大肠癌及正常黏膜中p27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同组织中p27蛋白与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 mRNA在正常大肠黏膜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p27和Mad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76%(23/42)和73.81%(31/42),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24%(40/42)和50%(21/4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表达与Mad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Duke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蛋白与Mad2蛋白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大鼠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ooR)的表达,以探讨慢性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海马及额叶皮质EpoR表达的变化.结果:2个月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跨过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脑缺血组海马和额叶皮质中EpoR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皮质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VEGFR:FLT-1、FLK-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大肠癌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分析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VEGF和受体FLT-1、FLK-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的Duke′s分期中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FLT-1和FLK-1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57,P=0.000)。结论VEGF和受体FLT-1、FLK-1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VEGF与大肠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并比较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VEGF-C和VEGFR-3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4.9%(73/86)、87.2%(75/86),在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表达率较低.有无淋巴转移、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和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的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VEGF-C和VEGFR-3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它们可作为大肠癌抗淋巴道转移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叶酸受体d(folate receptor Alpha,FR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5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及外周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FRα表达情况,分析大肠癌组织FR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5例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正常粘膜组织FRα表达阳性率为8.57%(3/35),癌组织FRα表达阳性率为68.57%(24/35),癌旁组织FRα表达阳性率为14.29%(5/3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癌组织中FRα表达为(53.78±10.37)%,癌旁组织为(19.68±6.22)%,正常粘膜组织为(11.68±5.6)%,癌组织与癌旁组织FRα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Rα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分化程度越低,FRα表达率越高.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FRα高表达,为FRα成为预测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大肠癌新的靶向基因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31例未经治疗的NSCLC组织EPO/EPO-R的表达情况,以2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分析EPO/EPO-R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EPO和EPO-R的表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但EPO/EPO-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高表达EPO/EPO-R,提示EPO/EPO-R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wist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78例大肠癌和42例大肠腺瘤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蛋白在3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和30例新鲜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wis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6.4%)明显高于腺瘤组织(26.2%)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E-cadhef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8.7%)明显低于腺瘤组织(76.2%)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00%).Twist和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但Twist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Twist和E-cadherin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及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即c-Me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c-Met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组(80例)、大肠腺瘤组(60例)及大肠正常黏膜组(40例)3组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Met蛋白和以CD105为标记的MVD的表达,评价c-Met和MVD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Met在71.3%(57/80)的大肠癌组织和31.7%(19/60)的大肠腺瘤组织和17.5%(7/40)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Met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P<0.01)。c-Met和MVD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c-Met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034 6,P<0.05),c-Met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VD值高于c-Met表达阴性者(P<0.01)。大肠癌伴肝转移者c-Met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1)。结论 c-Met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和MVD的表达有助于大肠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李欣  罗爱华 《微创医学》2014,(3):296-29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取大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相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VEGFR-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R-2在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21/3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8/36),且与浸润深度增加、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MVD在癌变组织中的计数为(28.6±9.4)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5±3.9)个/HP,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VEGFR-2表达和MVD计数高,二者皆可提示大肠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周伟  茹景顺  黎红  余卫东 《广东医学》2001,22(9):803-805
目的 探讨Fas和FasL在镜检大肠癌黏膜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51例大肠癌和42例正常大肠黏膜的镜检组织进行了Fas,FasL表达的检测。结果 42例正常大肠黏膜为Fas,FasL阳性,阳性率100%。大肠癌黏膜Fas,FasL阳性率分别为35%(18/51)和39%(20/51)。大肠癌黏膜Fas,FasL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黏膜Fas,FasL表达与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6例肝转移者,其镜检原发灶黏膜Fas均为阴性。镜检癌黏膜同时表达Fas,FasL阳性率为12%(6/51),Fas(-)FasL( )癌黏膜比Fas( )FasL(-)更易侵及浆膜或浆膜外(P<0.05)。结论 Fas,FasL的表达异常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Fas抗原缺失可能与大肠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生存影响。方法原代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Epo和EpoR的表达;经与不同浓度Epo共同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评价Epo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经不同浓度Epo预培养12 h,再用谷氨酸刺激,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观察Epo是否能抵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结果培养的神经样细胞表达Epo和EpoR;Epo不影响正常培养神经细胞的存活,但是能提高谷氨酸刺激后的神经细胞存活。结论Epo能部分抵抗谷氨酸对混合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  相似文献   

15.
杨诚  孙少杰  薛伟山  宋修岐 《河北医学》2007,13(10):1135-1140
目的:研究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大肠癌浸润特点、淋巴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C、VEGF-D及Flt-4表达情况,评估VEGF-C、VEGF-D及Flt-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大肠癌组织VEGF-C和VEGF-D及其受体Flt-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并且VEGF-C/VEGF-D表达与Flt-4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C、VEGF-D及Flt-4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管浸润组、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不同Dukes分期中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45例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3.3%。其中VEGF-C、VEGF-D和Flt-4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阴性患者组(P<0.05)。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与其受体Flt-4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管的发生及促进肿瘤细胞经淋巴管转移可能起一定作用,VEGF-C和VEGF-D表达的检测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VEGF-C和VEGF-D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成为今后大肠癌预后评估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胡静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9-20,22
目的探讨Claudin-1蛋白表达异常在大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2例大肠癌和42例正常大肠石蜡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audin-1蛋白在大肠癌与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统计分析大肠癌中异常的Claudin-1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Claudin-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增高的Claudin-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P=0.035)及转移相关(P=0.040)。结论 Claudin-1在大肠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并可能与大肠癌的分期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各亚型基因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了41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41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STR1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93%(34/41)和68.29%(28/41);SSTR2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2.68%(38/41)和90.24%(37/41);SSTR3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3.90%(18/41)和36.59%(15/41);SSTR4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98%(25/41)和39.02%(16/41),而SSTR5基因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表达缺失。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大多数有一种以上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基因的表达,其中SSTR2为主要表达亚型;各亚型间可能存在有协同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获得肺癌组织,其中包括肺鳞状细胞癌12例,肺腺癌1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EPO-R的表达情况;肺癌组织匀浆后,利用ELISA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EPO含量。结果肺癌组织中EPO含量与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肺癌组织中EPO-R的表达高于癌周组织(P<0.05)。结论 EPO进入肺癌组织中EPO可以与EPO-R结合参与肺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生存影响.方法 原代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Epo和EpoR的表达;经与不同浓度Epo共同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评价Epo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经不同浓度Epo预培养12 h,再用谷氨酸刺激,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观察Epo是否能抵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结果 培养的神经样细胞表达Epo和EpoR;Epo不影响正常培养神经细胞的存活,但是能提高谷氨酸刺激后的神经细胞存活.结论 Epo能部分抵抗谷氨酸对混合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和celluar FLICE-inhibitory protein(C-FLIP)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及15例癌旁组织内PEDF和C-FLIP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大肠癌中的PEDF和C-FLIP的表达率分别是:42%(19/45)和71%(32/45),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EDF和C-FLIP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和6.7%(1/15)。PEDF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FLIP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EDF与C-FLIP表达呈负相关(P&lt;0.05)。结论PEDF可抑制大肠癌的进展,C-FLIP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联合检测PEDF和C-FLIP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