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C/HDL-C)及踝肱指数( 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PAD)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ABI,根据ABI结果分为PAD组(≤0.9,38例)和非PAD组(〉0.9,5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状态、血压、腰臀比( WHR)和体重指数( BMI)、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INS)、C肽(C-P)、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尿酸( UA )、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者比例、INS、TC/HDL-C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AD 组病程、WHR、BMI、HbA1c、SBP、HDL、CYSC、FPG、C-P、TC、TG、LDL、UA、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和ABI是预测PA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C/HDL-C比值较单项血脂检测更具敏感性,PAD与增龄、TC/HDL-C,空腹INS水平、吸烟状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脂溶性维生素A、D、E(Vit A、D、E)及营养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住院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65)、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n=70)、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n=65)。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计算患者的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营养代谢指标、Vit A、E、25(OH)D水平,并分3组患者Vit A、Vit E、25(OH)D与营养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3组患者TC、TG、HDL、LDL、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WHR、HbA1c、TP、ALB、PA、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 A、Vit 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TP、ALB、HDL呈正相关(P<0.05),与TC、TG、LDL、FPG呈负相关(P<0.05),其余均无相关(P>0.05)。结论 随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Vit D的水平逐渐下降,Vit D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脂蛋白(a)和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老年2型糖尿病包括血管并发症和无血管并发症病人及老年对照组进行脂蛋白(a)、血脂、载脂蛋白和空腹血糖测定。结果 老年2型糖尿因管并发症组Lp(a)、TC、TG、ApobB100、LDL-ch显高于老年对照组;LDL-ch和ApoAI显低于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LP(a)、TG显高于老年对照组,HDL-ch显低于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LP(a)和FPG呈显正相关,老年2型糖尿病LP(a)和TC、TG、HDL-ch、LDL-ch、APO显不相关。结论 脂蛋白(a)与老年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胱抑素C( CysC)、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将其分为A组( CIMT≥1 mm)、B组( CIMT<1 mm)两组;另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 C组)。检测各组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Hcy、CysC、hs-CRP水平。结果 A组2hPG、HbA1C、TG、LDL-C、Hcy、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B、C组(均P<0.05),HDL-C低于B、C组(P均<0.05);B组FPG、2hPG、HbA1C、TG、LDL-C、Hcy、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均P<0.05),HDL-C低于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CIMT与Hcy、CysC、hs-CRP、HbA1C、LDL-C、FPG、2hPG、TG、TC呈正相关(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对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FPG、高HbA1C、高Hcy、高CysC、高hs-CRP是影响C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测定CIMT和Hcy、CysC、hs-CRP可及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早期干预治疗,对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值:HbA1c在6. 1%~7.0%者30例分为对照组,HbA1c≥7.0%者3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血脂(TC、TG、LDL-C、HDL-C)的变化,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 析各组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TG、HDL-C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FPG、TC、LDL-C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统计学 意义.对照组患者HbA1c与FPG、TC、TG、HDL-C、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患者HbA1c与FPG、TC、TG、HDL-C、LD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壮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以期发现高血压危险人群,并采取 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 马山县5家壮族人群聚居区医院的壮族T2DM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血糖和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生 活方式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98例壮 族T2DM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306例、高血压前期组436例和高血压组856例。将资料按收缩压(SBP)与舒张压 (DBP)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糖化血 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呈正相关(P <0.05);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餐后2 h血糖(2hPG) 呈负相关(P < 0.05)。DBP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心血管病家族史、BMI、空腹血浆血糖(FPG)、HbAlc、HDL、LDL、TG、 TC及hs-CRP呈正相关(P <0.05);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P <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 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HbAlc、HDL、LDL、hs-CRP 是壮族T2DM 患者SBP 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年龄、体力活动、BMI、FPG、HbAlc、HDL、TC、hs-CRP是壮族T2DM患者DBP升高的独立危 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体力活动、心血管病家族史、BMI、FPG、HbAlc、HDL、LDL、TC、hs- CRP是壮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教育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8例老年糖尿病未合并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干预组81例,干预组在采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由教育专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并比较组内和治疗前后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C (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随访后的满意率和依从性.结果:治疗1年后,对照组满意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显著升高(P<0.05);依从性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HbA1C水平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G、TC、LDL-C、HDL均降低(P<0.05),而干预组患者TG、TC、LDL-C、HDL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满意率、依从性,能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忆阳  李春梅  徐向进 《四川医学》2009,30(11):1734-1735
目的比较观察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 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G、TC、LDL及HDL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和TC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并且,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但在控制血脂方面吡格列酮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血脂六项值的变化情况。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控制提供更科学曼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按1999年WHO公布的标准,根据临床诊断将受检人群分为三组,其中T2DM组61人,IGT组47人,对照组(NGT)56人。测定三组人群的HbA1c和空腹血清中的FPG、TG、TC、HDL—C、LDL—C、ApoA1、ApoB的浓度。结果他DM组和IGT组中的FPG、HbA1c、TG、TC、LDL—C、ApoB检测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ApoB为P〈0.05);HDL—C、ApoA1和ApoA1/ApoB的检测值HbA1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ApoA1/ApoB为P〈0.01)。结论T2DM患者和IGT患者血中的FPG、HbA1c、TG、TC、LDL—C、ApoB水平明显升高,HDL—C、ApoA1和ApoA1/ApoB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HbA1c、FPG和血脂六项能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病情控制和诊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结果:糖尿病患者FPG、CH、TG、LDL-C及apoB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FPG、CH、TG及LDL-C的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普遍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性因素,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嫘  陈歆悦  赵心  滕赞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3-13,15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统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9月1日期间我院进行大肠癌筛查、存在糖尿病史患者100例为甲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老年患者100例为乙组,对两组大肠癌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大肠癌发病率高于乙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罹患大肠癌的几率高于不合并糖尿患者群。其中7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大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大肠癌的发病率,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在10年或是10年以上大肠癌发病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下患者大肠癌发病率,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糖尿病程时间越长的患者,大肠癌发病率越高,糖尿病史、年龄是大肠癌高危因素,应注意定期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ACS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及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IIA磺酸钠60mg/d,n=3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血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10d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血TC、LDL-C明显减低(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清hs-CR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丹参酮治疗能明显升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TC、LDL-C水平并改善其血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预防或延缓老年EH患者病情的进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08例老年EH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反映血小板激活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反映凝血及继发性纤溶系统活性的D-二聚体(D-dimer,DD)的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老年EH患者血浆vWF、GMP-140及DD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合并靶器官损伤(target organ damage,TOD)的比例增加,3种分子标志物水平亦升高,与未合并靶器官受累组比较(P<0.05),且vWF、GMP-140及DD的水平之间两两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EH患者存在PTS,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应早期监测干预。  相似文献   

14.
谭云辉  陈熙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26-2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降钙素原水平(PCT)、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强化组外周血降钙素原水平、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7.21±4.12)天vs(12.36±5.75)天,P〈0.05]和MODS发生率(34.88%vs 48.65%,P〈0.0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强化组28天病死率略低于常规组(23.26%vs 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实施的开腹及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辅助下患者伤口小,恢复快,接受度较高。术前、术后6、12个月患者空腹血糖分别平均为(7.86±1.74)、(6.25±1.36)、(5.83±1.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较术前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手术治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75%、临床部分缓解率2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海龙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12-113
目的探讨我院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血脂紊乱、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身高、体重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并以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并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相比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均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血糖偏高及肥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文迪雅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文迪雅及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Ins)及C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文迪雅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新  唐洁  王素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0):777-779,782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改变及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测量IMT,并分成A和B两组(组A IMT〈0.065 cm;组BIMT〉0.065 cm),探讨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的关系。【结果】IMT≥0.065 cm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IMT〈0.065 cm者,而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IMT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肥胖和低密度脂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老年(〉60岁)和51例中青年(〈40岁)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但中青年组家族史和吸烟因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两组高血脂症、糖尿病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病变血管的支数以双支和多支病变为主(75.4%),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66.7%)。老年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共占92.3%,而中青年组占6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阳性率为93.8%,中青年阳性率仅为70.6%,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以双支、多支、中重度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20.
韩威  宋立新  张璐  张永亮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2):925-928,931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引发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改变。【方法】复制Marmarou’s脑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手术对照组和各损伤组肺组织VEGF及其受体Flk-1、Flt-1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VEGF和Flk-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加强: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损伤后8、12、24和48 h显著升高(P〈0.01),mRNA表达水平在损伤后24和48 h显著升高(P〈0.01);Flk-1蛋白表达水平在损伤后24和48 h显著升高(P〈0.01),mRNA水平损伤后48 h明显升高(P〈0.05);Flt-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表达水平在损伤后24和48 h显著降低(P〈0.01),mRNA水平在损伤后8、12、24和48 h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