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2.
三种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抗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IRM-2、ICR及615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照射后细胞损伤进行比较研究,探讨IRM-2小鼠的抗辐射损伤机制.方法用常规法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对小鼠骨髓细胞活力的影响;用PA法 (FITC-Annexin V和PI标记法) 检测骨髓细胞凋亡.结果 IRM-2小鼠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ICR、615小鼠,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经1 Gy、4 Gy 照射后6 h,IRM-2、ICR、615小鼠骨髓细胞相对活力分别为86.6%和79.3%,77.5%和70.4%,77.4%和68.7%,IRM-2小鼠与ICR、615小鼠比较,细胞活力有所提高,IRM-2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死亡率及凋亡率低于ICR及615小鼠.结论 IRM-2小鼠有较强的免疫及造血功能,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低于ICR及615小鼠,其抗辐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cDNA转染的NIH-3T3细胞对小鼠经6.5Gy,7.0Gyγ射线全身照射引起的放射损伤的基因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小鼠照射后1d和3d于腹腔内移植转染的细胞各1次,每次细胞量为1×107.观察动物的30d活存情况及几种造血指标.结果:治疗组的30d活存率、平均活存时间、CFU-GM集落形成数、骨髓细胞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形成数、脾体比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较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rhBMP-2cDNA转染的NIH-3T3细胞对小鼠的放射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同它分泌rhBMP-2,诱导造血因子释放.改善造血微环境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毫米波照射小鼠,观察毫米波对小鼠外周血像及~(60)Coγ射线照射后骨髓细胞CFU—C生成量的影响。发现:①小鼠经36 GHz,1mW/cm~2毫米波照射15或30min,每天1次,连续5d,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增加,在正常值以上波动,持续2周以上,只是在第11~13天,淋巴细胞明显下降至正常值以下。②用3mW/cm~2毫米波照射小鼠骨髓悬液30或60min,可见到骨髓CFU—C生成量增加。③对于小鼠经3Gy~(60)Coγ射线照射后,所致之骨髓细胞损伤,该毫米波有使之减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E838对IRM-2和ICR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抗辐射药物E838对IRM_2小鼠、ICR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为研究新型抗辐射药物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小鼠在照射前3、2、1d腹腔注射药物,对照组腹腔注射茶油,24h后经137Csγ射线80Gy全身一次性照射,观察照射后30d小鼠的生存天数及保护指数。结果E838100、150、200μg02ml提高IRM_2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55%、85%、75%,保护指数为199、256、246。提高ICR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20%、35%、30%。保护指数为178、217、189。结论E838对受γ射线照射小鼠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剂量γ射线局部照射兔股骨头后的坏死改变.方法 成年雄性兔5只,分别单次接受0(1只)、30(2只)、45(2只)Gy^60Co γ射线照射,6 wk后取股骨头石蜡切片光境观察,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诱导后,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测定法(MTT)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 照射组兔股骨头空陷窝增加,以软骨下区最显著,骨小梁面积减少,脂肪细胞面积减少,与0 Gy照射兔比较差异显著(P<0.001),照射后BMSCs成骨增殖能力与0 Gy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表明30~45 Gy^60Co γ射线照射一次可致兔股骨头坏死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经一定剂量γ射线照射小鼠生存的影响及30 d内引起小鼠50%死亡的辐射剂量(LD50/30)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高温高湿环境下30、60、90和120 min共5组,各组分别给予7、9 Gy的γ射线照射和相应的高温高湿作用时间后,观察30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同时对室温组、高温高湿60、90 min组,分别给予5、7、9 Gy的γ射线照射,观察30 d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出各组小鼠的LD50/30。结果高温高湿组小鼠与室温组小鼠相比,感染加重、平均存活时间缩短、中位生存时间显著提前(P<0.05);LD50/30存在下降趋势。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受照小鼠的生存指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因子4的辐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岚  朱柏贵  田琼  张少章  张发科 《医学争鸣》2003,24(16):1444-1447
目的:研究血小板因子4(PF4)对全身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小鼠随机分为4组,第二部分分为3组,小鼠总数为70只.照射组和PF4保护组接受7.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观察小鼠30d存活率和存活天数.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周血细胞.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数和CFU-GM的形成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髓细胞内DNA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测定小鼠的体、脾脏和胸腺的质量.结果:PF4能够增加照射小鼠的生存率.增加骨髓细胞内.DNA的含量及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提高CFU-GM的形成能力,降低造血细胞的增殖指数,增加照射小鼠的脾体比和胸体比.结论:PF4在小鼠全身照射前使用能够减少骨髓和淋巴组织的辐射损伤.可作为辐射防护剂.  相似文献   

9.
实验小鼠分别接受4.5Gy、7Gy和8Gγ^60 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在辐照前及辐照后不同时间取内眦静脉丛血测定白细胞数。结果发现7Gy辐照后10d内白细胞从辐照后第2天的20%逐渐下降到2%,这一实验条件对于抗辐射保健食品功能的观察较为适宜。将7Gy一次辐照后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与同一条件下白细胞的变化进行对比,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变化规律,表明淋巴细胞也可以作为评价抗辐射保健食品实验的一项观测指标。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受试小鼠金属硫蛋白(MT),连续灌胃30d后分别接受7Gy、8Gy一次性辐照,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内眦静脉丛血测定各组小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并记录8Gy一次性辐照后小鼠存活时间。结果表明:采用7Gy和8Gy一次性辐照的实验条件都能检测到MT的抗辐射作用,但7Gy的实验条件较灵敏。每周一次1Gy小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7次(累计剂量7Gy)及8次(累计剂量8Gy)照射之后,同样观察到biT的抗辐射作用。但采用8次照射的实验条件效果更好。小剂量多次辐照方式不容易掩盖抗辐射保健食品的作用,其方法的灵敏度比一次大剂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最小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导致小鼠死亡的较好:手式,寻找减轻异种骨髓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适射线剂量。方法取4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照射时分别用有10mm厚盖板、4.5mm厚盖板和没有盖板的鼠盒,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5只,分别给予^60Coγ射线10.0Gy,12.0Gy和14.0Gy全身照射,观察照射后小鼠的生存状况。结果鼠盒有10mm厚盖板组和没有盖板组^60Coγ射线照射最小致死量为12.0Gy;鼠盒有4.5mm厚盖板组最小致死量为10.0Gy。结论使用有4.5mm厚盖板的鼠盒进行照射是对小鼠γ射线照射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方法实验用Wistar腔康大鼠,体重200~3O0克,雌雄各半,照射源用本所137Cs源γ射线4.5Gyl次全身照射,剂量率1.12Gy/min。天然胡萝卜素系盐藻中提取深红色结晶,含量93.86%,按需要浓度配成透明油溶液,鲨肝醇按需要浓度配成水溶液。大鼠按正常体重和白细胞数配对随机分组,胡萝卜素分4mg/kg、30mg/kg和60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鲨肝醇分100mg/kg和200mg/kg剂量组,每组各24只大鼠;给油和水对照组,每组各20只大鼠。照前每日遭胃1次连续4d,照后每日灌胃1次连续6d,自由饮水和进食。照后第7、11、16和20d从尾静脉取血做…  相似文献   

12.
给昆明小鼠8Gy60Coγ射线照射后,立即腹腔注射100%复方活血汤注射液(每ml含生药1g)0.2ml/只,每d2次,连续10d。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d测定活体原位尺骨骨髓氧分压,观察相同部位骨髓切片组织学。结果表明,常用活血化瘀中药能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血管恢复、增生,扩张其面积,使骨髓氧分压明显增高,增加骨髓微环境供氧,促进造血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3.
60Co γ射线照射对AT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AT细胞辐射高敏感性与细胞周期进程间的联系。方法 用细胞流式术检测2Gy^60Co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照射后GM0639和AT5BIVA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状况。结果 GM0639细胞受2Gy^60Coγ射线照射后,从照射后即刻至第24小时,G2/M细胞比例逐步增大,出现了cn阻滞,O~6Gy^60Coγ射线照射24h后,G2/M细胞比例随剂量增大而增大;AT5BIVA受2Gy^60Co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及0~6Gy^60Coγ射线照射24h后,G2/M细胞比例减小,不发生G2阻滞。结论 ATM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细胞周期关卡丧失及DNA修复能力降低是AT细胞辐射高敏感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E838对137Csγ射线和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及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37Csγ射线和环磷酰胺造模,分别测定两个模型骨髓造血干细胞脾脏节结(CFU-S)、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的变化。结果:E838能减轻环磷酰胺和137Csγ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作用。E838各组的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CFU-S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838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照前给予VitC ,观察其对6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VitC实验组 1,2 ,3(照前连续 10d灌胃VitC 15、30、45mg/kg体重 ) ,检测各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并作 30d存活率实验。结果 VitC可显著降低 2 .0Gyγ射线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 ,可提高受照小鼠30d存活率 ,延长平均存活时间 ,保护指数达 2 .0 9。结论 VitC对中、高剂量γ射线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60Coγ射线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IL-1β不同剂量对照射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给予不同剂量rhIL-1β(3×103u/鼠~3×105u/鼠)后可使6.5Gy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照后10d骨髓CFU-GM、BFU-E及BFU-Meg含量随给药剂量加大而增加。表明rhIL-1β能促进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 (sOGP)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阐明其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以 4 .0和 7.5Gy13 7Csγ射线照射小鼠为模型 ,采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2种给药途径连续 8d给予sOGP ,剂量范围为 0 .0 39~ 6 4 0nmol/(kg·d) ,观察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CFU G)、骨髓细胞分类和骨髓切片组织学等的变化。结果 sOGP能加快受照小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的恢复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并能刺激髓外造血 ;促进 (CFU G)形成作用显著高于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约 2倍 ;骨髓病理学观察显示sOGP能加快受照小鼠骨髓造血组织损伤的恢复 ,刺激骨髓粒系增生。结论 sOGP可明显促进受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早期造血阶段或 (及 )改善微环境进而促进造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天山雪莲水提取物(ES)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ig ES0.75,1.5,3.0g/kg,14d后接受8和2.5Gy的照射,观察8Gy照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及2.5Gy照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骨髓DNA含量。结果 ES能显著延长8Gy照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P<0.05),并提高生存率;显著提高2.5Gy照射小鼠的脾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骨髓DNA含量(P<0.05,0.01),改善免疫功能。结论ES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口服南沙参多糖1g/kg、0.5g/kg一周后能明显对抗60Co-γ线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和胸腺、脾脏重量减轻;使照射小鼠外周血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染色法(ANAE)显示淋巴细胞(ANAE-)比率升高,TH/TS比值升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显著减轻小鼠胸腺、脾脏病理损伤,使修复加速,从而使6.0Gy照射小鼠30d存活率提高15%。  相似文献   

20.
绿茶抗辐射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绿茶对^60Coγ射线诱发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三个饮茶试验组,饮茶试验组动物分别饮用1.25%,2.5%,5%绿茶水浸液两周后,除正常对照动物组外,其余各组均以5Gy^60Coγ射线进行一次全身照射,并继续饮茶一周后处死全部动物,测定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股骨骨髓细胞DNA含量,有核细胞数及胸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 三个饮茶试验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辐射对照组(P<0.05),血清SOD活力、骨髓细胞DNA含量和有核细胞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5)。结论 绿茶对辐射损作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