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一代头孢菌素W1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2倍稀释法和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W1对150株MRSA的MIC值和MBC值。结果:W1对150株MRSA的MIC50为2.0mg/L,MBC50为18.0mg/L。结论:W1体外对MRSA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哌啦西林/舒巴坦(商品名特灭)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更为显著,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抗感染的治疗.由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目前尚未进入国内市场.舒巴坦和他唑巴坦都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本文运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检测哌啦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啦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物敏感性,并且运用肉汤稀释法检测敏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旨在评价两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产ESBLs菌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方法通过测定静滴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血清杀菌活性( SBA ),分析药物疗效, SBA≥1∶8表示治疗有效。结果①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美洛西林舒巴坦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SBA均小于1∶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SBA≥1∶8有5例,碳青霉烯类组SBA≥1∶8有8例。②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美洛西林舒巴坦组的血清杀菌活性均<1∶8。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SBA≥1∶8有5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SBA≥1∶8有4例,碳青霉烯类组的SBA≥1∶8有9例。结论美洛西林舒巴坦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血清杀菌活性均较低,临床应用效果可能较差。对于产ESBLs菌株所致的感染,建议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避免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若感染程度轻,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是一种新型的抗菌素复方制剂,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体外抑菌活性研究表明,美洛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4.5%,临床应用广泛。由于上市时间不长,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报道在我院发生的1例较特殊的不良反应: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联用后对临床分离的291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联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头孢哌酮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抗菌活性相似,略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他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含舒巴坦制剂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带有舒巴坦制剂的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显示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三代头孢都表现为强耐药;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后联合抑菌指数小于1,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分别有5%和30%联合抑菌指数大于1,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临床可优先选择阿米卡星或带舒巴坦制剂的抗生素,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联合进行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探索其耐药机制。方法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MIC,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药物的MIC值均较高,最高的是特治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MIC90达到256μg/ml,其次为舒谱深(头孢哌酮/舒巴坦)达128μg/ml,泰能即亚胺培南达32μg/ml,最低的是美罗培南和帕珠沙星,分别达16μg/ml。PCR检测67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有21株产酶,产酶率为27·3%。产酶株与不产酶株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产ESBL酶并不是其主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山楂提取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 干燥山楂去核切片75%乙醇提取,依次经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层经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CP,体外药敏试验验证其联合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两林、头孢唑啉)抑制MRSA的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组分CP对实验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6、512、512、128、1024 μg/ml;联合用药时,亚MIC浓度的组分CP(128μg/ml)使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MIC分别降低至2、32、16、2μg/ml,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别为0.13、0.16、0.19、0.14,均小于0.5.结论 山楂活性组分CP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体外协同抑制MRSA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对临床分离出的3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MIC50和MIC90。结果: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MIC50分别为2、4、2、128μg/ml,MIC90分别为16、32、32μg/ml、512μg/ml,耐药率分别为20.0%、30.0%、33.3%、70.0%。结论:比阿培南与其他3种药物比较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更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熊果酸A环进行结构修饰,并研究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以熊果酸(1)为原料,合成A环不同的熊果酸衍生物2-13,并用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杆菌这6种细菌对熊果酸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大部分熊果酸衍生物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6.3μmol/L,化合物8和化合物9对藤黄微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2.5μmol/L和6.3μmol/L,化合物11对六个菌种的MIC值均为3.1μmol/L,化合物12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为3.1μmol/L.结论 熊果酸A环化学结构修饰能够有效提高其抗菌活性,尤其是A环引入双键或环氧基,可为熊果酸抗菌衍生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