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了角膜病从肝论治的经验。翳发于黑睛,但不离治肝这一主线,采用疏肝、清肝、泻肝、养肝诸法。角膜生翳如粟状者为星翳,治宜疏肝散风,方选逍遥散加疏风退翳之品;色白成片者为云翳,治宜清肝泻火,方用柴胡清肝饮;状若凝脂者为脂翳,治宜清利肝经湿热,方选龙肝泻肝汤加减;凹陷成坑者为陷翳,治宜滋补肝阴肝血,升举清阳,方选养肝明目汤。  相似文献   

2.
杜君辉 《四川中医》2002,20(8):21-23
肝火之病,成因颇多,病证繁多,变证复杂。临床辨证要先辨虚实,次辨兼证,治以调肝为先,次治兼证,或两者并治。提出治肝火十法:(1)清肝泻火法;(2)疏肝抑火法;(3)滋阴降火法;(4)清肝化痰法;(5)清肝熄风法;(6)清肝和胃法;(7)清肝泻肺法;(8)清肝泻心法;(9)清肝滋阴法;(10)凉血清肝法。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均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在病因病机上存在共性,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极为紧密,症状也多有相似。在其辨证施治方面,古今医家见仁见智,缺乏统一的标准,纵观近现代相关文献,多见肝郁气滞、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肝血不足等证型,常见治法有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滋补肝肾、疏肝健脾、养肝宁心等,尤以从肝论治为要。各医家对从肝论治此二病颇有见解,灵活运用疏肝、清肝、平肝、养肝治之,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丰富了对甲亢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二者和肝脏之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经验(疏肝健脾和胃、清肝泄火益胃、镇肝降逆化痰、柔肝益气活血)等论述葛健文教授从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指出:从肝论治,综合调理,立意明确,切中病机。  相似文献   

5.
眩晕病与肝、肾、脾三脏联系密切,其病机特点是“虚、风、痰、瘀”。陈美华教授认为在治疗眩晕病方面从肝、肾、脾辨证论治,重视三脏同治,若肝病为重,应治肝为主,重在滋养肝阴、平肝潜阳熄风、清肝泻火、疏肝理气化瘀,并且同时加用调肾、脾药物;若肾病为重,应治肾为主,重在益肾精、补肾阳或滋肾阴,并且同时加用调肝、脾药物;若脾病为重,应治脾为主,重在益气补血、健脾化湿、温补脾阳、祛痰活血化瘀,并且同时加用调肝、肾药物。  相似文献   

6.
刘波 《光明中医》2012,27(4):781-782
张天文主任医师治疗不寐从肝论治,以治肝为主,兼顾他脏,以疏肝解郁,理气安神;清肝泻火,清热安神;平肝潜阳,养血安神;活血化瘀,疏肝安神;补益肝血,养心安神;滋阴降火,除烦安神;清热祛痰,利胆安神等立法,临证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12,(11):2357
甲亢辨证论治要点如下:(1)肝郁气滞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化裁。(2)痰结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化痰消瘿,化肝煎合消瘰丸加味。(3)肝胃火盛证,治宜消泄肝火,栀子清肝汤加减。(4)心肝阴虚证,治宜滋阴补肾、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合一贯煎加减。  相似文献   

8.
李浩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为肝脏功能失调,机体阴阳失衡,多从肝论治,治疗以调肝为主,而兼顾他脏,施以疏肝解郁、清肝安神、柔肝养血、疏肝健脾、补肝益肾等法,全面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行宽教授基于“脾肾主色”论治黄褐斑的经验。王老认为,本病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脾虚则淡黄斑现,肾虚则黑斑布,肝郁则青黑斑出。临证主张“杂病治肝”,更由“脾肾主色”获思,端面之异色、揣脏之病变,抓虚实之病机,重病脉证并治,屡获佳效。治宜疏肝调气血配合情志调节;补益脾肾,兼顾疏肝、清肝;加强日常调护,纠正不良习惯。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合并心脏病以五脏真阴亏虚为本,阴虚火旺为标。李中南老师将甲亢性心脏病分为肝郁火旺型、心肝阴虚型、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4种证型。肝郁火旺型,治宜清肝泻火,疏肝解郁,方选酸枣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心肝阴虚型,治宜滋阴柔肝,养心安神,方选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心肾阴虚型,治宜滋心肾之阴,养血安神,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二至丸加减;心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肾阳,健脾利湿,方选真武汤加减。当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其他并发症时,常需灵活加减用药。甲亢性心脏病病机复杂,证型不一,治疗当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伤的概况。甲亢合并肝损伤可归属中医“瘿病”“瘿气”“黄疸”“胁痛”等疾病范畴,病位在肝,与心、脾、肾、脑密切相关;早期多表现为肝郁气结、湿邪内蕴,治疗采用抑木扶土之法佐以祛瘀化痰之药;久病耗气伤阴,后期多见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后期可酌加滋阴益气药以固护正气。治疗方药可采用复方如清肝泻火方、柴芍二至散、护肝方、疏肝消瘿汤、愈瘿降酶汤、疏肝消瘿合剂等,并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佐以保肝降酶作用的中药如柴胡、茵陈、五味子、灵芝、甘草、半枝莲、白芍、黄芪、田基黄、垂盆草等。甲亢合并肝损伤的中医药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多仍停留在自拟方的临床试验阶段。今后可开展采用经方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治疗甲亢合并肝损伤的研究;拓展中医药干预甲亢合并肝损伤的疗法可基于甲亢导致的肝损伤通路着手。  相似文献   

12.
该文总结分析夏仲元教授“辨体-病证症结合”论治桥本氏病相关经验。夏教授认为辨体需关注甲功、过敏体质;其中脾虚为重要病机,临证采用扶正消瘿八法治疗。甲亢期以养阴清热、重镇安神为主,佐以软坚散结,多用左归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减。甲功正常期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瘿,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甲减期以补气温阳为先,方药采用金匮肾气丸合二仙汤加减。辨症常用山慈菇、射干、夏枯草、海藻玉壶汤治疗瘿肿;补中益气汤治疗乏力、肌肉关节痛;当归芍药散或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黏液性水肿。  相似文献   

13.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14.
在杂病治疗中,根据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生理特点,调理一脏而治疗其它脏器的病变,常常有满意的疗效。本文就调肝法在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疏肝运脾法疏肝运脾法,是脾病而治肝的方法。肝  相似文献   

15.
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心-肝-肾"三脏模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需从"心-肝-肾"模式着眼,注重"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三脏同治".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清肝补肾"为治疗大法,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使凝血化散,血脉流畅.同时重视调理七情、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体现了圆融活变、三脏同治,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赵文霞教授善于从肝辨治脾胃病,灵活运用补肝实脾、清肝运脾、疏肝和胃、平肝调中、柔肝清热诸法,重视情志因素在脾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古今论述咳喘,多以肺肾论治,而忽略于肝。本文介绍了清肝泻火、行气疏肝、疏肝养血、滋阴柔肝、平肝熄风等法治疗咳喘的经验,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文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早期,特别是较年轻患者,常见肝气郁滞、气郁化火之实证,病位重点在肝,以烦躁易怒为最常见证候,治宜疏肝泻火为主,并以丹栀逍遥散化裁,自拟"逍遥降压汤"[牡丹皮、栀子、黄芩、菊花(或野菊花)、柴胡、白芍、茯苓、钩藤、夏枯草、当归、薄荷],还常加决明子、桑叶、莲子心、黄连以增强清泻心肝之火,效果显著。其临床用药主张在中医辨证论治理念指导下,注重充分考虑中药的现代药效学研究成果,辨证选用有明确降压药效作用的中药,达到治"证"和治"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朱丽霞 《北京中医》2003,22(3):17-18
肝为将军之官,中藏相火,气急而志怒,喜柔而恶刚。李广钧老师根据肝之特性,临床治疗中顺其条达之性,以柔克刚,避免伐肝,更耗其阴,甚则伤及他脏。文中举木火刑金、子盗母气、母病及子3案,病异而证同,均有肝阴亏虚之证,故采用养血柔肝法加减用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段行武教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从肝论治皮肤疾病,尤其以痤疮为擅长。段师认为痤疮治疗不可偏离中医的肝藏,这不仅与肝的中医生理息息相关,也和现代医学对痤疮病理机制的研究相吻合。认为从肝论治其主要注重疏理肝气,用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清肝火疏肝气以治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