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治疗耐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不孕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难治性PCOS病人,在B超引导下行经阴道卵巢穿刺术.记录病人手术前后基础激素水平,术后监测排卵,若2个月无排卵,则使用促排卵药物,同时指导性生活,并随访1年,了解妊娠情况.结果 手术后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手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A)、雄烯二酮(T)水平及LH/FSH差异有显著性(t=12.17~35.25,P<0.01).治疗后取得较高的排卵率(73.3%)、妊娠率(50.0%).结论 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为耐药PCOS病人的治疗开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柴国这  赵静  徐丽卓 《北京医学》2021,43(7):676-678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与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迁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3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5例.甲组接受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乙组行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排卵情况,指导性生活,对比分析两组妊娠情况和流产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睾酮(testosterone,T)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甲组的A、T和LH水平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妊娠率(60.0%比41.5%)和排卵率(55.4%比36.9%)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能更好地改善PCOS患者卵巢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关少艮  谭伟涛 《中外医疗》2010,29(31):173-173,17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阴道多囊卵巢穿刺术治疗耐药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耐药性PCOS病人,予HMG促排卵治疗,在B超引导下行经阴道多囊卵巢穿刺术,记录病人术前术后的性激素水平,术后检测排卵,若1个月无排卵,则使用促排卵药物,指导怀孕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均无并发症,术后性激素水平改善,妊娠率提高。结论 B超引导下经阴道多囊卵巢穿刺术对耐药性PCOS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是评估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卵巢激光凝固治疗的效果。研究设计:19例对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无排卵妇女在阴道超声引导下接受卵巢YAG-激光插植治疗。在本研究中测定了血清激素水平、自发性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自发性排卵率84.2%,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自然排卵率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08年1月到2015年1月间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数表分组:穿刺组(n=30,B超引导下阴道卵泡穿刺术)、打孔组(n=30,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打孔组患者术后3个月FSH较穿刺组显著升高,LH较穿刺组显著降低(P0.05);打孔组患者术后1年自然排卵率、妊娠率较穿刺组升高,流产率较穿刺组降低(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妊娠状况。  相似文献   

6.
谢静燕  陈嫒  张坚 《现代医学》2005,33(6):399-40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效果。方法将妇科门诊60例确诊为良性卵巢囊肿的患者分为2组。(1)B超引导下穿刺组(n=28):行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囊肿注射术;(2)剖腹剥出术组(n=32):行剖腹良性卵巢囊肿剥出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对镇痛剂的需求、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超引导下穿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对镇痛剂的需求、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对卵巢良性囊肿的疗效优于传统剖腹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复方醋酸环丙孕酮(CPA)联合二甲双胍(M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23)直接予促排卵治疗,B组(n=23)联合给予复方CPA和二甲双胍用药3个月后促排卵治疗,观察B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以及A、B两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B组治疗后血清LH、T、FINs、LH/FSH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毛、痤疮症状改善,月经周期规律.B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5.71%和40%,A组分别为60.42%和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伴不孕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LH、FINs及T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赵会 《吉林医学》2012,(1):104-105
目的:评估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停药后改善促排卵效果的可行性。方法:56例PCOS伴不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直接予捉排卵治疗,B组(n=28)联合给予达英-35,用药3~4个月后促排卵治疗,观察B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性激素水平、盆腔超声相、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以及A、B两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B组治疗后8例痤疮患者中5例消失,3例症状缓节,多毛无显著改变,都有规律的月经样出血。与服药前比较,服药3~4个周期起,血清LH、T、FINS、LH/FSH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卵巢体积、卵泡数目显著减少。服药期间有48.6%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停药后经护肝治疗,再次复查ALT恢复正常。B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6.67%和31.11%,A组分别为60%和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治疗PCOS伴不育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LH、FINS及T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蒋琼  张梅 《海南医学》2016,(3):475-47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4月6日至2015年5月9日在我院中西医结合妇科进行手术治疗的PCOS患者3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激素水平、排卵情况以及妊娠率,同时针对观察组激素水平进行术前和术后数据统计.结果 观察组术后与术前激素水平比较,黄体生成素(LH) [(23.8±2.4) U/L vs (9.8±1.6) U/L]、睾酮(T) [(4.5±1.3) nmol/L vs (1.1±0.5) nmol/L]、LH/卵泡刺激素(FSH) [(3.8±0.8) vs (1.5±0.6)]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比较,观察组血清FSH明显较高,LH、T、LH/FSH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8.13%(141/160)、67.50%(108/1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3%(109/160)、51.88%(83/160),但流产率仅为6.25%(10/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3%(28/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口服克罗米酚(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年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的28例PCOS患者和口服CC治疗的30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前、术后激素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排卵和妊娠情况,并将二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T和LH/FSH值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SH值及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率及排卵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妊娠率腹腔镜组(73.08%)显著高于口服CC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与口服CC治疗PCOS相比更具优越性,对于口服CC治疗疗效不佳或有迫切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可选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王彤  孙艳芳  李琳 《黑龙江医学》2007,31(5):361-362
目的通过对两种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观察,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30例给予克罗米酚(CC)治疗;2组30例为尿促性腺激素(HMG)低剂量缓增方案,观察两组排卵及妊娠情况。两组高雄激素水平的患者降雄激素后再促排卵。结果1组排卵率60.0%,妊娠率33.3%;2组排卵率87.1%,妊娠率63.3%,两组相比较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第2组仅有1例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采用HMG低剂量缓增促排卵方案治疗优于CC的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2.
范红  孙晓红  方小玲  林秋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88-90,9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炎症的不孕症患者及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因PCOS合并不孕而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根据术中情况分为两组,一组是炎症合并PCOS不孕症患者42例,一组是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26例,观察这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LH/FSH、雌二醇(E2)水平,及术后月经情况、排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这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排卵率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较术前有明显差异,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炎症合并PCOS组术后妊娠率要好于PCOS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差异不显著。早期流产率二者有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治疗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疗效好。且效果肯定,具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早期流产率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PCOS合并炎症的不孕痘患者.且手术操作简单.为药物治疗PCOS失败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排卵障碍及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组(LE+中药,n=30),CC组(CC+中药,n=30)。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3个月经周期内两组的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和受孕的情况。结果排卵情况:两组的卵泡直径≥16mm,卵泡数、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子宫内膜及宫颈粘液情况: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A型内膜、宫颈粘液平均评分与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孕情况:LE组妊娠率为73.33%,CC组妊娠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与CC均有促卵泡生长作用,LE可作为CC反应不良患者促排卵的替代治疗,LE较CC有较高的妊娠率,可能与其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叶琳  陆琳  高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77-2079
目的:比较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克罗米芬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联合(CC+HMG)3种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8月在我所生殖健康科就诊的PCOS患者154例。测定154例PCOS患者的基础内分泌,经联合应用达英-35和二甲双胍3~6个周期复查内分泌指标后,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CC组50例,HMG组52例,CC+HMG组52例。比较3组的年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日(HCG日)血清E2水平﹑HCG日平均卵泡直径≥14mm的卵泡(成熟卵泡)个数、HMG用量﹑排卵率﹑妊娠率﹑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等。结果:154例PCOS患者经联合应用达英-35和二甲双胍后,血LH、睾酮(T)及LH/FSH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3组患者年龄、HCG日成熟卵泡个数及血清E2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HMG组和HMG组比较,CC+HMG组HMG用量明显少于HM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HMG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0.005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82-84+89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PCOS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CC)促排卵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C联合来曲唑(LE)促排卵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中,如无优势卵泡发育、肌注尿促性素(HMG)。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诱排时间短于对照组,HMG用量少于对照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多胎妊娠、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C单独促排卵,CC联合LE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不孕症可明显缩短诱排时间,减少HMG用量,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三种治疗方法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难治性PCOS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例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B组34例行LOD配合西药促排卵治疗;C组35例行LOD配合中西药促排卵治疗。结果3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A组62.5%(20/32)、37.5%(12/32);B组85.3%(29/34)、61.8%(21/34);C组94.3%(33/35)、82.9%(29/35)。B组、C组的排卵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排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妊娠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联合中西药促排卵治疗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性不孕患者的月经状况,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海兰  谭丽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04-20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对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168例PCOS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化验内分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实验,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组)56例:直接用氯米芬促排卵,如未妊娠连用3个月;B组54例:先用口服避孕药(OCP)去氧孕烯炔雌醇(Marvlon)或炔雌醇环丙孕酮(Dain-35)预治疗3个月,然后用氯米芬促排卵;C组58例:同时口服OCP和二甲双胍三个月,然后促排卵。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内分泌变化、三周期累积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下降,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及HOMA I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应用口服避孕药和二甲双胍预治疗可改善内分泌状态,提高促排卵效果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耐氯米芬(CC)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CC抵抗的PCOS伴不孕的患者46例共69个治疗周期,分为4组:①复方CPA CC组,12例,18个周期.②复方CPA 高纯度卵泡刺激素(FSH-HP)组,11例,20个周期.③二甲双胍 CC组,12例,16个周期.④二甲双胍 FSH组,11例,15个周期.1、2组先给予复方CPA治疗2~4个月,3、4组先行二甲双胍治疗2个月.然后比较各个组促排卵后的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发生等情况.结果:1~4组的周期排卵率分别为77.8%、90.0%、81.3%及93.3%;妊娠率分别为16.7%、30.0%、18.8%及33.3%;仅第1组有1例流产,第2组有1例双胎,第4组有1例发生中度OHSS.2、4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高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而流产率、多胎率和OHSS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氯米芬抵抗的不孕患者,宜先行前期治疗纠正内分泌紊乱,再用CC或FSH低剂量开始促排卵,可改善促排卵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中寻求一种便捷、有效且并发症少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选取195例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克罗米芬组n=48)、B(来曲唑组n=50)、C(克罗米芬+来曲唑组n=47)、D(来曲唑+来曲唑组n=50)4组,观察4组之间的成熟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A组成熟卵泡个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排卵率、妊娠率而言,C组和D组分别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来曲唑+来曲唑方案也能够相对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为促排卵方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3种药物相互联合使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更佳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将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209例(周期)PCOS患者,随机分入CC+HMG组59周期,LE+HMG组72周期,LE+CC组78周期, LE+CC组中无反应者54周期立即转入LE+CC+HMG组,观察4组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子宫内膜厚度、>1.4 cm卵泡数、血清雌二醇(E2)水平,以及促排天数、HMG用量、排卵数、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 LE+CC组排卵率最低(30.77%),但>1.4 cm卵泡数、排卵数和促排天数最少,HCG注射日E2水平最低(P<0.05),余3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C+HMG组HMG用量以及HCG注射日E2水平最高(P<0.05);仅CC+HMG组出现异位妊娠,共3周期(P<0.05)。4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FD、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双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卵泡未破裂黄素化(LUF)。 结论 对CC抵抗及LE无反应的PCOS患者,LE+CC联合促排卵方案,仍有30.77%的排卵率,尤其适合OHSS高危人群。而LE+CC与LE+CC+HMG的总体排卵率92.31%,明显高于传统联合促排卵方案LE+HMG与CC+HMG,同时降低了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