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玉英  刘孟  昝明  郭能峰  傅皞 《中国康复》2013,28(4):274-275
目的:观察佩戴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程度。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给予佩戴50S1动态踝足矫形器7d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佩戴AFO前后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和步态时间域参数。结果:佩戴7d后,脑卒中患者步态空间域参数中平均步幅宽患、健侧均较佩戴前下降(P〈O.05),平均步幅长、步伐长和平均步向角患、健侧均较佩戴前增大(P〈0.05,0.01);步态时间域参数中步速、步频和双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均较佩戴前明显增加,(P〈O.01),单支撑相和摆动相百分比患侧较佩戴前明显增加、健侧较佩戴前下降(P〈O.01)。结论:佩戴AFO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稳定性,患、健侧的步速、步频均明显提高,并且佩戴后即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 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不佩戴矫形器,裸足进行三维视频步态分析,与健康成年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对照组16例,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AFO)进行步态分析,与观察组比较。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观察组步长、跨步长、步频明显减小,步宽增大,步速减慢;步态周期延长,其中双腿支撑期时间和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延长,单腿支撑期所占步态周期比例明显缩短(P<0.01);偏瘫患者是否应用AFO,步态运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双腿支撑期比例延长、单腿支撑期比例缩短是其主要运动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行能力(步速)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作为偏瘫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系统进行步态检测和分析,获取步速、首次触地期和蹬离期的足底压力峰值、单支撑相压力中心位移(DCOP),并计算上述各项参数的不对称性,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2组各参数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步速与足底压力峰值及DCOP之间的相关程度。 结果①偏瘫组患者的步速明显慢于对照组[(0.32±0.26)m/s vs (0.82±0.35)m/s,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偏瘫组双下肢首次触地期的足底压力峰值[患侧(2.26±0.89)kg/cm2,健侧(3.02±0.27)kg/cm2]及患侧下肢蹬离期的足底压力峰值(3.67±1.52)kg/cm2]均明显下降,单支撑相矢状面的DCOP[患侧(3.24±3.65)cm,健侧(4.18±4.12)cm]亦减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偏瘫组足蹬离期、首次触地期的足底压力峰值和矢状面DCOP(DCOPx)的不对称性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冠状面DCOP(DCOPy)的不对称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④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偏瘫患者的步速与双侧下肢的首次触地期、蹬离期的压力峰值及DCOP均呈正相关(r=0.666~0.950,P<0.01)。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足底压力峰值较健康人均有所下降,步行中的重心转移能力下降,且与步行能力(步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观察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6/2006-08郾城中心医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以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①所有受试者分别在佩带和不佩带踝足矫形器的情况下评测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观察踝足矫形器对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的影响。②根据在不佩带踝足矫形器时的最大步行速度将脑卒中患者分成低速组、中速组和快速组3组,比较各组在佩带和不佩带踝足矫形器情况下的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结果: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步行速度比不佩带时明显加快[(50.1±14.4),(43.2±14.3)m/min,P<0.01],对照组步行速度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②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生理消耗指数较不佩带时降低(0.92±0.15,1.02±0.18,P<0.01),对照组生理消耗指数较佩带时增高(P<0.01)。③低、中快速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时比不佩带明显增加(P<0.01),且3组步行速度改善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低、中快速组患者的生理消耗指数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时比不佩带时明显降低(P<0.01),但低速和中速组患者生理消耗指数较快速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设计及方法的差异,佩戴蹀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步行时运动学、运动力学、能耗等各方面的影响尚未取得统一的结果.目的:观察佩戴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21例具有独立步行能力的痉挛型脑瘫儿童进行步态分析.分别记录同一天内、同一时间段、同一种身体状态下不佩戴踝足矫形器及佩戴踝足矫形器步行时每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时间参数、运动学参数以及各参数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并进行对比.记录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作为步行能力的定性直观观察指标,对比佩戴支具前后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并做对照描述.结果与结论:与未佩戴踝足矫形器相比,佩戴踝足矫形器使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周期时间缩短,步频增加(P<0.01).佩戴踝足矫形器步行时脑瘫儿童单足支撑期、单侧支撑期、单足摆动期、步态周期时间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值均较未佩戴矫形器时显著减少(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表现出无序的特性,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轨迹图.佩戴踝足矫形器后,足底压力中心偏移轨迹比未佩戴时有序,尖足步态患儿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患足的足底压力偏移轨迹起始点后移.结果提示痉挛型脑瘫儿童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步态周期时间缩短,步频增加,步态对称性改善,总体步行能力得到提高.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能以客观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表达,是评定脑瘫儿童步行能力的一种新型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步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AFO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步行支持带组患者采用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AFO组患者采用踝足矫形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3组患者的三维步态参数。 结果 共统计了57例患者,分别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治疗后,3组患者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增加,而步宽、双支撑相百分比、健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支撑相百分比和健患侧支撑相比值较组内治疗前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FO组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步宽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的步速、步频和步长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步宽、双支撑相百分比和健侧支撑相百分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的双支撑相百分比为(32.05±5.26)%,健侧支撑相百分比为(69.15±2.41)%,较AFO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步态,且在增加步行中的支撑能力方面优于踝足矫形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研究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和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穿着AFO和不穿着AFO的情况下评测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PCI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步行速度较慢的患者PCI较步行速度较快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P<0.01)。健康人在穿着AFO情况下不但步行速度并没有得到改善(P>0.05),PCI反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AFO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越接近健康人的步行速度的偏瘫患者,AFO对步行效率改善程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9.
背屈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穿戴不同角度踝足矫形器(AFO)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探讨不同角度AFO对偏瘫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对9例偏瘫患者背屈5°、0°位AFO与裸足进行步态对比分析,获取步态参数。结果:背屈5°AFO(DAFO)与裸足相比,能显著增加患者步长(P0.01)、步速(P0.01)、步幅(P0.05)和步频(P0.05),减少步长时间(P0.01)和步幅时间(P0.05)。0°位AFO(功能位,FAFO)与裸足相比能显著增加步幅(P0.05)。背屈5°与0°AFO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步速(P0.05),减少步长时间(P0.05)和步幅时间(P0.05)。两种角度AFO对偏瘫患者步态双侧对称性的改善均不显著。结论:背屈5°AFO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步速、步长、步幅和步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穿戴不同角度踝足矫形器(AFO)偏瘫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及骨盆三维运动参数,探讨不同角度AFO对偏瘫患者骨盆控制的影响。 方法对15例偏瘫患者穿戴背屈5°位AFO(d-AFO)、背屈0°位AFO(f-AFO)、裸足状态进行步态对比分析,获取步态时空参数及骨盆三维运动参数,并对3种状态的空间参数及步态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与裸足相比,穿戴d-AFO时的步速是(0.54±0.05)m/s,患侧步长是(0.47±0.01)m,健侧步长是(0.44±0.03)m,步宽是(0.16±0.02)m,其能显著提高患者步速(P<0.05),增加步长(P<0.05),减少步宽(P<0.01),提高步态的稳定性;佩戴d-AFO步行时,骨盆横断面上的旋转范围(10.2±3.29)°,较佩戴f-AFO步行时无明显减小(P&rt;0.05),但矢状面倾斜范围(6.52±0.84)°及冠状面的倾斜范围(5±0.38)°均明显减小(P<0.05)。 结论背屈d-AFO能有效地改善偏瘫患者的骨盆控制能力,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步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正常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以自然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速度(AP-COPVD),计算COP时空参数的对称性比,组内进行两侧下肢COP时空参数比较,组间进行COP时空参数对称性比比较,并分析偏瘫组各步态参数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健侧相比,患侧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减小,AP-COPDD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偏瘫组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三者的对称性比均减小,AP-COPDD对称性比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瘫组步速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高度正相关(r=0.76,P0.05),与APCOPDS、AP-COPVS两者的对称性比呈中度正相关(r=0.682,r=0.442,P0.05),与AP-COPVD对称性比存在负相关趋势(r=-0.363,P=0.053)。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COP时空参数呈不对称性模式,且其不对称性与步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脑损伤和脑卒中存活者有相当部分遗留有足下垂内翻畸形,需要借助于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前置组28例和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为后置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60.0±12.9)明显高于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日常生活能力的 Barthel 指数评分(59.1±10.9),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中,前置式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9.6±11.6) m/min较后置踝足矫形器组步行速度(33.0±12.4) m/min明显加快(P〈0.05)。说明前置式踝足矫形器更合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踝足矫形器能增加来自足部及腿骨皮肤感受器的输入信息反馈,改善踝关节位置觉,促进大脑功能重组。 目的:系统评价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康复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6月。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踝足矫形器连续治疗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及10 m 最大步行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对其余指标如步速、左右步幅差及平衡功能等仅作了描述性分析,提示踝足矫形器是通过改善异常步态、步行速度、步频、步态周期、空间不对称、踝关节肌痉挛和平衡等,达到改善步行功能的目标。在时间不对称、双支撑相延长和跨步长等指标上无明显改变,不能确认踝足矫形器在这些指标变化中的作用。现有资料显示,踝足矫形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4.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及其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20例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慢性偏瘫患者,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佩戴AFO前后的最大步行速度及躯体运动学参数。 结果:佩戴AFO前后最大步行速度、身体重心垂直和侧方运动、骨盆前后倾斜和旋转运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步行能力的提高与身体重心运动和骨盆旋转运动改善显著相关(P<0.01)。 结论:佩戴AFO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运动的稳定性,并且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半掌踝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5例,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5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裸足、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行状态进行分析,记录三种状态下患者的步速、步频、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跌倒风险和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频为(86.718±17.947)Hz,较裸足和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时均显著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态不对称系数为(0.086±0.070),与裸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较裸足时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跌倒风险均显著低于裸足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跌倒风险亦显著低于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均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患者的步态,降低其跌倒风险,且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踝足矫形器对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观察和分析足下垂患者穿戴踝足支具(AFO)前后对下肢稳定性、负重能力、步行中膝、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20例足下垂患者(男14例,女6例),其中右侧足下垂者9例,左侧足下垂者13例.患者中有6例需在辅助下行走,14例已具备独立行走的条件.对所有患者分别在穿戴和不穿戴踝支具状态下进行步行能力、下肢活动能力、身体平衡功能测定.其中5例患者在穿戴支具1个月左右进行步态分析.结果穿戴AFO后即刻患者的步行速度和步幅影响与穿戴支具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踏车时间和上楼的速度比不戴支具有明显提高(P<0.05),而起蹲、下楼时间、足抬高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穿戴AFO对患肢负重无明显改善(P>0.05),但可使患者身体左右的稳定性及患腿前后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P<0.05);步态分析结果发现,5例患者穿戴支具前后患侧下肢垂直峰力矩、步速无明显影响(P>0.05);穿戴AFO后患侧膝关节在步行周期中最大伸膝度数较不穿支具明显减少(P<0.05);患侧踝关节在步态周期中最大趾屈度数较不穿支具明显减少(P<0.01).结论AFO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足下垂和膝过伸程度;增强身体稳定性及患侧下肢稳定性;穿戴AFO对患者下肢日常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对患者即刻和1个月以后的步速、步幅、患腿负重能力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与踝足矫形器(AFO)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对比。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FES组及AFO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FES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步态训练矫正仪电刺激偏瘫侧下肢腓总神经及胫前肌,每天治疗30min,每周治疗5d,共持续治疗4周。AFO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佩戴固定式踝足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每天治疗30min,每周治疗5d,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10m最快步行速度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评分(FAC)、踝趾屈肌肌张力评估及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10MWT、FAC、TUGT、踝趾屈肌肌张力、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10MWT、TUGT、FAC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后FES组患者10MWT[(0.84±0.46)m/s]、FAC评分[(3.50±0.65)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均显著优于AFO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UGT、踝趾屈肌肌张力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FES与AFO治疗均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并且FES较AFO能更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穿戴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方法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12例脑卒中患者(伴有偏瘫及足下垂)穿戴踝足矫形器前、后其步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步态时空参数及足尖离地时运动学参数。 结果入选脑卒中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后,其步速从(0.56±0.18)m增大至(0.64±0.21)m,步宽从(0.17±0.04)m减少至(0.16±0.03)m,健侧步长从(0.39±0.13)m增大至(0.46±0.11)m,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从(36.78±10.91)°减少至(27.71±6.74)°,骨盆左右倾斜角度从(4.73±2.77)°减少至(2.50±1.39)°,上述指标均较穿戴踝足矫形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足尖离地时足趾离地距离[(0.045±0.013)m]较穿戴矫形器前足趾离地距离[(0.039±0.010)m]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穿戴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过度跖屈及骨盆倾斜代偿,对提高患者稳定行走功能、减少步行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底压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足底压力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各30例,康复训练组给予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功能训练;足底压力训练组在压力板上进行不同站立姿势以及步行训练,以上治疗每周5次,每次30 min。2组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步行功能分级、GaitWatch三维步态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步态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2组步频、步行周期、步幅、步速、步长偏差、双支撑相、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足底压力训练组的步频、步行周期、步幅、步速、双支撑相优于康复训练组(P0.05),但2组间步长偏差、步行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压力训练可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步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步速、不对称性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60例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受试者均以自我选择的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及两侧下肢的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其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其速度(AP-COPVD),以及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等参数,并分析和比较COP相关参数及其与步速、不对称性的相关程度。 结果对照组和偏瘫组的步速分别为(73.60±9.66)和(37.88±16.01)cm/s,偏瘫组步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偏瘫侧单支撑时间[(0.39±0.07)s]较对照组[(0.44±0.04)s]明显缩短(P<0.01);非偏瘫侧的单支撑时间[(0.53±0.12)s]及两侧双支撑时间[(0.36±0.15)s、(0.36±0.21)s]均较对照组[(0.44±0.04)s及(0.15±0.03)s]延长(P<0.01);偏瘫组患者两侧下肢所有COP相关参数均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瘫组两侧下肢所有COP相关参数均与步速呈高度正相关(r=0.765~0.967,P<0.01);所有COP相关参数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0.505~0.764,P<0.01)。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负重在前后方向转移的能力下降,且与步速、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