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 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训练1个月时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MMSE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2个月时,两组患者之间MMSE、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质下脑卒中后手运动相关脑区正负网络连接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18例单侧皮层下脑卒中患者和18名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以左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对应病灶侧)内与手运动功能相关的区域为感兴趣区,基于体素水平的全脑功能连接方法 分析手运动相关的正网络和负网络;进一步基于感兴趣区水平的功能连接方法 分析正负网络内和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最后,将卒中患者异常的功能连接指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卒中组与病灶侧M1功能连接显著大于对照组的脑区均在负网络内;而显著小于对照组的脑区均在正网络内;卒中组正负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降低;且病灶侧M1与负网络内同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系数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735,P<0.01).结论 脑卒中后与手运动相关脑区的正负网络连接强度均下降.尤其是卒中组大于对照组的功能连接可能并非意味相关脑区的"功能代偿",而是反映了手运动相关脑区之间的负性功能连接降低,这将更有利于深入理解脑卒中神经作用机制并为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和针刺两种治疗手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针刺组。根据患者偏瘫恢复的不同阶段,康复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刺组采用头针加体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天后以及治疗后56天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运动功能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针刺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和第56天随访时,两组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8天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第56天随访时,两组间NDS、FC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差值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康复训练与针刺均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且在第56天随访时康复训练组恢复程度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穿戴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方法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12例脑卒中患者(伴有偏瘫及足下垂)穿戴踝足矫形器前、后其步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步态时空参数及足尖离地时运动学参数。 结果入选脑卒中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后,其步速从(0.56±0.18)m增大至(0.64±0.21)m,步宽从(0.17±0.04)m减少至(0.16±0.03)m,健侧步长从(0.39±0.13)m增大至(0.46±0.11)m,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跖屈角度从(36.78±10.91)°减少至(27.71±6.74)°,骨盆左右倾斜角度从(4.73±2.77)°减少至(2.50±1.39)°,上述指标均较穿戴踝足矫形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足尖离地时足趾离地距离[(0.045±0.013)m]较穿戴矫形器前足趾离地距离[(0.039±0.010)m]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穿戴踝足矫形器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尖离地时踝关节过度跖屈及骨盆倾斜代偿,对提高患者稳定行走功能、减少步行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后,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规律.方法: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则不给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入选时,发病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和第6个月月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运动相评分.结果:康复组在入选后各阶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发现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积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除第3个月月末和第6个月月末的运动功能积分间不存在明显差别,其余均存在明显差别(P<0.05).另外,从患者康复各阶段运动功能变化上可以看出,康复组在各阶段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积分在各阶段的增长趋势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早期能够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后期康复治疗仍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但是速度变慢,然而相对于对照组功能恢复仍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 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 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学习对象相对稳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并以学习者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状态表现出来。学习态度受到学习动机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但是国内目前关于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研究较为少见,而关于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的学习态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非常重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系统规范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观察组(躯干强化训练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以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结合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躯干损伤量表(TI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IS、FMA上下肢运动功能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TIS、FMA下肢、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能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MIT)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后上肢功能恢复潜在的脑重塑机制。 方法 选择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MIT,每周5次,每次约30 min,共4周,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40 min,共4周。另选取10例年龄和性别与MIT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MRI检查,统计患侧初级运动区(M1)与全脑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计算M1和初级感觉区(S1)的偏侧化指数(LI)。 结果 干预后,MIT组FMA-UE评分从[(23.3±14.9)分]升高到[(33.6±13.6)分],MBI从[(58.0±15.5)分]升高到[(72.5±1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T组患者患侧M1与健侧MI、健侧S1、健侧额叶的功能连接增强,患侧M1与患侧旁中央小叶、患侧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也增强。MIT组干预前脑卒中患者的LI在M1、S1两区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干预前LIM1为0.43,LIS1为0.37,健康对照组接近于0),干预后LIM1和LIS1均有所降低,并趋向于健康人数值(干预后LIM1为0.22,干预后LIS1为0.34),LIM1显著下降(P<0.05),LIS1未显著下降(P>0.05)。 结论 MIT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经过4周干预后患者患侧M1和健侧M1的功能连接被显著修复,和双侧多个非初级运动脑区的功能连接也增加,逐步恢复了双侧初级运动区功能连接的对称性,这些可能是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脑重塑机制。  相似文献   
10.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两个层次上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康复组.结果:对照组2例死亡,康复组无死亡病例.康复组在各阶段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月末时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32.29%、51.41%、75.00%和87.31%,而对照组分别为:27.62%、34.42%、48.51%和56.13%,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月末时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116.95%、149.35%、154.60%和155.55%;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运动功能积分差值相当于对照组的指数分别是:2.81、2.10和1.97,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运动功能积分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9.95、17.47和21.12分.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