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校健康教育及学生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认知评价对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5省各选取2个县/区,每个县市选取小学、初中各1所,抽取四年级、初二年级各2个班,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94.7%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健康教育,93.9%的学生认为不会影响正常学习;自述健康教育课2次/月以上、拿到过学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的学生分别为67.7%、82.9%。学生最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为健康主题游戏和健康教育课分别为65.9%、59.4%。对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意愿(OR=6.043,95%CI:3.558~10.262)、健康教育教师授课(OR=0.709,95%CI:0.522~0.964)对学生健康知识知晓达标率有正向作用,体育教师对学生健康行为达标率的正向作用优于健康教育老师(OR=1.478,95%CI:1.079~2.025);健康教育课频次对学生知识知晓及行为达标率有正向作用(OR=1.534,95%CI:1.304~1.805;OR=2.252,95%CI:1.905~2.662)。结论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接纳以及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频次、授课师资等是学生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达标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校健康教育及学生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认知评价对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为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5省各选取2个县/区,每个县市选取小学、初中各1所,抽取四年级、初二年级各2个班,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94.7%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健康教育,93.9%的学生认为不会影响正常学习;自述健康教育课2次/月以上、拿到过学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的学生分别为67.7%、82.9%。学生最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为健康主题游戏和健康教育课分别为65.9%、59.4%。对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意愿(OR=6.043,95%CI:3.558~10.262)、健康教育教师授课(OR=0.709,95%CI:0.522~0.964)对学生健康知识知晓达标率有正向作用,体育教师对学生健康行为达标率的正向作用优于健康教育老师(OR=1.478,95%CI:1.079~2.025);健康教育课频次对学生知识知晓及行为达标率有正向作用(OR=1.534,95%CI:1.304~1.805;OR=2.252,95%CI:1.905~2.662)。结论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接纳以及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频次、授课师资等是学生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达标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6省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6省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现状与需求,为指导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6省农村72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教育开课率为84.8%,健康教育课在期末有考核与评价的占52.0%。健康知识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3%和67.8%,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1.2%。影响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知识、传染病知识、健康行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是否上健康教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期末是否考试";此外,经济水平是影响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性别是影响健康行为形成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待提高。加强健康教育课的落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但改变行为则与社会因素有关,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3000名学生,采用问卷方法调查。结果中学生、小学生总体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6%和87.9%,性别、城乡、健康教育课开设状况、父母吸烟状况、父母饮酒状况在中学生健康知识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2、7.411、3.186,F值分别为20.62、11.283;P0.05);性别、健康教育课开设状况、父母吸烟状况、父母饮酒状况在中学生健康行为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9、1.39,F值分别为25.56、34.816;P0.05)。性别、城乡、父母吸烟状况在小学生健康知识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5、7.804,F=7.511;P0.05);父母吸烟状况、父母饮酒状况在小学生健康行为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04、9.95;P0.05)。结论南京市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与行为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家校联动的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评价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安全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学校5 085名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中小学校安全教育方式主要均为学校板报、宣传栏(44.27%,43.06%).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总知晓率,正向态度、行为总持有率分别为55.47%,83.83%,43.55%.城、乡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3.93%,56.06%,正向态度持有率分别为82.5%,85.3%,正向行为持有率分别为45.2%,41.8%,城乡间知信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91,61.039,44.854,P值均<0.01).乡村学生安全知识和态度得分高于城市,行为得分低于城市(P值均<0.01).安全知识的首要来源途径为电视、互联网(49.58%),希望来源途径最多为健康教育课(52.80%).希望了解的安全知识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求助与逃生(66.47%)、各类小事故发生时的预防和紧急处理(57.64%)、简单的伤口处理止血方法(56.58%).结论 郑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有待进一步全面、系统化,充分发挥健康教育课优势,做到知信行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了解不同警示性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索更好的防艾知识宣传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城阳区随机抽取3所学校51个班2 01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仅发放艾滋病警示性健康手册,B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讲座,C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警示性教育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3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A组、B组、C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64.9%,61.2%,61.2%,干预2周后分别提高了2.3,27.7,28.0百分点.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495,144.653,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户籍、年级、干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城阳区本地相比,城阳区以外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95%CI)=1.22(1.00~1.47)];与初一相比,高职一年级、初二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68,5.97);与A组相比,B组、C组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70,1.56).结论 城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7.
姚丽  赵薇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8-509
为了了解崇文区小学生当前的健康状况,崇文区卫生防疫站于2001年1~5月随机抽取了崇文区8所小学,对767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及行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将体重指数,常见病的构成,因病而影响上学的发生情况,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关系等作为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为崇文区今后在小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与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因素,为分类开展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问卷调查表》,采用判断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2所大专院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5 27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为79.69%,其中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28%,及格率为92.46%;正确态度持有率为89.69%,及格率为90.56%;正确行为形成率为72.11%,及格率为96.6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患者接触史、结核病史、核心知识知晓和态度认知情况大学生防控行为形成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83,10.28,137.46,103.49,16.50,47.37,1 992.54,1 138.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 父亲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或本科生(OR值分别为2.94,3.05,3.17,3.24),无结核病史(OR=3.32),核心知识知晓及格(OR=9.91),态度持有得分及格(OR=7.35)均与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呈正性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尚未达标且不够全面,性别、有无结核病史、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情况以及父亲学历是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健康教育课在大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抽取该校2014年新生1200人,开论健康教育课进行6个月的培训和指导。分别在开课前及课程结束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执行率以及心理状态等变化情况。然后其进行健康教育课的培训和教育。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课培训之后,1200名调查学生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执行率以及心理状态等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并且本次调查中的大学生还对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结论在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并对其以往不良习惯进行改变,符合我国现代素质化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洋  徐晓阳  钟朝晖  刘晨煜  闫菊  陶永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50-1052,1055
目的 了解重庆农村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为针对性地生殖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农村地区4所农村中学,每个中学初一至高三各抽取2个班共2 0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5名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23.5%)低于非留守中学生(29.1%) (x2=8.470,P=0.004);初中和高中留守中学生中女生知晓率(17.6%,34.4%)高于男生(9.4%,24.1%)(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 =1.390)、低年级(OR=0.531)、父母离异或再婚(OR=0.668)、较少或未开展生殖健康教育(OR=0.693)均是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低认知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留守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总体优于男生,知识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改善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的效果,为今后有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山东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评估调查的数据,在山东省16地市各随机抽取1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400名18岁以上居民,对纳入研究的6400名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比例,比较城市、农村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比例的差异,分析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64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81份,有效应答率为95.01%。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减盐标志(75.07%),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成人食盐推荐摄入量(68.21%),对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持有比例最高的是每日摄入新鲜蔬菜(83.49%)。城市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一二一”行动、全民行动标志、减盐标志、成人食盐、食用油、添加糖推荐摄入量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χ^(2)值分别为51.301、83.262、211.517、211.319、82.591、158.266、178.939,P均<0.01),城市居民使用定量盐勺、使用控油壶、自觉控制食用油摄入、每日摄入新鲜水果、通过手机App关注每日运动量、自觉控制体质量等行为比例均高于农村居民(χ^(2)值分别为15.036、43.082、52.329、48.890、151.816、53.607,P<0.01)。但城市居民经常食用甜味零食或含糖饮料、经常食用油腻食品、缺乏体育锻炼、静坐时间过长、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习惯行为比例高于农村居民(χ^(2)值分别为57.330、80.234、67.614、181.402、47.424,P<0.01)。结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提高了山东省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比例,知晓全民健康相关知识的居民更多地采取健康行为。城市居民对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的持有比例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整体健康素养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2.
钱琴  番建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14-1716
了解2013年常州市武进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为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和单纯随机抽取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生5 000名,分别在申报前后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江苏省健康教育所设计的《小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和《中学生健康知识测试卷》,并对干预前后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小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9.80%,91.05%,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65%,92.00%(x2值分别为25.265,330.187,P值均<0.01);小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5.30%,81.00%,中学生分别为79.00%,83.20%(x2值分别为133.189,63.296,P值均<0.01).中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幅度比小学生的多4.1百分点,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提升幅度比小学生的少1.5百分点.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是控制学校健康教育和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良好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开设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的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永定县7所农村小学,采用相同学校和相同问卷,分别对健康教育课开设前(基线调查)、后(效果评估)和因学生减负而停止设课5年后(现状调查),五年级学生的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开设健康教育课前后分别为60.10%和88.32%,停课5年后为73.69%;卫生行为形成率开设健康教育课前后分别为72.18%和87.23%,停课5年后为7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设健康教育课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学生减负而停课,明显影响了学生的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和卫生行为的形成.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服务,设置健康教育课对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行为的形成十分重要,建议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南京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和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00名中学生,采用问卷面对面调查。结果 (1)描述性分析显示中学生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2.1%,健康态度总体持有率为76.6%,健康行为总体形成率为55.1%。(2)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在健康知识、健康态度领域的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城市学生在健康知识、健康行为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在健康态度领域的得分低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学生在健康知识领域的得分低于高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态度、健康行为领域初中学生的得分高于高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中学生在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3方面得分均高于未开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知识题、态度题、行为题得分分别作为因变量,性别、地区、父母吸烟饮酒情况、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作为自变量,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α=0.05为水准,结果显示,地区、受教育程度影响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领域的得分,性别影响健康知识、健康态度领域得分,父母烟酒行为、是否开设健康教育课影响中学生健康态度、健康行为领域得分。结论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父母烟酒行为、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分别影响中学生健康生活与行为的各个领域,而地区、受教育程度、父母烟酒行为、健康教育课开设情况是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3所农村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黎荔  李云  涂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32-533,546
[目的]了解成都市农村中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知识、行为、态度,为进一步开展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成都市近郊3所农村中学的3900人.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5.22%,行为形成率77.68%,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较男生高;有93.55%的学生表示愿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80.17%的学生愿意接受健康培训讲座.[结论]成都市近郊农村中学生的知识知晓率较高,行为形成率较高,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云波  郭静利  陈晨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9-2451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为开展新兵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3年某部718名新兵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艾滋病知识需求3部分。结果该部新兵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及积极态度总持有率较低,分别为56.99%和65.21%;入伍地、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有影响;健康教育授课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88%,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8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可即时提高新兵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在新兵新训期间应开展健康教育课,在内容上加强对新兵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深度,确保部队艾滋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4~8月,在452所中学举办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向在校中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97%(640/736)、100.00%(736/7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88%(2365/36465和90.10%(3956/43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31%(2911/3566)和92.78%(3069/3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客观评价一个地区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情况,探讨评价指标及其适用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回顾性调查法。结果 小学和中学曾开课率分别为75.9%与63.0%;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2.3%和88.5%,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92.5%和91.9%,城区曾开课率、知晓率和形成率均高于乡镇。结论 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曾开课率、知晓率和形成率可作为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对营养成分表认知与使用情况,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监测年、性别、年级及地区的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理解正确率、选择零食或饮料时参考营养成分表行为持有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成分表知晓率分别为88.0%、88.7%、89.3%,理解正确率分别为56.8%、58.5%、64.5%,选择零食或饮料时参考营养成分表行为持有率分别为66.4%、67.2%、67.2%,仅理解正确率呈逐年递增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男生、三年级学生,女生、五年级、初一学生知晓营养成分表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207、3.007、3.121;相对于三年级、不知晓、不参考营养成分表、2015年的学生,五年级、知晓营养成分表、参考营养成分表、2019年的学生正确理解营养成分表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342、393.042、1.431、1.415,相对城区学生,郊区学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