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T1值、T2值、ADC值对肝脏纤维化病理评分分级纤维化分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和肝脏纤维化模型组(13只),分别对其进行常规MR扫描,测量肝脏组织T1值和T2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MR-DWI),测量肝脏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肝脏组织标本做常规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Gomoris法),以病理组织学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诊断结果为标准,研究分析T1值、T2值和ADC值在肝脏纤维化不同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的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相关分析法研究T1值、T2值和ADC值在与病理积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诊断结果之问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单相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磁共振成像T1值、T2值、ADC值测量结果在对照组和不同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的差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纤维化模型组中T1值和T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肝脏纤维化模型组中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增加降低越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2值与病理积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诊断结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ADC值与病理积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诊断结果之间表现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在肝脏发生纤维化时,定量检测磁共振成像中的T1值、T2值和ADC值,能够评估肝脏纤维化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作为非损伤性检查方法的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临床肝脏纤维化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 )和层黏连蛋白(L N )值,随后行病检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 P值呈下降趋势( P <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 r =‐0.84,P <0.05;r =0.62,P <0.05)。血清学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其中,HA、IV‐C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 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3.
_目的:采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获得正常志愿者和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的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相关信号值(D、f、D*),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肝纤维化患者(S1期15例,S2期10例,S3及 S4期14例)及1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肝脏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取多b值(10,20,40,60,80,100,150,200,400,800s/mm2),经过分析和公式 SI(b)= SI0[(1-f)· exp(-b·D)+f·exp(-b·D*)]非线性回归计算获得D、f、D*值,采用统计学分析正常肝脏和纤维化肝脏之间、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肝脏的D、f、D*值差异。结果:肝纤维化组和健康组的肝脏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成像扫描参数D、f、D*值分别是0.940±0.129和1.089±0.127(10-3mm2/s,P<0.001),0.126±0.026和0.163±0.018(P<0.001),9.616±1.747和12.715±2.335(10-3mm2/s,P<0.001)。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的D、f、D*值均显著减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f、D*值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研究发现纤维化肝脏D、f、D*值降低,f值与D*值的降低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为评价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UE)探讨部队官兵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手术前后睾丸组织硬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左侧VC需行手术治疗的部队官兵58例(VC组),另以同期无VC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进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内应变均值。结果 VC术前睾丸组织应变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VC术后睾丸组织应变值较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睾丸组织应变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睾丸组织应变值可作为评价部队官兵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睾丸组织硬度及评估术后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_目的:分析弹性成像评分与免疫组织化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探讨弹性成像评分对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100例,运用彩色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探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患者新鲜活检组织标本进行处理,记录其 ER 和 PR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肿瘤弹性成像评分与 ER(rs=0.835,P=0.000)及 PR(rs=0.816,P=0.000)的表达程度均呈正相关。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总体符合率达到73%,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近似(ER:71%,PR:6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弹性成像评分与病灶 ER 及 PR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对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参数的意义及其与 CD34、a-SMA 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 SD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4)和对照组(n=16)。实验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定点注射,每次200 mg/kg,3次/周,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建模第6~30周后实验租和对照组分批次行肝脏磁共振常规扫描及灌注成像。病理上将鼠肝损伤分为肝纤维化0期、Ⅰ~Ⅱ期和Ⅲ~Ⅳ期、肝硬化结节期,并与灌注参数TTP、WIR、WOR 和免疫组化指标 CD34、a-SMA 表达作对照。结果:共有69只大鼠(实验组57只,对照组14只)成功获取 MR-PWI 参数,成功率69%(69/100)。实验组门静脉和肝实质的 TTP 随着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进展而延长,而门静脉WIR、WOR 在肝纤维化Ⅰ~Ⅱ期和Ⅲ~Ⅳ期下降不明显,肝硬化结节期则明显下降;肝实质 WIR、WOR 则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进展而逐渐下降,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各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有较好相关性(P <0.05)。CD34和 a-SMA 表达在肝纤维化Ⅰ~Ⅱ期不明显,肝纤维化Ⅲ~Ⅳ期和肝硬化结节期则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肝纤维化Ⅲ~Ⅳ期和肝硬化期 CD34、SMA 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1)。门静脉及肝实质灌注参数 TTP、WIR、WOR 和 CD34、a-SMA 表达有相关性(P <0.05)。结论:门静脉和肝实质 TTP、WIR、WOR 与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分期之间有相关性,与 CD34、a-SMA 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与纤维化含量、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 P )表达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3.0T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使用单一层面法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癌区ADC值,并对胰腺癌患者的蜡块进行Masson染色及FAP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ADC值与纤维化含量、FA P染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区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459),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6),中~高分化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564,P=0.044)。ADC值与 FA P染色评分呈负相关( r=-0.479,P=0.036)。结论胰腺癌的ADC值与其病理参数间呈负相关,DWI有望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实现定量成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脂肪肝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3例肝病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为S1-S4四期,其中脂肪肝患者223例,无脂肪肝患者140例,按纤维化分期及脂肪肝分度,分别观察肝脏实质回声的改变,采用秩和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程度脂肪肝对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轻度脂肪肝对各程度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脂肪肝使诊断的准确率下降,中度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比较,在S1-S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与无脂肪肝组比较,在S1-S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4期的诊断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脂肪肝对超声诊断肝纤维化存在影响,并可能使诊断结果偏轻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血清检测指标层粘连蛋白( L N) 、透明质酸( H A) 及Ⅳ型胶原( Ⅳ- C) 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纤维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对152 例各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与正常对照血清 L N、 H A 及Ⅳ- C 进行了测定,其中108 例行肝脏穿刺,肝组织石蜡切片,常规 H E、网纤维及弹力纤维染色,肝纤维化病理诊断分五期( S0 - S4) ,统计三者血清值。结果: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三者血清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且呈现递增趋势,各病理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与血清指标成显著正相关(r= 0 .983 , P< 0 .01 ;r= 0 .980 , P< 0 .01 ;r= 0 .990 , P< 0 .01) 。结论: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学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具体数据范围可以确定,并可估计相对应病理组织学分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数(liver fibrosis index,LF index)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54只新西兰兔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肝纤维化作为模型组,另取8只新西兰兔为正常对照组。每隔2周随机取2~4只实验兔行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检查,得出LF index。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组(S0~S4组),并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2、S3、S4组LF inde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S1组(P均0.05);S3、S4组LF index显著高于S0组、S2组(P均0.05);LF index随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加重呈增加趋势,二者呈正相关(r=0.718,P0.05)。结论:LF index有望成为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微泡肝内渡越时间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根据Scheuer评分将83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无纤维化组(S0期)、轻度肝纤维化组(S1~S2期)、中度肝纤维化组(S3期)和重度肝纤维化组(S4期),分别行CEUS检查,计算对比剂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及肝实质-肝静脉渡越时间(PA-HVTT),比较各组渡越时间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无纤维化组HA-HVTT、PV-HVTT、PA-HVT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HA-HVTT、PV-HVTT、PA-HVTT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PV-HVTT在无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HA-HVTT、PA-HVTT在无纤维化组与轻度肝纤维化组之间、轻度肝纤维化组与重度肝纤维化组之间有差异(P<0.05)。HA-HVTT、PV-HVTT和PA-HVTT与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53,r=-0.71,r=-0.48,P<0.01)。结论 CEUS获取的肝内渡越时间是无创性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文杰  唐世孝  王健 《西南军医》2009,11(2):188-192
目的探讨EB病毒,H.pyloficagA基因、vacA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关系。方法以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病人为实验组(46例),癌前病变(包括肠化生、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等)病人对照组(43例),胃镜下取胃癌组织,采用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EBV—DNA,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阳性病人做PCR体外扩增,并用PCR法进行H.pylori cagA和vacA基因检测,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对照组2例,阳性率为4.6%(2/43);实验组10例,阳性率为21.7%(10/46)。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aGC(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和EBVnGC(EBVnegative gastric careinoma,EBVnGC)在年龄、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2)等级统计分析表明,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高中低分化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r=0.25465,P=0.0160)。(3)实验组H.pylori感染率60.9%(28/46),对照组Hpylori感染率37.2%(16/43),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各组织中H.pylofi与cagA和vac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5)H.pylori、H.pylori cagA、vacA阳性和阴性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病理类型方面H.pylori、cagA、vacA阳性和阴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6)相关性分析表明EBV感染与H.pylori cagA呈正相关(P=0.0287,r=0.23199),与H.pylorivacA无相关性(P=0.8094,r=0.02595)。结论(1)EBV感粢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EBVaGC好发于男性。EBV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胃癌演变过程中呈正相关。但EBV感染与胃癌病人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2)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相关,但H.pylorl感染与胃癌病人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胃癌发生中EBV感染和cag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vacA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果。方法:选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男性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①治疗组HBV—DNA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血清生化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病程及病情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可改善短期及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性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艾迪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组(12只)、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组(8只)、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治疗组(8只)。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4次后处死。于术前术后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 T 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免疫学、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病灶均进行性增大,但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最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无水乙醇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低,低于无水乙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差异性( P <0.05);同时,艾迪注射液治疗组有1例出现肝内转移灶,而无水乙醇及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5例出现转移灶,有显著差异性( P <0.05);艾迪注射液治疗组AST 、ALT、ALP、BUN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兔肝移植性VX2肿瘤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患者的前列腺病灶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c及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b=50s/mm^2、b=800s/mm^2信号强度值及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 =52.34、14.35、198.64,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Ktrans、Vc及Kep等DCE-MRI参数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5.30、21.06、37.95,P <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等三组患者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前列腺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在Ktrans、Vc及Kep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它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4.66、5.65、3.81、4.15、3.01、3.24,P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提高了M 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肿瘤显像前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以减少心肌放射性摄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行^18F—FDG肿瘤显像患者70例,按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显像前一天晚餐为正常饮食,实验组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所有患者检查当天空腹,并在注射^18F—FDG前抽血检测血糖、血清游离脂肪酸、胰岛素及酮体水平。行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目测分析心肌FDG摄取程度,进行分级评分:0分,不显影;1分,摄取低于肝脏;2分,摄取与肝脏相当;3分,摄取高于肝脏;4分,显著摄取。计算心肌与肝脏放射性摄取比值(H/L)。采用两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实验组心肌^18F—FDG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H/L分别为0.94±0.57和1.5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5)。实验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酮体水平[(0.671±0.229)mmol/L、(0.88±0.60)mmol/L]较对照组[(0.547±0.207)mmol/L、(0.57±0.32)mmol/L]显著升高(t=2.38和2.67,均P〈0.05);2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28±1.06)mmol/L、(35.16±33.70)pmol/L和(5.19±0.78)mmol/L、(41.64±35.13)p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和-0.79,均P〉0.05)。心肌摄取^18F-FDG程度与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酮体水平均呈负相关(r=-0.40和-0.33,均P〈0.01),但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0.02和0.13,均P〉0.05)。结论^18F-FDG肿瘤显像前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降低心肌对^18F—FDG的摄取,从而减少其对周围病灶检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高紫红  王玉梅  于德新   《放射学实践》2012,27(8):885-88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对比研究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血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MR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连续扫描10期。分别测量肝、脾、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的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比较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参数,同时分析以上测量指标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及临床肝功能血清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硬化组,肝脏的PEI及PV,门静脉的PV,以及腹主动脉的MSI、PEI及PV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肝硬化组,肝脏的MSI、SER、PEI、MSD及PV,门静脉的PEI及PV,腹主动脉的MSD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脾脏的MSI、SER、PEI、MSD及PV在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肝硬化组MSI、MSD和PV均分别与TBIL总胆红素和IBIL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P值均<0.05),PEI与IBIL呈负相关(P=0.019,r=0.486),其余动态参数与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MR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肝功能的评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