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玲玲  程薇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87-1690
了解金山区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发生状况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金山区2009-2013学年全部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个案报告卡,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临床特征等.结果 2009-2013学年共监测学生非故意伤害888例,伤害发生率为0.372%;学校是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最主要场所(52.48%),其次是家庭和街道公路(20.27%,17.68%);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最主要原因为跌倒,其次是碰撞/挤压伤(分别占67.46%和10.81%),由跌倒所致的伤害主要为四肢部位的骨折,占全部骨折的78.83%;4-5月及9-10月为伤害高发时间,共发生伤害500例(56.31%).不同性别与不同学段学生非故意伤害发生的场所分布不同,男生以校内伤害为主(57.14%),女生则以校外伤害为主(58.49)(x2=18.220,P<0.05);小学以校外为主(59.34%),中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内(6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24,P<0.05).结论 金山区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需要更多关注,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7-129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制定学生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奉贤区2006学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2006学年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74‰,其中小学生为3.12‰,初中生为5.11‰,高中生为2.20‰;男生为5.51‰,女生为1.79‰。学校是学生发生伤害的最主要场所,占33.12%;课间休息是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时段,占35.67%;消遣是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最主要活动,占45.22%;跌倒或跌落是伤害最主要的原因,占58.6%;骨折最主要的伤害性质,占59.87%;手和腕是最主要的伤害部位,占29.3%。结论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为开展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学年杨浦区全区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6学年,杨浦区中小学校伤害发生率是4. 08‰,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是5. 47‰和2. 60‰,小学生和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别是3. 11‰和5. 15‰,男女生间和中小学生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各学年间的伤害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伤害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占73%;伤害发生的时间在24 h内的分布,集中在10:00和14:00—15:00;伤害发生原因跌落/跌倒比例最高,占66. 7%;伤害发生性质,骨折占62. 4%;伤害发生的部位中,腕/手(26. 4%)和踝/足(26. 4%)的比例最高。【结论】结合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和干预措施,以有效地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流行现况,为探索有效的学生交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6学年上海市嘉定区学校卫生监测系统内的中小学生交通伤害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小学校共报告学生交通伤害101例,占学生总体伤害6. 15%。5年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 34‰,其中男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 46‰,高于女生0. 20‰(P0. 01);中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0. 40‰,小学生0. 29‰。伤害性质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骨折(53. 47%)、擦伤/挫伤(14. 85%)、复合伤(10. 89%);伤害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踝和足(19. 80%)、髋/下肢(18. 81%)及肩/上肢(16. 83%)。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时段主要为上(放)学途中(46. 53%)、节假日(35. 64%)及放学后(15. 84%)。【结论】中小学生交通伤害的主要人群为男生,学校和社区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浦区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类型及相关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据我国有关统计数据表明 ,5~ 1 4岁人口中 ,城市和农村地区意外伤害死亡分别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46.3%和 51 .7% [1 ] 。为了掌握黄浦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情况 ,为今后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对黄浦区2 0 0 0学年中小学校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1 对象与方法黄浦区 2 0 0 0学年在校中小学生为监测对象 ,对发生的 31 1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个案调查及统计分析。2 结果2 .1 伤害类型  31 1例意外伤害事故中 ,骨折 1 2 3例 ,外伤 1 1…  相似文献   

6.
王萍  韦琳  覃彦香  曾宪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01-403,408
[目的]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种类、原因及地点,以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与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8所中小学校3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柳州市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11.28%。前3位伤害依次为跌伤(7.91%)、碰伤(2.76%)、交通伤(2.42%);以小学生伤害发生率最高(15.20%),其次为初中学生(11.37%),高中生为(7.66%)。伤害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9.58,P﹤0.01)。伤害的原因主要是玩要、家务劳动、运动和交通事故,此外伤害发生率还与其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学生的上学方式有关。受伤地点主要在校内(40.51%),其次是在家中(29.75%)和公路上(12.26%)。[结论]伤害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应针对伤害的特点和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上海市闸北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发生状况与发展规律,为探索切实可行的学校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学年闸北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学年闸北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53%,人均缺课天数1.01天,小学生因病缺课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学生因病缺课以秋冬季节为最高,且以发热伴上感为第一缺课病因,占79.10%;其他依次为呕吐腹泻、哮喘和传染病。建议在老师、家长和学生中加强常见疾病、传染病的防控宣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与健康技能,降低学生因病缺课率。  相似文献   

8.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学生伤害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完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2006-2010学年在校学生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山区5 a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逐年下降,小学、初中、高中分别由2006学年的0.52%,0.39%和0.53%下降至2010学年的0.46%,0.28%和0.14%;校内伤害发生数占61.99%,校外伤害发生数占38.01%;伤害发生数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跌落/倒、碰撞/挤压伤和交通事故;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为0.55%和0.22%.结论 学生伤害以跌落/倒、碰撞/挤压伤和交通事故为最常见.有必要重点加强预防学生常见伤害的健康教育和安全促进,从伤害源头上抓好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萧山区部分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杭州市萧山区中小学生伤害现状 ,为青少年伤害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3年 10月 ,分层整群抽取 6所中小学 ,对 2 63 1名初中、小学生调查近 1年内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 3 1 13 % ;男生高于女生 (P <0 0 1) ,初中生高于小学生 (P <0 0 5 ) ;伤害者人均发生伤害 1 71次。 14 0 2次伤害中 ,自伤占 73 97% ;伤害发生率居前 5位的分别为跌摔伤、扭伤、擦伤、击打伤和划伤 ;学校内发生的伤害占伤害总次数的 2 9 3 2 % ,家中占 5 3 63 % ;玩耍时发生的伤害占总次数的 5 2 78% ;伤害部位在四肢的占 77 70 %。 [结论 ]萧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 ,应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淄博市张店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师华  刘金芝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28-2129
目的调查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以张店区2004学年在校中小学生为检测对象,对发生的156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个案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0.21%,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以各种急性损伤多见,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82.05%)。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已成为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今后我们要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轶群  聂莲莲  何章飞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20-1522
目的了解上海金山区学生伤害现状,掌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及时分析学生伤害变化规律,为完善学生伤害报告和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工作方案》确定的调查表对金山区6所学校17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一年内伤害次数发生率4.94%(85/1719),男女分别为6.76%(58/858)和3.14%(24/861);高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9.21%),其次是小学生(5.56%)和初中生(1.12%)。按伤害次数发生率统计,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摔、滑、绊)伤(2.91%)、碰撞、挤压伤(0.93%)、交通事故(0.41%)、砸、击伤(0.23%)和刀或锐器伤(0.17%)。根据伤害发生的人次数,伤害的地点依次为学校(87.06%)、校外(35.29%)和家中(17.65%)。结论该区中小学生伤害问题突出,不容忽视。应该重视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教育、消除环境危险因素等策略控制中小学生的意外伤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部分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意外伤害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兰州市4所中小学共1680名学生进行最近1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调查研究对象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意外伤害年发生率为28.41%,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5.8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9.70%,不同性别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70%,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伤害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小学生伤害的类型前4位分别是跌伤、碰撞伤、车辆伤和运动创伤,引起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嬉戏、追逐玩耍、体育运动中。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测试题满分为50分,平均得分为38.3分,男、女学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学生高于小学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意外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降低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为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中小学生伤害进行监测,每发生1例伤害即按“学生伤害个案卡”内容调查登记核实。结果1a内伤害发生率为0.32%,伤害的发生比例在地区、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有显著性,中心城区(0.40%)高于非中心城区(0.25%),男生(0.48%)高于女生(0.15%),初中学生(0.35%)高于小学(0.31%)和高中学生(0.25%);主要伤害原因为碰撞、跌倒、锐器伤、交通事故、砸伤和烧烫伤等,主要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溺水、中毒、自杀等;主要伤害场所为学校、家庭和上学途中。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多发,应根据学生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小学生伤害现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13所小学6—14岁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海珠区小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50.26%,男生(52.39%)高于女生(47.77%);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3.32%)、打碰伤类(20.97%)、骨头卡喉(14.04%)、交通伤害(13.22%)及烧伤或烫伤(10.21%)。结论 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各类不同伤害受伤原因不同,伤害受其父母教育程度及职业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008名在册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回顾性调查。结果1008名中小学生中,1年期间共有153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15.18%;伤害共发生230人次,次数发生率为22.82%;伤害发生者中仅发生1次伤害(单发伤害)的报告率为11.01%(111/1008),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多发伤害)的报告率为4.17%(42/1008);跌倒/跌落为首位发生伤害类型,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为伤害发生主要地点,手部/脚部是最常见的伤害部位。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肥胖、闯红灯、打架次数、家庭类型和父亲文化程度等是伤害频次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小学生的伤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学生伤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李玥  林奕芝  杨梅  周洁  陈网旋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37-223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分布特征,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深圳市福田区3所监测点医院首诊中小学生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合共报告中小学伤害病例398例,其中男性占71.11%,女性占28.89%。伤害原因以跌倒(坠落)(53.02%)和刀(锐器)(18.59%)最常见。1年中伤害发生时间以3—5月较高,1天中以17:00较高。伤害部位以上肢较多,伤害动机以非故意为主(91.46%),但也存在自残、自杀现象。结论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潮汕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该地区6个学校3544名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骑乘自行车时的危险行为、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潮汕地区农村中学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为11.0%,男生高于女生,15岁中学生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学生;不同年级、性别、是否住宿和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6%的中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选择不同交通方式上下学的中学生因自行车导致的伤害发生率有差异。有乘骑自行车危险行为者易发生自行车伤害(P〈0.01),其中单手离把撑伞和骑车带人的行为最多,分别为1600人(69.7%)和973人(42.4%)。结论潮汕农村中学生骑乘自行车上学普遍,自行车伤害发生率高,与性别、年龄和家庭经济有关;在骑乘自行车时存在较多危险行为,提示预防和降低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的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仪征市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基线情况、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仪征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和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挑选全市城乡29所中小学校作为监测学校,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导致该市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分别为感冒(77.26%)、原因不明疾病(3.88%)、胃肠道疾病(2.67%)、风疹(1.66%)、水痘(1.51%),3、4、9、12月份为缺课高峰。结论普及各类学生常见病的防治知识,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降低因病缺课发生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5-19岁学生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948例学生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11.86±4.38)岁,男女性别比2.57:1;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2.35%)、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1.72%)、扭伤(或拉伤)(14.9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5.39%)、刀(或锐器)伤(22.38%)和钝器伤(11.45%);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9公共场所(33.06%),易受伤害的活动为休闲活动(47.43%)。[结论]浦东新区学生伤害主要是在学校跌倒或坠落受到的伤害,学生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跌落伤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