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符合我国西部农村基层卫生特点的相关薪酬建议。方法 :选取青海和广西4个县的34所乡镇卫生院及其中21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采用描述、单因素分析、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西部调查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012年的年均薪酬水平为36 483.13元、年平均薪酬从2008年到2012年增加了12 730.43元。薪酬整体满意度为(2.83±0.59)分,薪酬满意度4个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薪酬水平满意度最低(2.79±0.51)分,薪酬结构/管理满意度最高(3.11±0.65)分,薪酬提升满意度(2.96±0.55)分和福利满意度居中(2.98±0.59)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编制床位数"是薪酬满意度的负向影响因素,"乡镇卫生院人员核定编制数"及"月均出院人数"为正向影响因素,以上几项因素在西部地区特定条件下分别对不同薪酬满意度维度产生了显著影响。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西部地区基层农村卫生人员的财政支付力度,以提升现况低下的薪酬满意度水平,使卫生人才能够留用在基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了解医务人员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法:对新疆三个样本县中9所乡镇卫生院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对数据资料进行录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水平偏低,不同满意度因子中最不满意的依次为报酬与工作量评价、工作的提升机会、机构政策的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阶段、学历层次、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的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小、行政业务管理职位越高,对工作满意程度越高。结论:通过多方调研与反馈,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提高工资待遇、健全人员培训机制、制定人员晋升培养计划等措施促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36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婷  刘毅  王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95-4697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为乡镇卫生院管理者提供制定人力资源决策的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状调查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四川省36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总的满意程度较高,对压力感、薪酬和安全感的三个维度感到最不满意。不同级别、性别、职称、本卫生院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存在着差异。[结论]提高工作满意度应当考虑这些因素及不同群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水平,及不同群体特征存在的满意度差异,并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西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以新疆墨玉县全部在岗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JSS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以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满意度为(114.618±11.40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机构、性别、学历、科室和培训机会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墨玉县医务人员满意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培训机会、科室、收入。[结论]墨玉县医务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水平不高。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制,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邓瑜  吴颖敏 《现代预防医学》2020,(16):2981-2985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职工满意度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两类机构“差异化”运营和“一体化”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走访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抽样调查270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设计新型的职工工作满意度量表,并检验量表的信效度;通过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城乡机构职工满意度差异。结果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满足测量需求;乡镇卫生院职工在薪酬、技术支持、岗位、职业发展4个维度和总满意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社区机构职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移动信息技术采纳能力(F = 4.805,P = 0.002)、采纳方式与教育水平(F = 2.621,P = 0.042)、专业(F = 3.428,P = 0.013)的交互作用;乡镇卫生院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移动信息技术采纳能力(F = 3.399,P = 0.020)和采纳方式(F = 3.918,P = 0.022)。结论 医疗信息化建设减少了城乡医疗服务供给的差异,移动互联网已经与基层卫生工作紧密融合;乡镇卫生院对于技术支持、职业发展有更高的现实感知,从而显示出更高的满意度水平;职工的移动信息技术采纳能力越高,其工作满意度越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以面对面方式服务时满意度最高,而乡镇卫生院职工在复合方式和在线方式服务时满意度更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化进程中,两类机构在服务环境、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困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乡镇卫生院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云南乡镇卫生院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弥勒县、漾濞县、陇川县3县9个乡镇卫生院,对当天就诊的257名门诊患者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并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对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水平为57.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患者总体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服务态度(OR=8.615)、征求治疗方案意见(OR=2.953)、患者职业(非务农的农村居民)(OR=2.762)、诊疗费用(OR=2.342)。[结论]门诊患者总体满意水平不高,患者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满意程度主要受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诊疗费用影响,而且,非务农的农村居民较农民更不满意乡镇卫生院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卫生服务维度.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6县乡镇卫生院1147例门诊患者进行统一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运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门诊患者的总满意度是67.5%,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前三项主要因素是医生诊疗水平(OR=3.244)、医生服务态度(OR=2.967)和预防保健服务提供(OR=2.951).结论:农村患者对于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的分项和总体满意度均有待提高,人口社会学特征对于总体满意度无显著作用,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是影响需方就医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四川省农村居民的乡镇卫生服务项目参与情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以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定量收集问卷整理数据。结果共调查四川省农村当地居民404人,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满意度为60.0%。农村居民对免疫规划的参与度最高,达到77.6%。不同年龄(χ~2=13.814,P=0.003)、不同学历(χ~2=7.066,P=0.045)和不同地区(χ~2=34.524,P<0.001)的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显示,经济水平与总体满意度成正相关,参与下乡随访、孕产妇免费体检、针灸推拿服务和免疫规划可提高总体满意度(P<0.05)。结论四川省农村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总体满意度较低,某些常规卫生服务项目参与度不足一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住院服务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抽取2个县作为样本县(区),以新农合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抽取6个样本县(区)2012—2013年所有的住院数据。运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占比例依次增大,分别为9.91%、45.35%和51.14%;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疗机构在住院疾病类别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三地区P0.001);乡镇卫生院的住院实际报销比,中部(91.93%)东部(56.23%)西部(46.40%);仅在县级住院人数比例,东部(81.65%)西部(44.36%)中部(35.47%)。结论 :地区间乡镇卫生院住院服务利用水平差距大;各地区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疾病类别占比存在差异;新农合住院实际报销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住院机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新疆农村二级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水平,分析影响薪酬水平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新疆农村二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问卷调查法、方差单变量分析、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薪酬水平满意度得分3.81分,高达63.4%的医务人员不满意现在的薪酬水平。方差单变量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技术类、工作年限、实际收入水平、期望收入水平,工作年限和离职医院与薪酬水平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性别、年龄、学历、期望收入等级是薪酬水平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实际收入与期望收入的差距越大,不满意的程度越高;实际收入越高,不满意程度越低。薪酬水平低影响了人才队伍稳定性。乡镇卫生院可以通过提高实际薪酬水平、重视中青年人群的事业发展、实现公平内部分配制度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与薪酬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工作付出、回报及付出-回报失衡感受和对分级诊疗支持度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工作满意度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1 057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测量工作付出、回报、超负荷和付出-回报失衡的情况,用工作满意度量表测量工作满意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检验对中介作用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对工作付出与超负荷方面的感受和分级诊疗支持度不相关,在工作回报方面的感受与分级诊疗支持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付出-回报失衡与分级诊疗支持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工作满意度在回报与分级诊疗支持度、付出-回报失衡与分级诊疗支持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回报越高,或付出-回报失衡越低,其工作总体满意度就越高,对分级诊疗的支持度也会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乡镇卫生院实施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一年后的医疗服务运营状况进行评估。方法:选取西安市阎良区2所试点卫生院与4所非试点卫生院为研究对象,以改革试点前后的医疗收入、门诊量等为评估指标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设计问卷对改革试点医院的医疗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一体化"改革后,2所试点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及门诊量均显著增加;4所非试点医院的医疗收入和门诊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变化特征不明显。被调查人员对改革的满意度高。结论:"一体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社会服务职能,有效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试点工作为该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妇女主任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调查方法,选取四川、甘肃和云南3省,14县(区),120个乡镇,993个农村的妇女主任作为调查对象,就其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站、县医院)孕产妇保健服务评价进行调查,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影响村妇女主任评价的因素。结果:在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方面,卫生机构的级别越高,村妇女主任对其评价越好。在医务人员态度方面,卫生机构越基层,村妇女主任对其评价越好。影响村妇女主任对不同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包括本村孕产妇保健基本情况、村妇女主任个人特征、村级社会经济情况。结论:农村妇女主任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提供的妇幼保健服务总体较为满意,影响村妇女主任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因卫生机构的层级而异。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改善县级卫生机构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大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的供给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妇女主任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强化农村妇女主任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农村妇女主任对不同卫生机构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在获得感和离职意愿中的中介关系,为降低基层医务人员离职意愿,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湖北省竹山县共抽取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4家乡镇卫生院的511名医务人员,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获得感量表、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工作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分较高,分别为3.59和3.64分,离职意愿较低,得分为2.17分。获得感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1);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1)。工作满意度在获得感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中起较大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35,占总效应的57.38%。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对强化获得感和离职意愿之间关系具有中介效应,高获得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来降低离职意愿,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切实重视工作满意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4个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经济业务运行情况。方法:从4个经济发达县市中随机选取53家乡镇卫生院,对其财政投入、财务收支以及医疗业务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0年乡镇卫生院总收入增加了8.13%,但总收支结余减少了87.54%;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为28.45%;2009年门急诊人次数增加了5.94%,2010年增加了11.99%。结论:乡镇卫生院收入结构不合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应建立科学长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县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职业评价调查,探讨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薪酬满意度及薪酬公平感知,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设计提出建议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结果(1)医护人员职业评价水平一般,对职业风险和薪酬收入的满意度最低。(2)个体因素差异对职业评价影响显著,如年龄、工龄、年收入;(3)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公平性评价一般,科室薪酬公平感的评价差异不显著。结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要遵循公平原则,既保证医务人员薪酬收入水平与社会、行业平均收入水平保持均衡关系,又保证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与其技能、风险、责任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的薪酬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全国6省12县的198家乡镇卫生院,收集2017年卫生院人员的薪酬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人员的薪酬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年来卫生院人员薪酬水平得到提高(5128元),但仍然存在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差距不明显等问题,且对薪酬分配制度的不满是造成人员薪酬满意度不高(31.9%)的关键因素.结论:政府应该合理确定卫生院的绩效工资总量,适当扩大绩效工资占比,重点增加对骨干医师的奖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村卫生室人员执业现状及待遇保障情况。方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抽取6省18县(市/区),利用自制调查表调查18县下辖的全部村卫生室。结果:每千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均数0.7~1.9人;每村卫生室人员均数为1.36~3.24人;部分省村卫生室60岁人员占比超过20%;50%以上村卫生室人员学历为中专且仅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西部2省村卫生室人员医疗责任险覆盖比例低于11%;除江苏外,其他5省村卫生室人员主要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江苏每村卫生室人员公共卫生和基药补助最高,福建省最低;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的村卫生室人员占比低于20%;除江苏外,70%以上村卫生室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村卫生室流出人员超过新进人员。结论及建议:提高村医素质并明确身份;保障村医待遇;鼓励开展研究提出吸引卫生人员到农村执业的更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民营医院托管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方法提取乡镇卫生院托管前后(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服务量(门诊人次数、出院人数和医技科室服务量)、费用(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和收入(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和药占比)等三个核心维度指标的月度数据,利用Stata/SE 15进行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与托管前相比,被托管乡镇卫生院在托管后第一阶段(2015年1月-2017年3月),出院人数、放射人次数、人均住院费用、住院收入从托管前的稳定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P<0.05);在托管后第二阶段(2017年4月-2018年12月),除人均住院费用和药占比之外的其余指标斜率均呈上升趋势改变(P<0.05)。结论民营医院托管对乡镇卫生院住院服务相关指标和医技科室服务量指标的增加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2017年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强了上述效果的显现,政策协同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