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评价S-100b与NSE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S-100b及NSE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扫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浓度在起病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达峰值。脑梗死组患者血浆S-lOOb浓度明显升高,36小时达到峰值。血浆NSE与S-100b含量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临床疗效越差血浆NSE含量越高(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与S-100b含量升高,且随病程发展不同时期升高的程度不同,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NSE与S-100b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及预后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浆内NSE和S-100蛋白含量,并对二者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组织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蛋白在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第14天时NSE、S-100蛋白含量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NSE、S-100蛋白含量与病后24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脑组织损伤和脑组织水肿的情况;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动态监测NSE、S-100蛋白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组织水肿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80例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于发病1个月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10天较其他时间明显下降,仍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其浓度与出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S-100B蛋白含量随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S-100B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将S-100B蛋白测定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和估计预后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等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浓度。用特殊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的浓度。结果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和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S-100β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P含量在特重型组和重型组之间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S-100β和CRP含量在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血清S-100β含量迅速下降,而血清CRP含量则缓慢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发生相关。S-100β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愈高,表示脑损伤程度愈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CRP检测值不能完全区分脑损伤程度及类型。  相似文献   

6.
李庆  陈长贵  石旭东 《四川医学》2011,32(5):706-708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浆内皮素-1(ET-1)、S-100β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第3、7、14d血浆S-100β、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4d及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调节患者NO和ET-1浓度,维持NO/ET-1相对平衡,从而减轻脑损伤,降低血浆S-100β、NSE浓度,对急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松笛  韩仰东  夏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08-1310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5、14天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测定,评价其与脑梗死灶体积、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第1、3、5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在第3天达峰值,在第14天下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同水平;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测定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7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发病1、3、7、14d血清S-100β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在第1天达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3天、7天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血清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其对AP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AP患者人院后第1、3、7和14天外周血中CRP水平,并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AP组患者于入院第1天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症AP组患者CRP水平高于轻症组,且伴有并发症的重症AP患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重症AP组(P<0.05)。另外,发现AP患者血清CRP高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第3天,若CRP水平持续不降,提示重症或并发症出现及预后差。结论:CRP可以反映AP的严重程度,并能够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组.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针剂30mg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7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于入院6h内和入院后第2、3、4、5、6天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第2~6天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依达拉奉能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从而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创伤性脑损伤病人神经组织蛋白(S-100B)含量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经保守治疗的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将病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GCS计分分组(3~8分重度,9~12分中度,13~15分轻度),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S-100B的含量变化.结果:脑损伤病人血浆中脑损伤特异性蛋白S-100B明显升高,脑损伤程度越重,升高越明显.中、重度组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病人血浆S-100B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以显著降低S-100B血浆含量,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8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第1、3、5d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并对其中的32例患者在发病后4周的MMSE、视觉再认、图片回忆、数字广度进行了观察。结果①发病第1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3、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出血后的第1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MSE、数字广度呈负相关(P〈0.05),但与其他指标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可以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脑出血后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讨论中所研讨的96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筛选而出,入院时根据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98例患者分为重型组和特重型组,另选取43例正常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β浓度,应用蛋白分析仪来检测CRP的浓度。结果:特重型组和重型组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R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组患者血清S-100β含量明显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组患者血清CRP含量与重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类型颅脑损伤的血清S-100β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类型颅脑损伤的血清CR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第2天血清S-100β及CRP的含量值达到峰值,血清S-100β在7 d内下降迅速,逐渐接近正常;血清CRP在7 d内下降缓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期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出现密切相关。CRP检测值不能够完全区分脑损伤类型及程度。血清S-100β可作为判定脑损伤的指标,血清S-100β含量越高表明脑损伤程度越严重,并且能够将脑损伤类型区分出,可以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对脑损伤儿童血浆S-100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创伤性脑损伤儿童神经组织蛋白(S-100B)含量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对急性TBI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院经保守冶疗的80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将病人分为纳洛酮冶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积分分组(3~8分重度,9~12分中度,13~15分轻度),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S-100B的含量变化.结果:TBI病人血浆中脑损伤特异性蛋白S-100B明显升高,脑损伤程度越重,升高越明显.中、重度组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儿童血浆S-100B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以显著降低儿童S-100B血浆含量,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GF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MBP和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04例重度窒息复苏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症处理且应用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予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生24小时内予以NGF治疗,分析对比2组HIE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MBP、S-100改变情况,并予以行为神经评分。结果:2组患者重度HIE发病率,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出生后3天、7~8天,血清MBP和S-100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出生后7~8天和14~16天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及早进行NG干预能够降低缺氧缺血性脑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血糖、C肽(CP)和胰高血糖素(GG)的水平,探讨胰岛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1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94例)和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对照组)血浆中血糖、CP和GG水平。比较各组患者CP和GG水平的变化,判断胰岛内分泌细胞的功能。结果:重型急性胰腺炎组患者:CP水平于发病后第6天、第10天、第1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G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0天、第1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组患者:C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的水平于发病后第3天、第6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重型急性胰腺炎时胰岛内分泌细胞受到破坏,血浆中CP、GG水平降低;CP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胰岛B细胞受损程度。(2)GG水平可以反映胰岛A细胞功能,重型急性胰腺炎时B细胞受损可能比A细胞更早、更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cTnI(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50~70周岁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观察组发病3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轻症组与重症组在发病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差异,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发病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差异;分析患者发病24h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24h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2)预后不良组24h、7d、14d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3)24h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正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cTnI水平在急性期要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正相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诊断与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蛋白)与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变化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脑外伤后存在DAI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伤后12、24、48、72 h的观察组S-100β蛋白及AQP-4水平,以及不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患者的S-100β蛋白及AQP-4水平。结果:观察组伤后12、24、48、72 h的S-100β蛋白、AQ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S-100β蛋白、AQP-4水平均随着时间增加持续升高(P0.05);随访发现,伤后12、24、48、72 h,GOS评分1~3分组的S-100β蛋白、AQP-4水平均高于4~5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S-100β蛋白及AQP-4水平变化,可评估患者脑损伤程度,对临床上早期治疗DAI及推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S-100蛋白的浓度,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中毒组)、B组(中度中毒组)和C组(重度中毒组),应用ELISA法对2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血浆S-100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对照组(D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中毒组血浆S-100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组血浆S-10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组血浆中S-100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但不能早期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伍益  董家军 《海南医学》2007,18(4):42-43,31
目的 ①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浆S-100B蛋白变化规律;②探讨血浆S-100B蛋白水平与伤情、CT、ICP、CCP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9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24h内、3d、7d血浆S-100B蛋白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ICP、CPP进行分析.结果 ①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S-100B蛋白浓度立即升高,其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②血浆S-100B蛋白水平与ICP正相关,与CPP负相关;③血浆S-100B蛋白水平随CT图像改变而变化.结论 ①通过对血浆S-100B蛋白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为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实用的指标.②监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联合CT、ICP、CPP等指标,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