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C)、心梗+运动组(MIE)、心梗+运动+BDNF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阻滞剂K252a腹腔注射组(MIEK),每组12只。术后1周尾静脉采血、心彩超检查后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BDNF表达及心肌血管密度,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BDNF m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rk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运动促进梗死周围区BDNF mRNA(P < 0.01)和蛋白(P < 0.01)表达,同时诱导TrkB磷酸化(P < 0.01),用K252a阻断BDNF受体可抑制TrkB激活(P < 0.01),同时逆转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P < 0.01)和心功能改善(P < 0.05);大鼠血清BDNF水平与心肌血管密度(r=0.501,P=0.007)、心脏EF值(r=0.611,P=0.002)呈正相关,血清BDNF运动前后变化幅度与其EF值变化呈正相关(r=0.498,P=0.015)。结论:BDNF在心梗后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效应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学习记忆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电针神庭、百会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确切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3月选取60只8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取24只大鼠分为空白组(n=12)、假手术组(n=12),其余36只大鼠构建MCAO/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电针组于神庭、百会穴进行电针治疗,采用进行Zea-Longa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BDNF、TrkB、PI3K、Akt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TrkB蛋白水平及PI3K、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术后2 h模型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预缺血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以探讨缺血耐受形成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四动脉结扎模型及预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等技术,检测各实验组中BDNF表达、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下游蛋白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的水平变化。结果预缺血组BDNF的表达、TrkB和ERK1/2磷酸化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5),而TrkB受体的拮抗剂K252 a可以降低其升高的激活水平(P〈0.05)。结论预缺血激活BDNF-TrkB-ERK1/2信号通路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13(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增高,P13K抑制剂Wortmannin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1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处理组、Wortmannin处理对照组,观察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13(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增高,P13K抑制剂Wortmannin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所致的Akt、GSK-3β磷酸化,但只能部分消除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较大剂量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1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1):1612-1616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神定志方(低、中、高剂量组)和多哌齐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通过链脲佐菌素侧脑室注射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检测海马区组织学形态,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丰度。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跨越平台次数及有效停留时间明显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BDNF蛋白及TrkB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安神定志方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AD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平台次数及有效停留时间,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上调BDNF蛋白及TrkB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定志方能够通过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促进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组(BDNF+ K252a组),每组6只.予鞘内注入药物,1次/d×7 d.每次注药前1h测定50%机械缩爪阈值(50% PWT);末次给药后1h取脊髓腰膨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BDNF组大鼠后肢50% PW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第7天,BDNF组大鼠脊髓腰膨大GFAP和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DNF+氟代柠檬酸组和BDNF+K252a组50% PWT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 K252a组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磷酸化TrkB受体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RNA-125b(miR-125b)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miR-125b抑制物组,每组25只。心肌梗死组和miR-125b抑制物组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miR-125b抑制物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miR-125b抑制物。4周后处死大鼠,称大鼠体质量,取心脏,剪去大血管和左右心耳,冲洗干净,电子天平秤称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左心室+室间隔)质量/体质量[(LV+S)/BW]和(左心室+室间隔)质量/心脏质量[(LV+S)/HW],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表现,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积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心钠肽(ANP)、脑钠肽(BNP)、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肥大,排列紊乱;miR-125b抑制物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miR-125b抑制物组大鼠HW/BW、(LV+S)/BW和(LV+S)/HW明显升高(P<0.05),胶原容积积分升高(P<0.05),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NP和BN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miR-125b抑制物组大鼠HW/BW、(LV+S)/BW和(LV+S)/HW降低(P<0.05),胶原容积积分降低(P<0.05),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ANP和BN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抑制miR-125b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在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激活后在大鼠脑缺血模型中是否能通过激活BDNF—TrkB—ERK信号通路而延缓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GAB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蝇蕈醇和GABA受体的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下游蛋白ERKI/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沉淀检测蝇蕈醇和荷包牡丹碱对BD—NF的受体Trk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蝇蕈醇对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P〈0.05);而且,在缺血15min复灌1天蝇蕈醇提高了BDNF表达水平、TrkB和ERK1/2磷酸化水平(P〈0.05),而荷包牡丹碱可以降低三者升高的水平(P〈0.05)。结论蝇蕈醇对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是激活了BDNF—TrkB—ER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NA-12靶向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信号对炎症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6只/组):BDNF处理下的对照组、ANA-12处理组、BDNF处理组以及BDNF和ANA-12联合处理组(BDNF+ANA-12);炎症痛模型下的对照组、CFA处理组以及CFA和ANA-12联合处理组(CFA+ANA-12)。给药完毕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痛觉行为学检测,记录ANA-12处理对BDNF-急性痛和CFA-慢性炎症痛大鼠痛觉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TrkB信号、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以及炎症因子IL-1β、Caspase-1、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DNF增加自发缩足次数(P<0.05);与BDNF组相比,ANA-12降低自发缩足次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CFA增加同侧机械刺激敏感性(P<0.05);与CFA组相比,ANA-12增加同侧缩足阈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FA增加磷酸化TrkB(Y705)水平(P<0.05);与BDNF或CFA组相比,ANA-12降低TrkB(Y705)磷酸化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FA上调Iba1、TNF-α以及炎症因子表达(P<0.05);与BDNF或CFA组相比,ANA-12降低Iba1、TNF-α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P<0.05)。结论 ANA-12靶向阻断BDNF/TrkB信号可降低脊髓炎症并缓解急性痛和慢性痛。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对莱菔硫烷(SFN)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64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I组、SFN组、阻滞剂LY294002+IRI(LY+IRI)组、阻滞剂LY294002+SFN预处理(LY+SFN)组,将冷藏于心肌保护液(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9 h的供体心脏移植到受体大鼠的腹腔,复制同种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24 h取供体心脏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GSK- 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IHC法和Western bolt检测各种蛋白结果显示,与IRI组比较,SFN组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 <0.05)。应用阻滞剂LY294002后,SFN+LY组与LY+IRI组的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FN能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心脏移植心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总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显著增高,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则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心肌组织中总Akt及P—Akt的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梦露  陈志余  杨洋  谭明英   《四川医学》2021,42(6):571-57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大鼠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MK-801)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造模结束后24 h,丙戊酸钠低剂量组和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同时分别灌胃150 mg/kg和300 mg/kg的丙戊酸钠;氯氮平组灌胃20 mg/kg的氯氮平;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予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情况,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REB、磷酸化-CREB(p-CREB)、BDNF、TrkB和磷酸化-TrkB(p-Tr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多且排列紧密,层次清晰;模型组和丙戊酸钠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明显肿胀、细胞核固缩、核碎裂;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大鼠海马组织趋于正常,但见少量核固缩和核碎裂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丙戊酸钠剂量组和氯氮平组大鼠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且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大鼠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丙戊酸钠低剂量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丙戊酸钠低剂量组(P<0.05);但作用没有氯氮平组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以缓解精神分裂症大鼠神经元损伤,抑制海马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REB/BDNF/TrkB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对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脑原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对缺血性脑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1只)、假手术组(11只)和模型复制组(40只)。模型复制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及眼针组(16只);眼针组大鼠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和肾区进行针刺干预。再灌注后2 h即开始针刺,每8 h 1次,连续针刺10次,末次干预后30 min,断髓处死大鼠,剥离缺血区域周围半暗带部位的脑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MCAO/R模型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和Trk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可促进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以对抗损伤。眼针可通过上调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水平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L)预处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ISL+手术组(P组),每组18只。手术组大鼠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待翻正反射消失后行剖腹探查术,即常规仰卧位法固定大鼠,消毒腹部皮肤,于肋下0.5cm位置沿腹中线作3cm左右纵向切口,每5min进行一次腹腔探查,分别探查肝、胃、小肠、大肠,手术时间20min,完成探查后关闭腹腔。C组麻醉后不进行手术,S、P组行剖腹探查术;P组于手术前连续5d给予15mg/kg的ISL灌胃,C、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前5d及术后1、3、7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术后各时点S、P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S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ISL可能通过增加BDNF及细胞膜上的受体TrkB的表达,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头穴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同时检测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B,TrkB),以及黑质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变化,以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理。[方法]用纹状体内多位点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分别进行头穴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中BDNF、TrkB、CREB水平。[结果]头穴电针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较治疗前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黑质内BDNF、TrkB和CRE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治疗组BDNF、TrkB和CREB阳性神经元数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电针可明显改善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黑质中BDNF、TrkB和CREB的阳性细胞数。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黑质中BDNF和TrkB的含量,激活神经元信号保护通路从而使CREB活化,促进了BDNF在黑质内的自分泌,保护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 (TrkB)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BWSTT-A组(低强度训练)、BWSTT-B组(中强度训练)和BWSTT-C组(高强度训练),每组10只。应用自制的打击器制备SC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SCI组大鼠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BWSTT组大鼠在SCI后给予康复锻炼,3组大鼠步行速度分别为7、15和21 cm·s-1。在造模后35 d采用Basso、Beattie和Bresnahan (BBB)评分评定SCI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与BWSTT-A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rk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SCI组比较,BWSTT-B组和BWSTT-C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尼氏染色法检测,与SCI组比较,BWSTT组细胞尼氏小体数量较多,细胞形态较好。结论:中和高强度的BWSTT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组织中TrkB和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表现为痛经、性交困难等难治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EMs患者的异位组织或血清中高表达,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神经血管生成等诸多过程参与EMs的发生、发展。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通路在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是EMs相关性疼痛形成和维持的关键因素。本文就BDNF/TrkB通路在EMs及相关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探讨阻断TrkB-BDNF信号传导通路的三条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后,NB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SH-SY5Y NB细胞,用纳摩尔浓度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高表达,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化疗药顺铂(CDDP)和PI3K抑制剂LY294002、PLC抑制剂U73122、MAPK抑制剂U0126处理。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实验方法检测应用三种抑制剂前后细胞的存活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应用三种抑制剂前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ATRA+BDNF+CDDP组NB细胞的存活率及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TRA+BDNF+LY294002+CDDP组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与ATRA+BDNF+CDD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TRA+BDNF+U73122+CDDP组、ATRA+BDNF+U0126+CDDP组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与ATRA+BDNF+CDD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激活TrkB-BDNF信号传导通路可增强NB细胞耐药。TrkB–BDNF信号传导通路可能通过进一步激活其下游PI3K/Akt通路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活体阿霉素(ADR)大鼠肾病模型探讨受地塞米松及LY294002影响的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下游分子Bad的 表达、尿蛋白变化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阿霉 素+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组),阿霉素+地塞米松+LY294002干预组(LY294002组)。分别于第7、14、28天进行24 h尿蛋白定 量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p-Akt、Akt和Bad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肾皮质Bad mRNA表达水平。结果ADR组蛋白 尿持续增加,p-AKT/AKT比值下降和Bad蛋白表达上调、Bad-mRNA表达增加,较正常N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DEX组 尿蛋白明显减少,p-AKT/AKT 比值升高和Bad 蛋白表达下调、Bad mRNA 表达减少,与NC 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LY294002组的尿蛋白无减少,p-AKT/AkT比值下降和Bad蛋白表达上调、Bad mRNA表达增加,与DEX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 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其下游分子Bad的表达,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LY294002 干预后可抑制该信号通路,阻断地塞米松减少尿蛋白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是激素减少尿蛋白的信号传导 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