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0年5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2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267例,男82例,女185例;平均年龄40.9(11~65)岁;平均体重52.4(30~75)kg。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9例,Ebstein畸形2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8例(其中房间隔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13例三尖瓣置换术(TVR)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3例三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右心室肿瘤1例,均行TVR。结果早期死亡2例,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再次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随访11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晚期死亡2例,1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另1例为右心室肿瘤;1例Ebste-in畸形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Ⅲ级,8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三尖瓣病变可继发于多种疾病,严格掌握TVR适应证,用机械瓣行TVR治疗三尖瓣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4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4a,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治疗11例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5~57岁(40±1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第一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姚培炎,朱洪生,周嘉自1987年6月至1994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22例,疗效良好,无手术死亡率,报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7~58岁,平均28岁。...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5月至2006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19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50岁。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起搏导线折断1例,无原发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二尖瓣置换和成型手术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累及二尖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19~77岁,ASAⅡ-Ⅳ级,根据患者所行手术分为两组:二尖瓣置换术组(Z组,n=15)和二尖瓣成型术组(C组,n=40)。比较两组致病菌、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是否入住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发热、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和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Z组贫血、心力衰竭、术后入ICU比例明显高于C组(P 0.05)。两组超声心动图表现、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瓣膜置换术与二尖瓣分离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12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能够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和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共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21例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及心衰均控制,体温正常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24个月无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病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抗感染的同时积极手术,正确把握手术的时机、手术方式及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比较采用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与同期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患儿的麻醉方法、术后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108例采用快通道麻醉与同期108例手术室外拔管的先心病患儿资料,比较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处理、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体重明显大于常规组[(13.8±4.2)kgvs(10.9±3.8)kg,t=5.321,P=0.000],以七氟烷吸入诱导例数(58例)明显多于常规组(16例)(χ2=36.260,P=0.000),术中芬太尼剂量(10.9±7.3)μg/kg明显低于常规组(18.0±5.7)μg/kg(t=-7.697,P=0.000),术后使用一种以上镇静药物者(7例)明显少于常规组(19例)(χ2=6.296,P=0.012)。快通道组有95例直接回病房,无早拔管相关的并发症,出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但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结论简单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室内拔管的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其麻醉方法主要特点是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多数快通道麻醉患儿无需恢复室停留,住院费用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方法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患者的手术选择意愿分为2组.胸腔镜组24例,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开胸组38例,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 结果 2组均无死亡.2组体外循环时间[(74±28)min vs.(71±24)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in vs.(28±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 vs.(3.3±1.1)h]无显著性差异(t = 0.449、0.309、-0.349;P= 0.655、0.758、0.729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2.646,P=0.104).与开胸组比较,胸腔镜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32±18) ml vs (66±28)ml;t=-5.290,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1±1.2)d vs. (7.6±2.2)d;t=-3.059,P=0.003]. 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61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9例,女279例;年龄10~74(44.01±13.95)岁;风湿性心脏病387例,非风湿性心脏病231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呼吸衰竭组(74例)和非呼吸衰竭组(54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6.1%(38/618),呼吸衰竭发生率12.0%(74/618)。呼吸衰竭组住院死亡率为17.6%(13/74),非呼吸衰竭组住院死亡率4.6%(25/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4,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05)、心功能分级(NYHA)Ⅳ级(P=0.014)、射血分数(EF)<50.0%(P=0.003)、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2 h(P=0.008)、复合手术(同期CABG、主动脉根部置换或射频消融迷宫手术P=0.000)、二次手术(P=0.012)、术后并发症(P=0.000)、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手术(P=0.003)、二次手术(P=0.010)、术后并发症(P=0.000)、输血量>2 000 ml(P=0.012)是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重视心脏瓣膜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以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新鲜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新鲜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 方法  1992年 12月~ 1998年 12月 ,在 2 3 0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脏肿瘤等患者的心脏手术中 ,应用新鲜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3例 ,手术死亡率 5 .7%。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轻度残余漏 2例。随访 175例 ( 76% ) ,无术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补片钙化和心包片瘤样膨出等并发症。 结论 新鲜自体心包是心脏手术中优良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4.2岁。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12例,包括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窦瘤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后天性心瓣膜病34例,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和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变等。不合并基础心脏疾病3例。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心瓣膜置换术;术中尽可能清除赘生物,对受侵犯的组织采用碘伏溶液多次擦洗,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4.08%),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2例患者持续发热,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后,体温渐趋平稳。随访35例(71.43%),随访时间4个月至6年,失访12例。1例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赘生物患者手术后1个月再次发热,再次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例发生抗凝治疗并发症,出现牙龈或结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消化道出血,暂停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药物与手术相结合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35例先天性膈膨升,年龄3个月~3.5岁,2009年1月前收治的17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右侧膈膨升采用开胸折叠修补膈肌,左侧膈膨升采用开腹手术修补;2009年1月以后的18例行胸腔镜修补膈肌(胸腔镜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放置胸腔引流例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膈肌下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75.3±5.0)min vs.(64.2±5.1)min,t=6.501,P=0.000],但术中出血少[(5.6±0.4)ml vs.(18.5±1.2)ml,t=-43.172,P=0.000],放置胸腔引流比例少[27.8%(5/18)vs.100.0%(17/17),P=0.000],胸腔引流时间短[(1.9±0.1)d(n=5)vs.(3.5±0.4)d,t=-8.723,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3.7±0.4)d vs.(5.6±0.5)d,t=-12.450,P=0.000]。2组术中输血例数、术后膈肌下降程度及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与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 61例符合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指征,依病情、患者意愿及经济能力分为腹腔镜组(n=28)和药物组(n=33),分别采用药物(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比较2组患者保留输卵管率、住院日、住院费用、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 结果保留输卵管成功率,腹腔镜组(27/28)与药物组(26/33)无统计学差异(χ2=2.734,P=0.098).腹腔镜组和药物组住院时间分别为(9.1±6.1)d和(18.3±4.6)d(t=-6.780,P=0.000);住院费用(4 017.3±1 013.7)元和(2 039.5±790.0)元(t=8.559,P=0.000).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药物组(χ2=23.054, P=0.000). 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清除输卵管腔内妊娠物和(或)局部注射MTX,避免腹腔内出血和持续异位妊娠,同时保留患侧输卵管;药物治疗经济实关键在于正确掌握保守治疗指征和必要的手术时机.2种保守治疗方法各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5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在体外循环下行赘生物清除、合并心脏畸形矫治及三尖瓣手术,术后抗生素使用2~4周。结果术后1例病人二次开胸止血,1例病人术后1年出现二尖瓣赘生物,1例病人术后3个月间断发热持续4年再次出现三尖瓣赘生物行二次手术,1例病人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肾损害、败血症转院,50例病人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3年,病人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2例复发。结论通过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由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或做过心脏手术引起的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Miccoli术式与直视下小切口行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治疗Graves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107例Graves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A组改良Miccoli术式(n=64),B组直视下小切口(n=43)。对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人对切口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107例Graves病均顺利完成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A组切口长(3.07±0.10)cm,明显小于B组(3.61±0.30)cm(t=-13.363,P=0.000);A组出血量(29.4±6.1)ml,明显少于B组(95.3±15.6)ml(t=-30.551,P=0.000);A组手术时间(83.2±7.5)min,明显短于B组(109.5±15.9)min(t=-11.485,P=0.000)。术后病理均证实为Graves病。A组VAS评分(1.8±0.7)分,明显低于B组(2.8±0.6)分(t=-7.663,P=0.000);A组住院时间(3.9±1.0)d,明显短于B组(4.8±0.7)d(t=-5.116,P=0.000);A组住院费用(8892.4±297.6)元,明显高于B组(7283.5±150.9)元(t=32.704,P=0.000)。2组均无甲亢危象、永久性声嘶及肢体抽搐等严重并发症。B组发生一过性声嘶和抽搐各1例,均经治疗后恢复;A组发生皮缘损伤3例,B组14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8.627,P=0.000)。随访情况:随访3~6个月,A组1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B组8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35,P=0.851);2组各有1例复发,均为年轻患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切口美观满意度调查评分A组(8.2±0.8)分,明显高于B组(7.2±1.1)分(t=5.443,P=0.000)。结论改良Miccoli术式与直视下小切口行双侧次全切除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改良Miccoli术式安全性和切口美观效果更优,直视下小切口手术不使用腔镜,节省了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与开腹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原发性肝癌70例,按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接受开腹常规肝切除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4±23.1)、(98.3±21.3)min,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772,P=0.22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4.6±3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379.3±45.1)ml(t=-16.612,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8.5±2.5)d,明显短于对照组(12.4±3.2)d(t=-5.682,P=0.000)。观察组术后AST(10.5±2.3)U/L,明显低于对照组(15.2±1.9)U/L(t=-9.320,P=0.000);ALT(21.4±2.8)U/L,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3)U/L(t=-12.030,P=0.000);ALB(56.4±2.4)g/L,高于对照组(42.3±2.0)g/L(t=26.701,P=0.000);TBIL(17.3±1.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1.1)μmol/L(t=5.180,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2/35),明显低于对照组22.9%(8/35,χ~2=4.200,P=0.040)。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转移率3.1%(1/32),对照组转移复发率12.1%(4/33),2组患者转移复发率无明显差异(χ~2=0.801,P=0.371)。2组生存率log-rank检验存在显著差异(χ~2=5.300,P=0.021)。结论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行,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13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65例经胸乳路径的腔镜手术切除治疗作为腔镜组,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传统组。将收集的数据纳入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美容效果评分(NS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t=4.906,P=0.000)和术后引流量(t=5.211,P=0.000)明显高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t=10.155,P=0.000)和切口长度(t=14.688,P=0.000)明显低于传统组。腔镜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0.77%)显著低于传统组(27.69%)(χ2=5.992,P=0.014)。腔镜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VAS疼痛评分(4.08±1.12)显著低于传统组(5.89±1.48)(t=7.862,P=0.000);NSS美容效果评分(8.11±1.52)显著高于传统组(4.96±1.26)(t=12.863,P=0.000)。结论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相比,经胸乳路径腔镜治疗方法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较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较轻等优点,而且具有术后颈部无瘢痕的美容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