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动脉起始与形态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 6 0岁左右女尸时发现其桡动脉变异 ,此种变异较罕见。其一 ,该变异的桡动脉在腋窝由腋动脉第三段发出 ,起点距第一肋外侧缘 35 .6 2mm ;该桡动脉与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等伴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 ,到肘窝内才分开 ;桡动脉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下方约 2 0 .0 0mm处发出第一条分支 -桡侧返动脉 ,后者在肱二头肌腱和肱桡肌之间向外上与桡神经反向伴行 ;主干继续下行在肱桡肌深面 ,然后后主干到达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之间、在行程中与桡神经浅支、桡静脉之间的伴行关系未见异常。其二 ,变异的桡动脉、肱动脉在臂中部管径有变异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行桡动脉造影应用于桡动脉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于我院行TRI的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行桡动脉造影检查组(观察组115例)和非桡动脉造影组(对照组115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114例,成功率99.13%;对照组手术成功113例,成功率9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有3例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有10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穿孔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行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将出现相关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动脉入路以及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3.
应用桡动脉压迫带压迫止血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桡动脉压迫带(TR Ban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TR Band止血;对照组采用弹性粘贴固定绷带止血。通过2组比较对照,研究分析绷带压迫和TR Band压迫两种方式的病人穿刺点出血情况、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应用TR Band操作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张艳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59+161
目的评价桡动脉压迫带(TR Ban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8例和对照组360例。观察组应用TR Band止血带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弹性绷带止血。经过2组比较对照,研究两种方式在穿刺点出血情况、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异同。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应用TR Band操作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三组,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90例,心肌梗死组4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动脉穿刺及造影结果。结果180例患者均造影成功,其中17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造影,7例经肱动脉,1例经股动脉穿刺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总阳性率为68.9%,其中心肌梗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相差不大,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心梗则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少,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冠脉造影仍被视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日本Terumo公司生产)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TR Band组(20例),“8”字绷带包扎组(2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分别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及弹力绷带“8”字包扎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止血耗时、患者舒适度、静脉回流情况、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结果:TR Band组与“8”字绷带包扎组比较,在止血效果、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上TR Band组优于“8”字绷带包扎组(P〈0.05),静脉回流障碍、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少于“8”字绷带包扎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彭超 《华夏医学》2014,27(2):80-82
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此后,随着此项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并且以其对穿刺部位损伤小、不必强制绝对卧床、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在全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5日-2007年11月31日之间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268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0例,成功率97.01%,男性成功率98.86%,女性成功率93.48%.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5例,桡动脉闭塞5例,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是安全的、可行的,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接受冠脉造影患者共306例,对冠脉介入操作导管进入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成功295例,成功率96.4%,男性成功率96.8%,女性成功率96.0%。术后前臂张力性血肿4例(1.3%),桡动脉闭塞4例(1.3%),无其它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且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时桡动脉损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13例,重点分析桡动脉损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结果5013例患者经桡动脉径路完成手术4936例(98.46%),发生桡动脉损伤87例(1.74%),前臂张力性血肿27例(0.54%)。桡动脉痉挛者应用双导丝技术导管通过率明显优于桡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的传统方法(96.0%vs 53.5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压迫止血配合加压包扎治疗桡动脉损伤后前臂张力性血肿100%治愈。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操作要细致,手法要轻柔,发生桡动脉痉挛后妥善处理可减少桡动脉损伤,桡动脉损伤后关键要早发现,及时有效压迫止血配合加压包扎治疗张力性血肿,是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我院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铁彪  周玉杰  刘同库 《医学综述》2008,14(7):1050-1052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近年新开展的介入路径,与股动脉径路相比因并发症少、术后不必长时间卧床,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仍会有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桡动脉痉挛是影响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骨筋膜室间隔综合征是可能致肌肉与神经干进行性缺血、坏死的严重并发症;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2%~10%,如尺桡动脉间侧循支环良好,即使发生此种情况也不会产生严重临床症状。现对其相关危险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晨晨 《吉林医学》2013,(34):7318-7318
<正>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必不可少的手段,熟练掌握采血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儿痛苦,更能为抢救患儿争取宝贵时间[1]。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循环功能状态及酸碱平衡的可靠方法,常用来指导氧疗及作为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左臂桡动脉高位变异.与现有的变异相比,此桡动脉变异起于腋动脉第1段,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两个采集动脉血的部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个理想的采集动脉血的部位。方法:将108例小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结果:误穿静脉血发生率,穿刺后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二组患儿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无桡动脉穿刺禁忌症的病人,血气分析首选桡动脉采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RA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行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的13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吸烟等基本资料,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情况,桡动脉直径/身高、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桡动脉路径是否异常、导管交换次数等治疗情况。分析RAS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桡动脉路径异常、导管交换次数、桡动脉直径/身高、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等均是R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AS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桡动脉路径异常、桡动脉直径/身高、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及导管交换次数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积极给予预防。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诊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开展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较桡动脉路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明显减少,方法简单、快捷、可靠,深受患者的欢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将分别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首选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AG时间右侧组比左侧组较短.左侧组与右侧组相比,PCI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首次选用器械成功率较高.结论 经左、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各有优势,在特定的情况下不失为可以互相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