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动物模型中胶质瘤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将裸鼠分为7组A:无菌裸鼠对照组;B:体内移植GBM组织组;C:体内注射IL-2组;D:体内注射NK细胞组;E:同时移植GBM组织和NK细胞组;F:同时移植IL-2和NK细胞组;G:GBM组织、NK细胞和IL-2移植组。观察各组裸鼠生长情况、裸鼠肿瘤生长情况、肿瘤出现时间、肿瘤生长情况(体积、重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K细胞对GBM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同时IL-2能促进NK细胞对GBM的抑制及杀伤作用的能力,可以延缓胶质瘤的生长。结论 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并为临床免疫疗法治疗胶质瘤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传统手术和放化疗治疗预后均较差,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病人预后。由于GBM的免疫抑制和独特的免疫微环境,使GBM成为很难通过免疫途径治疗的疾病,故免疫治疗在胶质瘤治疗更具挑战性。本文对近年GBM免疫微环境和相关免疫治疗方法的研究,及GBM免疫治疗的应用效果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年人原发性脑肿瘤,虽然在手术治疗、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多的进展,但是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1].而对脑肿瘤细胞学起源的认识也限制了治疗研究的突破.最近对于人类脑肿瘤的研究显示脑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群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的、对目前所有放化疗药物具有抗性的细胞亚群,被称为脑肿瘤干细胞(BTSCs).有研究认为BTSCs是神经干细胞(NSCs)的异常突变或正常细胞发生去分化突变形成的[2].BTSCs具有许多NSCs的特征,如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肿瘤形成和迁移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表达ABC转运子而表现出对毒性药物的抗性,激活DNA修复机制从而对抗凋亡,并且缺乏处于静止期的细胞等[2-3].  相似文献   

4.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安全范围内手术全切肿瘤可改善老年GBM的预后。放疗能够延长老年GBM患者的生存期,短程低分割放疗能达到标准放疗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老年GBM患者中能预测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的疗效,对于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TMZ化疗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老年GBM患者,TMZ联合低分割放疗较单一低分割放疗能延长生存期。在临床工作中,面对老年GBM患者,需结合患者的功能状态、合并症、肿瘤分子病理特征、社会支持等综合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YKL-40在MGMT高表达的人胶质瘤干细胞(h GSCs)中对其干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胶质母细胞瘤样本,行分离、培养并进一步鉴定为h GSCs。YKL-40慢病毒干涉后,采用单细胞克隆球形成实验、Brd U细胞增值实验检测、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 GSCs中干性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改变。结果所入围的h GSCs中MGMT均为高表达,并且高表达YKL-40的h GSCs其单细胞成球能力、细胞增殖能力及干性表达均高于低表达YKL-40的h GSCs(P0.05)。结论YKL-40在h GSCs干性维持的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YKL-40有可能作为GBM手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的关键靶点,并作为临床GBM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颅内原发性肿瘤,WHO分级Ⅳ级。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是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但中位生存期仅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如何更好地治疗GBM,改善病人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因此,研究GBM恶性进展的调控机制、探索GBM早期肿瘤标志物,对GBM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单链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没有5’帽结构和3’末端多聚(A)尾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GBM,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65.3%、34.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是影响GBM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及治疗方式是与GBM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方式是影响GBM预后的主要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和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GBM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原发性脑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不但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肿瘤电场治疗(TTF)已被批准用于治疗GBM且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尚无有关中国GBM患者采用TTF治疗的临床资料。该文报告一项复发性GMB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探索性临床试验方案。该试验采用笔者开发的新型肿瘤电场治疗系统ASCLU-300,对参加者进行治疗。主要是评价该治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通过评估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及根据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来评价治疗反应;根据神经肿瘤治疗反应评价(RANO)标准进行评估,通过对比MRI检查确定TTP,并通过随访收集OS数据;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估将基于描述性方法;通过Kaplan-Meier方法评估TTP和OS。这项初步研究将为进一步的大规模试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笔者希望新型肿瘤电场治疗系统能够有效治疗GBM,为中国GBM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临床试验注册:NCT0441793;于2020年6月8日注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改良神经干细胞培养基,11例人脑GBM标本中悬浮培养GBM的肿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方法,确定其干细胞特征;通过核型分析探讨该细胞的肿瘤性质;将确定的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接种于不含生长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条件下分化的特点。结果:本组样本中10例(1例污染)获得具有连续克隆和增殖能力及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结论:人脑GBM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BTSCs,在体外可将其分离、培养和纯化。  相似文献   

10.
1960年Atanasiu和Lampson首先提出作为病毒抑制剂的干扰素(IFN)尚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作为治疗恶性脑肿瘤的IFN有TFV—β,IFN indacer(polylcLc)。自1980年以来IFV—β已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本文报告IFV对动物肿瘤模型的实验效果及对恶性脑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风险模型;研究其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管理的价值。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和GSE16011中的GBM转录组表达数据,筛选出在GBM中异常表达的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鉴定出与GBM患者生存相关的lncRNA。采用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目标lncRNA,最终构建基于lncRNA表达量的风险模型。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风险组患者在预后方面的差异。整合风险模型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列线图,并通过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验证其在实际临床管理中的价值。结果 鉴定出26个肿瘤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并筛选出8个与预后相关的lncRNA。通过LASSO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7个候选lncRNA,并成功构建基于lncRNA的风险模型。在TCGA和GSE16011数据库中,高风险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差于低风险组;同时该模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良好表现。风险模型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能个体化地预测GBM患者预后,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结论 基于lncRNA构建的风险模型能够作为预测GBM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为研究GBM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然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和进一步TMZ化疗。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当与标准治疗方案联合时,GB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TTFields已经在国内外获批上市,且得到了相关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本文将重点述评TTFields的发展及其在GBM治疗中的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颅内最常见、最具侵袭力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接受标准治疗后新诊断的GBM患者,5年生存率<10%。改善GBM患者的生存预后是人类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鉴于免疫治疗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开始对GBM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本文对国内外近期报道的GBM患者免疫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时是否形成突触连接.方法分离培养大鼠NSCs及尾状核神经元,用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eGFP)转染NSCs;将eGFP-NSCs 分化后和大鼠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结果 eGFP-NSCs分化的神经元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时,两者有突触连接形成.结论 NSCs分化的神经元具有形成神经网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18,在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激活以及CD4+T细胞的Th2极化中起着关键作用。据报道,CHI3L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异常表达,并且和GBM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该文综述了CHI3L1在GBM增殖、侵袭、耐药性、血管生成及免疫抑制中的潜在作用和靶向CHI3L1治疗GBM的研究,为GBM的辅助治疗研究提供策略。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1): 61-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以及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GB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等17个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观察指标,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GB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多模态精准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本组患者至术后末次随访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u survival,OS)为11. 7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癫痫、KPS评分、肿瘤大小、多模态精准手术、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 0. 001)、术前KPS评分(P=0. 002)、肿瘤切除程度(P 0. 001)、放化疗(P 0. 001)、同步放化疗(P=0. 046)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多模态精准手术组的全切率(73. 7%)及术后KSP评分(73. 7%)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37. 3%和45. 8%);并且比常规手术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P 0. 05)。MGMT甲基化的患者中,替莫唑胺单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术前KPS评分60分的老年GBM患者接受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肿瘤,并术后行短程低频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多模态精准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GBM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于MGMT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术后应尽早使用替莫唑胺化疗。  相似文献   

17.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具侵袭性和致死性的类型, 以进展快、易复发和治疗抵抗为特征。腺病毒早期区域1A蛋白结合p300蛋白(简称p300)是一种功能丰富的蛋白, 可作为转录辅激活物和赖氨酸乙酰转移酶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表明p300在GBM的发生、增殖、侵袭和放化疗抵抗中具有着重要价值。本文现围绕p300的结构、功能及其参与GBM发生发展的多种途径、转化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GBM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瘤内不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体外模型还不能准确再现脑肿瘤微环境,体内原位模型耗时长,成本高昂,且成功率不高。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研究模型能够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可以稳定地维持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诱导大脑类器官形成脑肿瘤,用以研究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GBM干细胞与大脑类器官共培养可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直接培养建立GBM类器官可用来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测治疗反应。该文对大脑类器官进行简要介绍,回顾GBM类器官建立的不同实验技术方法,并对GBM类器官的应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GFP-Nurr1基因修饰的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模型并观察Nurr1过表达后NSCs向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构建pLenO-DCE-Nurr1慢病毒载体,用慢病毒转染第三代NSCs,转染72 h后荧光检测转染效果;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及DCE-Nurr1组,分别用Western blot及PCR检测Nurr1的表达差异;并将转染后的NSCs分化培养7 d后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Western blot及PCR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慢病毒转染NSCs 72 h后,转染率可达90%,与对照组相比DCE-Nurr1组高表达Nurr1。经慢病毒载体感染后的NSCs仍具备分化潜能,分化培养后发现DCE-Nurr1组分化的神经细胞中TH阳性细胞分化率90.60%,对照组为21.2%。结论慢病毒载体可高效转染NSCs过表达Nurr1;Nurr1基因过表达可以促进中脑腹侧来源NSCs向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正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5年存活率不到10%。目前,GBM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加放疗并辅以化疗,但是GBM具有发展迅速、弥漫性浸润、高度恶性的特性,即使接受标准治疗,总生存期仍15个月。免疫治疗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达到治疗GBM的目的。免疫治疗GBM的临床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GBM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抗体、T细胞治疗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