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IL-23/IL-17轴探讨消脂化纤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小鼠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随机选出8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8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小鼠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联合1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1∶9)腹腔注射共8周制备实验性NASH肝硬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中药干预组、BM-MSCs移植组和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BM-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BM-MSCs,中药干预组给予消脂化纤汤方灌胃,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予以消脂化纤汤方灌胃联合尾静脉注射BM-MSCs。BM-MSCs移植在第9周进行,灌胃均为每日2次,连续4周,12周末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液及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B),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IL-23、IL-17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ALR)表达,RT-qPCR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中IL-17、IL-23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一般状态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毛色暗,进食减少,体质量逐渐降低;各干预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IL-23、IL-17)水平、肝脏淋巴细胞中IL-17和IL-2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及肝组织ALR水平、ALB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BM-MSCs移植组、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IL-23、IL-17)水平、肝脏淋巴细胞中IL-17和IL-2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及肝组织ALR水平、ALB含量升高(P<0.01);与BM-MSCs移植组和中药干预组比较,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消脂化纤汤联合BM-MSCs移植对改善实验性NASH肝硬化小鼠肝脏功能、促进BM-MSCs移植转/分化及肝脏细胞再生具有良好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IL-23/IL-17炎症轴过度激活,改善肝脏免疫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九味清脂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小鼠的肝脏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喂养组、模型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150 mg·kg-1)、九味清脂膏低剂量组(1.56 mg·kg-1)、九味清脂膏高剂量组(6.24 mg·kg-1),每组6只。除正常喂养组外,其余小鼠均通过喂养高脂饲料8周制备NASH小鼠模型,然后分别予多烯磷脂酰胆碱、九味清脂膏灌胃给药,持续4周。检测肝脏湿重、体质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特征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S)。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对比,九味清脂膏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显著减少(P<0.05);九味清脂膏低、高剂量两组小鼠的ALT、AST、TC、T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病理提示九味清脂膏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及炎症状态,且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结论 九味清脂膏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NASH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造模12周,实验大鼠全部处死,取大鼠肝脏和血清。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游离脂肪酸(FFA)及肝组织匀浆T-SOD、MDA、GSH-Px、FFA,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结果造模大鼠肝组织呈中重度脂肪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和血清ALT、AST、TG、TC、LDL-C、MDA、FFA及肝组织匀浆MDA、FFA均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SOD、GSH-Px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G、TC、LDL-C、MDA、FFA明显降低,肝组织匀浆MDA、FFA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SOD、GSH-Px明显升高(P0.01)。病理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大鼠肝小叶内空泡样变、脂肪样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慈菇消脂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达到防治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联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ALF)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造模组35只,造模组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1.2 g·kg~(-1))联合脂多糖(LPS,5μg·kg~(-1))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12 h取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茵陈四苓颗粒组、干细胞移植组及茵陈四苓颗粒联合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联合组给予干细胞门静脉移植及茵陈四苓颗粒灌胃(每次1.5 g·kg~(-1)),干细胞组给予单纯干细胞门静脉移植(1.0×106个/m L),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射,茵陈四苓颗粒组给予茵陈四苓颗粒灌胃,复方甘草酸苷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灌胃(每次7.5 mg·kg~(-1)),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后120 h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IBL)变化,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肝脏炎症活动度,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指数(AI),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肝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的表达。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造模后肝功能异常,联合组与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茵陈四苓颗粒组及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大鼠血清AST,ALT,TBIL降低,肝炎活动度及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大鼠肝组织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Bax mRNA的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各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中药联合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肝功能,通过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 mRNA,下调Bax mRNA的表达来抑制肝脏细胞凋亡,效果优于单纯干预,两者对肝细胞凋亡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脂护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予普通饲料,模型组、观察组、对照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FLD模型,并于造模1周后观察组给予消脂护肝胶囊,对照组予东宝肝泰片治疗,第7周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情况以及肝脏病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PARαmRNA表达增加,血清ALT、AST、TC、TG水平及肝匀浆FFA、MDA含量降低,SOD增加,肝脂肪变性程度减轻,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脂护肝胶囊能够激活PPARαmRNA表达,同时可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发挥防治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5只)。造模组给予持续高脂饮食喂养16周制备肥胖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组和穴位组,每组10只。穴位组选取"关元""足三里""胰俞"进行针刺,非穴位组于距离尾根0.5cm和1cm处针刺,每次15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空白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余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分别于第0、4、8、12、16、20、24周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于第24周干预结束后取材,测量小鼠白色脂肪组织(附睾白色脂肪和肾周白色脂肪)及肝脏质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匀浆测定小鼠丙二醇(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实验第16周(干预前),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小鼠体质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第24周(干预结束后),穴位组小鼠体质量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P0.05)。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及肝脏质量,血清ALT、AST水平,肝脏组织MDA含量、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肝脏组织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穴位组小鼠干预结束后白色脂肪组织及肝脏质量,血清ALT、AST水平,肝脏组织MDA含量、Bax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P0.05);肝脏组织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P0.05)。结论:针刺"关元""足三里""胰俞"可能通过影响肝脏氧化应激和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小鼠肥胖及肥胖相关的肝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祛脂保肝颗粒对高脂饮食所致脂肪肝大鼠的防治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12周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期间分别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祛脂保肝颗粒(24,12,6 g·kg-1)连续ig 12周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升高,肝脏病理呈脂肪性肝病变,并伴有明显细胞损伤和组织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祛脂保肝颗粒各剂量组肝TG,CHO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ST,ALT显著降低,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祛脂保肝颗粒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补肾调脂方对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加自由饮用20%果糖水16周诱导小鼠高脂高果糖NASH模型,于实验第5周起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益气补肾调脂方干预12周,采用Folch方法测定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水平;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肝细胞气球样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TG、CHOL水平、MDA含量以及8-OHdG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肝脏T-AOC、T-SOD、GSH–PX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补肾调脂方的高、中剂量组肝脏TG水平、MDA含量、8-OHdG表达以及高剂量组肝脏CHOL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脏T-AOC、T-SOD水平及高、中剂量组小鼠肝脏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高脂高果糖诱导的NASH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益气补肾调脂方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防治NASH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补肾调脂方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的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m RNA的影响。方法: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16周,建立NASH小鼠模型,在造模第5周开始,分别予以益气补肾调脂方高、中、低三种剂量干预12周,在16周末处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s)的水平,real 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FFAs、肝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激活转录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P0.01),肝组织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下降(P0.05)。经益气补肾调脂方干预后,小鼠血清FFAs水平、肝组织GRP78、ATF6、CHOPmRNA较模型组下降(P0.05),肝组织XBP1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所上升(P0.05)。结论:益气补肾调脂方可能通过改善肝脏内质网应激来发挥抗NA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茵陈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茵陈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42只C57BL/6J小鼠中随机选取12只作为普食组,给予普通饮食;剩余30只给予高脂饮食(60%kcal脂肪)喂养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低剂量组、茵陈高剂量组,每组9只。茵陈低剂量组和茵陈高剂量组小鼠在高脂饮食同时分别给予茵陈1.95 g/(kg·d)和7.8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普食组给予普通饮食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灌胃16周。每周常规检测小鼠体质量、进食量,16周末收集各组小鼠血样本、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情况,根据病理结果进行NAS评分(肝脏脂肪变性积分、小叶炎症积分、肝细胞气球样变积分),检测肝脏组织中TG和TC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磷酸化p38(p-p38 MAPK)、总p38(p38 MAPK)、p62、L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普食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ALT、AST、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5),肝脏实体可见弥漫性肿大,色泽偏黄,表面油腻感,边缘变钝,HE染色可见大量脂滴空泡、部分气球样变性及少量炎性灶,油红O染色脂滴增大、增多,肝脏脂肪变性积分、小叶炎症积分、肝细胞气球样变积分及肝脏组织中TG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干预组体质量、进食量及血清AST、TG、TC、HDL-C、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肿大程度减轻,色泽较模型组红润,且茵陈低剂量组肝脏组织中TG含量、肝脏脂肪变性积分、肝细胞气球样变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茵陈高剂量组肝脏组织中TG含量、肝脏脂肪变性积分、小叶炎症积分、肝细胞气球样变积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HE染色、油红O染色可见肝脏内脂滴减少。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p38 MAPK、p62、LC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食组(P均0.05);茵陈低剂量组p-p38 MAPK、p6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LC3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茵陈能减少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TG沉积,保护肝细胞,延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降脂益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N组)、实验对照组(M组)、实验干预组(D组),每组24只,分别设9、13、17周3个时相点.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实验对照组和实验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实验干预组分别于第0周9周13周开始给予降脂益肝冲剂,同时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活饮用水灌胃,分别于9周、13周、17周末处死各组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血脂及肝组织脂质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经降脂益肝冲剂干预后,肝脏病理改变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降脂益肝冲剂对NASLD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方对肝癌小鼠端粒酶蛋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32只,除正常组8只外,其余制备供瘤体,建立H22小鼠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葛花解酲方低、高剂量组(20,40 g·kg~(-1))。给药组以中药水煎剂ig,正常组代以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肝脏指数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的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端粒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明显降低,肝脏指数,ALT,AST,GGT水平及端粒酶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花解酲方高、低剂量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ALT,AST,GGT及端粒酶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和细胞异型性明显,给药后小鼠肝脏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结论:葛花解酲方能减轻肝脏损伤,保护肝功能,通过抑制端粒酶蛋白表达,抑制其异常激活引起的细胞无限增殖,对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脂饮食(LFD)组(8只)、高脂饮食(HFD)组(16只),喂养6周。第7周始,HFD组随机分为HFD-water组(简称HFD组,8只)和下瘀血汤干预组(高脂饮食+下瘀血汤治疗组,简称XYX组,8只),灌胃共计16周。22周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脂滴沉积;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脂肪代谢途径相关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羧化酶α(ACCα),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簇分化抗原68(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等;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NLRP3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a-SMA观察肝脏纤维化。结果与LFD组比较,HFD组血清ALT活性、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脂肪变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P0.05); SREBP-1、FANS、ACCα等脂肪代谢合成相关因子显著上调,CD68、MCP-1等炎症相关因子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与HFD组比较,XYX组的肝脏脂肪变改善,NAS评分下调,脂肪代谢合成相关因子、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下调,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下调和NLRP3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天狼猩红染色及α-SMA染色显示HFD组的染色面积较LFD组增加(P0.05),XYX组则较HFD组减少(P0.05)。结论下瘀血汤对HFD诱导小鼠NASH有显著改善作用;抑制NLRP3是下瘀血汤改善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动物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予清肝化痰活血方和胆宁片进行干预,造模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及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PPAR-α的表达。结果:清肝化痰活血方能显著降低NASH大鼠体重、血清ALT、AST、γ-GT活性及肝组织中TG和FFA的含量,能明显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对NASH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PPAR-α的表达而改善了肝脏的脂质代谢,起到抗脂肪变性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SIL)联合吡喹酮(PZQ)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敷贴法感染昆明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PZQ治疗组(感染6周后PZQ灌胃500mg/kg体重,连续给药2天)、D组为SIL治疗组(感染6周后开始灌胃100mg/kg体重,连续给药8周)、E组为SIL和PZQ联合治疗组(给药方案C+D)。给药干预8周后,收集血浆和肝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损伤程度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赖氏法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含量。结果与B组相比较,C、D、E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浆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GF-β1和MMP-2蛋白表达均降低,肉芽肿直径减小,胶原纤维沉积减少。E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浆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GF-β1和MMP-2蛋白表达均低于C组和D组。结论 SIL联合PZQ具有协同增强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TGF-β1的下调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的激活在抗肝纤维化的继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袪脂保肝颗粒对高脂饮食所致脂肪肝大鼠的防治效果及机制。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连续12周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期间分别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袪脂保肝颗粒(24,12,6 g ·kg-1)连续ig 12周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升高,肝脏病理呈脂肪性肝病变,并伴有明显细胞损伤和组织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祛脂保肝颗粒各剂量组肝TG,CHO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ST,ALT显著降低,肝脏病理损伤减轻。 结论 : 袪脂保肝颗粒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赵文霞  闫乐  段荣章 《中医杂志》2014,(14):1223-1226
目的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剩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联合盐酸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大鼠模型。从造模第2周起,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混悬液28.5mg/(100g·d)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混悬液5.0、2.52、1.26g/(100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5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脂肪沉积面积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G、T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低血清ALT、AST、TG、TC水平更显著(P0.05或P0.01)。给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细胞脂肪沉积的面积显著缩小或减少(P0.01),并且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优(P0.01)。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能有效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细胞脂肪沉积,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虫草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MMP-13和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移植组、虫草多糖组及MSCs移植+虫草多糖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大鼠皮下注射40 % CCl4橄榄油溶液12周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MSCs移植组与MSCs移植 虫草多糖组注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MSCs;虫草多糖组、MSCs移植 虫草多糖组在移植后24 h给予虫草多糖悬浊液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移植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4周末处死大鼠,取肝脏,行冰冻切片荧光检测、肝组织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结果 各治疗组均能减轻肝硬化组织病理改变,减少胶原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MP-13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5),TIMP1表达下降(P < 0.05);MSCs移植 虫草多糖组与MSCs移植组和虫草多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SCs能迁移定植于受损肝脏,虫草多糖联合MSCs移植能降低肝组织TIMP-1表达,进一步增强MMP-13表达,明显促进胶原降解,减少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退黄消脂方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阻血瘀证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退黄消脂方加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及肝脏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均明显减轻(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消脂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