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Buerger运动操对患者患病下肢侧支循环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92例卧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发生病变的患者分成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帮助患者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减少患肢的静脉回流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Buerger运动操。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者血管病变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χ2=4.039,P<0.05);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uerger运动操对于防治糖尿病患者患上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效果,应用之后患者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肿瘤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上芽生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血管损伤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含了不同部位与器官、不同病理类型的创伤性与非创伤性、急性与慢性的血管结构损伤或功能障碍.本文以血管损伤概念的提出作为出发点,论述了既往孤立性探讨创伤与非创伤性血管病变,以及分学科对血管损伤性疾病开展研究和诊疗工作的局限性,强调了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血管损伤联合诊疗、多学科合作、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技术与设备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提出了"平战结合,以平练战"诊疗模式的构想.这对于有效提高平时血管损伤的诊疗效率、显著提升战时血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管通路视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是患者赖以生存的"新"器官,如何保护好内瘘血管,健康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方法:一方面规范操作,统一健康教育版本,另一方面对患者有步骤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通过集中学习纠正一些不正确操作方法和陈旧过时观念,教会患者能正确维护好自己的内瘘血管。结论:正确指导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延长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断绝或减少肿瘤血管供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药治疗肿瘤收到较好效果,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就其中医机制少有阐述,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中医机制从"毒-虚-瘀"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认为(癌)毒邪蓄积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前提,正气虚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内在因素,瘀血内结是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伊海金  何延政 《四川医学》2002,23(4):414-416
血管重建在临床外科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全球每年大约超过 6 0万人需要各种血管外科手术 ,大多数需要合适的血管移植物。血管移植材料 (Vasculargraft,VGF)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前主要有生物血管、高分子合成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人工血管、组织工程化血管 (tissue engineering blood vessel,TEBV) ,尤其是 TEBV,因更接近人体生物血管 ,有望解决移植血管小血管再狭窄的难题而倍受重视。  生物血管 主要有同种及异种血管两大类。同种血管如自体大隐静脉 (ASV)、胸廓内动脉、颈静脉、头静脉等。其缺点是来源有限且很难用作各种血管…  相似文献   

8.
当前,肿瘤仍然是我们人类面临挑战的一类疾病.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肿瘤的病因、发生发展机制、和应对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基因突变学说"、"二次打击学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失衡"的观点,到现在比较热门的"干细胞学说",都没有完全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多步骤演进的复杂过程.近年来关于新的血管生成与肿瘤发展、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迅速,证明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转移灶生长的必要条件.从此肿瘤血管生成假说成为最近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血管正常化是当前临床肿瘤治疗及其它血管异常性疾病和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肿瘤血管正常化是对肿瘤血管修复的全新阐述。血管稳态失衡与血管重构是肿瘤血管病变的关键,其中肿瘤血管修复既是维持血管稳态的适应性生理过程又是许多肿瘤血管疾病共同的关键病理环节。传统抗肿瘤血管治疗通过破坏肿瘤血管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而肿瘤血管正常化则通过修复肿瘤血管来改善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治疗,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0.
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肿瘤新生血管为作用靶点,切断肿瘤生长转移所需要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因素在AD的发生发展占重要的作用。一些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易感基因、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胱氨酸血症等与AD的关系密切。血管损伤因素诱导痴呆的发生,同时伴有AD样的病理改变。这使"血管假说"的重提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从多个视角去探讨其本质,为AD的认识、防治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血管早期病变的综合评估和早期干预, 血管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是有效预防致死致残心、脑、肾和周围血管事件的关键, 基于这一理念, 需要建立"血管医学"专业临床学科, 以全身血管床为核心, 对不同部位血管病变和不同病变程度的人群, 进行预防、治疗以及系统康复, 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血管健康智慧化和数字化管理。北京血管健康分级法(BVHS)提出的目的就是根据血管医学的理念, 对血管健康给予综合动态评估, 并将其结果进行个体化分析, 将血管结构及功能病变程度综合分级, 以对各危险等级人群进行个体化精准干预, 实现针对性地预防和管理, 建立全新的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医学模式, 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的血管形成有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两种方式。血管发生,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成血管细胞发展,形成原始血管的过程,包括成血管细胞的增殖,内皮细胞分化,增殖,迁移,连接,并形成原始血管丛等。血管生成是原始血管丛或已存在的血管经发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包括内皮细胞趋化移动,增殖,形成新管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8例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病例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在产前诊断该类畸形中的价值.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9408例胎儿资料进行分析,所有胎儿均采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对疑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走形异常的的病例,重点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声像图表现,并对这些病例进行分类,分析其三血管气管切面的特征表现.结果 共发现18例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走形异常的胎儿,其中:15例为右位主动脉弓,3例为左位主动脉弓.9例为右位主动脉弓伴随左位动脉导管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形成完全型"U"型血管环,1例右位主动脉弓并双侧动脉导管开放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形成完全型"O"型血管环,5例形成"C"型血管环:其中3例左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形成不完全型"C"型血管环,2例绕食道后方右位主动脉弓形成不完全型"C"型血管环,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未形成血管环,即15例形成血管环,3例未形成血管环.结论三血管气管切面是诊断主动脉弓畸形的敏感且有效切面,其他切面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切面.可以有效提高该类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特有的,起源于胎盘以广泛的孕产妇内皮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个系统性综合征,至今其分子机制大部分仍是未知的。造成孕期胎盘血管形成异常的因素主要为高水平的抗血管生成因子、低水平促血管生成因子及两者调节失衡,血管生成调节失衡可能代表一个"最后共同通路",并且是导致子痫前期临床特征性表现的原因。最新研究表明,多种微RNA参与子痫前期,对胎盘血管形成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兆钺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137-1139
机体血管系统的生长可分为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两种不同的过程。血管生成是指中胚层来源的血管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心脏、大血管与毛细血管。血管新生是血管的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血管增生。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存活、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遏制肿瘤细胞生长 ,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方向之一。血管抑素 (angiostatin)是最近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通过强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血管抑素生物学特性及抗血管生成作用进行综述。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节新生血管生成是在已存在的血管中长出新生毛细血管。血管生成在正常情况下仅见于胚胎发育、生殖和伤口愈合过程中。然而 ,持续的血管生成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炎症和肿瘤。肿瘤的…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生成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肿瘤血管生成的意义血管的生成存在于很多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增殖的过程是受机体严格调控的[1] 。 1 945年Algire先提出了”肿瘤血管形成”的概念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十分重要 ,是肿瘤代谢的关键途径 ,是一种病理过程 ,是一种无控制的血管形成 ,包括血管前期和血管期两个阶段。肿瘤的微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的关系。在血管前期 ,由于肿瘤的血管新生能力缺失或不足 ,肿瘤仅有几个立方毫米 ,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癌变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加强其防治研究已成为我国重大疾病防治的主要任务.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包括血管病变中的病理状态,创新发展络病理论对于提高包括血管病变在内多种难治性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络脉分为运行经气的气络与运行血液的脉络,笔者在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中,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和"气络-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概念,对运用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术的成功率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高.然而还有很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再植指的成活,血管危象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血管危象是指血流障碍,包括动静脉的痉挛和栓塞.疼痛、吸烟、情绪紧张、寒冷刺激等原因都会诱发血管危象.临床上采用"三抗"药物和一些监测技术来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