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方法对应城市14个乡镇4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及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测和调查,水质检验按GB/T 5750-2006方法,检测结果评价按GB 5749-2006、GB 3838-2002、GB 14848-1993执行。结果检测样品135份,总合格率仅为34.1%。不合格主要指标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和锰。地下水源与地面水源样品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1,P0.05)。结论应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令人担忧,引起介水传染病可能性大,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卫生监管是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永定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卫生管理策略.方法 对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水质连续监测2年,水质检验按GB/T 5750-2006规定进行,结果按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面水占66.7%,地下水占33.3%(其中山泉水19.0%);完全处理占11.9%,沉淀过滤占59.5%,未处理28.6%.2年水样总合格率26.8%,地下水合格率(41.1%)高于地面水(19.7%)(X2=17.48,P<0.01);主要超标项目是微生物学指标,水样合格率较低是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无消毒处理导致.结论 永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存在传播介水传染病的隐患,建议加强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工作,加强供水工程监管及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水质卫生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基本情况,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进行卫生学评价,为今后我县农村改水、疾病防制及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提出策略性建议及决策依据。方法按照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80份水样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总合格率为45%,丰水期与枯水期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χ2=1.23、P0.05,两期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经统计学分χ2=0.30、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污染为本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的主要类型,本县农村存在介水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必须加强净化和消毒处理,加强对饮水水源的卫生防护,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强化生活饮用水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从全县11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随机抽取40个点开展监测。水样采集、保存和检验方法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结果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 2012—2013年上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平均合格率为45.00%;影响供水质量的主要指标为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指标,这两项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45.63%、96.25%。在监测的23个指标中,一般化学指标与毒理指标的合格率为100.00%,超标项目5项,超标率为:总大肠菌群53.75%、耐热大肠菌群38.13%、色度3.75%、菌落总数3.13%、浑浊度1.25%。结论上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的卫生状况不佳,存在介水传染病暴发风险,应加强监管,并改善制水卫生设施。  相似文献   

5.
范和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57-2658
目的 了解洞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今后我县农村改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08年--2012年共检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444份,水质合格率为25.0%,年度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X2=16.08、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X2=2.70、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X2=2.03、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混浊度、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结论 洞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饮水消毒、净化过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都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情况,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卫生管理策略。[方法]2008年对农村部分饮水安全工程水质随机抽样,依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都匀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分析显示水质的感观指标和理化指标超标率较低,微生物指标超标率较高。[结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存在传播介水传染病的隐患,建议加强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池市金城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状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卫生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结果:229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样总合格率为26.6%,年度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8.6、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88、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12、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结论: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低,受微生物污染非常严重,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饮水消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汀县中央投资兴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制定农村改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3年各选3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按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按GB 5749-2006评价.结果 360份水样总合格率42.5%,各年度、枯水期与丰水期、出厂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了解工程基本卫生设施情况及水质卫生状况。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检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结果 8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设施配备率46.3%,按规定使用率16.3%;320份水样总合格率25.9%,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P<0.01);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1);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结论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6.3%安装了消毒设施,但使用率低,水质合格率低,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督管理,特别是饮水消毒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康定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质量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康定县113份水样的20项指标进行检测,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相应的限值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2年康定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丰水期检测源水、管网末梢水共计113份,水质总合格率44.2%,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合格项目为浑浊度、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结论 康定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但受益村民的饮水安全没有完全得到有效保障.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细菌污染,系受人畜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净水器处理水水质在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性状、毒理学和微生物指标方面是否优于自来水。方法:在太原市5个不同居民小区采集5份匹配的自来水和净化水水样,并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浑浊度、pH值、总硬度、溶解氧、铝、铁、锰、锌、硒、汞、砷、铅、镉、总铬、总大肠菌群等1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自来水中镉和铁含量超标率均为100%,净化水中镉和铁含量超标率分别为40%和80%;两种水体的其他三类指标均达到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太原市自来水镉、铁含量在一定地区存在超标。净化水总硬度偏低,许多有毒重金属含量较自来水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的情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1年对呼和浩特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2010年与2011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卫生状况变化不大,出厂水的卫生状况要好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呼和浩特市出厂水、末梢水水质卫生状况尚可,但应加强饮用水的投氯量及末梢水的管理与监测,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供水水处理与水质的相关性。方法对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个城市的168个管道分质供水的水处理工艺、消毒类型、供水和管网系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检测分析直饮水系统进出水的水质状况。结果分质供水直饮水88.10%的水样浊度、耗氧量、细菌总数达到纯净水标准的要求,反渗透工艺对电导率处理效果较好,钠滤工艺对耗氧量处理效果好,超滤工艺对浑浊度的处理效果显著;紫外线和臭氧联合消毒组细菌总数合格率(97.62%)高于单独用紫外线(97.22%)或臭氧(93.75%)消毒;不同供水管材水质中耗氧量和细菌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处理工艺首选纳滤,消毒装置选用紫外线与臭氧联合消毒装置最佳,管道材质室内使用选择PP-R管,室外使用则选择不锈钢管。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浙江省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调查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浙江省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饮水水质和卫生状况,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卫生安全,预防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超标的水质引起中毒和介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方法:在全省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开展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饮水基本情况调查,并对不同水处理方式的水厂和不同水源类型的管网末梢水,在丰、枯水期进行采样监测,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全省选择的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被选的403个乡镇有81.44%左右的农村人口饮用了农村集中式水厂的供水;水厂管网末梢水以不同水处理方式和采用不同水源水的水质综合指标丰、枯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93.58%和94.03%。结论: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较低,主要是水厂处理工艺不够完善,消毒不够规范等所致。  相似文献   

15.
16.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microbial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obtained from Microfiltered Water Dispensers (MWDs) and that of municipal tap water. A total of 233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Escherichia coli (EC), enterococci (ENT), total coliforms (TC),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HPC) at 22 °C and 37 °C were enumerated. In addition,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about the princip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MWD in order to study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microbial quality of the water.EC and ENT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of the samples. TC were never detected in the tap water but were found in 5 samples taken from 5 different MWDs. S. aureus was found in a single sample of microfiltered water. P. aeruginosa was found more frequently an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WDs. The mean HPCs at 22 °C and 37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icrofiltered water sample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tap water.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MWDs ma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acteria originally present in tap water.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quality of the dispensed water over time, especially if it is destined for vulnerable us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市区二次供水及出厂水的污染状况,找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区二次供水和出厂水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所监测的各项指标合格率较高,大多数达到100%,其中二次供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浑浊度和硝酸盐,合格率分别为86.7%和98.7%,出厂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氟化物和硝酸盐,合格率分...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