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儿科56例HIE患儿和2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第3~5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中NSE浓度。结果临床分度HIE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HIE各组NBNA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HIE程度呈密切正相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SE浓度变化与NBNA评分是评估新生儿HIE时脑损伤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对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脑损伤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水平变化以及与新生儿HIE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新生儿病房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38例,生后观察临产表现及CT检查,结果判断组轻度HIE8例,中度17例,重度13例,并以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1、3天天血清NSE水平。结果轻、中、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轻、中、重度HIE组之间3天内血清NSE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与HIE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46例HIE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GM-1治疗,对两组在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平及血清NS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NBNA评分高于时照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Ml辅助治疗HIE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减少NSE的释放,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白介素(IL_6)、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32例HIE患儿和29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h内,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IL-6、CK—BB活性,并做对比分析。结果HIE组NSE、IL-6、CK-BB存在动态变化。HIE组血清NSE、IL石、CK—BB生后24h内即明显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后第7天轻中度HIE组NSE、IL-6、CK-BB均恢复正常,重度HIE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IE患儿血清中NSE、IL_6、CK-BB水平与HIE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酶学水平越高。血清NSE、IL-6、CK—BB是HIE患儿脑损伤的指标,可为HIE早期诊断及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提供依据。NSE、IL-6、CK-BB对估计HIE患儿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在出生后7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77侧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分为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组38例和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组39例。结果Ⅲ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出生后7d,NBNA评分异常率为23.7%。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组NBNA评分异常率高于正常对照组(χ2=9.83,P〈0.01);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组NBNA评分异常率高于正常对照组(χ2=7.01,P〈0.01);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组NBNA评分异常率也高于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309,P〉0.05)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组、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组与正常对照组等3组NBNA的五大项目中比较,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组、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组两组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2项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羊水胎粪污染有活力组、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组两组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2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应重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通过NBNA测定,能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的婴儿,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方法:测定56例HIE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HIE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NSE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HIE较中度HIE明显升高,中度比轻度HIE明显升高,P均〈0.01:轻度、中度、重度HIE及对照组脑脊液NSE均明显低于血清NSE,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HIE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升高,脑脊液和血清NSE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HIE恢复期NSE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SE水平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亚低温和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及其行为神经评分(20项NBNA评分),研究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HI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4组: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亚低温联合川芎嗪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另取1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新生儿于生后24h、3d、7d检测血清NSE水平,生后3d、7d、14d进行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常规对照组各时间点NSE水平较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对照组各时间点NBNA评分均较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HIE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醒脑静及二者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的效果与意识恢复及行为神经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6例确认为中-重度HIE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纳络酮组32例,单用醒脑静组33例,两者联用组31例,疗程10~14d。结果:单用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单用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也优于单用醒脑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E患儿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优势,缩短了疗程、改善了预后,对减轻HIE所致的脑损害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它们对HIE患儿病情进展、病情程度、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符合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病例39例,分为轻度HIE组和中重度HIE组,选取同时期出生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新生儿不同时间的血清NSE浓度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血清NSE浓度与新生儿HIE相关,且与其严重程度正相关,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NSE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HIE和脑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HIE患儿7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三项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于治疗前、治疗一疗程后和生后28d各进行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2.22%(Х^2=6.65,P〈0.01),两组患儿治疗一疗程后NBNA评分分别为36、38±1.32和34.43±2.15(P〈0.05),生后28d的NBNA评分分别为38.47±2.13和35.36±1.92(P〈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综合治疗HIE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酶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5例HIE和26例正常新生儿血清hs-CRP、cTnI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CK、CK-MB、LDH、ALT、AST。结果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cTnI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新生儿急性期CK、CK-MB、LDH、AST、ALT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恢复期CK、CK-MB、ALT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AST降低不明显(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和cTnI的动态变化与HIE的疗程相平行,能较敏感地反映HIE患儿病情程度及转归趋势,与血清酶学改变一起可作为了解HIE的疗效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戎书敏 《中国药业》2009,18(11):59-60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脑细胞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4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0d后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办法(NBNA)评分分别为(39.62±3.71)分和(36.80±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HIE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Beckman CX9生化分析仪检测29例(轻度10例,中度10例,重度9例)新生儿HIE急性期及其中16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尿酸值及NBNA评分,并与2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轻度、中度与重度期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恢复期血清尿酸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患儿组NBN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的NBN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尿酸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及NBNA与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密切相关,临床分度越重,血清尿酸值越高,NBNA评分越低,随着病情恢复,血清尿酸值逐渐下降,NBNA评分逐渐升高。血清尿酸结合NBNA评分可作为新生儿HIE早期判断及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因素与血清心肌酶、Apgar、NBNA三者关系。方法筛选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因素新生儿86例与同期正常新生儿24例行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HBDH)检测、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①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因素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同期正常新生儿心肌酶(P〈0.01)。②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因素新生儿86例,其血清心肌酶异常者62例(占72%)、其Apgar评分≤7分者14例(占1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3血清心肌酶异常者62例行NBNA评分≤35分18例,Apgar评分异常的14例新生儿NBNA评分≤35分11例。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心肌酶,心肌酶异常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可靠指标且优于Apgar评分;单纯以Apgar评分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忽视围产期窒息因素等情况可能造成漏诊、漏治,是儿科医疗纠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苷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对我院NICU收治的60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30)使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n=30)使用胞二磷胆碱或1,6-二磷酸果糖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来判断药物的疗效。结果脑苷肌肽与胞二磷胆碱或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能在7-10天使神经症状恢复正常,在生后2周NBNA评分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早期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HIE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孙伟  俞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30-31
目的 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新生儿的肾功能,评价肾功能指标在早期诊断及预测HIE脑损伤中的意义,为早期预测脑损伤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足月HIE新生儿89例,其中轻度41例(A组),中度32例(B组),重度16例(C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D组).生后24 h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13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轻度HIE患儿血清Cr、BUN水平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患儿血清Cr、BUN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P〈0.05);而HIE各组新生儿血β2-MG水平均较正常新生儿升高,且HIE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脑及肾功能损害,血β2-MG在HIE合并肾脏功能损害的早期评价及预测HIE脑损伤分度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浓度与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52例新生脑损伤患儿为观察组,5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12 h内、2 d后血清NSE浓度。结果新生儿脑损伤组血清NS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NSE浓度变化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评估有较高的价值,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轻微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在黄疸高峰期及消退期行NBNA测定,并与同期出生的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黄疸高峰期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降低,黄疸消退后评分普遍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 NBNA能及早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对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丹参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162例新生儿HIE患儿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GM1、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82例)采用脑蛋白水解物、胞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对轻度HIE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重度HIE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神经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GM1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心肌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HIE和15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LDH、α-HBDH、CK及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中至重度HIE组血清LDH及CK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α-HBDH及CKMB仅在重度HIE组较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1),中度HIE组治疗后6天,心肌酶较出生48小时内明显下降,但与同时相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HIE时血清心肌酶升高,作为心肌损害的主要生化指标,对评价HIE脑损伤程度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