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估精神病司法复核鉴定的有效性、必要性,并尝试解析复鉴与初鉴不一致可能的归因。方法将为期四年半作者参与复核鉴定的27例案例原始资料汇总,并依据复核鉴定要求及三个结论(医学诊断、受审能力、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逐一对照。结果首次复核鉴定21例,第二次复核鉴定6例,两次复核一致为85%。另外,例第一次复核鉴定诊断与初次鉴定诊断相一致,占总复核鉴定的48.15%;刑事责任13能力相一致的有14例,占总复核数的51.85%;受审能力相一致的为22例,占总复核数的81.48%。结论建立层级分明的鉴定程度、严格的职业资质要求和符合规定的执业机构、完整的送检材料、必要的调查规定、统一的书写文本、不同的收费标准已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6~2000年5年间全部鉴定案例共283例,对鉴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案例的数量、婚姻、文化程度、案件性质、鉴定诊断、责任能力等方面,男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案例有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重复鉴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自1998年至今,4年来对71例有争议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复核,其中刑事案62例,民事案5例,劳动争议案2例,非婚性行为案2例。既往鉴定2次12例,3、4、5次各1例,既往鉴定1次56例。在  相似文献   

4.
精神病司法鉴定1389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我院进行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特点。方法 对我院1987~2003年进行的1389例鉴定案例,按责任能力、性防卫能力、因果关系、民事纠纷、交通案件等鉴定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389例鉴定中,疾病种类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为主;鉴定类型以责任能力鉴定、性防卫能力鉴定为主,申办户口等的鉴定有增多趋势;犯罪类型以暴力犯罪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司法精神病学的研究,尤其暴力案件、民事纠纷的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36例工伤伤残案例的精神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工伤鉴定案例精神伤残评定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36例工伤鉴定案例的损伤因素、伤残类型、伤残等级、精神医学鉴定诊断等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工伤精神伤残中的伪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有精神伤残94例,占69.0%,其中,智力伤残合并精神障碍伤残17例(12.5%),单一智力伤残者64例(47.1%),单一精神障碍伤残2例(1.5%),性功能伤残10例(7.4%)。未达到伤残程度者42例,占31.0%,包括17例脑挫裂伤后综合征及6例与创伤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在既有临床评估又有测验评估的71例案例中,临床判断伪装智力低下25例(35.2%),测验判断有伪装智力低下58例(81.7%),临床评估与测验评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1)现有的工伤伤残标准有待于完善;(2)工伤伤残鉴定中伪装智力低下的比例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完全责任能力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分析,探讨此类案件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间245例鉴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5例完全责任能力者均为现实动机作案,其中案发前有精神病史者140剜,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障碍诊断者有104例,51例有精神病专科住院史。最后鉴定结论有精神障碍者144例,鉴定前的临床诊断与鉴定诊断的一致率为46.2%。结论实施危害行为时的辨认和控制能力是责任能力评定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86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的专家复鉴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司法精神医学专家委员会(专委会)鉴定案例的总结来分析司法精神鉴定呆叹服各种偏差及其原因。方法 收集86例专委会鉴定案全的社会人口学、病史以及各次鉴定资料;先以提清专委会舂组对有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对各次鉴定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提请专委员鉴定的案例在案型、鉴定诊断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被鉴定人既往有违法肇祝史者较易提清专委会鉴定;袍次鉴定与他处复鉴之间无 精神症状检查、鉴定诊断还  相似文献   

8.
关于性自我防卫能力及评定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我国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性被害人的鉴定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内容,正日益受到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重视。1989年10月在宜昌市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至少有13篇论文具有性被害人鉴定的内容;性被害人鉴定案例所占比率为3.5~19.5%。据报道在精神发育迟滞案例中约半数左右,有的报道竟达70%。沈氏报道654例中,性被害人鉴定有74例(11.3%);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们在1982年上半年期间所作精神病学鉴定56例作一初步分析报道如下,尚望国内同道予以指正: 一、一般资料分析 (一)案件性质及委托鉴定单位: 这56例除1例为刑事兼民事诉讼外,其余55例皆属刑事问题。其中,被鉴定者有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鉴定中不同鉴定申请者与刑事案件性质及鉴定意见的关系。方法:对271例精神鉴定的刑事案件按精神鉴定申请者分为家属申请组(155例,57.2%)、办案机关申请组(95例,35.1%)、本人申请组(21例,7.7%);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被鉴定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情况、案由、诊断和结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3组被鉴定者既往精神疾病史(χ~2=5.424,P0.05)、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比率(χ~2=14.807,P0.01)、鉴定责任能力的分布(χ~2=9.58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肇事案与家属申请的关联明显;放火案、强奸猥亵案与办案机关申请的关联明显;毒品案与本人申请的关联明显(χ~2=30.596,P0.05)。家属申请组与诊断品行障碍、人格障碍的关联明显;办案机关申请组与诊断精神发育迟滞的关联明显;本人申请组与诊断无精神病的关联明显(对应分析χ~2=33.158,P0.05)。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无精神病史、有前科、本人申请鉴定者较多鉴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精神鉴定中不同鉴定申请者其相关的刑事案件性质及鉴定意见均不同,本人申请者其结论多为无精神疾病及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1.
34例服刑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刑人员是一特殊群体,对服刑人员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既涉及司法公正,又涉及服刑人员的精神康复,同时也涉及监狱部门的管理。本鉴定所于2006年1月~12月共受理324例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其中涉及服刑人员服刑能力鉴定的案例有34例(含4例保外就医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7例司法精神病重新鉴定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分析了近6年来的27例司法精神病重新鉴定的案例,发现严重犯罪案件的重鉴率比其他案件高。二次鉴定的21例中,诊断一致率为66.67%,法定能力评定一致率为71.43%。三次鉴定的6例中,有2例与前二次鉴定结论全异。作者分析了重鉴原因及鉴定结论不一致的有关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无精神病案件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无精神病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分析,探究此类案件的特点。方法:对入选案件进行一般人口学、案件类型、申请鉴定的原因、精神检查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无精神病的案件219例占总鉴定案例24.7%;既往曾在精神科就诊者65例,由办案人员发现“精神异常”的51例。结论:相关法律意识增强,有精神科就诊史是申请鉴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诊断为拘禁性精神障碍65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服刑能力鉴定中拘禁性精神障碍的医学转归。方法对65例服刑能力鉴定诊断为拘禁性精神障碍者进行第二次医学诊断,通过现场随访、复习病史以及精神检查,进行诊断。结果维持原诊断27例,修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28例,心境障碍6例,癔症3例,经前紧张症1例。结论拘禁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有扩大化倾向,应制定操作性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常可见到在意识障碍下作案者。我院10余年来接受的1670例鉴定案例中,在意识障碍下作案的有59例(占3.5%)。现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凶杀作案行为及作案后表现的特点。方法对43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凶杀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占凶杀案例鉴定为有精神障碍总数的43%;被鉴定人作案先兆、动机、预谋、作案方式、作案后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结论精神病理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作案后的表现,综合分析作案行为及作案后的表现,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辨认、控制能力评定。  相似文献   

17.
33例非精神障碍的司法精神鉴定分析李植荣我院于1986~1995年期间,共接受司法精神鉴定491例,其中有33例(男31例,女2例)系有责任能力中的非精神障碍者。年龄20~39岁,平均27.1±4.9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23例,中学8例。职业...  相似文献   

18.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 WD)通常存在症状不典型、诊疗不及时、容易误诊等情况,该病患者因违反法律法规时通常会因其有精神障碍而需要对其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本文报道1例WD患者因偷窥女性涉案进行受处罚能力鉴定的案例,借此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器质性精神障碍有关鉴定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上访案例的特点。方法对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鉴定的共3387倒案例中涉及上访的3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组上访案例有6例(0.53%),后5年组有25例(1.11%)。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上访持续时间长于无事实依据组(P〈0.05)。31例案例的鉴定结论有17例(54.84%)为精神分裂症。前5年组与后5年组的鉴定结论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实依据组与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鉴定结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5年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上访案例数量较前5年有所增多。有一定事实依据上访者的上访持续时间较无事实依据上访者长。司法鉴定的上访案例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鉴定诊断类型。无事实依据的上访人员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鉴定诊断为无精神病案例的特点。方法对171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被诊断为“无精神病”的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精神病案例占鉴定总数的26.80%,被鉴定人作案动机明确,自我保护良好,“精神症状”及提出鉴定的理由有一定的特点。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有助于无精神病案例的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