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神经鞘瘤19例、脊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和畸胎瘤3例均手术全切除,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l例和脊髓圆锥部畸胎瘤4例残留少许包膜或瘤体。随访3个月~6年,失访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1例因胸腔积液肺不张致脊柱畸形。其余病例均无因手术而继发畸形。 结论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对于椎管内与脊髓无粘连可分离的肿瘤,选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切除,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板切开关闭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方法的改进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患者采用腰椎板切开、肿瘤切除椎板关闭手术。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 18例 ,部分切除 3例。随访半年以上者 ,17例患者腰痛消失 ,复查 X光线见脊柱稳定性好。结论 该术式对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彻底 ,能有效地防止全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差、纤维瘢痕粘连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既往胸椎椎管内肿瘤主要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然而脊柱为三关节复合体,全椎板切除术后远期易并发后凸畸形,一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后易引发双侧关节活动不对称。2005年3月~2011年3月,本院采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并保留了脊柱的长期稳定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7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男39例,女32例,年龄25~99岁,平均51.6岁;颈段22例,胸段24例,腰、骶段25例,3例肿瘤位于髓内,6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硬膜外。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术中57例采用半椎板切除,6例行全椎板切除,2例行多节段半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以完全暴露肿瘤组织,切除肿瘤;其中载瘤神经根与肿瘤无法分离而一并切除者9例;14例行全椎板切除或多节段半椎板切除或半椎板联合患侧关节突切除者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8~7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手术时间2~6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450ml。71例患者肿瘤均获完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随访期内(8~7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复查MRI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现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07年6月采用半椎板入路和全椎板切除再植成形法切除椎管内肿瘤86例,有效维护术后脊柱的解剖生理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无肿瘤复发、椎体滑脱和脊柱畸形患者。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半椎板与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0例护理经验。结果全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保持脊柱的功能位置,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应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以使护理工作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应用椎板成形术治疗18例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该术式对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情况,随访术后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3例,硬膜下肿瘤10例,髓内肿瘤5例。手术行椎管扩大成形2~6(3.8±0.9)个节段。患者肿瘤均是全切除。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5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8.2分±2.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5.0分±1.9分,平均改善率为82.9%±8.8%。所有患者成形椎板复位固定情况良好,骨性融合情况良好,未出现移位,脊柱没有出现不稳定。结论椎板成形术对椎管内肿瘤显露良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神经鞘瘤、1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脊膜瘤手术全切除,1例椎管内外脂肪肉瘤次全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更加有利于对偏侧生长在椎管外侧部分肿瘤的显露和全切除,并能进一步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微创性,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板单开门手术入路在儿童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们从1994年-2007年11月用单开门入路切除19例儿童颈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7例,表皮样囊肿3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16例,3例部分切除。患儿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患儿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开门椎板手术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的骨结构、肌肉和韧带。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并有手术安全、易于肿瘤切除卧床时间短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重建椎管方法在多节段髓内肿瘤切除术后应用的优点。方法 多节段髓内肿瘤24例,均采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其中7例以微型钛板固定回植已切除的椎板,椎管成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经回植椎板行椎管成形的病人没有发现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未经回植椎板椎管成形病人中有5例出现脊柱后突畸形,2例出现呼吸障碍,5例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出现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3例出现硬膜外积液。结论 应用桐田法切除整块椎板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回植法对多节段髓内肿瘤切除术病人术后脊柱的稳定性意义重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椎板回植成形术在原发性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21例,术中切断双侧椎板,保留双侧关节突,完整取下棘突椎板复合体,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后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并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丝线修复棘突间韧带.术后椎管矢状径、椎板融合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椎管内肿瘤成功切除,未出现脑脊液漏,无顽固性下腰痛,术后1年JOA评分由术前(11.4±2.6)分上升至(24.7±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82.5%,术前椎管矢状径为(13.5±1.5)mm,随访6月后术后椎体CT显示椎管矢状径为(16.4±2.4)mm,术后1年椎板骨性融合率90.48%.结论 原发性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椎板回植成形术法重建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行MRI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均行后路常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0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植骨融合良好。术后6个月按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D级13例恢复至E级10例,3例无恢复。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治疗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明显改善。多节段椎板切开术后应给予脊柱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旦诊断明确,手术切除是唯一选择。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手术暴露充分,但易导致术后脊柱不稳[1、2]、瘢痕粘连,并引起医源性椎管狭窄,影响远期疗效。我院从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揭盖式掀起、肿瘤切除后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半椎板锁孔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等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高颈段锥管内肿瘤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手术入路、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 髓外硬膜下肿瘤经椎板锁孔入路全切除23例;硬膜外2例,采取后正中和侧方入路全切除;髓内肿瘤8例,其中5例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其中4例采用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的方法.手术后复发3例,1例为脊膜瘤术后多次复发并手术,2例为髓内星形细胞瘤.无手术死亡.出院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7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好转后逐渐加重3例.28例恢复健康,3例生活自理,2例严重残疾. 结论 半椎板单或多锁孔入路,可全切3节段内的肿瘤;全椎板切除减压的术式适用于髓内不能全切的恶性肿瘤患者;椎板与棘突整体切除加复位的方法适用于跨4个脊髓节段以上的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椎管内肿瘤于显微操作下切除肿瘤,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联合椎弓根钉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完整性。结果随访6-24个月,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局部连续性骨痂形成。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大改善,平均改善率达到(84.3±7.8)%,优良率84.0%。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手术,采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钉固定不仅有利于术野的充分显露,同时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因瘢痕增生粘连导致的并发症,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分别用于中胸段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将我院进行胸段椎管内肿瘤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入路显微切除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疗效、脊椎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半椎板显微手术比较全椎板入路显示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t=8.473,P0.001)、术中出血量(t=17.612,P0.001)、住院时间(t=16.655,P0.001)及下床时间(t=54.1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脊柱稳定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0.013);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2,P=0.576)。结论半椎板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入路相比,手术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柱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颈段6例,胸段10例,腰骶段19例。4例位于脊髓髓内,2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0例位于硬膜外,其中呈哑铃状8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手术治疗,其中9例肿瘤及带瘤神经根因不能分离或神经根变形坏死而一并切除,28例采用脊柱椎弓根或侧块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和CT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平扫+增强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35例患者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手术时间2~6小时,平均3. 6小时。术中出血量300~900 ml,平均450 ml。术后1例麻醉清醒后24小时内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MRI未见明显血肿及脊髓压迫,考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时予大剂量甲强龙激素冲击及脱水、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术后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8. 2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随访期间,所有采用脊柱内固定术患者均未见椎体不稳的表现。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脊柱椎管内神经鞘瘤,结合显微镜技术能够更好地暴露及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方法治疗脊柱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