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常因松解后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造成再粘连致松解失败.笔者采用手法松解加置管持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腋神经痛系指肩关节后下部、三角肌深部的一种弥漫性疼痛疾病,临床较常见。作者采用腋神经周围阻滞治疗41例,报告如下。1 治 疗 方 法 患者坐位,健侧手臂倚放于治疗台,患侧上臂外展30~45°,手扶髋部,于肩峰背侧下方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结合痛点封闭联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37例重症肩周炎患者,经肌间沟入路以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作臂丛神经阻滞,按肩关节各功能方向行手法松解.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选3~5个较为明显的压痛点,每点注入复合止痛液(1%盐酸罗哌卡因5ml 维生素B12500mg 泼尼松龙2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3~5ml.疼痛解除后即行功能锻炼.经一次手法松解后不能完全解除患肩粘连、部分方向的运动不能达到功能位的患者,可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1~2次.双肩受累的患者,可先将一侧治愈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治疗.结果37例患者(41例患肩)经治疗后,患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患肩功能恢复,疼痛解除,未出现任何副损伤及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患肩手法松解结合"复合止痛液"痛点封闭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康复措施治疗9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正确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低频治疗、中药熏蒸、肩吊带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态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进行评定.结果 96例患者经过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显效62例(64.6%),有效30例(31.3%).治疗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功能、疼痛和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我院疼痛门诊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和主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资料记录完整的30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8~70岁,其中38~49岁3例,50~70岁27例,50岁以上占90%。病史最短2月,最长5年。本组病例均为单启发病。22例病人经他处多次中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体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药物配方: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2500ug,生理盐水7ml,共14ml。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患侧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径路进针,穿刺成功后将上述配好的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从镇痛与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异丙酚麻醉组、臂丛麻醉组,各30例.异丙酚麻醉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镇痛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臂丛麻醉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两组皆辅以肩周痛点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及功能训练.结果 异丙酚麻醉组的治愈率为93.3%,有效率为100%;臂丛麻醉组的治愈率为80.0%,有效率为96.7%:治疗中肩关节疼痛和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镇痛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配合传统的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法,确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严重的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90例,随机分组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配合传统的肩关节粘连松解术(观察组)治疗和传统温针灸(对照组)治疗,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与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在疼痛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配合传统的粘连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合适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辅助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应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辅助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结果:33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应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辅助功能锻炼进行治疗有效率93.9%。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与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0例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行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对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上肢运动评分(前后钟摆、划圆圈、外展),术后麻醉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神经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12 h前后钟摆、划圆圈、外展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比臂丛神经阻滞更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肢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肩关节功能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作为手术患者首选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阻滞后第2日开始进行超短波和中频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较少(P〈O.05)。结论 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刘东辉  赵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20-420,425
目的:观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结合痛点封闭联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37例重症肩周炎患者,经肌间沟入路以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作臂丛神经阻滞,按肩关节各功能方向行手法松解。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选3~5个较为明显的压痛点,每点注入复合止痛液(1%盐酸罗哌卡因5ml+维生素B12500mg+泼尼松龙2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3~5ml。疼痛解除后即行功能锻炼。经一次手法松解后不能完全解除患肩粘连、部分方向的运动不能达到功能位的患者,可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1—2次。双肩受累的患者,可先将一侧治愈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治疗。结果:37例患者(41例患肩)经治疗后,患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患肩功能恢复,疼痛解除,未出现任何副损伤及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患肩手法松解结合“复合止痛液”痛点封闭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运动治疗伴有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受限的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各种类型的肩周炎患者82例,采用曲安奈德20~30mg+0.5%布比卡因等组成10mL混合液,作痛点阻滞,7d注射一次,最多注射3次;臂丛神经阻滞术:痛点阻滞结束、患者无明显不适后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术,用2%利多卡因5~10mL+当归2mL+NS至15mL注射,1次,d,连续5次;手法治疗:按肩关节受限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松解运动术。结果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该法对各种类型肩周炎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疗程相对较短等优点,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术和肩周痛点注射治疗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月,诊断标准:肩部疼痛或伴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小于正常20°以上,并排除肩关节结核和其它骨病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 Bristow喙突移位阻滞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我院 1983 年 2 月~2002年1月采用Bristow喙突移位阻滞术治疗 18 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男 12 例,女 6 例,平均随访10.14年(2~21年)。18例患者均有肱骨头Hill sachs病损,其中 11 例 Hill sachs病损占整个肱骨头体积 25%以上。6例患者以往曾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再复发脱位。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康斯坦评分、Duplay评分标准评价该手术前、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动作、肩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以及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力和肩胛下肌功能。结果 Bristow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满意,肩关节前举、外展动作不受限,外旋较术前平均损失14.72°,患者能够顺利进行日常生活工作。术后复发不稳定5例,其中1例由再次外伤所致,4 例为癫患者;螺钉松动、弯曲或断裂 6 例(33.3%),继发性肩关节骨关节炎1例(5.6%)。结论 Bristow喙突移位阻滞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总体疗效满意,但对伴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情感性格障碍的患者,术后不稳定的复发率较高,应予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5.
2420例20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性与一些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2 420例,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7 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疗程全部结束半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2 420例患者,20 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19 878次,出现率99.4%。喉返神经阻滞11 49例,占5.7%;背痛(脊神经损伤)1 137次,占5.6%;臂丛神经阻滞344次,占1.7%;膈神经阻滞81例,占0.40%。结论SGB是治疗临床某些疼痛性与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8年6月至1992年8月麻醉科镇痛门诊共诊治难治性肩周炎患者100例,通过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部痛点阻滞及功能锻炼等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40~71岁,50岁以上占82例。病史1~20个月。15例伴有高血压;2例伴有冠心病;8例伴有颈椎病。本组病例病情重,患肩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剧。肩关节运动严重受限,不能前屈,外展和上举。85%病例均经多方治疗,其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7.
肩胛上神经阻滞主要用于治疗和诊断肩关节疼痛和三角肌下滑囊炎 ,是治疗冻结肩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冻结肩 2 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2 8例 ,男 2例 ,女 2 6例。ASAⅠ~Ⅱ级 ,年龄 35~ 56岁 ,体重 58 5± 11 3kg。患侧左 17例 ,右 11例。1 2 药物 :注入药物为 0 75%布比卡因 4ml,醋酸强的松龙 2 5mg、维生素B12 1mg、生理盐水 3ml,共10ml。1 3 方法 :患者坐位 ,脊柱与地面垂直 ,双手放于两膝外侧。操作者站在患侧后方。穿刺点位于肩胛骨内侧缘与肩峰…  相似文献   

18.
肩关节周围炎因关节内、外粘连而至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本研究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针刀与手法松解治疗。取患侧肌间沟穿刺臂丛,但与手术麻醉不同,治疗时无需找异感,从而避免了损伤神经。注入消炎镇痛液,内含曲安奈德40mg,维生素B6 200mg、维生素B12 0.5mg、2%利多卡因5ml与0.9%氯化钠10m1。观察5~10min,无不良反应后再行痛点阻滞及针刀松解。  相似文献   

19.
我院采用穴位注射及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腰腿痛145例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自2003年6月以来,我院镇痛门诊接诊疼痛患者238例。其中腰腿痛145例,占60%,男43例,女102例,年龄26~89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肩周炎患者57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肩胛上神经,无不良反应后即于同侧行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均隔日阻滞1次,3次为1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2.5%(47/57例),总有效率94.7%(54/57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肩胛上神经联合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