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3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及部分分子细胞遗传学特点,应用常规R显带方法,对53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中20例患者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53例MM患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2.1%,其中涉及3种及3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的占82.4%,染色体众数从44到90条不等。染色体核型异常涉及所有24条染色体,其中涉及1q21扩增、13q14缺失,17p13缺失及14q32易位中至少1种染色体异常的占70.6%,同时发现t(11;16)(p11;p13)等一些不常见的结构异常;还有一些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经常见到的异常。FISH检测结果显示:1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MM患者中有3例FISH检测阳性;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有5例FISH检测阳性。结论:大部分MM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异质性;FISH分析可提高异常的检出率,但有局限性;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与FISH技术相结合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识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掌握MM细胞遗传学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MM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8号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室用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22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测,以探讨间期FISH技术在MM染色体倍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染色体异常情况的意义。 方法:用CC法和FISH对26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异常分析。 结果:26例MM患者中,CC法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有9例(34.6%);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有22例(84.6%),其中IGH基因重排占38.5%(10例);P53缺失5例(19.2%);1q21扩增9例,缺失1例;13q14缺失13例(50.0%)。13例伴有13q14缺失MM患者中8例出现1q21异常,13例未检测到13q14缺失患者中2例发现1q21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MM患者13q14缺失和1q21异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4,P<0.05)。 结论:FISH结合CC法可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恶性肿瘤.MM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过程及预后差异大,呈明显的异质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决定MM预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多为同时有数量和结构改变的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所有46条染色体均可受累.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收集了68例临床病例并将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24小时短期培养,用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8例MM患者的异常检出率为19.1%(13/68)。异常克隆多与正常克隆呈嵌合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整倍体,以超二倍体和亚二倍体克隆常见。结构畸变可见t(11;14),累及1号染色体和多种标记染色体等。4例染色体具有高度复杂畸变的患者预后差。结论:MM的细胞遗传学多为复杂畸变,涉及多条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初诊或疾病进展时应做染色体检查,以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探讨其在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初发MM患者,利用CytoScan 750K芯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另外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利用多个荧光探针(D13S319、RB1、p53、1q21、IgH、IgH/CCND1、IgH/FGFR3、IgH/MAF、IgH/MAFB)FISH检测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结果:20例MM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例(15%);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13例(65%),而芯片检出18例(90%)患者具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NV),包括拷贝数增加(106个)、拷贝数缺失(156个)以及单亲二倍体(23个),除了5号、9号、18号、21号以及Y染色体未发现CNV外,其余染色体上均包含不同数量的拷贝数增加和/或缺失。FISH和芯片检测比较显示,13号染色体缺失(D13S319、RB1)发生率分别为35%(7/20)和40%(8/20);1q21扩增分别为40%(8/20)和50%(10/20);P53缺失均为15%(3/20);FISH检出IgH重排阳性8例,芯片检出4例11q13(CCND1基因)扩增,3例16q23(MAF基因)扩增,1例4p16(FGFR3基因)扩增,2例20q12(MAFB基因)扩增。另外,芯片还可以发现了新的如7号、8号、12号、X等染色体异常。结论:半数以上MM患者都存在染色体改变,而且大部分均为复杂异常,利用微阵列芯片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MM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分子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指出几乎所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但由于骨髓瘤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低,增殖缓慢,加上骨髓浸润程度不同,限制了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CC)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细胞因子IL-6、GM-CSF和IL-3刺激浆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及增加秋水仙酰胺的终浓度[由常规的50ng/ml增加到(100~200)ng/ml],以观察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并且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提高MM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3号染色体三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研究显示,20%~50%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1],其中64%为超二倍体数目异常[2],涉及多种染色体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3].由于骨髓瘤浆细胞的分裂活性低,CC检查常失败,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由于不受细胞分裂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检测MM的细胞遗传学异常[4].我们同时应用CC和FISH技术对50例MM患者进行3号染色体三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累及骨髓和骨质的浆细胞恶性疾病.1959年即有人对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但直到1972年G显带技术出现后才发现了MM的特殊标记染色体14q~+.随后大量的研究表明染色体异常在MM的病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疾病,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MM存在多种染色体易位,导致MM细胞信号通路异常,促使疾病发生及发展。研究信号分子在MM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开发MM的靶向治疗药物和对MM的危险分层治疗。笔者就MM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全身恶性肿瘤的1%。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提高,该病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染色体异常是MM预后的重要指标,而常规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对61例MM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骨髓24 h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对其中31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例患者采用间期FISH方法检测IgH基因。结果61例患者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比例0.19~0.94。31例患者中有25例具有足够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象,19例(71.3%)检出异常克隆,其中14q32为最具特征的结构异常,8q24,11q13,13q14和17p13为重要的结构异常;6例检测到IgH基因断裂重排。结论骨髓形态学涂片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可诊断 MM,而染色体核型检测有助于深入了解MM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e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浆细胞恶性肿瘤.染色体高度不稳定及复杂的遗传学异常为M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亦为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发病初期,MM细胞发生奇数染色体三体或免疫球蛋白(Ig)H基因重排,逐步积累基因片段的扩增或缺失,获得恶性的增殖力、侵袭力及耐药性,导致MM患者预后不佳.笔者拟就MM的临床、遗传学、影像学等多方面对其预后指标进行介绍,分析现有分层系统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合理的预后分层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探针D13S319和D13S25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3q14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M)核型异常是MM主要的预后因素之一,13q14缺失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异常。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由于不受细胞分裂相影响,高纯度细胞分离的磁珠分选系统(MACS)富积了骨髓瘤细胞,二者可极大地提高MM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本研究用该技术和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D13S25,对42例初治MM患者的13q14缺失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建立骨髓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的实验方法,为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细胞遗传学提供新方法。以骨髓涂片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固定及消化后,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行I-FISH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检测,并比较该方法与常规I-FISH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非恶性血液病标本的各个信号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涂片I-FISH研究中,19例MM患者中8例(42.1%)有8号染色体异常,其中8号染色体单体(-8)5例(26.3%),8号染色体三倍体(+8)3例(15.8%)。结论:骨髓涂片I-FISH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准确的特点,可用于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细胞遗传学在MM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1q21扩增是MM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之一.研究表明,1q21扩增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随着新药的研发、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开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升,MM的缓解深度和生存期明显延长.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并根据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对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2例初治MM患者资料,对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并于4个用期后分析疗效;同时制备染色体标本,分别采用R显带技术和DNA序列探针进行核型和基因(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IgH重排和1q21扩增)分析,分析总体疗效及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52例MM患者中检出核型异常者47例(30.92%),RB1异常者43例(28.29%),D13S319异常者49例(32.24%),P53异常者30例(19.74%),IgH异常者58例(38.16%),1q21异常者33例(21.71%)。全组152例患者的疗效均可以评价,其中获CR、nCR、PR、MR和PD者分别为24、54、21、14和39例,总有效率为74.34%,显效率为50.66%;核型、D13S319、P53及IgH异常者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低于相应正常者(P0.05),RB1、1q21异常者的显效率均低于相应正常者(P0.05);全组随访22-72个月,中位随访52.0个月,截至随访日期,中位生存期(OS)尚未达。不同染色体异常者的中位OS均低于正常者(P0.05);经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均为影响MM预后的独立因素,如核型、RB1、D13S319、P53、IgH和1q21异常相对于正常者的风险分别提高了3.124、1.177、2.639、6.552、2.045和7.26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异常可影响硼替佐米治疗初治MM的疗效及预后,检测染色体异常对初治MM的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 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0例初诊MM患者,取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应用IHC技术对骨髓石蜡切片进行CD138单克隆抗体标记,选取CD138+细胞丰富的骨髓石蜡切片,采用1q21/RB1、D13S319/p53、IGH三组序列特异性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以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切片为对照建立各探针FISH检测的正常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 (1)20例初诊MM患者中16例检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占80.0%),其中1q21扩增5例(占25.0%),RB1缺失6例(占30.0%),D13S319缺失9例(占45.0%),p53缺失3例(占15.0%),IGH基因重排10例(占50.0%).检出1种异常者5例(占25.0%),同时有2种异常者6例(占30.0%),3种异常者4例(20.0%),4种异常者1例(占5.0%).(2)IHC联合FISH技术检出率80%,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出率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年龄<50岁、50 ~60岁、>60岁分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分别为5例(83.3%)、6例(100%)、5例(62.5%),经Fisher检验,年龄>60岁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患者染色体与基因异常和其临床分型、分期之间,即p53基因与IgG型及Ⅲa期之间有关(P<0.05),染色体与基因异常以Ⅲ期和IgG型为主.结论 IHC联合FISH技术检测MM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明显优越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同时可发现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多数为复杂核型,且多数存在数目与结构异常.MM患者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与其临床分型、分期、患者年龄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