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掌握该省目前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 采用Vero/SLAM细胞对2008-2012年疑似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分离到的毒株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并对扩增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GenBank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 2008-2012年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我国麻疹病毒的优势株。13株分离株之间N基因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1%~100%;与H1基因代表型China93-7的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7.5%~98.7%;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5.0%~96.2%。结论 2008-2012年江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为H1基因型,说明江西省近年来麻疹的流行株仍然是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康市麻疹暴发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掌握麻疹病毒的基因特性.[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对2007年暴发疫情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并对扩增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007年南康市麻疹病毒分离株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我国麻疹病毒的优势株.两株分离株之间N基因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7%;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N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94.7%和96.O%.[结论]南康市此次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为H1基因型,并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在基因特性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掌握江西省目前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采用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SLAM)对2008年-2012年疑似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分离到的毒株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并对扩增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Gen Bank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 2008年-2012年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我国麻疹病毒的优势株。13株麻疹病毒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1%~100.0%;与H1基因代表型China93-7的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7.2%~98.1%;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4.8%~95.6%。结论 2008年-2012年江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为H1基因型,说明江西省近年来麻疹的流行株仍然是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吉林省2001~2008年麻疹病毒代表株的血凝素蛋白基因(Hemagglutinin,HA)特征和氨基酸变异。方法从吉林省2001~2008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中选取5株代表株,提取核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基因库中的中国麻疹疫苗病毒株沪191以及所有23种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代表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同源性、氨基酸变异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异比较。结果吉林省5株麻疹病毒分离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5株病毒H基因之间有6~17个核苷酸差异(0.3%~0.9%),3~9个氨基酸差异(0.5%~1.5%)。与中国现行疫苗病毒株沪191H基因相比,有89~95个核苷酸差异(4.8%~5.1%),25~30个氨基酸差异(4.1%~4.8%)。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93-4H基因相比,有9~17个核苷酸差异(0.5%~0.9%),3~7个氨基酸差异(0.5%~1.2%)。吉林省5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的H蛋白均保留了4个糖基化位点,第5个糖基化位点在氨基酸第240位由丝氨酸突变成天冬酰胺,导致一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LS238~240的缺失。结论吉林省2001~2008年流行的5株麻疹病毒,均丢失了一个可能影响抗原性的糖基化位点。5株麻疹病毒的核苷酸、氨基酸差异均不大,但无论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93-4相比,还是与疫苗株S191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吉林省麻疹野病毒H基因的变异仍在逐年增加、逐年积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和特性。方法对2004~2008年宁波地区分离到的麻疹野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6个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4~2008年共分离到麻疹病毒22株,均属H1基因型,与H1型参考株China93-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8.5%,与中国疫苗株沪191的核苷酸/氨基酸差异为8.0%~9.5%/9.8%~14.5%;其中16株与H1a参考株China93-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99.6%,属于H1a亚型;6株与H1b参考株China94-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5%~98.9%,属于H1b亚型。结论宁波地区2004~2008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且以H1a亚型为主,亦存在H1b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江西省2013年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掌握江西省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流行特点。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3年江西省分离的15株麻疹病毒株均为H1a基因亚型,与H1基因的同源性为97.3%~98.1%;与中国疫苗株Shanghai-191株的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7%~94.7%。结论 H1a基因亚型为江西省本土流行病毒株的优势亚型,近年来江西省流行的麻疹病毒无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6年河北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对2006年分离的30株麻疹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30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其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6个核苷酸同源性为99.7%~98.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6.0%~100%之间;与S191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1.4%~92.3%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6.7%~89.4%之间。2006年分离到的30株麻疹病毒存在3个分支(传播链)。结论 H1a基因亚型为2006年河北省优势流行基因型,H1b基因亚型可能已经终止,麻疹野病毒与现行疫苗株S191之间变异仍在加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浙江省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流行株血凝素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其与国内外流行株的差异.方法 选取浙江省1999-2011年分离保存的麻疹病毒流行株33株,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T-PCR法扩增其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中国麻疹疫苗株沪191,以及95株国内外各基因型麻疹毒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浙江省1999-2011年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株33株,与1993-2007年我国其他地区麻疹流行株构建H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3株浙江麻疹流行株均属于H1a亚型,流行株分布无明显时间和地域特征.以疫苗株沪191为参考株,我国2003-2011年H1a亚型流行株H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平均变异率以及进化率分别为5.15%、4.44%和5.81%,分别高于1965-1993年(4.75%、3.86%和5.30%),以及1994-2002年(4.80%、4.08%和5.37%)流行株平均变异率与进化率;3个时间段流行株H基因非同义替换率与同义替换率的比值(dn/ds)分别为0.19、0.21和0.23,表明1993-2011年我国H1a型麻疹流行株尚未受到明显的正向选择作用.我国2003-2011年H1a亚型毒株与沪191之间,在H基因上共存在24个稳定的氨基酸变异位点;H1a亚型流行株与A基因型疫苗株间差异最大,遗传距离为0.053,氨基酸差异数为26 ~28个,而B3、D4型代表株与沪191间稳定的氨基酸差异仅为15个.另外,H1a型流行株与B、D基因型毒株间差异明显,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74和0.071,氨基酸差异数达27~33个.结论 麻疹病毒H1a亚型流行株与疫苗株以及其他基因型麻疹病毒株,在H基因上存在明显差异,且该差异随时间累积而增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全基因组层面探讨浙江省1999-2011年麻疹病毒的变异及其与疫苗株S191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浙江省不同年份分离的麻疹病毒流行株9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全基因组序列,并与疫苗株S191及国外主要流行基因型毒株进行全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1999-2011年浙江麻疹流行株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77% ~ 99.89%,麻疹病毒尚未受到明显的正向压力,各基因的变异仍属随机漂移.与疫苗株S191相比,两者间氨基酸的同源性仅为96.63%~ 98.16%,分别存在135~159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中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113个,导致5个糖基化位点的变异.在核苷酸水平上,N基因的平均变异率最大(5.5%);而在氨基酸水平上,P蛋白的平均变异率最大(7.7%).此外,在全基因组序列上,浙江流行株与各国疫苗株的遗传距离均大于D4、B3基因型流行株与各国疫苗组的遗传距离(t=9.76,P<0.05;t=-12.39,P<0.05).结论 浙江麻疹流行株与疫苗株S 191在各基因上均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现行疫苗株与H基因型流行株之间的差异远大于疫苗株与国外优势流行株(D4、B(1)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应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及早研究后备麻疹免疫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吉林省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及核蛋白(N)基因序列特征,探讨控制麻疹发生的措施.方法:采用B95a和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分离的麻疹病毒中扩增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bp)片段,进行核苷酸测序分析并与基因库GenBank中麻疹病毒的各代表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分离到8株麻疹病毒,N基因与H1基因型代表株[1]相比同源性为98.8%.结论:吉林省麻疹流行株属于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5年上海部分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性,加强麻疹病毒学监测。方法采集暴发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 bp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麻疹分离株进行基因比较。结果从10例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麻疹病毒4株,均属H基因组H1基因型,型内变异0.7%-1.3%。与H1型代表株China93-7的基因同源性为98%-98.2%;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1的基因差异为6.4%-6.9%。与A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为6.7%- 6.9%;与中国麻疹疫苗株Shanghai191的基因差异为7.6%-8.0%,与国内其他地区麻疹流行株基因差异为0.2%-3.7%。结论2005年上海部分地区麻疹暴发是由H1基因型病毒引起,为中国本土流行株。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2003~2005年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95a、Vero/Slam细胞从疑似麻疹爆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22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四川省2003~2005年从6个市(自治州,下同)分离的22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除2株为H1b基因亚型外,其余均为H1a基因亚型。22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3%~100.0%。四川省11株麻疹病毒代表株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6.7%~91.6%。结论四川省2003~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以H1a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H1b为弱势基因亚型,未发现H1c基因亚型。其中以H1a基因亚型为主的病毒株引起的多个传播链造成四川省各市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191(Shanghai191,S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 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1a基因型。 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近年来浙江省禽流感病毒H5N1分离株的基因特性与进化重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2002-2006年浙江省禽与人的H5N1病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采用Mega 3.0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株基因特性并与相关基因型标准病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2-2006年浙江省HSNl病毒株HA序列裂解位点序列含多个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与Gs/Guangdong/1/96相比,除Dk/Zhejiang/2/02和Ck/Zhejiang/8/03株外其他病毒株均在NA蛋白茎区缺失20个氨基酸.全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002-2003年的分离株遗传基因基本属于当年流行的B、W、X、Y、z等基因型,但部分病毒株不同基因片段属于不同基因型.结论 浙江省禽类中也广泛存在H5N1的基因片段重组现象,2005年后的Ck/Zhejiang/24/05株及人H5N1 Zhejiang/16/06株各遗传基因基本上稳定于近年大陆流行的FJ-like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胡钰  刘国梁  李凡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07-1409
目的:研究吉林省长春市0~12周岁儿童野生型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及核蛋白(N)基因序列特征,探讨控制麻疹发生的措施。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分离的麻疹病毒中扩增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bp)并进行核苷酸测序分析,对基因库中麻疹病毒的22个代表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进行比较。结果:分离得到9株野生型麻疹病毒,N基因与H1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同源性为98.3%。结论:吉林省长春市麻疹流行株属于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采用B95a细胞分离培养麻疹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C末端450bp片段和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测序,其序列与Genebank中国内外流行的麻疹病毒8个基因组的代表毒株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麻疹病毒,N基因与H1基因型代表毒株相比同源性为98.4%,H基因与H1基因型代表毒株相比同源性为99.5%。结论深圳市麻疹流行毒株属于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麻疹病毒株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变异情况,探讨流动人口和成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2005年在山东省邹平县麻疹暴发疫区采集病人血清和咽拭子标本,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检测。[结果]从6例病人咽拭子标本分离4个病毒流行株.均为H1基因型.3株属于H1a.1株属于H1b。4株之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5.80%~100.00%、97.30%~100.00%,分成2个亚支、2个亚型,与H2基因型参考株中国疫苗株S191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8.60%).与山东省2005年另外7株病毒株的基因型别分布相似。3株H1a病毒株又分为2个小分支.1株与2005年另外2株H1b病毒株(枣庄市、泰安市)的亲缘关系最近,与2000年的3株H1b病毒株(淄博市)亲缘关系较远.不属于同一祖先传播链病毒株。[结论]2005年邹平县成人麻疹暴发是由H1a、H1b两个亚型病毒株引起.以本地流行优势基因亚型H1a为主,H1b亚型为外来输入并在山东省少数市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