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和联用黄芪治疗组,联用黄芪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联用黄芪治疗组显效率为78.18%,常规疗法组显效率为56.60%,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黄芪治疗组FVC、FEV1、及PEF治疗前后改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联用黄芪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常规疗法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肺功能,这可能与黄芪注射液能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FoxP3+调节性T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体内是否存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与COPD的关系.方法 抽取21例COPD患者外周静脉血,用三色标记单抗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CD25+,CD4+CD25+FoxP3+(CD4+Treg),CD8+CD25+,CD8+CD25+FoxP3+(CD8+Treg)的数量和百分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取中等程度相关r≥0.3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在本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为(18±6)%,CD4+Treg为(19±13)%,CD8+CD25+为(5±4)%,CD8+Treg为(12±10)%.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白细胞总数和血pH都与Treg的数量或百分比呈显著相关,使其与患者的免疫构成复杂的因果关系.TGF-β1和IL-10在整体环境下与Treg无相关性.结论 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有一定比例的CD4+Treg和CD8+Treg,对患者的免疫发挥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成为了解患者免疫状况的一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晚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以观察索拉非尼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原发性肝癌与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 CD4+、CD3+ CD8+)和NK细胞(CD16+ CD56+)的差别,并将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下降(P<0.05), CD8+则上升(P<0.05)。而索拉非尼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有上升,CD8+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索拉非尼为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对原发性肝癌有效,在多环节阻断肿瘤信号传导的同时似乎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有效可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和沐舒坦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干预疗效。方法应用沙丁胺醇和沐舒坦联合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组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效果以及应用流氏细胞仪检测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及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IL-2的变化。结果沙丁胺醇和沐舒坦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疗效(93.1%)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IL-2水平、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和沐舒坦对可通过影响免疫功能机制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对我院35例COPD并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加重获得控制一周时,用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法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结果]COPD组治疗前CD3 、CD4 、CD4 /CD8 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D3 、CD4 仍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CD4 /CD8 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COPD组治疗前NK细胞较正常组下降(P<0.05),治疗后NK细胞与治疗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NK细胞降低,反映了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急性加重期控制后短期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状况有改善,但仍处于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陈芬 《中原医刊》2009,(11):44-45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OPD患者7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40例,缓解期32例,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和血液分析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CD3、CD4、CD4/CD8、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CD8、自然杀伤细胞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即免疫功能降低与自身免疫反应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预防作用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以40例未注射Tα1的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同期对照,观察40例COPD患者(治疗组)在应用Tα1(1.6mg/次,皮下注射,2次/周,每年秋季各2个月)治疗后1年内发生急性加重的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Tα1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及CD4/CD8下降,CD8升高,经Tα1治疗1年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回升,CD8下降,而且急性加重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胸腺肽α1可改善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锌、铬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COPD患者55例,对照组50例.血锌测定用光焰原子吸收法,血铬测定用无光焰原子吸收法,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老年COPD患者血清Zn、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COPD患者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患者CD3、CD4及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D8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COPD患者血清Zn水平与血清IgG、IgA质量浓度及CD4/CD8呈正相关(r分别0.619、0.578、0.699,P均<0.05).血清Cr水平也与血清IgG、IgA质量浓度及CD4/CD8呈正相关(r分别0.617、0.582、0.688,P均<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紊乱.这种变化可能与机体缺锌、铬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大部分栓塞治疗对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检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脾大部分栓塞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脾大部分栓塞前外周血CD3^ ,CD4^ 百分率,CD4^ /CD8^ 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栓塞治疗8周后,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仍低于健康人(P<0.05),而CD8^ 细胞百分率,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在栓塞前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前者P<0.05,后者P<0.01),栓塞后两者均下降,与健康人相比,前者P>0.05,后者P<0.05,结论:巨脾可能是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脾大部分栓塞可部分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COPD急性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40mg,肌内注射,每3天1次,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应用胸腺肽治疗6个月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在1年内急性发作的发生次数。结果:治疗组用胸腺肽治疗前,外周血CD4及CD4/CD8下降,CD8升高,经胸腺肽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CD4及CD4/CD8回升,而CD8下降,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治疗组患者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胸腺肽可改善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AECOPD患者分为常规抗感染治疗组(A组)和免疫治疗干预组(B组),在治疗前1天与治疗21天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群比较,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前CD3+T、CD4+T、CD4+/CD8+、NK细胞比值较健康成人组明显下降,治疗21天后CD3+T、CD4+T、CD4+/CD8+、NK细胞比值较治疗前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B细胞、CD8+T细胞比值无显著变化;B组治疗前CD3+T、CD4+T、CD4+/CD8+、NK细胞比值亦较健康成人组明显下降,治疗后CD3+T、CD4+T、CD4+/CD8+、NK细胞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B组CD3+T、CD4+T、CD4+/CD8+、NK细胞比值明显高于A组。结论:1.AE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于健康成人,经常规抗感染治疗好转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恢复;2.免疫干预治疗后免疫功能较常规抗感染治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对照组)和联用参麦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IgA、IgG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发作能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及固本咳喘冲剂对肺结核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法测定41例肺结核患者及40例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痰菌及PPD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关系。对其中10例肺结核伴慢性支气管炎应用固本咳喘冲剂的前后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肺结核患者较健康人CD 3、CD 4、CD 4/CD 8降低,CD 8增高(P<0.01);痰菌阳性较痰菌阴性者CD 4降低(P<0.05),CD 4/CD 8降低(P<0.01);PPD阳性与PPD阴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固本咳喘冲剂治疗后CD 3、CD 4、CD 4/CD 8较治疗前增高(P<0.01)。结论 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反应结核病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固本咳喘冲剂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数值及CD4 /CD8 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显著增高(P<0.05);CD4 /CD8 比值也显著增高(P<0.05);而CD3 T细胞、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CD4 /CD8 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 T细胞在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中风患者的T细胞,以观察中风发病及针刺治疗的细胞免疫机制.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发现,中风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的测定结果均显着降低(P<0.01),而CD8百分率增高(0.01<P<0.05),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后虽CD4/CD8与治疗前仍差异显着,但CD3、CD8已接近正常.我们认为中风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T亚群平衡失调.针刺治疗后其状况可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肺心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与2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CD3、CD4、CD4/CD8比值、C3bRR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则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肺心病伴明显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者变化最明显.治疗缓解期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与正常人相比仍有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病人存在原发性免疫功能障碍,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对了解肺心病病人免疫力、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组和联用黄芪治疗组,联用黄芪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联用黄芪治疗组显效率为70.49%,常规疗法组显效率为54.55%,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用黄芪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常规疗法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这与黄芪注射液能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的频率及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探讨Treg在COPD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33例COPD临床缓解期病人以及2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亚群的频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浓度.结果 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组IL-4浓度较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临床缓解期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92.86,q=11.63~27.66,P<0.01); 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组IFN-γ浓度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3,q=9.72、10.13,P<0.01),而临床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13,P>0.05);临床缓解期组IFN-γ/IL-4比值最高,急性发作期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5,q=7.79~30.10,P<0.01);CD4+ CD25+Treg频率在COPD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而临床缓解期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 146.08,q=8.68~12.72,P<0.01).结论 COPD病人存在Th1/Th2动态变化,急性发作期以Th2免疫为主,临床缓解期则以Th1免疫为主;Treg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肺癌病人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世碧 《重庆医学》2002,31(9):852-853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测定探讨其在肺癌病人的病情监测、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抽取患者治疗前、中、后外周血3ml,以APAAP、ELISA、琼脂扩散法分别测T细胞亚群、SIL-2R、IgG、IgA、IgM。结果:肺癌病人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正常,SIL-2R显著升高,IgG、IgA在正常值高限。IgM均值大于正常值。结论:CD3、CD4、CD4/CD8低下时,患者体仙IL-2也低下,则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SIL-2R越高,预后越差,化疗后SIL-2R则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测定22例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3项免疫指标 ,并与2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CD4及CD4/CD8、血清IgM水平明显增高 ,CD8、C3bRR则明显降低 ;在缓解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而ICR无明显变化。结论 :支气管哮喘存在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增高 ,可能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