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指在各种“先进导航技术”下。把药物、射线等各种能杀灭肿瘤细胞的物质或能量直接作用到肿瘤组织之上。以达到精确有效地消灭肿瘤的目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包括现代放射治疗技术、靶向热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肿瘤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肿瘤靶向药物的出现颠覆了原有的肿瘤治疗观念与模式,其个体化、疗效高、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较轻的突出优势逐渐被广泛认同,但肺癌靶向治疗的毒副作用与传统治疗的毒副作用截然不同,目前的相关治疗尚未达到满意效果。本文试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对常见的肺癌靶向治疗毒副反  相似文献   

3.
韩宝惠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62-2664
近年来肿瘤靶向治疗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独特的治疗效果引起了从事肿瘤治疗专业人十的广泛关注,靶向治疗药物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方案、治疗策略层出不穷,2006年的ASCO大会更是体现了这一趋势,本届大会有关肺癌研究包括了单靶点药物、多靶点药物、靶向治疗结合传统化疗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就会议有关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对肺癌临床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传统抗肿瘤药物最大的治疗缺陷是药物作用多是非选择性的,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针对癌组织的肿瘤靶向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靶向性强的药物载体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本文就靶向制剂设计模式、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系统、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其治疗药物的发展是大家极其关心的话题.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已经作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新策略,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靶点,研制新的靶向药物成为当前研...  相似文献   

6.
分子靶向治疗是进入21世纪肺癌治疗最具希望的治疗策略,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不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正常细胞通常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因此,靶向治疗的药物可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靶向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极好,毒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近年来靶向治疗以惊人的速度和独特的疗效引起了广大从事肿瘤治疗々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方案、治疗策略层出不穷,2006年的ASCO大会更是体现了这一趋势。有见于此,本文将对近来有关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希望对肺癌临床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内分泌治疗、靶向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均属于乳腺癌内科靶向治疗的范畴。已有部分靶向药物进入临床或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分别对其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病因的第二大肿瘤,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合理使用靶向药物,将会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的治疗必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载药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阳德  肖志刚  张浩伟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09-613,616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载药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载药纳米粒的主要类型、制备方法、靶向性的影响因素及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和方法,并指出载药纳米粒在肿瘤治疗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现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不可避免的耐药问题成为了靶向治疗的瓶颈。而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尽量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来长期破坏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有重要的免疫调节特性,二者联合作用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本文对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一种双膦酸盐和亲骨核素为导向、化疗药物和β射线协同发挥作用的骨肿瘤靶向治疗系统,并验证其靶向性.方法 将苯丙氨酸氮芥与偕二膦酸盐耦联,再与153Sm鳌合,合成新的耦联物,并通过羟基磷灰石晶体吸附实验和荷瘤鼠体内分布显像实验,了解耦联物体内外的亲骨性能.结果 对合成的耦联物结构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得出的光谱数据符合药物合成的要求;耦联物在体外对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小鼠体内放射性计数分布显示骨组织中的强度远远高于其它脏器,在3 h左右药物在骨组织中的浓度达到峰值.荷瘤裸鼠各个脏器中放射性计数在肿瘤组织中最高,其次为骨组织,再次为性腺、脾、肺等脏器.结论 新合成的耦联物苯丙氨酸氮芥-己二酸桥-偕二膦酸符合原药的功能结构特征,核素153Sm标记的耦联物具有骨靶向性,并且对骨肿瘤区域有较好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2.
赵巍  陈焕 《医学综述》2012,18(9):1322-1324
在消化系统中,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日渐提高。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在过去和现在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治疗方法自身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结直肠等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该药物在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条新途径。在此就近些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部分分子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试验:如赫赛汀、易瑞沙、贝伐单抗及COX-2抑制剂等。本文对这几种不同分子靶向的药物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顾峰  杨磊  严琳  马琴  伏彩红 《甘肃医药》2022,41(1):1-3,1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治疗模式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均不理想.虽然近年对靶向药物精准治疗的认识逐渐加深,各大指南将靶向药物纳入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是靶向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始终在一年左右,耐药和寻找新的靶向药物改善患者预后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联合...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部分分子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试验:如赫赛汀、易瑞沙、贝伐单抗及COX-2抑制剂等。本文对这几种不同分子靶向的药物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肿瘤靶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靶向治疗是利用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将药物或其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20余年来,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经历了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复。在肿瘤靶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产生的副反应,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01~2014-05间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36例原发肝癌患者,产生的手足综合症、胃肠道副反应、皮肤副反应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共发生手足综合症35例次,胃肠道不适32例次,皮肤毒副反应25例次。经过护理症状明显好转,多数患者可以继续靶向药物治疗。结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毒副反应大、发生率高,做好护理是患者得以持续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cl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抗肿瘤治疗面临新的挑战。围绕细胞毒和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存在诸多争议,特别是关于临床前模型的价值和一些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目前的抗肿瘤治疗已包含了几种具有不同机制的药物,分子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应用联合治疗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新型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抗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肝靶向药物的研究开发,为肝脏疾病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鉴于我国传统中药的特点,中药肝靶向药物的研究有望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加强中药肝靶向药物的研究具有迫切的必要性。本文对近年来肝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