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十年来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和死亡时间的规律,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3296例死亡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前五种致死疾病男性均高于女性,死亡年龄高峰为60-69岁,各病种死亡高峰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死亡时间以农历朔,望期最多。结论:十年来,我院住院死亡患者前五位死因无变化,但有性别、年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一九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七七年七月,共手术14例,死亡6例,现将死亡原因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男10例,女4例。年龄分布为:1~10岁4人,10~20岁4人,20~30岁2人,30岁以上4人,最小年龄1 5/(12)岁,最大年龄52岁,25岁以下的青少年病例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1994-10~1995-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共收治急性心便病人85例,其中12例死亡,下面就对12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收治85例,12例死亡,死亡率为14%。男性54例.死亡8例,死亡率14.6%;女性31例,4例死亡,死亡率为12.9%。男性发病年龄为34~71岁,平均年采为60.2岁;死亡8例.年龄在45~70岁.平均年出为56.3岁。女性发病年龄为50~82岁,平均年龄为68.1岁;死亡4例,年龄在50~73岁,平均年龄为61.2岁。死亡12例中>60岁的5例,<60岁的7例。2死亡原因分析2.1死亡12例,死于心脏破裂5例,占死…  相似文献   

4.
提高儿童健康素质,降低儿童死亡率是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将我院儿科1981年1月至1987年12月住院死亡的175例(含36例尸检病例)按年龄、住院日、疾病种类分析如下。一、年龄:此期间住院患儿7396人次,死亡175人(男116例,女59例),病死率为2.37%,男:女=1.97:1。死亡病例入院时年龄最小者为生后6h,最大者为11岁。各年龄期死亡病例统计见表1,半岁内死亡110例,占63.4%,1岁内死亡122例,占69.71%。二、住院日分析 175例死亡病例中,入院至死亡之住院日最短2小时(3例),最长394天(1例),入院至死亡住院日分析累计死亡病例占总死亡数之百分比分别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1996年1月~12月151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年龄最大103岁,最小新生儿,平均死亡年龄68.05岁。男性90例,平均死亡年龄67.8岁;女性61例,平均死亡年龄68.3岁。男、女之比为1.47:1。其中恶性肿瘤81例,占总死亡人数53.64%,平均死亡年龄66.42岁;男性56例,平均死亡年龄88.9岁;女性25例,平均死亡年龄60.84岁。脑卒中29例,占总死亡人数19.21%,平均死亡年龄71.93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病的死亡情况。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死亡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类型以及死亡与季节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病死亡与性别、年龄、职业、类型以及季节有一定的关系。结论:结核病死亡病例大部分是农民,退休工人及市民。  相似文献   

7.
苏平  杨桐  苍冬燕 《黑龙江医学》2005,29(8):601-601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但近年来50岁以下的病人有增加趋势,脑出血呈急性发作,并很快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及后果。我院于1998~2001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9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8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岁。保守治疗21例,死亡5例,死亡率23.8%。手术治疗71例。死亡11例,死亡率15.5%。年龄<50岁28例,死亡4例;51~69岁43例,死亡9例;>70岁21倒,死亡3例。入院时或术前血压<20/12kPa(150/90mmHg)18例,死亡1例;20~24/12~12.2kPa(150~180/90~95mmHg)22例,死亡3例;>24/12.2kPa(180/95mmHg)52例,死亡12例。血肿量由…  相似文献   

8.
本院小儿外科1954年~1964年共收治外伤性破伤风45例(新生儿破伤风除外)。占同时期外科破伤风91例中的49.45%。45例中死亡11例。本文就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死亡的11例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11岁。潜伏期除一例长达一个月外,其他10例均在一周内。发病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只2天。外伤的部位除一例  相似文献   

9.
<正> 意外死亡是一种非疾病性死亡,在任何时间,年龄都会发生,目前已渐成为影响人群生命,引起人群“早死”(PotentielMortality),导致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初步分析我市农村居民意外死亡特征,本文就我市监测点1983~1989年意外死亡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71年1月至1980年12月我院骨科共收治伤病员6136人,其中死亡61人,死亡率1%弱。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将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下: 资料分析 61例中,男性46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见表一。表一 61例死亡病人年龄分布情况表  相似文献   

11.
<正> 1971~1985年我们收治围产期心肌病132例,其中住院期间死亡15例,占妊娠期各种心脏病死亡人数的5.7%,现就围产期心肌病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死亡15例年龄25~44岁,平均31.1岁。妊娠胎次为1~10胎,平均2.6次,分娩前25天发病1例,分娩后5~90天患病14例;患病至死亡时间13~66天,平均31天。初产妇死亡8例(其中双胎妊娠死亡2例),经产妇死亡7例(其中围产期心肌病再妊娠复发死亡2例)。存活组117例年龄19~45岁,平均29.6岁,妊娠胎次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内科病人的死亡原因,探讨内科疾病的防治重点,降低病死率,现对1994~1998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死亡性别和年龄构成、疾病系统构成和主要疾病等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本资料全部来自我院1994~1998年的疾病分类报表和死亡登记卡,必要时核对病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原则进行死因分类,以病案首页的第一诊断进行统计。2结果2.1病死率:1994~1998年全院住院病人56683人,死亡1797人,病死率3.17%;内科各年住院人次、死亡人数、病死率见表1。表11994~1998年内科住院人次、死亡人数和病死率2.2死亡病人年龄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济高速发展期院前成年死亡患者死亡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对五年内的院前成年死亡患者的年龄,以每十岁为一基本单位,统计不同年龄组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并与其他年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院前成年死亡患者中18~2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是3.69%,21~30岁组为6.37%,31~40岁组为7.37%,41~50岁组为10.28%,51~60岁组为11.73%,61~70岁组为14.08%,70岁以上年龄组为46.48%,18~20岁及21~30岁两年龄组所占比例呈相对稳定或下降趋势,各年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31~70岁这四个年龄组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各年间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70岁以上年龄组仍是院前成年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占所有死亡病例的48.64%以上,而60岁以上者更高达60.56%,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院前成年死亡者中,仍以7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而31~60岁中年人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与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居民年龄构成趋于高龄化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965~1980年间72例绒毛膜癌死亡因素分析,64例有病理检查证明,8例为临床诊断。资料分析一、年龄按 WHO 科学小组所定预后因素中,年龄以39岁分界,大于39岁者预后稍差。本组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死亡原因分析江文龙,施巍巍启东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26200徐广宁南京铁路中心医院脑外科210009我院10年间经治急性硬膜外血肿253例,死亡27例,现就27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3例中死亡27例,患者年龄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死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AMI病例中死亡的18例患者,分别从死亡年龄、死亡时间、梗塞部位、药物治疗计算病死率,结果年龄60-69岁44.4%、50-59岁38.8%、70-80岁11.1%、50岁以下5.5%;死亡时间:11月至5月77.8%;临床表现:非典型症状66.7%、典型症状33.3%。结论 AMI的病死率与年龄发病时间梗塞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宁市育龄妇女相关死亡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妇女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南宁市988例育龄妇女死亡相关资料,对育龄妇女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比及各种死亡原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南宁市育龄妇女死亡时年龄为(38.4±9.0)岁。年龄<40岁的育龄妇女死亡456例,占46.15%,40~49岁死亡532例,占53.85%。随着年龄增长,死亡人数增加;死亡的前3位原因为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比的41.80%、21.76%、13.06%。结论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防止损伤与中毒的发生、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肖立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132+1135
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各类老年患者2 846例,死亡448例,其中60岁以上的死亡400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14%。本文就其400例老年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0死亡病例中,男252例,占63%;女148例,占37%;本组死亡病例年龄为60  相似文献   

19.
<正> 1986年~1990间,我院除儿科外,住院死亡共有1329例,现对其死亡病因,作如下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82例,女性547例,男女之比为1.43 ∶1。年龄在15岁~98岁,平均死亡年龄:男性为60.10岁,女性为63.54岁,其中以55~64岁男女死亡为最多。5年中,平均每年死亡265.8例。以1月份死亡最多,为138例。9月份死亡最少,为84例。平均每月死亡22.2例。本组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死亡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6月急诊科因颅脑疾病死亡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急诊科颅脑疾病死亡患者的特点。结果:200例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2.3+0.8)岁。死亡患者中急性脑出血124例(62.0%),其中男性85例(68.5%),死亡年龄均值为(51.5+1.1)岁,女性39例(31.5%),死亡年龄均值为(67.1+0.7)岁,男性死亡年龄比女性小(P<0.05);缺血性脑卒中36例(18.0%);外伤脑死亡32例(16.0%);急性脑梗死8例(4.0%)。结论:急性脑出血是我院急诊科颅脑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男性急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年龄也明显比女性小。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