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的母婴结局。方法以112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产妇52例设为观察组,无剖宫产史妊娠产妇6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自发性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全切、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5.998、19.145、17.369、7.828、14.074、7.314、3.848、4.862、4.633,均P<0.05);两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随疾病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其中观察组不同疾病程度早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880、16.902、8.361,均P<0.01),观察组重症子痫前期产妇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344、4.531,均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妊娠结局存在较大风险,且病情程度越重,妊娠结局越差,对该类产妇应严密监护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最大限度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226例GDM患者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187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39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00例糖代谢正常的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三组在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和分娩方式方面的差异。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组孕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糖控制不良组孕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围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可将孕妇及围生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和剖宫产率降低到健康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GDM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83例)和控制不良组(57例),比较两组母婴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控制不良组的妊高症、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和产后出血等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控制良好组(χ^2值分别为4.690、5.682、4.688和5.682,P〈0.05);而控制不良组的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和高胆红素血症等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控制良好组(χ^2值分别为5.882、5.682、5.882、6.992和9.399,P〈0.05)。结论应高度重视GDM对妊娠的危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苏州市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0例单胎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七版《妇产科学》中GDM的诊断标准,选取GDM组360例,对照组360例。比较两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GDM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羊水过多和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90,4.744,5.698,53.588;均P〈0.05);围生儿早产、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以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50,5.336,12.528,14.382,16.800;均P〈0.05)。结论GDM仍是威胁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因素,孕妇及医院均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林小凤 《现代保健》2014,(10):105-107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6例GDM孕妇,依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26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B组,20例),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感染、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也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控制血糖对于改善孕妇分娩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重视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干预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并分娩的年龄≥35岁的16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医学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围生儿呼吸窘迫、早产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体质量儿和围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医学营养干预有利于高龄GDM患者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减少围生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的滴度值对妊高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轻重将6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A,将6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B,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正常分娩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三组产妇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及抗β2-GP1抗体的滴度值进行检测,并对比三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B较观察组A、对照组相比,ACA-IgG、ACA-IgM及抗β-GPI抗体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6.89,均P<0.05)。观察组A与对照组相比,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死胎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12,均P<0.05)。观察组B较观察组A、对照组相比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死胎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7.34,均P<0.05)。 ACA-IgM与胎儿生长受限有显著相关性(r=0.42,P<0.05)。 ACA-IgG及抗β-GPI抗体水平与早产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早产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r值分别为0.54、0.68,均P<0.05)。 ACA-IgG、ACA-IgM及抗β-GPI抗体水平3者之间两两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r值分别为0.619、0.616、0.382,均P<0.05)。结论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及抗β2-GPI抗体可能均参加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率较高,早期检测ACA及β2-GPI抗体的滴度值具有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偏少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足月妊娠羊水偏少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4例羊水过少患者及191例羊水量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羊水偏少组及羊水过少组新生儿异常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χ2=0.001,P<0.05),但羊水偏少组与羊水过少组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978,P>0.05);不同分娩方式羊水偏少组与羊水过少组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103、0.117,均P>0.05);羊水偏少组与羊水过少组发生羊水污染者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异常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804、0.151,均P>0.05)。结论足月妊娠羊水偏少不容忽视,同样易导致围产儿异常,阴道试产时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定期产检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EOSP)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兰溪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建卡产检、住院治疗并分娩的146例EOS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孕期是否定期产检分为未定期产检的对照组(97例)与定期产检的观察组(49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对照组中初产妇占57.7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5.71%(χ2=11.551,P<0.05);对照组有子痫前期病史者占4.1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6.33%(χ2=6.426,P<0.05);对照组患者的最高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为(178.32±23.75) mmHg和(120.73±13.34)mmHg,分别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165.84±18.32)mmHg与(112.35±10.79)mmHg,(t值分别为3.223、3.810,均P<0.05)。首发异常表现观察组多为尿蛋白(+)或尿蛋白(++)合并血压值升高,而对照组多为血压升高或血压升高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两组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围产儿死亡率为37.1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8.37%(χ2=5.366,P<0.05)。结论孕产妇孕期定期产检对早期发现EOSP有积极意义,早期发现的患者多可通过有效干预控制病情,为行期待疗法争取更多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 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2011至2012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35周的妊娠晚期妇女,将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将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BV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为10.730~35.628,均P<0.05);BV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为21.607~33.511,均P<0.05)。结论妊娠期BV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标准,对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10752例,死亡78例,围产儿死亡率7.25‰,其中死胎38例,占48.71‰;死产10例,占12.82‰;出生7d内新生儿死亡30例,占38.46‰,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监护,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linked to poor outcomes for mothers, babies and families. Despite a recogni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ssue, women often do not receive the care they need and fall between the gap of maternity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address this, there is a call for reform in the way in which perinatal mental healthcare is delivered. This paper responds to this by exploring the role and competence of midwives in delivering mental healthcare. Using a scoping review methodolog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 were considered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 ‘w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evidence relevant to the provision of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by midwives?’ To identify studies, the databases PubMed, Maternity and Infant Car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Medline, Science Direct and CINAHL were searched from 2011 to 2018, and reference lists of included studies were examined. Studies relevant to the role of midwives in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issues were included; studies focussed on screening and referral were excluded. Thirty papers met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ing studies about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of midwives and student midwi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 delivery of counselling or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by midwives; and barriers and enablers to embedding midwife‐led mental healthcare in practice. Synthesi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indicates that midwives are interested in providing mental health support, but lack the confidence, knowledge and training to do so. This deficit can be addressed with appropriate training and organisational support, and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midwife‐led counselling interventions are effectiv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test midwife‐led interventions for women with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 and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models of integrated perinatal mental healthca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苏州市立医院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方法以2006-2013年在苏州市立医院分娩的产妇为对象,以产房《分娩登记本》和电子监测信息系统登记为依据,统计围产儿死亡及死因情况。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北区、东区共分娩围产儿147 201例,围产儿死亡1161例,围产儿死亡率7.89‰。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脐带胎盘因素、母亲疾病、早产低体重、原因不明。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外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结论规范外地户籍人口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优生优育指导,规范围产保健管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本院妇产科发现新生儿头皮血肿等疾病的发生似有增高趋势,尤以冬春季节多见。乌鲁木齐市蔬菜水果供应季节性差别大,直接影响孕妇VC的摄取量。为探讨孕妇体内VC营养水平对围产期母子出血性疾病等的影响,于1984年4月至1985年3月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3例黄疸的发生因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8.0%),母乳性黄疸(16.6%),新生儿溶血病(15.0%),新生儿感染因素(14.5%),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11.4%),先天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14.5%)。治疗主要有蓝光照射,输用白蛋白;祛除病因如换血治疗,抗感染,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等以及各种辅助治疗。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治愈和好转184例。 结论 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样,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是最常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1991至2015年近25年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分析,了解围产儿死亡趋势、原因,总结经验,为探索进一步健全围产保健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至2015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个案,分析死亡趋势、特征及死因.结果 ①近25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5.97‰,其中户籍人口平均为4.80‰,非户籍人口平均为7.41‰,近2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②近25年围产儿死亡以非户籍为主,占55.45%,其母亲产次为2次以上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8.80%升至40.76%,双胎死亡比例逐年缓慢上升,2010年开始超过10.00%,2015年达最高水平13.00%;③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分别为53.35%、8.33%和38.32%,死产死亡构成和新生儿死亡构成逐年下降.死胎率从1991年的4.35‰下降到2015年的1.85‰(χ2=732.383,P=0.000),死产率从1991年的1.18‰下降到2015年的0.12‰(χ2=879.183,P=0.000),新生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4.90‰下降到2015年的1.18‰(χ2=2 040.316,P=0.000);④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中前四位分别为早产儿、严重畸形、宫内窘迫和原因不明,其中先天畸形比例占死亡总数的12.63%.结论 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上海市近20年的孕产期保健措施密不可分,为了进一步控制围产儿死亡率,需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产妇保健精细化管理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妊娠结局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珠海市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利用2000—2002年珠海市围产期保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本市人口的1.8倍、2.3倍,P<0.01,差异有显著性。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0.70‰,新生儿死亡率为12.18‰,早产率为5.24‰,低出生体重率为5.41%。流动人口新生儿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破伤风、先天异常及肺炎。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率低于本市人口,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流动人口不良妊娠结局率高于本市人口,与孕期保健质量低有关,需加强对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及高危儿随访。  相似文献   

18.
4家医院77例胎儿猝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猝死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在临海市4家医院孕周≥35周确诊为死胎住院分娩或住院期间胎儿猝死的病例共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猝死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17例,致死性胎儿畸形14例,脐带因素10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6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5例,梅毒2例,胎盘早剥2例,产前子痫、子宫破裂、宫内感染各1例,不明原因18例。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早发现并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对高危妊娠者,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胎儿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琳  李利平  刘嫦玉 《现代医院》2013,13(7):152-153
目的通过对客家妇女围产期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客家传统围产期饮食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调整意见。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围产期的孕产妇每天摄入膳食的种类和数量,并按食物成份表计算出每种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与中国营养学会DRIs进行比较。结果梅州地区客家妇女围产期膳食热能和脂肪摄入量普遍超过中国营养学会DRIs,而钙、铁、锌、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结论需调整客家孕产妇围产期的传统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